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视防控的幼儿户外教育教学活动策略与方法研究
2022-11-21施丹
施 丹
眼睛是心灵之窗。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和近视是近年来我国各部门关注的重点领域,也得到了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专家认为,保护视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户外活动。每天两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是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学生有效预防近视的最好方法。对此,围绕近视防控国家战略目标,课题组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紧紧抓住“户外教育教学活动”这个“牛鼻子”,开展了基于近视防控的幼儿户外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 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近视防控工作的深入推进,社会、学校、家庭对于学生开展户外活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其落在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上以及户外教育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上,还不尽如人意。
1.1 户外活动有利于近视防控已形成共识
当前,师生、家长普遍认识到了学生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前期的调查发现,认为“户外活动能有效降低近视率”的,教师为100%、幼儿为89%、家长为87%;知道学龄前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的,教师为89%、幼儿为79%、家长为71%;认可“阳光是近视防控最好的疫苗”的,教师为97%、幼儿为72%、家长为80%。
1.2 幼儿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明显不足
幼儿园户外活动一直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实际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1],学龄前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的要求远远不达标,其主要原因,一是幼儿园对开展幼儿户外活动没有制度化保障,口头上说是重视,却没能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机制化管理中;二是幼儿园为了避免校园伤害事故对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不够积极;三是活动器械不足,导致户外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四是开展户外教育教学活动没有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
1.3 幼儿户外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与方法单一
多年来,幼儿园的户外教育教学活动普遍理解为狭义的体育锻炼活动,大多仍停留在“沙坑+滑梯”的模式上[2],缺乏完整的幼儿户外教育教学活动方案与活动计划,相关活动没有创意,更没有新意,活动形式单一,幼儿对学校户外教育教学活动的满意率一直偏低。
2 策略与方法
2020年4月开始,课题组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了“基于近视防控的幼儿户外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与方法”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预期的实践效果。
2.1 制度保障,让幼儿在学校户外“动”起来
围绕近视防控工作,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一是时间保障,幼儿在校的户外活动确保在2小时以上。二是依托学校课程体系,学校规定近视防控工作融入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三是学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园园通、家长讲坛、健康教育课等,都要每学期面向幼儿推出 “近视防控”宣教资源,让幼儿全面了解近视防控知识,特别是了解户外活动对于预防近视的作用和意义。四是安排教师对每届新生在户外教唱《明眸闪亮,少年中国梦》主题歌[3]。五是每学期为新生家长举办“户外活动与近视防控”报告,通过户外运动对视力保护的科学和专业分析,让家长们了解在近视防控中应“怎么办”的关键问题。
此外,本着“户外‘多’活动,‘视’界更精彩”的近视防控理念,学校要求全校每一位教师同向同行,将近视防控有机融入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与管理,让近视防控工作融得进、看得见、落得实、做得好[4]。
首先,教师需组织引导幼儿课间活动和课余时间走出教室,到户外开展眺望活动。一是安排眺望游戏。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开展“我看见了…”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比一比谁看得更远,同时要求幼儿把自己看到的最远处东西的主要特征描述出来,请其他的幼儿猜一猜,自己看到的是什么[5]。比如,有的幼儿看到了远处的小鸟,就说“我看到了一个有翅膀的物体”,这时候其他幼儿应答说:“看到的是小鸟”。二是眺望中培养观察力。比如,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楼前远处树木上的叶子,请幼儿们说一说叶子的形状、特点、颜色,在看绿色植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对大自然事物的观察能力,也保护了幼儿的眼睛。三是眺望中培养学生想象力。遇到天气晴朗,空中漂浮着白云的日子,教师组织带领幼儿观察天上的白云,鼓励幼儿说一说这些白云都像什么。如果再增添些观察白云的乐趣,教师则可以给幼儿们设置趣味的故事情境,请幼儿将蓝蓝的天空想象成动物们的游乐园,再把每朵白云想象成不同的小动物,想象小动物们在天空游乐园愉快玩耍的场景。这样的户外眺望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不仅能有效缓解幼儿的视力疲劳[6],同时有利于激励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还能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幼儿的综合能力在各种户外防近视活动中得到全面培养。
其次,只要能户外上的课,比如角色游戏活动等,尽量安排户外进行。例如,教师以幼儿都十分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为教学活动背景,开展户外角色游戏。首先,教师以语言描述的方式为幼儿设置故事情境,告诉小朋友们,可恶的光头强这次又获得了一台十分厉害的砍树机器,正打算去森林里大肆砍伐树木呢。随后,问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和熊大、熊二一起阻止光头强,共同守护美丽的森林?这样的开场白能够获得幼儿热烈的响应。紧接着,教师打开音乐播放设备,播放《健康歌》,让幼儿们和老师一起把随着音乐旋律做热身运动,为接下来阻止光头强做好准备。紧接着,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活动场地,并为幼儿进行相关动作演示,比如在草地上怎样匍匐前进、怎样钻山洞、过小桥时怎样保持平衡、摧毁伐木机器时怎样投掷沙包等。在幼儿熟练掌握这些动作要领后,教师请幼儿们自主练习。最后,教师将幼儿们进行分组,男生两组、女生两组;男生组分别为熊大组和熊二组,女生组分别为翠花组和松鼠蹦蹦组,男生组合女生组分别展开比赛。比赛过程中,要求每位幼儿都要按照正确的路线走,执行任务的动作要标准到位,凡是过草地没有匍匐前进、在过小桥时如果掉进河里、投掷沙包的姿势不标准或没有击中机器的,都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同时明确,每组前面一名幼儿成功摧毁机器后迅速跑回来拍一下后面一名幼儿的手,后面的幼儿继续游戏;哪个小组的全体成员最先完成所有任务即为获胜。这种户外活动融入了幼儿喜爱的动画元素和角色形象,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户外明亮的光线和宽敞的空间也能更好的保护幼儿视力,有效预防幼儿近视,有效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学校明确,近视防控既是提高幼儿健康素质、点亮幼儿“光明”未来的大事,也是更好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对于幼儿的近视防控工作,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份责任。
2.2 多元整合,让户外教育教学活动资源“聚”起来
学校积极创设生态式户外教育教学活动区,并合理规划分区活动空间[7],给幼儿提供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户外教学活动资源。
环境是促进幼儿户外活动发展的重要桥梁[8]。学校根据需要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再规划、再设计,通过对运动项目的多元整合,使活动场地的运动功能达到最大化。依据学校基于近视防控工作的户外活动规划[9],先后创设了攀爬区、跳绳区、踢毽子区、游戏和球类活动区、投掷区、阳光击剑区、英雄冲关区等不同的户外活动区,以此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需要。例如学校绿洲走廊中通过划线设立“我是小小兵”英雄冲关区;锻炼小肌肉运动的“东方神剑”阳光击剑区;小草坪的“勇攀高峰”攀爬区;学校围墙设计成的“百发百中”投掷区;同时学校运动广场用围栏划分出“丢手帕”游戏区和适合幼儿的球类活动区。
2.3 开发利用,让户外活动资源“活”起来
在目前的学校户外活动中,能吸引幼儿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的活动资源相对较少。多年来,学校根据近视防控的需要,将户外活动和乡村化的活动资源进行有机链接,挖掘、开发出不少有乡村特色、运动价值的活动资源,从而让本来“闲置”或未被开发的户外活动资源真正“活”了起来。
2.3.1 挖掘乡土资源
学校地处乡村,农民伯伯家里本来很普通的稻草、南瓜、竹竿、簸箕、泥巴、扁担等东西,可是老师眼中的“香饽饽”。经过设计加工,老师们把这些乡土资源打造为幼儿户外活动资源[10]。例如用运簸箕、泥巴设计成“小小农民爱劳动”运输运动;用南瓜设计成“爱抱抱”庆丰收接力赛运动;用稻草、竹竿设计为“我爱乡居”新农村茅屋民宿建造活动等。比如:教师可以请小班幼儿利用棉花和玉米的种子制作沙沙包,在开展户外活动时,以自制沙包进行背沙包、顶沙包、扔沙包、踢沙包和跳沙包的活动,在预防幼儿近视的同时发展幼儿多样化的运动技能。中班幼儿则可以收集玉米秸秆制作镖枪,在户外游戏时以自制的镖枪组织开展投掷镖枪的活动。大班幼儿则可以收集大量稻草,利用稻草制作草足球,搓草跳绳;在开展户外活动时利用稻草做的球开展足球比赛,利用稻草搓的跳绳进行跳绳比赛。这些由各种乡土资源制作而成的户外活动器材,能够带给幼儿更多的新鲜感,让幼儿更加投入的参与到户外活动之中,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也能在自主制作活动器材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此外,农村随处可见的废弃物也非常多,比如农用车上更换下来的轮胎、喝完饮料后的易拉罐、农村家中常见的挂历纸和旧报纸、各种各样的废气纸箱等,对于见惯了各种精美成品玩具的幼儿来说,这些大人眼中的垃圾是具有无穷乐趣的新鲜玩具。教师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积极将这些废弃物加以利用,制作成各种户外活动器材,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比如废弃的轮胎装上绳子、绘上图案,就成了一个独特的秋千,易拉罐装上沙子就变成了轻巧可爱的沙锤,废弃的纸箱可以做成恐龙、狮子、老虎等各种小动物的头套,让幼儿们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还可以制作成小汽车、小火车、小轮船,用来开展户外建构主题区域活动。这些新鲜有趣的玩法令幼儿们乐在其中。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方案外,废弃物在幼儿户外活动的应用方式还有很多,有待教师们去挖掘和开发。因此,只要教师们具备创造性思维和独特的教育眼光,就能开发出废弃物体的多种玩法,也一定能始终维持幼儿对此类户外活动的新鲜感,由此既能实现预防近视的目的,又能让乡土资源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3.2 利用自然环境
学校在创设活动情景过程中,十分注重活动资源的教育性、趣味性,以满足幼儿多层次性的需要。例如:“走长征路”环校园革命传统精神体能区中的接力长跑、定向越野等,让幼儿在革命先烈为革命献身的无畏无私的精神激励下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把校园小树林设计成运动迷宫,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探寻尝试中养成不放弃、不气馁的品格;把皮筋搭在小树间,让孩子们跳绳运动,从这头跳到那头,看看谁跳得高,孩子们跳绳运动的能力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孩子们对跳绳运动的兴趣也不断攀升。此外,学校全体教师善用“大教育”,充分发挥课程优势,课程教育教学与幼儿户外校园环境有机结合,开展户外观察与语言表达指导,以及校园生态环境观测等,既保护了学生眼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语言表达力等。
2.4 创新机制,让户外活动“火”起来
户外活动要确保幼儿实现快乐体验和有效活动,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有创新,也就是让户外活动对幼儿充满吸引力,能有效激发幼儿自觉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来。
为让户外活动“火”起来,能得到幼儿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学校积极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有创意、有趣味、有风景、有活力的“户外活动”。
2.4.1 气氛营造,音乐渲染
学校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在全校向幼儿征集运动场助兴音乐,分别录制了适合幼儿运动的音乐60首,供师生选用。其中,体现情绪的有欢乐、可爱、美好、励志、史诗、热血、动感、感动、文艺、时尚,体现风格的有流行、电子、管弦、中国风、民谣、轻音乐、摇滚、爵士、儿童、嘻哈、氛围音乐、拉丁、军乐队等,最后各活动分区选出孩子们喜欢的运动音乐30首。这些音乐在幼儿户外活动的时候随运动播放,给幼儿营造了很好的运动氛围,更增强了幼儿参加户外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很受幼儿喜爱。
2.4.2 年级互通,玩转分区
总体上来说,学校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户外教育教学活动的接受度和喜爱度是有差异的,中小班幼儿偏爱有情节性,而大班则对竞技性、竞赛性的感兴趣。为此,学校每周组织开展2次打破年级、班级界线的校本户外混龄分区活动。对此,幼儿们根据各自的喜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例如:“欢乐蹦蹦跳”体能区的混龄跳绳活动很受幼儿欢迎;大班的花样踢毽子则提高了户外活动的趣味性。
2.4.3 “高端”活动,学养结合
学校不断推进学养课程的开发,先后开设了击剑、小小气象站、星空天文台等丰富的户外活动,利用校园宽敞多样的户外空间作为学习空间,在丰富幼儿学养课程的同时,保护幼儿视力。
比如击剑,作为一项智慧与力量完美结合的运动,能充分开发幼儿的身体潜能,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而小小气象站、星空天文台的户外活动,则在增加幼儿科普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精神。
实践研究一年多来,丰富多彩、有益有趣的幼儿户外教育教学活动获得了幼儿和家长的广泛认可(认可达98.77%),幼儿的总体近视率较前一年同期明显下降(下降0.9%),可见近视防控工作也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