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后休闲体育发展
2022-11-22孙雷鸣何志均刘健城
孙雷鸣 何志均 刘健城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产业系 广东广州 510650)
1 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新冠疫情持续了近2年,由于需要保持社交距离,不能聚集,在经济领域,对比较典型的如餐饮业、酒店业、休闲娱乐类的酒吧卡拉OK 等均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在体育产业领域,正如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言:“疫情在三方面对体育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第一,对竞赛表演业的冲击非常大。众多国际赛事如亚洲室内田径锦标赛、跳水世界杯系列比赛,甚至东京奥运会部分项目资格预选赛等,需延期或异地举办,国内足球、篮球、排球等职业联赛延期举行,亚冠、国足40强赛也要异地举行,50多场马拉松赛事受到影响,等等。第二,体育场所挂牌歇业。健身场所、体育场馆以及体育培训机构纷纷歇业,甚至停业。第三,体育用品制造业受疫情波及延期开工,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影响重大。[1]”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20年本是一个体育大年,有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也进入两周年倒计时,马拉松、冰雪等体育产业逐步壮大。新冠疫情使中国体育产业受到波及,一系列国际顶尖赛事陷入“停摆”,预计2020年规模达1200亿元人民币的马拉松产业遭遇“寒冬”,运营公司预计损失将达全年营收的一半以上。疫情初期,国内已建成的770多家滑雪场受疫情影响陆续关闭,冰雪产业前景未明。线下体育消费市场,高租金、高人力成本、劳动密集型的健身行业、体育零售业和制造业面临停业、停滞,甚至负增长。知名体育研究者鲍明晓撰文称,体育产业是以线下体验和集聚观赏为主要服务形式,产业集中度不高、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免疫力”排行中处于不利地位[2]。新冠疫情对“免疫力”不强、资金链薄弱的体育行业,如健身俱乐部、室内体育场馆、体育赛事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等影响很大。
2 疫情后休闲体育迎来发展机遇
2.1 休闲体育的含义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休闲时间里自愿参与、自主选择的,以身体参与为主要手段,以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强身养生为主要目的一种健康科学的身体活动方式,其具有时间闲暇、非功利性、自主参与、身心交融、强度适中、规则游戏性、娱乐性、实效性和社会性等特征[3]。从运动项目上看,休闲体育主要包括高尔夫球、网球、骑马、游艇、滑板、游泳、攀岩、蹦极、越野、滑雪、滑翔、漂流、野外生存、登山等;而在滨海城市形成的滨海休闲体育,主要开展形式有滨海休闲观光(观海、沙滩娱乐、跑散步等)、滨海体育项目体验(沙滩车、游船快艇体验、海水浴等)、滨海体育赛事与表演、滨海体育用品制造、滨海休闲渔业以及高端体育服务产品(帆船帆板、离岸海钓、冲浪、海上滑翔伞、潜水等)[4]。休闲体育是一种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深度休闲,是参与者系统地从事具有健身、健心、娱乐、游戏作用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认真地向目标迈进,投入如事业般的专注,并借此机会获得及展现体育活动特殊的技巧、知识及经验,亦被视为中间阶层身份彰显和自我展演的方式[5]。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时代,工作、社会、家庭压力增大,对放松、休闲、娱乐的运动需求增加,给休闲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2 疫情影响下休闲体育的发展情况
2.2.1 高端休闲体育产业复苏快
高端休闲体育产业面向特定高端群体,人群聚集相对较少,产业行业复苏快。以高尔夫为例,从2020年五一假期开始,珠三角各高尔夫俱乐部运营趋向常态化,十一国庆假期球场运营基本有序恢复。从员工需求量看,珠三角各高尔夫俱乐部对员工的需求持续增加,从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专业的就业情况看,近2年高尔夫专业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未毕业就已被“抢空”,连续2年就业率早早定格在100%,高端休闲体育产业如高尔夫产业复苏能力强,效果好。从消费者行为分析看,得益于“一小时生活圈”轨道交通逐步完善,类似高尔夫、游艇、骑马等高端休闲体育产业,疫情后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港澳地区消费者在广州、深圳、中山、珠海、东莞等地享受同等层次消费,费用仅为港澳地区的1/5~1/3,因此也吸引了一大批港澳消费者在疫情允许的情况下,北上消费,加快了珠三角地区高端休闲体育服务业的复苏步伐。
2.2.2 休闲体育发展呈多样化趋势
不仅高尔夫、游艇、骑马等高大上的传统休闲体育势头不减,由于疫情居家,自娱自乐的“平民休闲运动”也应运而生,满足大家对休闲娱乐的多元化选择,如跑步机、哑铃、瑜伽、体育舞蹈、网络体育课程等。休闲体育已经摆脱了“贵族化”的标签,走向大众化,满足大家休闲、娱乐、健康、时潮等多种需求。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各类体育运动普遍受到影响,居家隔离产生了大量的简单、便宜、实惠、有效的休闲运动,如瑜伽、俯卧撑、散步、健身健美操等。据统计,2020年体育实体制造业高于GDP 增长速度的2.3%,产业主要集中在健身器材、体育穿戴等体育装备领域。休闲体育正朝多领域、多方面、多元化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方向发展。
2.2.3 体医融合日趋明显
“体医融合”作为健康治理衍生的一种新理念,已成为我国推进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技术关键,成为推动和扩大体育学科融入健康服务领域的重要举措[6]。疫情后体医融合日趋明显,运动是乐趣,是健康,是生活。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强化“体医融合”,提高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如果疫情前体医融合重在治病与康复,那么疫情后随着健康关口前移,将更加注重健康储备的促进与管理,加快从医疗“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落实[7]。体育对病前增强免疫力,防止疾病发生,病后增强抵抗力,防止病前恶化和提高康复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疫情后,休闲体育的重要目标也有所转移,表现为更多关注健康,提高免疫力。在实践中,“体育医院”普遍为消费者接受并逐步得到发展,医院也开设与体育相关的科室,如运动康复科、创伤骨科、内科营养科等,颇受欢迎,体医融合使休闲体育朝着更加科学、健康、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2.4 冰雪运动持续发力
随着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临近,冰雪运动依然如火如荼。《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每年参与冰雪旅游的人数不断上涨,61.5%的人有参与冰雪旅游的经历,2018—2019 冰雪季冰雪旅游人数已达2.24亿人次,人均消费达1734 元,是国内旅游人均消费的1.87倍,冰雪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冰雪旅游消费成为常态化消费选项[8]。冰雪运动、冰雪旅游也成为冬季新兴的重要休闲体育产业,异地滑雪旅游成为热点,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参与热情高涨。以广州为例,已落成的广州融创雪世界是华南最大室内滑雪场,场馆总建筑面积达7.5 万m2;广州市体育局还通过组织一系列的群众冰雪活动,点燃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在“德尔塔病毒变异株”考验广州防疫工作之后,暑假期间,室内滑雪场开始走俏。冰雪运动持续发力,助力北京冬奥会之余,也大大推动了广州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2.2.5 体育科技引领潮流
广东体育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已经成为推动体育及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引领体育发展潮流。例如,传统的VR、AR 技术、5G 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疫情期间快速流行的Keep 线上教学软件以及网球赛事中的鹰眼技术和NBA 赛事中的“Together model”技术等[9]。在东京奥运会上,还运用了很多赛事实时数据传输技术,如游泳视频追踪技术,不仅可以追踪到各个选手的比赛名次,还可以计算出各个选手的加速度等。体育科技也使大量的休闲体育运动从“休闲”向“精准休闲”转变,如运动前后比较、运动量与运动效果测定以及运动安全健康、体外诊断与检测、运动处方与营养、健康监控等,不仅使运动更加科学,而且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分配能量,更健康,运动生命周期更长,运动方式选择更具个性,从而达到休闲、参与、健康、精准的目的。
3 健康视域下休闲体育发展策略
3.1 聚焦康体产业,合理开发康体产业市场
目前,基于健康、医疗、体育、康复于一体的康体产业市场仍有待开发,市场仍有待深入挖掘,把体育融入康复与医疗,发挥体育在医学康复中的作用,依然有很大的市场。就培育体医融合消费市场的实践经验来看,日本在应对老龄化采用的“整合医疗型三级医疗圈”,构建福利型、整合医疗型和商业型3 种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方式多元化发展,颁布健康促进政策及其配套措施以及打造“一贯制”体医融合人才培养与保障体系等成功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借鉴[10]。
根据国情和体医融合现状,疫情后应聚焦体医融合和康体产业,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提高人民生命安全健康为己任,科学、合理发展康体产业;把公共卫生医疗、医疗康复与体育运动推广与普及结合起来,打造基于“医学—康复—体育”三位一体的“体医结合”康体产业体系,推动康体产业市场适度发展,推动休闲体育产业市场多元化发展。
3.2 聚焦体育科技,大力发展休闲体育科技产业
体育与科技融合不仅符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和核心理念,而且能够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和工作主线的引领下,催生出新生产力和新供给,变革体育消费方式,优化体育产业供需结构,提升体育产业效率,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11]。
2018 年,我国在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年度纵向排名中排在第二位,奥运会奖牌榜排名也位居世界前列,科技兴体已成为世界各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12]。聚焦休闲体育科技,要把科技应用到休闲体育中,大力发展休闲体育科技产业,推动科技研发,提高专利数量,特别是推动科技转化为休闲体育产业市场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就粤港澳大湾区而言,要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互嵌融合,发挥深圳—广州—香港三核的科技研发和资本市场作用,打造基于深圳—广州—香港三核的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科技研发、融投资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提高休闲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休闲体育产业的休闲、参与、健康、精准、个性化需求。
3.3 借助北京冬奥会,大力发展冰雪休闲产业
借助北京冬奥会的政策优势、概念优势和资本集聚优势,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理念下,改革创新,探索更加有效的冰雪运动发展突破口,盘活已停滞的冰雪休闲产业资源,有计划、有节奏、可控地逐步提高冰雪运动的市场活跃度,为北京冬奥会营造温馨、和谐、安全的运动氛围。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休闲产业及相关体育健康产业,推动休闲体育旅游、户外拓展、马拉松及其他休闲体育相关行业发展,同时带动交通、酒店、观光、旅游等相关休闲产业发展,推动人、自然、体育、科技、休闲、康体等和谐发展,提高小康生活质量,构建舒适和谐的社会共同体。
3.4 发挥区域优势,辐射周边,提高休闲体育产业的黏性
在休闲体育产业集聚的区域,要发挥区域优势,集聚设计、制造、服务、资本、体育项目知名度等休闲体育优势,辐射周边,扩大影响力和产业辐射范围,提高休闲体育产业的黏性,增加休闲体育产业的消费群体和二次消费率,巩固体育休闲满意度和美誉度,提高区域休闲体育消费质量。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以深圳、广州、中山、江门等城市为核心的休闲体育产业,在高尔夫、短程越野马拉松、游艇、攀岩、赛马、摩托艇及其他水上项目等,有产业消费价格优势,香港有资本融投资优势。因此,可以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辐射广东省内外其他区域,构建粤北—粤西—北部湾休闲体育产业区,外延欧美地区,形成出口产品辐射区,构建多元化、有层次、分工专业且互相交融的粤港澳大湾区休闲体育产业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高休闲体育产业的黏性、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推动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