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MS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2022-11-21邹森
邹 森
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 攀枝花 617028)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好发于中年男性人群,发病率在鼻腔鼻窦良性肿瘤中排名第一,约占鼻腔肿瘤的0.5%~4.0%[1-2]。SNIP属于交界性肿瘤的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易恶变,术后易复发[3]。相关数据统计知晓:SNIP复发率高达69%~75%,恶变发生率约为5%~32%[4]。目前,临床上诊断SNIP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多层螺旋CT(MSCT)由于具有扫描快、范围广及价格低等优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地位[5]。但在CT检查中,SNIP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容易与其他肿瘤表现相混淆,从而容易发生误诊事件,延误SNIP的诊断及治疗[6]。因此找寻其他科学有效的检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在指导临床手术中入路、彻底清除病灶及改善SNIP患者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2例SNIP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总结SNIP的MS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且经手术或病理诊断确诊的52例SNIP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52例SNIP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3.46±9.16)岁,病程2周~9年。临床症状:鼻堵19例,脓涕14例,涕中带血13例,嗅觉异常6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并在本院进行手术;所有资料无遗漏欠缺者;本次入院前未经任何综合治疗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孕妇;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伴有各种急慢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1 MSCT检查 检查仪器选用美国GE16排螺旋CT机或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CT扫描基线为眶耳线。扫描前叮嘱患者头部不能随意晃动,选取仰卧位。进行常规轴位、冠状位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mA,扫描层厚为5mm,间距为10mm。增强扫描造影剂为碘海醇试剂,注射剂量80mL,注射速率3.0mL/s。扫描完成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各切面图像进行重建整理分析。
1.2.2 手术方法 完善所有术前准备后采用复方肾上腺素棉片收缩左侧鼻腔,用低温等离子探头由前上至后下消融左侧鼻腔肿物,把肿物根部消融离断,肿物完整从左侧鼻腔及鼻咽部取出送病检。于中鼻甲及沟突处采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钩突刀切除钩突,用动力系统由前向后开放额窦、上颌窦及筛窦及蝶窦,扩大开放额窦,完整去除额窦内肿物,消融探头消融额窦及额窦口。用消融探头仔细完全消融肿物根部,注意保护眶纸板,检查见乳头状肿物清除干净,未见肿物残留,用弯头吸引器头反复冲洗上颌窦及左侧额窦,换70度镜检查见额窦、上颌窦内及筛窦内干净,无脓性分泌物及肿物残留。术毕,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鼻窦腔,双侧鼻腔填塞凝胶海绵及凡士林纱条,待病人清醒后送回病房并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联合软组织窗、骨窗及各方位图像分析病变的范围、形态、CT值等特征,获取统一意见。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SCT检查对SNIP定性诊断、分期诊断及骨质情况诊断符合率。肿瘤分期参照 Krouse 分期体系:Ⅰ期肿瘤局限于鼻腔;Ⅱ期肿瘤侵及筛窦和上颌窦内壁、窦口鼻道复合体;Ⅲ期肿瘤侵犯上颌窦其余壁,蝶窦或额窦;Ⅳ期侵犯至鼻及鼻窦外结构。所有图像结果均由两名或两名以上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SCT检查诊断SNIP患者结果分析MSCT检查对SNIP患者在定性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诊断SNIP分期、骨质情况准确性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MSCT检查诊断SNIP患者结果分析(n)
2.2 MSCT表现经MSCT检查显示双侧病变5例,单侧病变47例,多位于上颌窦及筛窦交界处,沿鼻腔外侧壁生长,本研究中单侧病变中鼻腔3例,鼻腔外侧壁近中鼻道外及上颌窦26例;筛窦9例,蝶窦5例,额窦5例。可见骨质受压移位、吸收破坏和骨质增生硬化改变,软组织肿块,肿块密度均匀,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尚清;6例患者肿瘤内有钙化,呈点状和斑片状。增强扫描呈较均匀轻中度强化,窦腔内软组织CT值22~57 HU。3例误治为息肉,2例误诊为鼻副鼻窦,1例漏诊。
2.3 病例分析
患者男,65岁,发现鼻腔肿物2月。影像诊断:左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轴位及冠状位CT平扫示:左侧上颌窦、筛窦、蝶窦、额窦、左侧鼻腔及鼻后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窦壁变薄,壁中隔受压向右偏曲(图1~图3)。右侧下鼻甲肥厚(图4)。后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手术方案选择,择期行手术治疗,低温等离子探头由前上至后下消融左侧鼻腔肿物,肿物表面不平,触及易出血,可见肿物根部位于左侧上颌窦口内上及筛窦内,左侧中鼻甲、筛窦及鼻中隔被压迫,把肿物根部消融离断,肿物完整从左侧鼻腔及鼻咽部取出送病检,术后病理结果示:(左侧鼻腔鼻窦肿物)内翻性乳头状瘤。
3 讨 论
SNIP生长较缓慢,复发率较高。但近年来由于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使术后复发率下降,并认为术后易复发的重要原因与手术中切除不彻底有关[7]。分析相关病例资料可知:SNIP主要发病部位为鼻腔外侧壁近中鼻道处,常蔓延到邻近鼻窦,且大多SNIP好发于单侧,双侧较为罕见;随着疾病的进展,肿瘤病灶也可侵犯至鼻咽、眼眶,少数可侵犯脑膜和颅内结构原发于鼻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少见[8-9],本研究中无侵犯至鼻咽、眼眶等病例。该病恶变率高达15%,其中双侧、多中心发病者更易恶变,多恶变为鳞状细胞癌,恶变为腺癌和小细胞癌较少见[10]。在性别上,男性较女性多见,高发年龄为50岁~70岁。鼻腔堵塞、出血及嗅觉失去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生恶性病变,患者可能出现疼痛不适及面部麻木现象,若出现突眼则提示可能侵犯至眼眶处。本研究单侧病变为主,双侧发病少见,仅5例患者。单侧发病者以鼻腔外侧壁近中鼻道外及上颌窦为最常见受累部位,与上述一致。既往有文献显示,SNIP与恶变之间存在三种可能性:(1)恶性肿瘤与SNIP同时存在,但无依据提示是SNIP引起的肿瘤;(2)SNIP中本身存在细小的恶性病灶;(3)在良性SNIP已切除的部位又出现恶性肿瘤[11-12]。总而言之,本研究SNIP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MSCT检查是由常规CT延伸发展出来的一种检查,具有密度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广及三维成像等优势,对鼻腔鼻窦的一些复杂且细微解剖结构均可清晰显示。张兴强[13]等研究显示术前CT诊断SNIP的符合率为72.9%,与手术病理诊断比较有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MSCT定性诊断与手术病理比较有差异(P<0.05),与文献基本一致。由于SNIP在MSCT上表现为软组织等密度影,而针对肿瘤周围一些息肉、囊肿及一些增厚的黏膜在CT上也多以软组织密度呈现,因此导致其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14]。本研究SNIP术前主要误诊为息肉与鼻副鼻窦。但是MSCT诊断SNIP分期与骨质情况符合率与病理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何占旭[15]等研究表明SNIP病灶位于中心部位的CT值与非中心部位病灶的CT值相比较,前者显著更高(P<0.05),因此术前测量不同部位SNIP病灶的CT值在术中病灶组织的清除及术后复发率的降低中有着关键作用。依据本组SNIP的CT征象结合文献,男性患者,单侧病灶上颌窦及筛窦交界处,沿鼻腔外侧壁生长,窦腔轻度膨大,内部完全或部分软组织均匀密度肿块,为CT平扫下诊断SNIP的主要依据,增强后呈较均匀轻中度强化。
综上所述,MSCT检查可有效诊断SNIP,其CT征象具有一定特点,但由于部分病例CT征象特点重叠较多,故在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特征综合分析其CT征象,有助于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符合率,指导术中鼻内镜手术入路,降低术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