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体位训练对甲状腺术后体位综合征的影响分析
2022-11-21王子君
王子君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210011)
甲状腺疾病是外科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我国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患病率高达20%~50%[1]。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方式,但由于甲状腺手术多需要采用颈部过伸体位[2],甲状腺术后患者会出现头、颈及腰背部的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甚至部分患者术中即出现上述症状,这些症状被统称为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甲状腺体位综合征不仅会影响手术进程,而且还会造成术后颈部切口缝线压力增高,导致切口出血及裂开,引起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本文简要总结了甲状腺术后体位综合征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分析了术前体位训练对术后体位综合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甲状腺手术体位的特点
甲状腺解剖位置复杂,手术部位临近气管,且甲状腺血液循环丰富。为充分暴露甲状腺及气管,传统甲状腺手术要求患者采取颈部过伸体位,借助于体位垫使患者肩背部垫高来暴露手术视野,方便手术医生操作,但易造成患者术后出现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又称为颈过伸综合征。常会出现头颈、腰背部酸痛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及舒适感。
2 体位综合征发生的原因
甲状腺体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主要是术中长时间处于强制性颈过伸体位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目前认为,甲状腺术后体位综合征产生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脊神经根受压:在颈部极度后仰的情况下,使椎间孔周围韧带变形、内凸而压迫颈神经根;②术中压迫椎动脉以及拉钩的过度牵拉[3];③术中患者肩部垫高,头颈部过度后仰,导致胸肩部肌肉拉伸过度,活动受限,颈部肌肉、韧带过度紧张,影响颈部血液回流及椎动脉的血流,使脑组织处于一过性缺血状态,从而表现出头晕、恶心、呕吐等症[4];④颈椎周围组织疲劳损伤:在颈部极度后仰时,椎前肌肉和韧带处于过伸状态,椎后韧带处于受挤压状态,可因缺血疲劳而损伤,引起术后颈部、肩背部不适[5];⑤患者术前紧张、焦虑,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造成紧张性头痛[6];⑥全身麻醉引起术中椎动脉舒张,麻醉过后椎动脉收缩易引起血管性头痛。
3 体位综合征的判断
手术结束后24 h内,护理人员通过询问患者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来记录。疼痛采用四点口述评分法[7]进行:①无痛;②轻微疼痛;③中度疼痛;④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程度的观察参考 Sonner等[8]分级标准进行分级:0级为无恶心,1级为轻微恶心,2级为中度恶心,3级为重度恶心,4级为干呕或呕吐。达到1~3级为恶心记录对象,达到4级为呕吐记录对象。
4 术前体位训练
告知患者术前体位训练对缓解术中不适及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循序渐近地进行颈部练习,以增加对各种不适的耐受力。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其肩下垫一高度适宜的软枕,使颈部呈过伸位,充分暴露颈前部。训练时间从开始到不能耐受为止,循序渐进,使时间逐渐延长到手术所需要的时间。①训练原则:术前2 d开始,饭后2 h进行,2次/d,训练时以患者最大耐受度为限,出现不适时立即停止;训练时评估患者的姿势及耐受度。②训练要求:第1天,进行颈部放松运动(前后左右旋转)2 min,第1次为颈部过伸体位10 min,休息、按摩5 min,第2次为颈部过伸体位20 min,休息、按摩5 min;第2 天,依照前1天情况调整训练强度,若患者耐受,在前1天强度基础上增加10 min;若患者不耐受,在原有基础上开始。
4 小结
甲状腺疾病是普外科常见疾病。甲状腺疾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甲状腺在人体中位置,功能特殊,手术过程中体位具有特殊性,患者术后易发生体位综合征。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与颈部过伸的耐受程度有明显关系,通过术前颈部的舒缓运动、颈仰伸的体位训练、术中根据手术需求改变体位来增加患者对特殊手术体位的适应性操作,对降低或减轻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及症状有重要意义[9]。甲状腺手术之后患者出现体位综合症的主要原因在于手术过程中脊神经根受到影响,患者头颈部位的皮肤感觉大多由颈丛来控制(少部分为三叉神经),此时患者神经受到压迫或是牵拉,易造成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指导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加强体位锻炼,提升患者对手术体位的适应度,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甲状腺术前体位训练能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体位综合征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行体位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患者情况调整训练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避免因术前过度训练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