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中译看翻译补偿

2022-11-22王祖友

民族翻译 2022年1期
关键词:译语军规黑色幽默

⊙ 王祖友

(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翻译是在译语中再造出首先在意义上,其次在风格上与源语信息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信息。[1]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翻译是两种语言间以传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其二,译语的表现形式尽可能与源语一致,以使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最大程度获得同等审美感受。但是从源语到译语的过程中,语言本身、文化因素、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译文相对于源文必然有某些损失。翻译的可能性建立在文化的共性上。翻译的局限性建立在文化的个性上。[2]基于语言与文化的个性特质,想要在源语与译语完全实现等值的传递,几乎是不可能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如果说文学创作包含了作者对于遣词造句的不懈努力,那么翻译的过程同样凝聚了译者对于实现等值传递的远大构想。翻译中损失的产生使译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偿,以使译文最大程度再现源文的意义与风格。

法国“比较文体学”流派最先将补偿法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加以描述和论证。20世纪中叶,国外翻译理论文献中先后出现“compensation”“compensatory”“compensate for”等与翻译补偿相关的术语,但仍未明确补偿法的界定。Wolfram Wilss称其为解决语言内及语言外结构差异的手段,后者指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他也论述了词汇翻译的迂回策略,即解释性翻译,它是译者可以采用的唯一补偿手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补偿的功用及分类更为明确。最著名的当属Hervey and Higgins提出的有关补偿的4种形式:(1)compensation in kind(类比补偿):在译语文本中运用与原文相当的语言手段,以再现原文效果;(2)compensation in place(换位补偿):译文在不同于原文的位置再现相同的效果;(3)compensation by merging(融合补偿):译文将原文多个特征融合在一起;(4)compensation by splitting(分解补偿):译文将原文较短语句的含义和特征化入译文较长的一段话中。作者特别强调,上述几种形式可同时运用,并不相互排斥。中国学者对翻译补偿也做了诸多探索,总结了6种常用的补偿方法,即:增词法、引申法、拆译法、融合法、替代法和转移法。马红军认为,只要释义或变通是为了再现原文语言效果及传达言外之意,均可归于补偿,并将补偿手段划分为显性补偿和隐性补偿。其中,前者指明确的注释(包括脚注、尾注、换位注、文内注以及译本前言、附录等);后者指译者充分利用各种译语手段对原文加以调整,包括增益、具体化、释义、归化等手段。[3-4]

笔者认为有关双关、典故与语音效果的转换以及文化信息的传达都应视为补偿,而与特定文体及修辞无关的变通手段(如语法转换)则不应属于补偿。因此,注释、释义、增益、替换、增词、省略、译本前言、附录、插图等所有能帮助译语读者更好理解译文的手段,都应该归入补偿法之列。以“黑色幽默”小说为例,译者不仅要传达个中意义,还要努力实现“黑色幽默”的效果,这对于译者来说实属不易。“黑色幽默”中的“黑色”意思是痛苦,恐怖与绝望,表现人在社会中的无可奈何与软弱无力,这种张力被扭曲进而放大畸形化为“幽默”,它使人在笑的同时又感到无可奈何的荒唐。其中随处可见的夸张、戏仿、反讽和矛盾等修辞手法为译者带来了不少难题,如果直译势必会有意义的损失,译者必须要对源文中遇到的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作出灵活的处理,通过一系列的补偿再现“黑色幽默”。本文就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两个中译本为例来分析译者如何通过补偿手段最大限度实现译文与源文的等值传递。

本文参考的中译本有两个,其一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的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本(以下简称南译),另外一个是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扬恝、程爱民、邹惠玲译本(以下简称扬译)。出于讨论的需要,本文把翻译补偿划分为基本词汇补偿、修辞补偿和文化补偿。

1.基本词汇补偿

例1:

Yossarian saw it clearly in all its spinning reasonableness.There was an elliptical precision about its perfect pairs of parts that was graceful and shocking,like good modern art...[5]46

译文1:

尤索林很清楚地懂得了这条军规用来进行诡辩的道理。军规中各个部分配合地十分完善,和优秀的现代艺术一样,既优美又惊人,还具有椭圆形的精确。[6]66(南译)

译文2:

约塞连很清楚,第二十二条军规用的是螺旋形的诡辩。其中各个组成部分配合地相当完美。这种配合极是简洁精确——优雅得体却又令人惊异,与优秀的现代艺术相仿。[7]52(扬译)

南译将“spinning reasonableness”译为“诡辩的道理”,而扬译则译为“螺旋形的诡辩”。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我们查阅,“spin”作为动词,意为“快速旋转”(to turn round and round quickly)。该短语在源文中表明一种故意使人摸不着头脑的情况,汉语中“诡辩”即可传递出源文的涵义,而扬译的“螺旋形的诡辩”作为对源文意境的补偿,有其合理性,但是会增加译文读者的理解难度。至于“elliptical precision”,我们同样在字典中寻找答案,结合此处的上下文,“elliptical”意为“省略的,隐晦的”(with a word or words left out of a sentence deliberately),表明刻意隐去真实情况,增加诡辩的口气,“简洁精确”比“椭圆形的精确”合理,因为“椭圆形的精确”在汉语中不是固定搭配,译语读者看到这样的短语将百思不得其含义,进而影响译文的流畅性。

从以上分析看出,基本词汇的翻译补偿中,必须要字斟句酌,首先要理解基本词汇在源文中的含义,然后用符合目的语常用的表达习惯更好地实现意义的传递,补偿要恰到好处,画龙点睛可以,但画蛇添足就会平添译文的理解负担。

2.修辞补偿

英汉两种语言本质上有差别。例如,英语中有些词在汉语中没有意义对等的词,这种情况下,译者就必须通过翻译补偿的手段进行灵活处理。小说中大量的修辞无疑给翻译增加了难度,进行翻译补偿也是必要的手段。

例2:

“Beat it,”said the doctor on duty there,who was doing a crossword puzzle.

“We can’t tell him to beat it,”said a corporal...

“...We have to keep them under observation five days because so many of them have been dying after we make them beat it.”[5]176

译文1:

“疼就拍拍它,”正在玩纵横填字游戏的值班医生这么说。

“咱们不好叫他拍拍,”一名下士说。……

“……咱们得留下病员观察上五天,因为有好多人都是在咱们叫他们拍拍腹部之后病得快送命了。”[6]273(南译)

译文2:

“拍拍它,”正在玩纵横填字游戏的值班医生对他说。

“我们不能叫他拍,”一名下士说。……

“……咱们得把病人留下来观察五天, 因为他们其中有许多人在我们叫他们拍打过腹部之后正慢慢地死去。”[7]214(扬译)

查阅《美国英语习语与动词短语大词典》,我们发现“beat it”为非正式用语,意为“Go away;Get out!”,语气比较强烈,态度比较粗暴。在源文中其实是一语双关,值班医生的意思是“滚开”,而士兵却把该短语理解为“拍打”,理解上的错位产生幽默的效果,所以南译和扬译都没有很好传达出这种幽默效果,孙会军认为他们应该分别译为“快滚”“滚”和“打滚”,通过汉语中“打”和“滚”的结合补偿,会更好再现此处的双关效果。[8]

修辞补偿也许是补偿翻译中最难的,但如果处理得当,会有异曲同工之妙,需要翻译者深谙两种语言,但是如果译文相对于源文来说存在一些损失,而又无法通过补偿使译文与源文对等时,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舍弃什么,那通常是形式,而不是内容。

3.文化补偿

进行文化补偿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英汉语所属的文化环境不同,必定会导致文化概念及事物联想意义的不同,所以文化补偿本身就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黑色幽默”有时会戏仿文学典故中著名人物或者他们的话来刻画小人物实现讽刺滑稽的效果。下面的例子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例3:

The hubbub began to subside slowly as Major—de Coverley paused in the doorway with a frown of puzzled disapproval,as though viewing something bizarre.He started forward in a straight line,and the wall of officers before him parted like the Red Sea.[5]116

译文:

德·科弗利少校走到门口,停了下来,好像看见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似的。他皱起眉头,表示对眼前的情况难以理解,非常不满。吵闹的声音这才慢慢平息下去。他笔直地往前走,眼前的那堵人墙也随着裂开了一道很窄的缝。[6]178(南译)

南译的译文完全抛弃了源文中“Red Sea”所包含的内涵。“Part”和“Red Sea”均出自《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一章,记述的是先知摩西带领受苦的以色列人逃离埃及的故事。当时,以色列人前有大海,后有埃及法老派来的追兵,以色列人中有人开始埋怨摩西。“摩西向海伸杖,耶和华便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开,海就成了干地。”[9]作为对圣经故事的戏仿,作者此处故意把小人物崇高化为先知摩西,达到幽默的效果。如果采用南译,“黑色幽默”便损失很多,在以上的译文中能不能加上“像摩西前一分为二的红海”?这是我们对于文化独特现象进行补偿进行的尝试,也希望翻译界提出更好的办法来补偿文化上的损失。当然加脚注是一种方法,但同时会不会影响译文的流畅性也是另一个问题了。

夏廷德曾经指出,补偿是以目的语手段为主,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或规范的其他语言手段,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的修复或弥补。[10]《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小说的特点决定了译者不仅要传递基本意义,而且还要创造出幽默,在各个层面上,通过补偿的手段使译文读者和源文读者产生同样的文学体验,这也许是翻译者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译语军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论第22条军规的荒诞性
黑色幽默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An Analysis of Black Humor in the Movie The Simpsons
不可不知的64条“象棋军规”
不可不知地64条“象棋军规”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第二十二条军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