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专业化之路
2022-11-22郭晓明
□文│郭晓明
主题出版工作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发展迅猛,成为新时代中国出版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新时代背景下,全国100多家大学出版社如何在建设出版强国的进程中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大学出版人亟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提出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专业化之路,这也是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行稳致远、走深走实的关键所在。
一、大学社主题出版专业化之路具备时代优势和发展条件
大学出版社只有走专业化的主题出版之路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不仅要抓住难得的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还要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这就“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社会和文明的演进等视角”赋予主题出版更为丰富的时代主题。[2]我国出版界特别是大学出版社应更多地植根时代,以专业化的主题图书解答广大读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涉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关切。
大学出版社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紧密相连。“高校出版社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出版工作的重要基地。高校出版社是高等院校中的学术性事业单位。”[3]大学出版社和高等院校共同承担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推动中国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第一,大学出版社所依托的高等院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重要阵地,大学出版社是参与组织出版高等院校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出版平台。比如,经党中央批准,近些年来在我国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高等院校相继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心),这些研究院(中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建立研究机构,汇聚研究力量,产出大量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深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近些年相继出版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文版)”“中国式现代化”等丛书,就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组织各领域知名专家编写的,对新时代以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解读。
第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出版社应当将主题出版更多聚焦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学科布局齐全、学术积累深厚的优势,把主题出版更多聚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上,更多聚焦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
第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新挑战,主题出版应更好地围绕人们亟需解答的“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时代之题,推动主题选题和内容不断深化,出版更多真正能够代表中国学术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水平的创新性理论成果,真正能够体现中国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突破性、基础性研究成果,扎扎实实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二、大学社主题出版专业化之路具备稳定对象和忠实读者
大学出版社与我国广大青年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他们健康成长、求学求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4]今天我们面对的青年学生群体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已经有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新时代中国青年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享受了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迈上新台阶”,“热爱学习渐成风尚。越来越多的青年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乐趣、一种人生追求,学习提升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5]大学出版社应紧紧追踪和分析青年学生群体阅读习惯的新态势,引导和提高青年学生培养理性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群体的精神文化层次。可以说,缺少思辨性、单一形态的图书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为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走专业化之路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成长需要和阅读要求。
第一,专业化的主题出版图书可以更加准确、生动、科学地回应新时代广大青年群体的关切,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发展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联系,通过积极向上的专业化主题出版图书引导和培育青年学生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健康的价值认知、坚定的文化自信,同时激发他们的思考,与他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和积极的互动。新时代青年学生群体有着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开放的胸怀和更加充满正能量的气息,他们对新鲜事物、生态环境、人类命运、时代发展、公平正义等都有着执着的追求,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物要更好地贴近这样青年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插上奋飞的翅膀。
第二,大学出版社专业化的主题出版图书要紧密联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为他们提供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精神食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和寄语:“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6]
第三,大学出版社走专业化的主题出版之路要深入研究并不断挖掘广大青年学生对主题出版的实际需求,深入研究青年群体和在校学生的认知特点、阅读习惯和接受方式,以更加专业化的主题出版图书丰富他们的阅读内容、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事实上,大学出版社的发展离不开我国广大青年学生,这一群体是大学出版社的主要读者和出版物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的认知特点、阅读习惯、接受方式等都直接影响和左右着大学出版社及其出版物的特点。
三、大学社主题出版专业化之路具备独特禀赋和雄厚资源
大学出版社与我国广大工作在高等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7]在我国,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五路大军”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学科分布最广、研究力量最强的一支大军,承担着推动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与使命。这就对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根本要求,同样也为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走专业化之路确定了根本原则。大学出版社对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有着比其他社会出版社更为清晰和敏锐的洞察力,对活跃在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杰出学者和重要作者有比其他出版单位更为深入的了解。
大学出版社应该充分依靠这支活跃在高等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大军”,坚定走专业化的主题出版之路。
第一,大学出版社专业化的主题出版选题和内容应该是追求有理论研究深度的图书,要紧紧围绕“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凝练主题,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公信力和说服力,要促进关系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的阐释和解决。
第二,大学出版社专业化的主题出版要有效推动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高度关注学术名家和学界专家的优秀成果。我国高等学校拥有一批潜心治学、知识渊博、理论深厚、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在哲学社会科学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出版这些大家具有基础性、创新性的学术成果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新时代学术发展与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走近马克思”丛书,约请我国马克思主义领域著名学者紧紧围绕青年学生所关注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等理论问题进行解读,成为“大家写小书”的经典案例。
第三,大学出版社专业化的主题出版还要高度关注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性学术成果的出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建设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高端智库,这些智库与大学出版社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智库研究成果也成为新时代主题出版的重要种类,并且越来越被广大读者和海外人士关注,成为认识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高质量读物。
四、大学社主题出版专业化之路具备话语优势和学术资源
大学出版社与国际出版界特别是国外大学出版社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出版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特别是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在当前世界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大学出版社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8]我国大学出版社与世界知名大学出版社之间保持着多种渠道的交流与合作,新时代以来中外出版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出版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版权贸易呈现显著发展的态势。这就为大学出版社开展专业化的主题出版图书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可能。
大学出版社走主题出版专业化发展之路,也是推动开展更为积极的国际出版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第一,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最为突出的发展特点,尤其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成长和大学学术影响力提升,大学之间及大学出版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多,这就为大学出版社向世界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创造了多样化的国际交流途径,同时也推动大学出版社专业化的主题出版图书越来越具有国际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的“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已出版了60多种图书,翻译成多个语种出版,这套书系就是在大量了解海外读者对中国发展关切问题的基础上,组织我国一批优秀学者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分析和系统解读。该书系自出版以来受到了海外出版界和海外读者的广泛欢迎。
第二,大学出版社通过积极参与到包括“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国际出版项目、工程之中,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精品力作推向国际图书市场、介绍给国际读者,近些年来人大出版社、浙大出版社、北大出版社等大学出版社许多学术经典都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了版权贸易和国际出版,国外学术界和知识界也借此了解更多中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增进了彼此互信。
第三,大学出版社是国际书展的积极参与者,我国高校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的面貌及大学出版社发展的整体状况,通过参与国际书展和中国主宾国活动有效地向世界展示出来。在国际书展和中国主宾国活动中,我国大学出版社专业化的主题出版图书往往会赢得更多海外读者的关注。
五、大学社主题出版专业化之路具备管理体系和协同机制
大学出版社持续推出大批主题图书并积极探索专业化的主题出版之路,得益于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第一,中宣部、教育部和高校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是大学出版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加强党对高等院校全面领导背景下,中宣部、教育部和高校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大学出版社的全面领导和有效管理,特别是在大学出版社发展方向、发展路径、选题策划、出版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出版社治理体系最显著的变化,其对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靠前指导和有力支持,也是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走专业化之路的根本保障。
第二,中宣部、教育部有关主题出版的年度规划和选题指导为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提供了宏观指导。每年中宣部、教育部都会明确提出主题出版图书的选题方向,这既是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航向标,也是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任务书。例如,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图书的总要求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政治任务,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做强做亮做活主题出版,打造更多讴歌新时代、满足新需求的出版精品。正是有这样的规划指引,我国出版单位包括大学出版社才能够产出越来越多的主题出版图书。[9]
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形成广泛参与、发展迅速、各有专攻、各具特色的整体优势得益于管理部门的规划指导,也得益于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等方面的有效协调机制。百余家大学出版社走专业化的主题出版之路时,展现出专业主题鲜明、群体优势明显、整体协调合作的特点,成为我国出版界推进主题出版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教育部社科司每年都举行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图书申报遴选工作,组织协调全国高校出版社积极围绕主题出版图书选题方向和范围,申报优秀图书入选。例如2021年全国高校出版社共报送了488种优秀图书,经过严格评审有63种图书入选当年主题出版图书。可以说,每年教育部公布的入选主题出版图书名录,已经成为全国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的重要检阅和巡礼。
注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42
[2]姚雯.新时代下主题出版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J].出版广角,2020(1)
[3]韩筠、王润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回顾与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1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22
[6][7][8]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
[9]中宣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2022年主题出版六方面选题重点[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