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地区发展不妨换个视角

2022-11-21宗涛编辑张美思

中国外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均收入中西部省份

文/宗涛 编辑/张美思

地区发展平衡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均GDP或人均收入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更大程度上允许要素和产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跨区域流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我国的经济重心在东南地区,人口在向东南流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面临东部产业不愿来、来了留不住的问题,招商引资事倍功半。这其实是经济规律决定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可以因势利导,边际上做出一些改变,但难以根本扭转,毕竟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

从全球范围看亦如此。一国的经济重心、人口中心都集中在少数地区,这些地区通常大学林立、人才集聚、创新活跃、交通发达、产业配套完整、供应链灵活协作。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城市圈、城市群内部,而不是跨过增长极周边地区直接转移到偏远地区。而传统意义上的加工业、制造业转移,更多地是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比如之前发生的从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再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目前部分加工业、制造业正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总体看,通常是位置优越、劳动力丰富的沿海地区可能成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地,而不是深处腹地的地区。此外,发达经济体的地区差距更多反映了地区间产业分工和各产业劳动力技能上的差异,同样技能的劳动力在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较小。

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评价我国地区发展平衡的视角本身需要有所“转移”,从更宏观的层面思考产业政策和区域平衡政策。地区发展平衡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收入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更大程度上允许要素和二、三产业向东部地区特别是城市群集中,随着中西部人口的下降,允许中西部经济比重更大幅度下降。

要素的自由流动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要素收入均等化。如果能加快要素市场流动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实现土地的跨区配置使用,将能够有效实现地区产业平衡,并拉平人均收入的地区差距。

如果允许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允许人口自由流动,那么同等技能的劳动力在全国各个地方的产值和收入将是大致等同的。并且,这种拉平效应是动态的,假如因为某种原因,某一地区人均收入相对上升,那么人口等资源要素将会从其他地区流入,直到地区间再次恢复大致等同。只要各地人均收入大致相等,就可以认为消除了地区差距,即便地区间的经济、人口占比差距可能更大。

从要素看,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流动性强,土地作为不动产,不具有流动性。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最大的问题是房价高,用地、租金成本高;同时,东部地区单位土地上承载的经济、人口、资金都远远超过中西部。这表明,同样一单位土地,东部地区的经济价值远远大于中西部,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在全国层面上,统筹做好土地资源的配置。

目前,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后,各省份都严格落实。可以看到,在东部发达省份,在都市郊区、开发区周边仍有耕地;相应地,为了追求政绩,中西部地区的每个县都会有开发区、工业园,土地利用没有实现优化配置。可否考虑适当减少东部省份耕地,增加工业用地、住房供地,相应增加中西部省份耕地,减少工业用地、开发园区呢?这样从全国看,耕地面积没有减少,而东部省份获得了更多的建设用地。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人口也会向东部地区进一步集中。但随着中西部地区人口下降,耕地可以更好地集约化使用,机械化产业化程度提升,人均产出和收入将大幅提升。

目前,中西部各地区都把制造业、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存在严重的产业雷同、恶性竞争现象,这并不利于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而要素和产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跨区域流动不仅能够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特色差异,还能够从整体上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在更公平地分配收入的同时,做大蛋糕。

猜你喜欢

人均收入中西部省份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韩明年人均收入有望破三万美元
22个省
研究生全面收费背景下应届生考研的可行性分析
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