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品种黔薯6号贮运保鲜技术要点
2022-11-22邓仁菊吴巧玉张玉珊
罗 密, 李 云, 邓仁菊, 吴巧玉, 杨 航, 张玉珊, 潘 牧,2*
(1.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2.贵州新起点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25)
黔薯6号是由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徐薯18为母本与豫薯王、万薯5号等甘薯品种进行集团杂交获得实生子,并经过多年鉴定选育的甘薯新品种。黔薯6号在贵阳地区种植,产量可达到4×104kg/hm2以上,淀粉含量26.24%,属于高淀粉甘薯品种,是加工粉丝、粉条等食品的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该品种植株半直立型,生长势较旺;结薯集中,约3~6个,薯形为纺锤形,红皮白心;全生育期约140 d,在海拔1 200 m以下均可种植[1]。由于薯块体积较大,含水量高,薯皮柔嫩,在收获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机械损伤,增加病原菌入侵的机会。另外,薯块对温、湿度较为敏感,若运输、贮藏方式不当会导致薯块腐烂,造成经济损失[2]。据统计,我国甘薯每年因贮藏不当腐烂比例高达30%,严重阻碍产业健康发展[3]。介绍黔薯6号采收、包装、运输贮藏的技术要点,以及贮藏病害的科学防治方法,以期为该品种安全贮运提供参考。
1 采收
1.1 采收期
甘薯没有明确的成熟期,只要气候条件适宜,块根就能持续生长,积累营养。但是收获过早,减少了甘薯的生长期,影响产量;收获过迟,气温下降,薯块易受冷害,影响安全贮藏[4]。确定甘薯最佳收获期需根据当地的日平均气温,气温在12~15℃为最佳收获期,在贵州一般在9月下旬开始至霜降来临前收获为宜。
1.2 采收方法
甘薯可通过人工采收、犁地或机械采收。选择晴朗天气进行,人工用锄头挖薯要注意从薯垄面侧边挖入,做到轻刨、轻拿轻放、去除泥土、保留薯蒂、减少伤口,最好在田间晾晒2~3 h。注意天气变化,雨天不能采收甘薯,出土的薯块也要避免受冻、淋雨。要做到及时打包,薯块不宜在田间过夜,因为在9℃以下会受到轻微冷害,并且当时难以察觉,薯块入窖一段时间后才会开始腐烂,影响安全贮藏。
2 包装
包装要剔除品种混杂、断伤、表皮受损、开裂、虫蛀、感病的薯块。目前常用的甘薯包装方式主要包括编织袋、网袋以及塑料筐,其中用编织袋和网袋在搬运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挤压或刮伤薯皮。并且刚出土的薯块呼吸旺盛,编织袋透气性差,内部氧气不足,薯块被迫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会导致薯块腐烂。所以最好选用塑料筐,可直接入窖。但要注意塑料筐应保证清洁卫生,上一年使用过的塑料筐要彻底清洗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否则残留病原菌不利于甘薯安全贮藏。在田间将薯块拾到筐内时,应轻拿、轻放,注意不能装的太满,否则上层筐底会压伤下层筐内的薯块。
3 运输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运输已成为甘薯运输的主要方式。并且公路运输可减少中途装车和卸载,避免薯块产生机械损伤,灵活机动,节省运输时间。运输工具应注意清洁、卫生、通风,不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装混运[5]。同时还要减少由于途中颠簸摩擦造成机械损伤,在装车前可在车厢底部和四周铺放一层稻草,并盖上塑料膜,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甘薯发生机械损伤。
甘薯短途运输时要防止日晒、雨淋,长途运输还要特别注意防冻、防热。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气温变化,包括产地和目的地气温情况。如果气温适宜,只用普通篷布遮盖甘薯即可,如果在低温条件下运送,则要增加保温措施,可在车厢底部和四周垫一层草垫或泡沫板保温。到达目的地后,薯块应尽快入窖保存。
4 贮藏
4.1 贮藏设施
甘薯贮藏设施包括砖拱窖、井窖、高温大屋等。其中砖拱窖贮藏薯块效果较好,特点是坚固耐用、保温性能好、贮存量大,且砖块吸水性好,利于调节窖内空气湿度。建造时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交通方便的地点,根据甘薯贮藏量确定薯窖建设面积,一般以南北向建造呈非字型为宜,中间为走廊,两边为贮藏室,向南面开门,薯窖外四周和顶部覆盖厚土层或者稻草保温,并在四周墙面上留出通风口,这样的薯窖,前期利于降温、散湿,后期可保温防冻。只要管理方法得当,一般不会发生烂薯烂窖。
4.2 入库前准备
薯块入窖前应检查薯窖整体安全性能、牢固性、保湿性、通风以及照明设施情况等。贮藏前薯窖内、库房内应彻底清除杂物、垃圾,并喷洒多菌灵或者甲基布托净于薯窖四壁,彻底消毒杀菌,然后打开贮藏设施的门窗,通风换气。注意在薯窖四周墙角以及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放置粘鼠板或捕鼠器,避免老鼠啃食甘薯,传播病原。
4.3 贮藏管理
4.3.1 贮藏前期 入窖甘薯一般采用塑料筐排放,堆码整齐,防治倒塌,薯筐堆放最多不超过6层,每排之间留出0.6~0.8 m过道,薯筐与墙面也应留出约0.3 m的距离,便于通风换气,贮藏量不超过薯窖空间的2/3。
在甘薯收获后1~2 d后,可在温度30℃、相对湿度85%~90%下进行高温处理四昼夜,促进伤口愈合。但应保持温度均匀上升,避免局部高温伤害。薯皮受伤后,在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形成愈伤组织,薯块伤口表层细胞壁加厚,形成木栓化,可阻挡病菌侵入,增加薯块的抗冷性和贮藏性。
甘薯贮藏前期呼吸强度较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水分、二氧化碳,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导致病害发生和蔓延,这时应打开门窗,通风降温,以降温、散湿为主,减少呼吸消耗,使窖内温度不超过15℃,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
4.3.2 贮藏中期 薯块贮藏中期经历时间较长,外界气温较低,薯块呼吸作用减弱,释放热量减少,此时薯块易遭受冷害。因此,该阶段应保温防寒,窖内温度应保持在12~14℃,这时要将门窗和通风口关闭,薯窖外墙可以加盖土层或稻草。湿度应保持在80%~95%,当湿度低于85%时,可在薯窖内放置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贮藏过程中可适当通风换气,保持二氧化碳浓度低于5%,氧气浓度大于15%。
4.3.3 贮藏后期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在甘薯贮藏后期,薯窖内温度高于15℃时,及时打开门窗或通风设施,及时散热降温,窖内温度低于12℃时,及时加温,使窖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2~14℃。早春季节气候多变,要特别警惕倒春寒发生,如果气温降低,要注意及时保温防冻。
4.4 贮藏期间病害防治
黔薯6号贮藏期间主要病害包括软腐病、灰霉病、黑斑病、干腐病等,以上病害均属于真菌性病害,一旦发生将会影响甘薯的贮藏品质,病害防治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4.4.1 农业防治 采取合理轮作,不与旋花科植物连作;起垄栽培,优化甘薯生长环境;及时清理病原,减少采收的薯块携带病原菌的机会;注意适时收获,避免甘薯发生冷害;在采收和运输的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4.4.2 物理防治 进行愈伤处理,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薯块受损伤的部位重新形成愈伤组织,阻挡病原菌侵入;根据病原菌的生长、传播规律和对温、湿度等条件的要求,合理调节贮藏环境,延缓病原菌生长、蔓延;采取辐照保鲜或臭氧保鲜,杀灭薯块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优点在于无污染、无残留,但成本较高。
4.4.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甘薯贮藏病害的方法包括采用天然提取物中的活性物质抑制甘薯表面致病菌生长,以及筛选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体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对薯块进行保鲜。但生物防治方法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未得到实际应用[6]。
4.4.4 药剂防治 使用硫磺熏蒸,按照薯窖大小计算用量,每1 m3使用50 g硫磺,熏蒸过程中关闭门窗和通风口,熏蒸完成后,要及时通风换气;利用规定浓度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代森铵浸泡薯块,控干水分后入窖,对防治黑斑病、软腐病均有良好效果[7]。
5 小结
黔薯6号产量高、淀粉含量具有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向好,但在安全贮运保鲜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采收、运输时遭受冷害、机械损伤或在贮藏过程中受低温、湿害、缺氧、病害都可能导致薯块贮藏期腐烂,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充分掌握甘薯采收、包装、运输和贮藏的注意事项,遵循科学的贮运保鲜方法是减少腐烂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