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四重维度
2022-11-22郭晓杰
□郭晓杰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永恒话题,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的关切和追问,人如何嵌入社会中成为推动其进步的主体,两者如何更好地契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而人民群众则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仍然风华正茂的执政根基和最强底气。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了一大批惠民措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做出具体且深刻的阐释,使我们深入认识和了解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的价值所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围绕人民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体现着“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实践逻辑。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维度
伟大的时代催生了伟大的思想,而任何思想的产生都不是凭空的,一定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想要深刻理解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各个维度,深刻把握其理论实质,就要对其进行追根溯源。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鲜活源泉。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关于专门论述群众的观点,但从他们的著作可以看出,对人民的论述贯穿首尾。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表,站在人民立场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关系中存在的“现实的个人”为基础,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要力量,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社会存在物,因此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自我需要的物质资料。“人类通过人类的劳动产生了世界的历史”[1],人民群众又推动了历史发展,“人类是自己历史的主宰者”[2]。虽然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起根本作用的是人民,没有人民,何谈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前进?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指出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历史,而且通过实践创造了物质、精神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肯定了资产阶级的作用,分析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规律,指出无产阶级的重要作用,无产阶级能够带领人民推翻旧的封建统治,这都体现了人作为主体的重要力量。同时,他们还提出,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通过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现共产主义胜利。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血脉所在。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被中华儿女代代相传,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引领。中国民本思想早在殷商时期就已萌芽,一直发展到明清年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思想资源。早在商代,盘庚曰:“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戚,鲜以不服于天时。”(《书经·盘庚中》)这为重民思想开辟了先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混乱,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管子·牧民》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论述说明,早在那时,各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已经认识到民对于国、君的重要性。这推动了有关“民”的政治思想的发展。李世民以民本思想为基础,大力推行爱民利民的政策,唐朝出现了“贞观盛世”的局面,国家安定,人民富足。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君主专制到达顶峰,李贽、王夫之、黄宗羲等思想家都提出了关于人民的思想,提出人民的重要性,为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历史流变十分复杂,内涵也十分丰富,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血缘之源。虽然传统民本思想的重民利民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可取之处,但其中很多精神实质仍然可以成为我们当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引经据典,其中不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关于人民的论述,且提出大家都要深刻吸收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从而转换为今天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动力。
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人民主体的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有百年,他们始终为人民的利益和解放而奋斗。在这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利益最为忠实的代表,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了关于人民的丰富观点和论述。毛泽东1944年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话,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思想来源,明确了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3]毛泽东的人民观点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实践检验,被证明了的正确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年代带领和依靠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中国的经济发展,但也要始终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致力于发展中国的经济,使全国人民吃饱穿暖,他积极推动改革向前发展,领导人民乘风破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等,无不体现出他为了人民过好日子所做的努力。进入21世纪,面对世纪之交的风口浪尖,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不畏困难,坚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开路。江泽民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各项事业和工作的中心是人民,做到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出我们党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以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血脉,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代领导人关于人民的思想。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迁,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初心未变,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不敢忘。他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围绕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体现了新时代条件下党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立场。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维度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有深远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来源,更是在深厚的时代课题和实践土壤中孕育产生的,并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应运而生的,继承着历史,又承载着未来。只有科学把握和梳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维度,才能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不懈追求。
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在极为落后的情况下被迫签订了各类不平等条约,从独立的封建国家沦落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遭受了近代以来最为深重的灾难,中华民族遭受了最严重的屈辱。虽然社会各阶层进行了自我救亡运动,但由于种种原因均归于失败,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才带领中国人民开辟出一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深知,战火纷飞的年代受苦的是人民,赢得胜利最需要的也是人民,党只有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装在心中,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深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开展武装斗争。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更是将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经历了战争重创的中国,在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内建设一穷二白,形势十分严峻,人民是否吃饱穿暖牵动着全党的心。党和政府面临着稳定民心的重要任务,并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尽显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特征。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现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而且得到了人民的普遍拥护,这对党和国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前进的道路坎坷和幸福并在,坎坷的是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而幸福的是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坚持群众路线,巩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进一步确证了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追求。经过四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在汲取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就。党坚持以人民问题为导向,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从农村到城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亿多人的集体智慧力量得到释放。党坚持以人民的需要为目标,在逐步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党和国家还提出重视人民精神层面的需求,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贴近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我们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改革上深切体会到,人民的生活越过越好,党和国家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2—2017年五年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体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推动了我国的发展,确立了新发展理念,贯彻着人民至上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从人民最直接最关心的事情入手,解决了许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齐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他亲自走访困难群众,了解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聆听群众的真实声音,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切的问题,这些都处处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把贫困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绝不落下任何一个群众。这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始终围绕着人民展开,更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根本所在,人民是我们党在改革过程中克服一切困难、迈过坎坷的精神支撑,人民智慧和力量则是党历经百年风雨永葆生命力的保鲜剂和动力。百年来,正是我们党守住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担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站稳了人民至上的立场,才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惊人奇迹。
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涵维度
党在新时代领导人民不断奋斗,始终围绕人民这个主体,致力于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的是使人民拥有更多的幸福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经过不断发展,在新时代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人民目的论、人民动力论和人民主体论涵盖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和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指向。
一切为了人民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最直观的表达。发展为了谁,是党和国家进行发展事业首要回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任务是为人民而奋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亦坚持人民立场,从革命年代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到当今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无不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必然要服务于人民,人民的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初心。对于任何国家来说,人民都是根本,人民都是至高无上的。历史提醒我们,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都能够收获民心,而那些违背人民意愿的改革都以失败告终。一切为了人民的核心内涵就是党和国家要始终将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重点,将人民的问题放在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地位。因此,一切为了人民要从理论层面落实到现实实践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与人民群众一起,关注他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一切有关于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妥善解决,要真正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到老百姓生活实处。
一切依靠人民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力量来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决定力量,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来自于人民,伟大历史成就都是人民通过智慧和劳动创造的。人民作为为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群体,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力量来源,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强调的发展不是少数人的发展,不是只靠少数人才能完成的大业,中国梦也不是一个人的梦,而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因此,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落在每个人身上,我们都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人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向人民群众学习,汲取人民的智慧。发展依靠人民就要相信人民,发挥人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调动人民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同时,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与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进,使每一个人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去。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在要求。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力量,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因此,人民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动力,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创造,毫无疑问,发展的成果必然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民是利益和成果的享有者。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最直接体现。习近平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一方面,要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即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在共同参与中拥有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所有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民都应该被照顾,他们不应该有性别、职业、种族、民族和地区的差别对待。另一方面,要使全部的改革成果惠及人民。改革的成果是全方面的,人民享有改革成果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还包括政治上要有平等的权利,文化上享有文化成果的平等,社会保障方面要涉及全体人民,生态建设方面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等。社会财富由全体人民共同创造,最终财富要更公平地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真正体现公平正义。
新时代,我们党不忘初心,以赤子之心全心全意服务着人民,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坚定的人民立场,是我们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
四、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维度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待人民态度的回答,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人民极其负责任的坚定立场。科学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质不仅要追溯其渊源、探索其产生的实践过程、剖析其内涵,更要明确其奋斗目标和重要使命,彰显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新时代价值。在社会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把握和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密钥,解决这一社会矛盾的关键在于人民。进入新时代以来,最重要的变化是社会矛盾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解决当今社会矛盾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着力点,也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提出的重要依据。纵观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以来社会矛盾的变化,每一次时代变迁带来的社会矛盾变化无不是围绕着人民所期待的生活水平同现实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而提出的,国家和党的事业目标都是围绕矛盾的解决而制定的。因此,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就要从社会供给与人民需求的矛盾入手,重点要深入人民内部,不断回应新时代人民的诉求,并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我们准确把握社会矛盾变化实质的关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矛盾提出的必然性。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国家事业和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理念,才能更积极有效地解决新时代社会矛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社会矛盾的转变,给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成为新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包括许多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的需求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出人民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已经相应得到满足,人们开始追求更多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对民主平等、生态文明、文化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新时代,实现对人民的承诺就要带领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努力和前进,使人民具有更多的获得感。正如邓小平所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所有人都幸福。共同富裕正是从经济上体现了这一根本的观点。因此,要通过不断发展,使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个人。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力量,这更是我们党和国家担负的重要使命。“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5]中国进入新时代是党中央对当今社会发展方位的科学判断。党中央提出新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即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是中国人共同的家,而中国梦则是每一个人的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梦的实现才会更加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新时代实现中国梦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勠力同心、团结一致,梦想终会成为现实。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代表,自诞生那天起,注定了为人民而奋斗,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此任务,也能带领人民完成此任务。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要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劳动的实践推动中国的发展。党要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保护和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人民潜在的智慧和能力,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对于复兴中华的责任感,同时在这种责任感的激励下努力工作、努力奋斗,为中国的腾飞贡献力量。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而青年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群体,是祖国建设的重要希望,更要担当起此责任,以勇于担当的决心不负众望、砥砺前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诸多无法预见的困难。2020年年初,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都带来了严重挑战,殊不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对党和国家人民性的巨大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迅速开展防控工作,进行部署,果断决策,以最快速度控制住疫情的蔓延,体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我们党之所以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了阶段性的防疫胜利,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强调“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6],要求尽全力拯救每一位患者,尽可能提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在疫情防控常态下,疫苗免费打,确诊免费治疗,祖国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这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抗疫过程中的最好体现,也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新实践。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齐心协力抗疫的精神支撑。另一方面,抗疫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中国人民对党和政府人民情怀的最好回应。依靠人民的力量,是我们取得抗疫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最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7]。人民群众是取得抗疫胜利的主体力量,全国上下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防疫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大家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居家隔离,遵守防控规定,不为国家和人民添乱;诸多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是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的体现,是中国人民相信党、相信国家的体现,也是人民与党紧密相连的“双向奔赴”。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新时代布局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坚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延续和创新,更是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人民观的一脉相承,包括人民主体论、人民动力论和人民目的论等等方面。这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创新,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指导着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以人民为核心,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来源,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