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2022-11-21王美玉牛少辉
王美玉,牛少辉,智 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北京,100078)
随着现代生活模式的改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根据研究[1]报道显示,ASO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率可高达15%~20%,且每年的死亡率为4%~6%。目前ASO的治疗主要有西医药物治疗、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对于严重狭窄腔内开通失败的患者,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截肢前的最后手段[2]。围手术期的护理对行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的ASO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全方面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中西结合护理是将中医护理、西医护理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实现更全面、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总结1例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合并抑郁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8岁,主诉:“左下肢凉麻2年,加重伴疼痛20天”,入院症见:左下肢膝盖以远发凉,麻木,疼痛。左足前半掌颜色紫绀,第1、2、3趾发黑,流质饮食,食后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无头晕头痛,二便可。既往抑郁症病史,口服奥氮平治疗。专科查体:左下肢皮温明显降低,变温平面约在大腿根部,大腿至小腿部皮色白,小腿中段以下可见散在紫绀及花斑,左足颜色发紫,各足趾底部发黑,左下肢屈曲无法伸直,重度静息痛,左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及颈后动脉未触及,右下肢足背及颈后动脉未触及,右下肢股动脉及腘动脉可触及。患者于2021年9月26日于全麻下行“右股浅-左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右股浅动脉内膜剥脱术+左腘动脉修复术+左股动脉内膜剥脱术+左股动脉切开探查术”,术后双腹股沟及左腘窝留置引流管通畅固定在位,切口处敷料覆盖清洁干燥无渗血,引出血性液体,量约10 mL,双下肢肤温正常,左下肢股、胫后动脉未触及,腘、足背动脉搏动可及。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基础护理:①患者在入院时对医务人员及环境较为陌生,将患者安置在安静、整洁的病室内,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②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及手术过程,告知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及时的功能锻炼,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让患者从心理上消除顾虑,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其配合治疗。此外,抑郁症患者记忆力差,思维迟缓,术前的健康教育及锻炼应早于一般患者,为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手术应反复多次地进行教育。③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巡视,尤其是夜间巡视,若发现患者出现危险的抑郁症状时,及时纠正患者对疾病或自我不正确的认识,避免患者自杀倾向。
2.1.2 心理护理:抑郁症是一种以缺乏活力、情绪低落、失眠、悲伤为特点的心理障碍类疾病。抑郁症会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3],且疾病本身也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患者极易产生严重的负性情绪。因此,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由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不稳定,较非抑郁症患者术前焦虑更为明显,容易导致术前焦虑,出现失眠及血压异常波动等情况,增加术中风险,所以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关键在于稳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心理疏导[4],指导患者逐渐打开内心,改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情绪对自身思维的影响,让乐观、积极的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确保患者保持稳定的状态,减少疾病所带来的影响[5]。
五音疗法是根据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用角、徵、宫、商、羽5种不同的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音乐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6]。研究[7]表明,五行音乐疗法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和睡眠状态。根据医生的辨证,术前3天开始给予患者播放《烛影摇红》、《平沙落雁》等音乐,以使患者舒心凝神,减轻术前紧张焦虑的情绪。患者术前血压监测稳定,夜寐安宁。耳穴压豆是将王不留行籽等物贴压及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滋阴养肾、宁心安神、疏肝理气、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标本兼治之效。研究[8]发现,耳穴压豆联合心理护理可降低抑郁症患者抑郁评分,可有效缓解其抑郁情绪。术前给予患者选取神门、交感、皮质下、心、枕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缓解患者术前紧张情绪。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双侧膝关节引流管的颜色、性质、量,主要是观察引流口处以及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现象。若发生出血现象,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做出相应的处置,并同时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必要性。②皮肤色泽观察:利用指压皮肤方法来观测术后肢体的血液流动情况。③皮温观察:人体表皮温度与血流密切相关,在询问患者自我感知体温的同时,还要利用皮温测试的方法进一步观测[9]。④下肢动脉搏观察:按压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观察搏动情况,了解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2.2.2 预防并发症:①下肢缺血。股-腘动脉人工自体血管转流术后血管痉挛、吻合口狭窄、血肿压迫、血栓形成等均可导致下肢缺血,严重时可能导致肢体坏死,同时由于腘动脉位于关节处,膝关节的过度活动可导致血管受到挤压而扭曲,影响血管的通畅[10]。因此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左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左下肢肿胀情况,并与健侧肢体比较,若患者出现剧烈疼痛、麻木、苍白、皮温降低等,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出血倾向。动脉内膜剥脱术会对血管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人工血管转流术后血栓风险较大,在人工血管,吻合口及远端动脉较易形成血栓。为防止血栓形成,一般术后会行抗凝药物治疗,可能存下出血风险。术后应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倾向:观察伤口出血渗血情况、引流液情况、腘窝处有无肿胀;观察消化道有无出血,如大小便颜色的改变;观察全身皮肤黏膜,如鼻腔或牙龈有无出血;观察注射部位有无青紫或血肿;观察测血压后袖带绑扎处有无出血点;观察脑部有无出血,如患者有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及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③缺血再灌注性损伤。患者术后缺血肢体血供快速恢复,过度灌注可能造成细胞水肿坏死。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会影响缺血组织的功能,而且会累及远隔脏器,严重者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亡[11]。因此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肢肢体有无肿胀、肤温肤色是否正常等情况。④人工血管感染的预防。人工血管为血管植入物,一旦引起感染可能发生脓毒血症[12]。术后应加强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伤口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渗出,防止感染。伤口周围一旦有脓性分泌物产生时,及时通知医生。
2.3 康复指导
2.3.1 术肢活动指导:股-腘动脉人工自体血管转流术后,肢体活动的指导对于预防吻合口出血、促进患者康复非常重要。因此术后应严格限制肢体活动,可在腘窝处垫一软枕,避免患肢过度屈曲及受压。术后第1~3天须严格绝对卧床,指导患者床上足背伸屈运动及踝关节环转运动,促进下肢静脉的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变换体位时应轴线翻身,防止膝关节屈曲导致伤口出血。术后第3~7天患者可在床上进行下肢膝关节活动,但膝关节活动的范围不宜过大,屈曲不超过60°,排便仍需要完全在床上进行。术后7天可协助患者适当下床活动,可下床排便,但入厕时避免深蹲,以防止移植血管扭曲撕裂[12]。
2.3.2 饮食指导:抑郁症属于传统医学“郁证”范畴,病机为气机郁滞,肝气郁结。闭塞性动脉硬化的病机是血瘀阻滞。闭塞性动脉硬化合并抑郁症依据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患者饮食应以疏肝郁结,活血化瘀为主,可多食青蒿、刀豆、萝卜、芥菜,宜饮陈皮朴花茶及菊花决明子茶,通过食疗缓解抑郁情绪[13]。多食行气活血方面的果蔬和豆类,如黑木耳、洋葱等,尽量少吃有高胆固醇的肥肉、蛋黄等食物,以降低闭塞性动脉硬化的复发率。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明确合理调节饮食的重要性,提高饮食依从性。
2.3.3 术后禁止吸烟:烟中的烟碱及尼古丁可使末梢血管收缩,加重缺血,可能会再次诱发疾病,严重影响康复[14]。患者术后禁止吸烟,以防病情反复。
2.3.4 疼痛护理:闭塞性动脉硬化的病机是血瘀阻滞,脉络失养,而手术损伤经脉,术后易出现肿痛、淤斑。艾灸是通过温热作用,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有理气通络止痛之功[15]。术后给予患者血海穴艾灸,功效:调血,祛风;艾灸足三里穴,功效:健脾益气、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3 讨论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合并抑郁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涉及心理、饮食、并发症等多组护理措施,首先是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中医的五音疗法及耳穴压豆来调节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其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非常重要,在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表现的同时需要注意患者术后患肢的皮温皮色及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出现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人工血管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康复运动对于预防吻合口出血、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因此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术肢康复活动是必要的;饮食方面则是根据患者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给予饮食指导;疼痛是患者术后常见症状,艾灸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患肢疼痛,提高其舒适度。综上所述,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合并抑郁症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起到了积极辅助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