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茉莉花开 鼓乐铿锵
——民族管弦乐《龙跃东方》创作探析

2022-11-21刘奕廷

黄河之声 2022年11期
关键词:管弦乐打击乐声部

刘奕廷

民族管弦乐《龙跃东方》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在2010年完成的作品,又名《茉莉花开》。该作副标题为献给我们可爱的祖国,是刘长远先生受上海民族乐团委约,为庆贺世博会在上海召开而特别创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从音乐欣赏角度,刘长远老师的这首作品做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赓续迭代。乐曲基于作曲家对民族乐器音色及演奏方式的充分了解和高超的和声创作技法,一经完成,国内各大专业民族乐团便纷纷演绎,经久不衰。

一、创作技法探析

本曲结合西洋作曲技法,由雄浑、厚重的鼓乐唱主角,采用双打击乐的形式,运用中西打击乐演奏对话的效果,辅以丰富多彩的民族管弦乐配器,节奏欢快、气氛欢腾。以民歌《茉莉花》为创作素材的副部主题部分,在编钟、云锣、马林巴等旋律性打击乐器独特音色的演绎下,更显雍容华丽、气势浩瀚。乐曲在极快的演奏速度中不断变换节拍,产生了强烈的音乐动力,令人欢欣鼓舞。全曲共322小节,乐句精巧、乐段清晰、主题鲜明,具有较强的动力性和艺术感染力,为奏鸣曲式。

(一)引子

引子部分由一连串打击乐的强奏开始,以鱼咬尾的旋律创作手法,将两只主鼓声部的节奏紧密联系在一起,前者的落音是后者的起音。两小节之后两只主鼓的节奏型完全一致,旋律线呈波浪形,此起彼伏,扣人心弦。

引子部分的和声织体也较为丰富,乐曲开头全乐队齐奏长音,运用的是#D、#F、A、C减七和弦,弥补了开头部分打击乐和声织体单薄的弱点,同时和弦的不稳定性也造成了紧张感。第五小节开始由贝斯-大提琴-中胡-二胡-高胡-大阮-中阮-扬琴-琵琶-柳琴做九个层次,宝塔型的旋律发展创作,整体演奏七和弦音阶式的三十二分音符琶音,节奏愈发紧凑,强调低声部织体的丰盈。

随着所有声部的进入,不稳定性积蓄到顶峰,第十三小节起速度突变,由每分钟60拍转至每分钟148拍,全乐队以八分音符齐奏中心音A,速度继续提升至每分钟160拍,情绪饱满,为后面的主题做铺垫。

(二)呈示部

呈示部由三部分构成,主部主题(21-79小节)、主部主题再现(80-94小节)以及副部主题(95-125小节)。

由管乐演奏的主部主题旋律一围绕中心音A做上下三、四度跳进,D宫调式,主旋律充满民族色彩,欢快雀跃。除主调旋律之外,其他声部配以D、#F、A的主和弦织体,作曲者再次展现中西音乐合璧的魅力。

自38小节起的主部主题旋律二为e角调,为旋律一的近关系转调,乐汇动机由D、E、A构成,与上一乐段相同,同样强调中心音A。本乐段由马林巴主奏,节奏紧凑,旋律灵动。管乐、弹拨声部休止,仅以弦乐和低音声部做衬托,起到补充效果,突出马林巴音色,与旋律一做对比。

主部主题再现部分,是主部主题的变化再现,结构有缩减。调式调性上,第一乐句与主部主题旋律一相同,但主调旋律上省去了前倚音,乐汇更加精简。同时加入了唢呐声部,加强了主旋律声部的乐器配置,使听众加深了对主部主题的印象。

再现部的第二乐句调式调性仍与主部旋律一主题相同,强调中心音A。节奏上运用附点节奏,每小节句尾强调重音,旋律进行加入了七、八度大跳,情绪上更添豪迈之气。

副部主题,笔者认为是全曲点睛之处。在鼓乐齐鸣的喧嚣之后,上一段落收拍的最后一个音,轻巧地落在了副部主题的第一个音上,随着速度转变至每分钟60拍,以民歌《茉莉花》旋律为素材的副部主题由编钟奏响,轻柔地拉开了本乐段的帷幕。

副部主题的构思极为巧妙,主旋律保留了《茉莉花》旋律之中的骨干音:角-徵-羽-宫作为副部主题旋律骨干音。旋律织体运用了模仿复调,以卡农的形式,配以轻柔的琵琶声部以及低音声部与编钟声部相呼应,音乐风格华丽大气。四小节之后一声部加入云锣、钟琴与编钟声部共同演奏主旋律,金石之声回荡,音乐端庄素雅、大气磅礴。

副部主题的第二乐句由高音笙和胡类担任主奏,加上弹拨乐A、#C、E分解和弦的弹奏,更具江南风味。随着副部主题的展开,从114小节开始,管乐声部重回舞台,旋律更加悠扬,和声配以协和稳定的三和弦,织体更加丰满,与此同时,模拟复调的音响效果也彻底展现,继高音笙、弦乐轮番演奏茉莉花主题之后,继续有新的声部加入。一共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梆笛、新笛和中音笙演奏一条旋律,曲笛和高胡、二胡、中胡演奏一条旋律,低音笙和大提琴、倍大提琴演奏一条旋律;三条旋律补充彼此的留白,旋律线相互交织,与之前副主题演奏的效果不同,在这里更像是一朵朵盛开的献给我们可爱的祖国的茉莉花,极富美感。盛开之后,呈示部的最后的旋律片段继续由旋律打击乐组演奏,主音停留在E徵音上,与原曲《茉莉花》的徵调式相呼应。

(三)展开部

展开部接呈示部最后的段落,在开头部分,以一种打击乐演奏,每分钟158拍的速度结合中国鼓乐传统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坚定富有力量,像是号召声一般,强势回归,弦乐组短促有力的旋律与之相呼应。八个小节之后,加入新的打击乐旋律素材,运用鱼咬尾的手法,与另一件领奏主鼓轮番演奏。音乐气氛点燃之后,各声部依次响应鼓乐的号召回归,以传统三音组式民族和弦G、A、C的织体进行,三个声部同时依序加入音乐之中,顺序是:管乐组的低音笙、中音笙、新笛、高音笙、曲笛吹奏和弦长音;弹拨组的大阮、中阮、扬琴、琵琶、柳琴演奏平均十六分音型的分解和弦音;弦乐组的贝斯、大提、中胡、二胡、高胡与弹拨组音型一致,增加和弦音响的厚度,整个段落音乐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在238小节起,改变原先4/4拍的节奏,转变为9/8拍和6/8拍,同时切分节奏的运用也使得本乐段极富音乐动力,经过快速的演奏,251小节起开始演奏四、五度G、A、D、E和弦,为后面的再现部积蓄力量。

(四)再现部

这个乐段再现了呈示部的副部茉莉花主题,采用全乐队演奏的形式,将前面积蓄的所有能量爆发出来,将音乐推向高潮。在这里用管乐吹奏主旋律,其他声部配上富有律动性的三连音节奏型,271小节起,弦乐声部以相隔两拍的卡农形式进入与管乐声部呼应,旋律交织得更加紧密。

(五)尾声

尾声部分仅以十五小节做强收结束,干净利落,运用引子打击素材,首尾呼应,全乐队齐奏切分节奏,在炫目的节奏型之中,全乐队做强拍收尾,余音绕梁。

通过深入探析,笔者认为刘长远老师在乐曲创作技法上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借用作曲家自己的一段话,这首民族管弦乐曲“既不故步自封也不盲目崇拜,把西方的作曲技法和东方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了。”充分展现了音乐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首先是民族性,该作品思想富有深度,音乐素材的选择也十分独到,选用了家喻户晓的《茉莉花》音调。国外有歌剧《图兰朵》将中国的茉莉花传遍全世界,在全世界人民来到上海参观世博会之际,刘长远老师同样选择这一音乐素材进行民族管弦乐的创作,让茉莉花绽放出新生,是一首非常具有民族思想的作品。同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有的,如何让听了百遍的茉莉花曲调仍百听不厌?通过分析之后,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妙思,运用保留骨干音的方式,让茉莉花旋律以多线条起伏呼应的形式,穿插在作品之中,熟悉音调的同时又让听者保持新鲜感。

创作技法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鱼咬尾、宝塔型的旋律创作手法,逻辑严密,音型排列精巧,很好地烘托出各主奏旋律。同时民族式三音组和弦的使用以及民族五声调式的运用,也是非常自然,编写的和声织体具有中国音乐特色。

二、配器音色特点分析

(一)打击乐器音色特点

这首为打击乐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而作的作品,一共用到了十八件打击乐器,分别是通通鼓、马林巴、定音鼓、邦戈鼓、大军鼓、小军鼓、钟琴等西洋打击乐器和民族排鼓、编钟、云锣、小锣、大锣、大钹、小钹等中国打击乐器。

民族管弦乐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球文化交流融合空前繁荣,外来文化既给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该作品很好地运用中外打击乐器音色特点,通过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演奏、不同的技法、不同的音响效果,却呈现和谐统一的音乐形象。作曲家分别用到了九音民族排鼓和九音通通鼓,依据其较强的旋律性,声音的穿透性,肢体语言表演的欣赏性将其安排在贯穿全曲的领奏地位,尤其是引子和展开部的两只主鼓演奏段落,充分展现打击乐的艺术魅力,产生中西打击乐演奏的对话和效果。

副部主题配器创作上也别具匠心,用到了编钟、马林巴、云锣、钟琴等打击乐。茉莉花主题结合编钟的音色,展现了华夏音乐五千年的声音,马林巴复调的旋律在填补旋律空白之余,也是作品中西对话理念的又一体现,云锣、钟琴的双双进入极大展现打击乐的音色魅力,众乐器交相辉映,茉莉花主题显得格外辉煌,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民族韵味。

(二)吹管乐器音色特点

作品中的管乐整体分为低声部和高声部,作曲者既重视低音笙、中音笙、低音唢呐等乐器带来和声音响厚度,也十分了解高声部的梆笛、高音唢呐、高音笙等乐器的音色特点,并将其安排在重要主旋律部分。

在呈示部主部主题,由音色欢快俏皮的梆笛、曲笛主要演奏,作曲者别具匠心加入的前倚音,展现了竹笛的音色特点,音乐形象灵动有趣。同样到了主部主题再现部分,唢呐加入时,主旋律线条更加简洁,略去的前倚音,加入了七、八度大跳音程,更符合高音唢呐的演奏特点,提高了乐曲的表现力,音乐情绪更加喜悦热烈。

高音笙在副部主题也有一段领奏,作为传统民族管乐中为数不多的和声性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其音色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饱满,低音浑厚低沉,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音色色彩。承接在编钟、云锣等大型打击乐之后演奏副部主旋律也一点也不逊色,音色处理更加细腻,且具有包容性,与同样线性色彩的高胡、二胡等乐器合奏起来,别具一番风味。

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低音笙、中音笙、低音唢呐等都是为了和声效果而制造的,声音洪亮低沉,作曲者在乐曲创作中运用这一乐器音色特点,往往在乐段衔接之处,使用管乐的低声部乐器,起到了很重要的铺垫作用,通常配合贝斯、大提等声部共同演奏和弦长音。

(三)弹拨乐器音色特点

相较于西洋管弦乐,民族管弦乐之中的弹拨乐是非常富有中国民族音乐特点的。作曲者为弹拨乐的琵琶安排了一段华丽的主旋律演奏,就是在副部主题以模拟复调的方式与编钟等打击乐共同演奏茉莉花旋律。琵琶特有的点状音色,是别的乐器无法模仿的,轮指、揉弦等技巧的运用,让副部主题的音色具中国民族特色。

考虑到弹拨乐点状的独特音色,与其他声部和声不易融合的情况,很多民族管弦乐曲在配器、创作手法上,将其放在不太重要的位置。而该曲中,结合弹拨乐音色特点,从低音乐器:大阮、中阮到高音的琵琶、柳琴等都在乐曲进行时担任重要的作用。

作曲家出于合理乐思创作考虑,较少给弹拨乐编写由持续演奏点状音形成的各种声音线条而形成的线性音效,把演奏和声长音的任务交给了更适合的管乐、弦乐声部。结合弹拨乐的颗粒性和演奏的灵巧性,乐曲推进时,弹拨乐常用三十二分音型做快速演奏,烘托气氛。尤其是弹奏时的颗粒感与打击乐短促有力的节奏型相呼应,构思巧妙。

刘长远老师的民族管弦乐曲创作思维独到深刻,有民族管弦乐《激情的回忆》、二胡协奏曲《梦释》、琵琶协奏曲《戏弹》,二胡协奏曲《梦释》,古筝协奏曲《月下》,唢呐协奏曲《金声》,第二古筝协奏曲《琴台之音》,箜篌协奏曲《空谷幽兰》,柳琴协奏曲《月下舞影》,管子协奏曲《海上明月》,民族管弦乐《月下独酌》等多部代表作品,这一首打击乐与民族管弦乐《龙跃东方》(又名《茉莉花开》)极大程度展现了作曲者对民族乐器音色特点的充分把握,将每一件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都考虑进乐曲的创作之中,音区、音型的安排也极大发挥了民族乐器的特色,值得笔者以及后辈们推敲学习。

结 语

通过对民族管弦乐《龙跃东方》这一作品的探析可知,无论是乐曲创作背景、创作技法还是配器音色特点都经过作曲家的精心构思,体现了作曲者深厚的中国民族音乐底蕴和高超的创作技法。乐曲从象征着一朵茉莉花的含苞待放到经历过挫折之后的完全盛开,展现了我们可爱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繁荣发展,听赏完乐曲不只是创作技法让笔者惊叹,更多的是音乐传递的精神力量,让笔者难以忘怀,这才是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优秀民族管弦乐作品。■

猜你喜欢

管弦乐打击乐声部
打击乐在京剧中的作用研究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浅谈不同领域中的打击乐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试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浅谈打击乐在戏曲中的表现作用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论爵士钢琴教学中的声部技术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