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2022-11-21

现代食品 2022年20期
关键词:科学合理技术人员绩效评价

◎ 吴 丹

(唐山市食品药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发展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各类民营和外资资本持续、大量涌入检验检测市场,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不断增加,多个省份政府公益类检验检测机构整合,行业竞争形势严峻。市场竞争的根本是专业人才的竞争。食品类检验检测机构属于技术和人力密集型行业,在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对提高食品类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1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的全国认证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证书的数量为448.15万个,2020年通过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证书的数量为529.12万个,2021年通过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证书的数量为603.58万个。每年通过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证书数量的剧增,这也说明检验检测机构的数量以及市场竞争压力在不断增加,食品检验检测市场面临着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

表1 全国认证管理体系项目统计证书数表

目前,河北省唐山市、山东省临沂市、湖北省等多个地方的政府公益性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了包括食品、药品、畜产品、水产品以及粮油产品等检测机构。同时,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精神,政府公益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趋势明显。检测机构的不断重组和整合,对机构内部的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因此,对检验检测机构人力资源机构的优化,无论是在检验检测机构日常运行过程中,还是在机构整合和重组过程中,特别是整合后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

2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充分发挥食品检测机构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且对高质量的生活有了新的定义。人们不再以“吃饱、穿暖”为生活的基本要求,而是追求“如何能吃得更好,如何能吃得更健康”。因此,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日渐提高,国家市场监管机构对市场检测的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更加依据检验检测机构及时出具的报告进行监督和管理。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成为保障人们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为市场监管机构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优化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对优化机构人才结构、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对保障检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食品检测机构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职能和社会责任,保障人们的健康[2]。

2.2 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激励考核机制

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充分激发从业员工的内在潜力。通过专业技术学习、加大科学研究,可使从业员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充分挖掘专业潜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大幅度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政府类公益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多为事业单位类型,内部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老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失、考核机制陈旧以及内部活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检验检测机构内部活力,提升检测机构的竞争力。

2.3 有利于优化完善食品类检验检测机构的人才培养体系

不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会降低从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食品类检验检测机构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内部员工的顶层技术人员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岗位需要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检验检测机构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更科学、更合理,进而更好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水平,提升机构整体的专业化水平。

3 当前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3.1 缺少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中的人员组成大多数为从事食品技术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管理类人员力量不足、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都使得大部分的检测机构无法建立整体的、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停留在“用哪补哪,缺哪补哪,哪有问题解决哪”的阶段,无法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体系[3]。

3.2 检验机构内部缺乏切实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管理系统不完善

大多数检验检测类机构的绩效评价多存在“唯职称论”“唯学历论”或者“唯资历论”的现象。在这种绩效评价环境下,从业人员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意识,使年龄较大、资历丰富的技术人员消极懈怠,年龄较小且职称低的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专业技术的研究要求过低,进而造成检验检测机构工作效率下降,影响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和检测能力。

3.3 人才结构不合理,缺少人才招聘计划,没有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储备

①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存在人员总量基数大、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占比少以及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与岗位能力不匹配的不合理现象。②大部分的检测机构没有设立合理的淘汰退出机制,造成技术人员冗杂,人员结构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下,机构人员成本高。③检验检测机构没有长期的人才招聘计划,往往是出现岗位空缺时才招人,使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够。

3.4 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较少,技术人才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国家食品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升级、检测方法的不断变化,对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在日常工作中,检验检测机构往往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及时、有效、有计划的培训,造成相关检测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达不到要求,无法保障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使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水平受限以及核心竞争力减弱。

4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优化措施

4.1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

①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人力资源管理在检验检测机构的地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机构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过多地关注检测职能,但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设置,造成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缺失。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的首要条件是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类人才,从而为机构发展提供动力。②建立科学完善的、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认真梳理检验检测机构的职能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人员选用、人员聘任、人才培养等管理方法,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化、专业化;坚持定期评估改进,使人员符合机构的用人要求,实现“科学合理选人、高度重视育人、合理规划用人、用心接纳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4]。

4.2 建立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人员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ISO/IEC 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检验检测机构需要建立包括人员能力的确认、人员选择、人员培训、人员监督和人员能力监控等科学、合理的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应当更关注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业绩,努力破除“唯职称论”“唯学历论”“唯资历论”的原有绩效评价指标,建立以基础知识、工作质量、质量控制以及能力提升为主要要素的评价体系。同时,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岗位要求,不具备岗位能力的人员建立惩罚机制并进行再培训,对培训仍不合格的人员不予录用,充分发挥绩效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

4.3 优化人员结构,加强人员储备

①科学合理地设置检验检测机构岗位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尤其是事业单位还是沿用原始的人员管理体系,而原有的管理体系更多地关注技术人员的资历,忽视了实际工作能力。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根据机构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学历、专业、兴趣以及性格等设置合适的工作岗位,因人设岗,按人授职,设置合理的岗位比例,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建立员工沟通机制,了解人员“长处在哪里、兴趣在哪里,发光点在哪里”,充分发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②坚持做好机构每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引导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好人员储备;建立合理的招聘计划,改变以往“用人再找人”的现象,做到人岗匹配[5]。

4.4 设立培训计划,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

①在机构内部设立培训计划,通过对员工进行国家标准的更新、检测方法更新、仪器设备使用等内容的内训和外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②充分发挥技术和学科带头人“传、帮、带”的积极作用,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内部培训,人员能力验证,实验室间能力比对以及组织技术人员职工技能大比武等形式激发从业人员的技能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强技术的交流和学习,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从业人员的检验水平和检验能力。③时刻关注国内和国际检验检测的发展和变化,建立合理的外训机制,加大人员培训投入,鼓励机构人员积极参与外部培训学习,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同时对本机构技术人员的科研项目给予资金、技术、人员的支持,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新方法、新标准的研究[6]。

5 结语

无论是市场化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还是政府公益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的壮大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员的作用对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能实现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7]。

猜你喜欢

科学合理技术人员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才激励中发挥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