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2022-11-22王义龙
王义龙,王 磊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邯郸 056001;2.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之后国家相继发布《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顶层规划和实施指导。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可见,无论国家机构的设立、相关法制的出台还是重要文件的发布,都共同指向一个宏伟目标——乡村振兴。根据经济学发展规律可知: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饲料企业对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饲料企业是以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作为原料来源,而农产品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饲料企业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促进农业繁荣,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能助力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早日实现。
1 乡村振兴战略与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与饲料企业发展相互联系,很多专家学者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是饲料产业转型发展的外在“导航”,饲料产业转型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动力”(赵守东和刘明美,2021)。乡村振兴战略为饲料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李光然等,2022)。饲料企业的品质管理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刘勇,2022)。笔者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与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关系。
1.1 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促进作用
1.1.1 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饲料企业上游连接着种植业,下游连接着养殖业。种植业和养殖业都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企业的发展壮大能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良性发展,对农村经济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王征南,2003)。一方面,饲料企业是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的主要加工企业,其中玉米是饲料配方中主要的能量来源,占比达到50%以上,大豆主要是饲料配方中的蛋白质来源。我国饲料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能带动饲料原料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饲料企业的产品直接提供给下游养殖业,饲料产品的高标准、高品质能促进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肉蛋奶等食物来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1.1.2 饲料企业能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传统农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大国小农”依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现状,我国农户户均耕地规模小,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90%,农民收入不高(徐振宇,2022)。但这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是促进农业转型、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一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能提高农业生产率,使部分农民从种植业中解放出来,转而从事二、三产业。而饲料企业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把农民身份转变为工人身份;另一方面,饲料企业的发展能带动原料运输、产品运输等物流人员岗位的需求,使农民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最终实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1.2 乡村振兴战略对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1.2.1 乡村振兴战略为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饲料企业是农业相关企业,在农村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引进饲料企业来农村发展,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首先,企业用地保障政策。地方政府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调整来为企业建立厂房或产业园区提供空间支持。其次,金融扶持政策。为扶持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在贷款额度、利率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信贷支持政策,保障企业发展资金充足。最后,各项补贴或税收减免政策。对饲料企业的捐赠实行税前扣除,根据饲料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进行税收减免,对饲料企业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财政补贴等措施。
1.2.2 乡村振兴战略为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本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的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也吸引了人力和资本的聚集。农村的潜力巨大,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发展,大学生完全可以在农村大有所为。从大学生层面看,农村经济压力小、离家近、住房成本低、乡土人情比较熟悉,在农村就业或创业都可以尽快熟悉周边市场及环境。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大学生精力充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可塑性强,契合饲料企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是饲料企业重要的人才资源。此外,农民是农村数量最多的人群,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国家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规划,即通过引导农民、培训农民使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学习经营管理,最终成为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也是饲料企业人力资源的补充。
2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可以从“五位一体”视角下进行分析: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跨界发展、共享发展5个方面(图1)。其中,创新发展是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协调发展是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绿色发展是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跨界发展是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享发展是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指向。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跨界发展、共享发展共同服务于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创新发展目前,面对国内外各种变数及风险,饲料企业迭代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进行创新,很可能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在技术方面,饲料企业在生产加工中涉及原料接收、初清、粉碎、配料、混合、制粒、膨化、冷却、包装等环节,饲料企业需要利用传感技术、自动监测技术、IT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来全面提高生产加工效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范振港等,2020)。在产品方面,目前我国饲料品种不平衡,高端产品占比较小,中低端占比相对较大。饲料企业应加大对低氮、低磷、低矿物质绿色环保饲料和生物饲料等产品的研发力度,参与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食用动物副产品和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蛋白饲料资源的研发利用(陈振勇,2021)。同时,减少抗生素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加大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新型安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2.2 协调发展从宏观层面看,目前我国饲料企业在地域上分布不平衡,东中部地区数量较多,西部地区数量偏少,东中西部发展不协同。大型企业数量少,中小型企业数量多,大中小企业数量不协调。乡村振兴是要全域振兴、全面振兴,不是个别发达地区的振兴,因此,饲料企业要从宏观层面来进行布局,利用大企业的龙头地位,在西部地区建立分公司或生产基地,带动西部不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对中小型饲料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提高饲料行业整体的竞争力。从中观层面看,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要与上下游产业链相协调,只顾自身、各自为政的理念只会被市场孤立和淘汰,必须从全产业链出发进行企业经营。饲料企业还需同时关注上游原材料供给侧和下游养殖业需求侧的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生产决策,只有上中下游联动才能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层面看,饲料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需相互协调,互相合作,只有这样饲料企业才能提高效率,减少管理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很多企业不是死于外部竞争,而是死于内耗,内耗会成为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癌症”。因此,饲料企业在外部竞争压力如此大的现实环境下需减少内部摩擦与矛盾,建立各部门相互协调的机制,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增强企业在逆境中的竞争力。
2.3 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生态宜居的前提,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韩旭东等,2021)。绿色发展不仅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也包括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饲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和废气会造成粉尘污染和空气污染,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给相关企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饲料企业应引进除尘和废气处理等自动化生产设备,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生态环境。饲料企业的产品关系着养殖业的质量,进而关系着民众的身体健康,饲料企业需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加强质量检测。原材料可能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农药残留主要发生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国家出台规定禁止使用毒性高、难降解、易残留的农药,倡导使用生态型农药。重金属超标主要是由于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因素造成的,这需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进行全面改良。原材料或饲料产品还有可能存在微生物感染或微生物毒素超标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运输、存储、生产加工过程存在疏漏造成的污染。饲料企业应加强原料接收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制定质量检测流程。在运输环节要严控交叉污染。原料储存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注意防止鼠害虫害鸟害。饲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保养,防止机器零件或碎片进入饲料原料中,在配料、混合、制粒、膨化、干燥、冷却环节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并加强饲料产品检验。
2.4 跨界发展现代社会是信息流、商品流、人流、物流快速流动的时代,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界限被打破,跨界发展成为时代潮流,饲料企业也不例外。跨界发展能加速各要素流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吴蔚,2022)。目前,很多饲料企业只关注本身的生产经营,与外部跨界企业的协同程度不足。饲料企业需要与环保、金融、互联网、新媒体等跨界企业合作,打造“饲料+环保”“饲料+金融”“饲料+互联网”“饲料+新媒体”等一系列“饲料+”发展新格局,深化不同企业之间的业务关联和技术渗透。充分利用市场各要素在饲料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环境保护、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媒体宣传等服务,加快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此外,除了企业层面的跨界协同以外,饲料企业还需与乡村振兴的其他参与主体跨界合作,联合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等领域的力量共同服务于乡村振兴。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功能,精简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发挥行业协会与社会组织的力量,制定饲料行业相关标准,提升行业交流,促进饲料产业发展;发挥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和创新能力,使研发成果尽快实现饲料产业化应用。
2.5 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是指利益相关者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在饲料产业链共生、价值链共创和利益链共享的发展趋势下,饲料企业的发展是多元主体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饲料企业需准确识别各利益相关者,围绕国家共同富裕的价值主张,带动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价值创造,并与各利益相关者共享创造价值,构建乡村振兴利益共同体(张利庠等,2021)。饲料企业可以号召当地农户种植饲料粮,然后运到自己的工厂进行加工,既解决了农户粮食的销路问题,又解决了饲料企业的原料采购问题,而且还节约了运输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共享。饲料企业发展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的发展,为乡村提供了就业岗位,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效益共享。饲料企业对原料质量、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减少了饲料产业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了生态效益的共享。乡村振兴的周期很长,覆盖面很广,共享发展是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值得推广的方式,这种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模式使乡村振兴的各参与者都有获得感。
3 结束语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长周期、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饲料企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与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互为促进关系。在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下,饲料企业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跨界发展、共享发展等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农业成为现代化、智能化产业,让农民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助力我国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