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2016-11-10董金刚
董金刚
摘要:管弦乐配器从前奏、主歌、副歌、间奏、尾声五大部分阐述配其中的观点和要素。
关键词:管弦乐;和声;配器
首先一个好的歌曲管弦乐配器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那么我就从《大江之歌》歌曲配器的经验来说说我的几个观点。
一、前奏
(一)旋律
1.前奏共11小节,旋律声部一开始交给了弦乐组(一提、二提、中提)后木管组和弦乐齐奏,考虑歌曲的风格和抒情性。当然也可以先交给木管组,这需要整体聆听效果,根据旋律、风格特点适合交给哪个声部?再做定夺。
2.木管和铜管乐器也参与进来,目的是为了保持音响的丰满性。织体并不复杂,如果全部交给弦乐组,难免显得有些单一和枯燥。
(二) 织体
1.旋律、和声、低音,构成织体的主要因素。弦乐组中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构成一个简单和声的织体,铜管组中的长号全音符的和声进行,丰满了整体音乐的低音效果。
2.织体中的低音部分有大提琴和长号来填充,大提琴和圆号声部和主旋律的对位更让音乐产生流动性、发展性。
3.第5小节处各声部乐件基本都参与进来,目的是前奏中最辉煌的部分出现了。木管组中长笛、黑管、双簧管乐器与弦乐组一提、二提、中提齐奏。小号长号负责节奏和声性的填充,起到丰满中低音音响效果,竖琴在中高音区密集的流动性音型和其它声部构成对比关系。
4.打击乐的使用尤为重要,在歌曲辉煌的处少不了打击乐的运用,它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定音鼓和铜钹的渐强与重击会给音乐增添很多气势和效果。
5.第10小节不得不重要说明一下,其它各乐器声部基本上是长音延续2个小节,除了竖琴的流动节奏音型和持续音构成对比,这样虽单一了些,所以木管组中的黑管也可参与进来,因为其乐器特点我选用了流动性密集音型填充。以上各个乐器声部都是构成织体的要素,如何调配各个声部,不能光是大齐奏,或者独奏等等,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所有乐件的运用都是为歌唱者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要各尽其能,此起彼伏、相互照应,从中找到对比性,发展性,收束性。
二、主歌
伴奏的节奏音型和织体
1.歌曲进唱的位置,伴奏声部通常交给弦乐组和木管组,这里会出现用什么样的节奏音型为旋律服务的问题,那么这要把歌曲的风格特点和要塑造的音乐形象相结合来看。比如说进唱的位置旋律比较抒情,那么伴奏的音型可采用八分音符和弦分解式节奏音型,当然也可以用别的时值节奏音型,目的是伴奏的情绪要和歌曲的演唱风格一致,切不可伴奏走一个情绪,演唱走一个情绪。要记住伴奏是为歌唱者服务的!非常舒展、安静的节奏音型很常用,因为人们比较愿意接受,热烈或速度较快的音乐情绪,则需要考虑流动型或密集的节奏音型等等。
2.伴奏音型的使用和歌曲的风格、地域特点是分不开的,比如说新疆民歌、藏族民歌、朝鲜族民歌等等,配器的时候要把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各民族音乐有各民族音乐的特点,那么伴奏的节奏音型也同样各具风格,与众不同。
3.根据歌曲主歌部分所要表现的情绪、特点,织体上是否需要复杂些,是否需要清新明了些?这要因每一首歌曲作品而定,切不要没有逻辑,没有想法。主歌的一二句,织体上,弦乐组和木管组抒情性的和声推进构成对比,弦乐组中的一提、二提和中提、大题、低音提琴节奏音型构成对比。这些对比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新自然的伴奏织体。
4.主歌的三四句织体上发生了变化,竖琴流动性音型出现,一提、二提和旋律声部构成对位关系,中提、黑管和旋律齐奏,目的是加强旋律性,大题琴和低音提琴由拨奏变成持续长音,和一二句形成对比。综上所述,音乐的进行得到了发展,歌曲的第27小节各声部全都参与进来,目的是导向副歌,那么弦乐和木管波浪型的节奏推进音型、铜管组的反向进行、打击乐的渐强推进、竖琴的由低到高的刮奏、大提琴、低音提琴和一提、二提的反向进行等等,把歌曲推向高潮进入副歌。
三、副歌
伴奏的节奏音型和织体
1.歌曲的高潮部分,我所采用的是一提琴和二提琴八度齐奏,加强歌唱的旋律性,增加感知力,中提琴和圆号声部与旋律构成对位关系。木管乐器长笛和双簧管构成四部和声,在中高音区持续进行,巴松和大题琴同度演奏,低音提琴低八度重复。节奏音型比较清晰,并不复杂,目的也是突出歌曲的旋律性。
2.从总谱来看,在这个段落,无论是纵向的关系还是横向的关系都要比主歌部分变的丰满一些,从这一点来看,说明副歌部分的配器是要比主歌部分复杂的,音响效果上也是强烈的,力度上也要比主歌部分加强了很多。表情记号要充分表现这一点,演奏员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3.铜管声部和打击乐声部在副歌中起到烘托气氛,提示记忆点的作用。在歌曲又要出现记忆点前的一个阶梯式或平行式推进。打击乐声部渐强推进,中高音乐器密集音型向上推进,中低音乐器舒展音型向下推进,造成反向进行,拓展音乐的张力和空间感。这种推进我在总谱第27小节、31小节、35小节、37小节、有所体现。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的记忆点前总会有铺垫,铜管组、打击乐组、弦乐组和木管组都会发挥自己的作用。造成前后小节、前后乐句或前后乐段的对比,给人们的听觉带来平静后的震撼,这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发展。音乐的进行中不可能没有对比,因为只有对比才有发展!在配器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四、间奏
(一)歌曲在这个位置,一般的采用的方法都是重复前奏,其它形式的方法另当别论
重复旨在音乐的配器上更加丰满,管弦乐队可采用全奏的形式,烘托音乐的情绪。可采用的方法大概可以有:
1.和弦的全奏:在此,和弦音位的分布是很重要的,他直接关系到乐队的音响力度及音响的平衡,和弦分布的一般是低音部开阔,上声部密集。各个乐器组要保持自己内完整的和声结构,并尽可能的把乐器组的和声安排合理。
2.合唱式的全奏:是指和声,织体等的节奏与旋律的节奏基本上相同的一种织体结构形式,他建立在4部和声的基础上,可以使音色丰满,发音充实,有力。在每一个乐器组(弦类,木管类,铜管类)中,都应该有独立,完整的和声结构,然后再此基础上将三组重叠起来,步骤为:——先分配好铜管乐器的和声——将木管组的和声布置在铜管组的和声上——将弦乐铺盖一层或集中在高音区使用,如果铜管的因为较高,个别木管乐器也可以和铜管乐器重叠。
3.对题式的全奏:由两个或更多的主题同时出现在全奏中构成的织体形式,就需应用对题式的全奏方法(从配器的角度看,具有庄严,浑厚而雄伟的音乐,一般可以用合唱式的全奏配器法,宽广而流畅的音乐则可以用强力的旋律与伴奏的方法,这些都是有一个音乐主题构成的织体形式)。从音响平衡角度看,铜管乐器的音量要强于弦乐加木管的音量,不过,如果弦乐和木管乐器在铜管乐的音区之上,那么,弦乐及木管乐就会比较突出,为了使音量平衡,可以用铜管乐演奏一个主题,然后用弦乐加木管演奏另外一个主题,而低音部分可以用三组混合的配器方法。
(二)全奏中的流动背景
流动背景一般是由弦类和木管类乐器来演奏,而铜管乐器在全奏中除去演奏旋律,和声,低音声部外,一般很少用来演奏华彩性质的流动背景。他大概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和声华彩式的流动背景:用弦乐或木管乐器演奏分解和弦作为流动背景。
2.经过句式的流动背景:可以由上行或下行的音阶,半音阶或者有特点的音阶构成。
3.反复节奏的流动音型:这多数是以平稳音型为特点构成。
4.用弦乐震音奏法构成的华彩。
5.对主要旋律采取的装饰性华彩方法。
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大胆的尝试,关键是最后要考虑旋律的特点和音响效果,做到恰到好处。间奏我采用了乐队全奏,大家可以详细分析总谱,这里不再赘述。
五、结尾—尾声
歌曲结尾的地方一般都是旋律音音高比较高,配器上采用乐队全奏。目的让音乐具有庄严,浑厚的结束感。当完成作品的最后阶段我不得不提示大家回过头来在看看总谱,它所在谱面上,织体上,音响上,音色上等等是不是做到了恰到好处,或者锦上添花。如果用finale软件写作的话可以听听它所演奏的模拟音响效果。这点非常的好。一个好的管弦乐配器是经得起推敲的,这一点我们都需要共同努力。
以上是我对一个歌曲的管弦乐配器的几点看法,希望大家都能在以后的实践和摸索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技术手法,创作出更好管弦乐作品。
参考文献:
[1]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万叶书店,1952.
[2]雅戈.管弦乐法,万叶书店,1953.
[3]普劳特.管弦乐法教程[M].音乐出版社,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