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2-11-22于美丽
于美丽
(灯塔市中心医院,辽宁 灯塔 111300)
近几年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提升,在交通事故中胸外伤最为常见,胸外伤则以肋骨骨折为主要伤情,而多发性肋骨骨折情况则更加严重[1]。发生肋骨骨折后,肋骨可发生错位,同时对于肋间神经造成压迫,可导致胸部疼痛,严重时丧失肺功能。因剧烈疼痛,可影响患者正常咳嗽,导致痰液受阻,极易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等情况。当患者出现多发性肋骨骨折时,可能导致出现连枷胸,进而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气胸、血胸等,甚至呼吸困难、威胁生命。目前,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主要为加压包扎、呼吸机支持等。传统保守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但是同时也存在治疗效果不佳的缺点[2]。最近,利用镍钛记忆合金材料进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方式逐步推广,广大一线医师和患者均表示利用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抓握式接骨板为目前新型治疗方式,该种治疗方式通过抓握臂对于肋骨环抱,进而维持肋骨稳定,术中只需要对于接骨板等长范围骨膜实施剥离,应用钢丝、螺钉等辅助材料较少,同时减少了楔入螺钉、钻孔等手术操作步骤,对于骨髓腔血供影响较小,且对于肺组织、胸膜组织无损伤。由于握式接骨板于骨膜下进行固定,故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于肋间神经、血管的损伤,尤其对于粉碎性骨折,该种治疗方式可最大程度聚拢碎骨片,进而恢复肋骨的解剖形态。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1日治疗的18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临床效果,旨在为提高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1日,将来我院治疗的18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内脏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纳入标准:(1)进行X线、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并经我院2名医师确诊为肋骨骨折;(2)至少2根及以上肋骨骨折,且折断的肋骨;(3)患者及家属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病理性骨折;(2)排除合并有严重实质性器官疾病的患者,例如肝、肾功能缺陷;(3)排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4)排除合并有其他不适合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对照组106例患者中,男性69例(占比65.09%);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1.26±6.93)岁;致伤原因包括车祸伤54例,坠落伤21例,挤压伤17例,其他伤14例;其中,右侧肋骨骨折61例,左侧肋骨骨折32例,双侧肋骨骨折13例;106例对照患者合并连枷胸3例,创伤性湿肺4例,血气胸2例;肋骨骨折数量3-8根,平均(5.52±1.63)根。观察组78例患者中,男性52例(占比66.67%);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2.36±70.30)岁;致伤原因包括车祸伤41例,坠落伤17例,挤压伤12例,其他伤8例;其中,右侧肋骨骨折42例,左侧肋骨骨折21例,双侧肋骨骨折15例;观察组78例患者合并连枷胸1例,创伤性湿肺2例,血气胸1例肋骨骨折数量3-8根,平均(5.53±1.61)根。2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合并症以及骨折肋骨数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所有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方法:对照组106例患者给予胸部护板固定进行治疗方法,术前实施CT、MRI治疗,明确患者骨折部位与范围,协助患者抬起双臂,于吸气状态下在健侧对应部位胸部护板实施压制塑性,将塑性后的护板固定在肋骨骨折胸壁部位,固定时保证护板金属条方向和肋骨一致。对应胸壁局部进行清洁处理,予以贴敷,时间为7-14天,若护板黏力减弱,表示固定效果差,需要及时更换护板,同时进行贴敷,对于骨折范围较大的患者,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2个或者2个以上的护板实施贴敷,最大程度保证治疗效果。观察组78例患者给予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方法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选择合适的体位后进行全身麻醉,麻醉满意后根据触诊结果清理骨折断端软组织,应用镍钛合金以及肋骨接骨板进行治疗,肋骨接骨板一般为5-10根。取后外侧切口,同时兼顾胸内病变治疗,若患者肋骨断裂范围较广、数量较多,可在腋前线附近实施弧形或者纵行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时,将环抱接骨板浸入消毒冰盐水中实施漕渡,以撑开钳对于环抱接骨板各臂进行撑开,对于肋骨两端3cm部位进行游离,于直视状态下进行复位,选择合适的环抱接骨板卡个肋骨两侧,利用无菌温水热敷接骨板至紧密结合,查看固定效果,必要时应用冰盐水纱布冷敷,有效调整环抱接骨板。对于合并胸腔穿刺、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肺挫伤的患者,术后合理应用止血药、抗生素,同时予以雾化吸入、镇痛等常规对症治疗措施,积极预防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对于饮食、术后康复进行指导,有效促进术后恢复[3]。
3 评价指标:(1)围术期情况。记录各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带胸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C-反应蛋白(CRP)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平均值进行比较。(2)疼痛情况。应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分析不同时刻的疼痛情况,主要为术前、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术后72小时。评估时选择1张长度为10cm的空白纸条,将其分成10段,自左至右分为记为0-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即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3)肺功能情况。比较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肺功能情况,主要指标为MVV(最大通气量)、VC(肺活量)、FF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4)动脉血气指标。测定各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刻的血气指标,测定指标为SO2(动脉血氧饱和度)、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5)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6)通过电话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骨折部位愈合情况。
5 结果
5.1 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为(19.27±3.82)ml,对照组为(23.87±3.31)ml,t=5.467,P=0.000;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7.62±6.48)分钟,对照组为(91.28±6.27)ml,t=4.387,P=0.000;胸腔引流量为(58.79±3.61)ml,对照组为(61.29±3.78)ml,t=3.287,P=.004。带胸管时间为(5.78±1.09)天,对照组为(6.71±1.13)天,t=5.487,P=0.000;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76±0.98)天,对照组为(4.03±1.03)天,t=3.762,P=0.000;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为(8.26±1.76)分钟,对照组为(9.89±1.65)分钟,t=4.872,P=0.000;住院时间为(9.31±0.90)天,对照组为(10.72±1.12)天,t=4.367,P=0.000。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胸腔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带胸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各项围术期情况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前VAS评分为(7.68±1.32)分,对照组为(7.72±1.28)分,t=0.198,P=0.276;观察组术后12小时VAS评分为(5.48±1.87)分,对照组为(6.23±1.96)分,t=3.287,P=0.017;观察组术后24小时VAS评分为(4.78±1.25)分,对照组为(5.19±1.36)分,t=4.387,P=.000;观察组术后48小时VAS评分为(4.09±1.04)分,对照组为(4.73±1.06)分,t=4.657,P=0.000;观察组术后72小时VAS评分为(3.26±0.75)分,对照组为(3.72±0.79)分,t=4.089,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术前VAS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患者肺功能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前最大通气量为76.85%±5.48%,对照组最大通气量为76.65%±5.49%,t=0.197,P=0.187;观察组术前肺活量为77.26%±7.27%,对照组肺活量为77.67%±7.09%,t=0.542,P=0.176;观察组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82.18%±7.26%,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82.45%±7.05%,t=0.185,P=0.978。观察组术后最大通气量为98.27%±9.67%,对照组最大通气量为96.54%±9.26%,t=3.287,P=0.007;观察组术后肺活量为99.08%±8.56%,对照组肺活量为96.73%±8.98%,t=3.867,P=0.006;观察组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106.25%±10.27%,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102.76%±10.87%,t=4.387,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最大通气量、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最大通气量、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5.4 2组患者动脉血气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前动脉血氧分压为(84.37±5.43)mmHg,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为(84.43±5.42)mmHg,t=0.287,P=0.226;观察组术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30.43±7.32)mmHg,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30.43±7.13)mmHg,t=0.762,P=0.756;观察组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为86.54%±7.65%,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为86.44%±7.35%,t=0.167,P=0.978。观察组术后动脉血氧分压为(93.32±6.85)mmHg,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为(91.57±7.48)mmHg,t4.387=,P=0.000;观察组术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37.43±6.98)mmHg,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35.43±6.85)mmHg,t=3.412,P=0.017;观察组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8.36±6.59)%,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75±6.89)%,t=3.287,P=0.020。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5.5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4例,肺不张3例,胸廓畸形2例;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胸廓畸形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人,占比2.5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9人,占比8.3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5.364,P<0.05)。
5.6 2组患者术后3个月骨折部位愈合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愈合良好81人,未愈合或预后差27人,观察组患者愈合良好75人,未愈合或预后差3人。观察组患者愈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5.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4.983,P<0.05)。
讨 论
肋骨骨折大多由于交通意外、高处坠落或者其他猛力撞击或挤压导致,是临床上胸外科常见的急诊病症之一。在胸部创伤患者中,肋骨骨折占比可达到10%-27%,近年来该种骨折临床发生率不断升高,且主要以多发性骨折为主。多发性骨折指的是2根或者2根以上的肋骨骨折,该种骨折多合并存在严重肺损伤,对于患者肺功能存在严重影响,伴随存在循环功能、呼吸功能障碍,骨折断端存在显著的移位、尖端锐伤情况,多合并枷胸、血气胸并发症,对于生命安全存在严重威胁。肋骨骨折中的单发肋骨骨折大多可以通过传统方法治疗,例如棉垫加压包扎、宽胶布固定、克氏针肋骨内固定术、弹力胸带固定、胸壁外牵引固定术、钢板内固定术等,具有明显固定效果。但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往往伤情较重、病情变化快,且合并有连枷胸、血气胸等并发症,致死率相当高。应用传统方式治疗时,往往会存在固定不充分、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疼痛显著、住院时间长、需再次手术取出等特点,难以满足患者身心健康需求。近些年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进入到医学领域,而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最近应用比较广泛的医用治疗材料[4]。抓握式接骨板是目前较为新兴的一种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方法,该材料能够利用抓握臂与肋骨紧密接触,达到维持肋骨稳定性的目的。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具有操作简单、对肋间血管、神经的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5]。
本文旨在研究利用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与保守治疗(外固定治疗)之间的疗效差异,为临床医师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依据[6]。本次研究表明,接受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为(19.27±3.82)ml,手术时间为(87.62±6.48)分钟,胸腔引流量为(58.79±3.61)ml,带胸管时间为(5.78±1.09)天,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76±0.98)天,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为(8.26±1.76)分钟,住院时间为(9.31±0.90)天。各项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予以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具有理想效果,可明显减少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康复。观察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示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理舒适度,可进一步创造理想的术后恢复条件[7]。观察组术后最大通气量、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果表示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与动脉血气指标,可进一步促进术后恢复。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镍钛记忆合金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在低温状态下,镍钛记忆合金能够随意塑性,在常温状态下,合金能够恢复原记忆形态,通过对于骨折自动抓握,可有效维持骨折的稳定[8]。此外,镍钛记忆合金具有较为独特的自加压效果,对于抓握臂内的抱力较为稳定,可为骨折愈合提供较为理想的生物力学条件,且不会因人体运动而发生内固定器械移位、松动等。镍钛记忆合金具有不易移位、操作简单、不影响骨髓、术中无需取出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9]。相较于传统内固定材料,镍钛记忆合金组织相容性较高,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与分子蜕变性,与人体植入材料要求相符合,在低温条件下能够随意展开,正常体温下又可恢复原来状态,骨折固定较为简单[10]。镍钛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可进行骨膜下固定,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对于肋间血管、神经、胸膜的损伤较小,可保证良好的血液循环,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该种治疗方式不需要钻孔,能够避免钻孔造成的不良事件[11]。研究显示,镍钛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骨折类型、严重性、骨折部位选择更为适宜的接骨板,弧度更加贴合肋骨,环形壁且锯齿边缘具有抗旋转的效果,基本不会发生移位,且镍钛记忆合金较薄,能够紧密贴合肋骨的表面,对于外观性并无不良影响,且不会损伤骨髓腔[12]。经深入研究,确定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的手术指征为:(1)符合多发性肋骨骨折诊断标准,合并存在血气胸,且存在骨折断端错位情况;(2)胸廓显著畸形,对于胸廓美观具有强烈要求;(3)患者合并存在内脏器官损伤,需要进行开胸手术治疗;(4)连枷胸。对于肋骨骨折数量较少,不破坏胸廓稳定性的患者,并不适用采取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以免加重局部组织损伤,进而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影响术后生活质量[13]。对于本次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效果理想等优势,可有效保护患者胸廓完整性,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及呼吸功能[14]。此外,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具有较为理想的亲肤性,能够根据患者骨折部位、身体形状进行治疗,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并不受患者活动限制,应用较为简单,为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理想方案,可进行临床推广[15]。
综上所述,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发生率较高,在该种骨折的治疗中,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的临床价值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术后恢复理想的优点,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肺功能与动脉血气指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为术后恢复创造理想的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