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钉合补片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2022-11-21陶江涛艾小江帅建

腹部外科 2022年3期
关键词:补片疝囊耻骨

陶江涛,艾小江,帅建

深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 深圳 518000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早期疝外科手术主要以开放式手术为主。相比于传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切口小、局部异物感及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势,受到广大术者及病人的欢迎,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在各大医院包括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目前,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TEP)因不进入腹腔,可避免腹腔干扰及肠粘连,术后疼痛轻、恢复时间短,被认为是创伤最小的手术方式。TEP的补片分有钉合及无钉合固定等方式。我科自2013年开始开展无钉合补片的TEP。手术效果良好,现将开展后的部分病例临床应用体会与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腹股沟疝全部行无钉合TEP病人506例。纳入标准:心肺无明显疾患,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正常范围内(18.5~24.9 kg/m2),初发、单纯性、易复性腹股沟疝。排除标准:排尿困难、感染、腹膜炎、腹水以及患有增加腹压的慢性疾病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506例病人平均年龄63岁(18~82岁);男性462例,女性44例;斜疝480例,直疝26例;单侧491例,双侧15例。

二、手术方法

常规选择全身麻醉,取头低足高位,取脐下缘切口约2 cm(近脐处为腱膜纤维很难分离层次进入)、双侧巾钳提起腹壁,切开腹直肌前鞘膜,用血管钳分离腹直肌至腹直肌后鞘或腹膜前间隙,置入腹膜后扩张器(我院用可视后腹膜扩张器,每次60 mL,注射器注气12次,约800 mL气体),扩大腹横筋膜与腹膜间隙,扩张方向至疝内环方向。插入鞘卡,充入CO2气体,压力在10~15 mmHg之间。置入腹腔镜镜头可见被扩大的腹膜前间隙,直视下行另外两切口,插入鞘卡分别放置分离钳。分离扩大腹膜前间隙:具体范围大致为内侧超过中线1~2 cm(双侧疝需两侧贯通),外侧至髂前上棘,上方至联合肌腱(弓状上缘)上方约2~3 cm,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方约2 cm,外下方需精索腹壁化6 cm左右(腰大肌中部水平),可探查到精索及疝囊,以精索为中心寻找疝囊[1]。尽可能将疝囊完整剥离出腹壁。若疝囊太大且与周围组织粘连,难以分离,则套扎疝囊后远端疝囊旷置。将10 cm×15 cm大小的聚丙烯补片卷曲后丝线缝合固定,经主穿刺孔置入腹膜外间隙,剪开丝线、展开补片,以内环口为中心,将补片平铺于腹膜外间隙覆盖耻骨肌孔。放置引流管,拆除气腹压、吸尽间隙内渗液、气,使腹膜自然复位,补片附贴于腹膜与腹横筋膜间,放置引流管,拔除鞘卡。缝合腹直肌前鞘及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双侧疝亦同法手术。

结 果

506例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均采用无钉合TEP,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单侧(60±10) min,双侧(90±10) min;左侧(50±10) min,右侧(60±10) min。有2例术中腹膜破损需施夹钉合修补;术后2例病人出现阴囊血肿,未特殊处理,术后1周左右完全吸收;3例病人出现阴囊血清肿,予3~6次穿刺抽吸后治愈。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4~100个月均无复发,无腹股沟区异物感及麻木感,无慢性疼痛,无肠粘连所致的肠梗阻病例。

讨 论

随着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的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逐渐成为疝手术的主流。目前主要方式有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TEP、腹腔内网片植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三种。TAPP通过腹腔进入腹膜前间隙,手术野较开阔,解剖清楚,但因进入腹腔后对腹腔脏器容易产生影响,易引起腹腔粘连甚至在腹腔关闭处形成复发疝。TEP则不进入腹腔,通过在腹膜前间隙分离组织后充气建立手术空间,且手术空间小,对手术医师的手术技巧有一定的要求[2]。IPOM在腹腔镜可视环境下,在腹壁疝缺损的位置覆盖固定补片,不做腹膜分离,补片容易粘连肠管甚至引发肠梗阻等风险。

TEP补片放置方式分为钉合和无钉合方式,本组病例均采用无钉合补片TEP,手术效果良好。506例经长期随访,无复发病例。术后疼痛轻,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较快[3]。其他并发症亦较低。不钉合补片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并发症、手术费用[4]。钉合方式的缺点:若术中钉合补片误钉于危险三角及输精管与精索血管之间,可能损伤精索、生殖股神经和股外侧神经及髂外血管,导致术后出现疼痛等并发症,而且钉合的费用较高。国外对照研究认为,是否钉合补片在手术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钉合方式反而减少因钉合补片引起的并发症[5-6]。我们认为无钉合TEP可以达到相同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但前提是必须掌握TEP操作和放置补片技巧,根据我科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1.穿刺器分布 目前有三种方式:中线位、中侧位、双侧位。中线位是目前常用的布孔法。(1)中线位:在脐孔和耻骨连线约上1/3和下1/3的部位,直接将2个套管穿刺入腹膜前间隙。该方法操作最为简单,不易损伤血管和腹膜。但套管均位于正中线上,器械之间可能会互相干扰,需调整30°镜头方向弥补。(2)中侧位:第2套管穿刺在脐孔和耻骨连线约上1/3的部位,第3套管穿刺在腹直肌外侧、脐下至髂前上棘之间的任意部位。该方法器械干扰小,但需对外侧间隙进行一定的分离后才能置入第三套管。(3)双侧位:2个套管均穿刺在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注意保护腹壁下血管。该方法器械不易干扰,但需用手指预先对两侧的腹膜前间隙进行一定的分离,并在手指的引导下穿入套管。也可用反向穿刺法置入套管[1]。我科经验:使用中线位分布时,左侧疝手术的两个操作孔位于脐孔与耻骨连线中点,第3个套管成一条直线分布。对于大部分术者以右手为优势手,术者右手位于病人术区脚侧,术中操作相对灵活、操作器械无明显障碍。右侧疝手术若手术的两个操作孔亦成一条直线分布。对于大部分术者以右手为优势手,术者右手位于病人术区头侧,术中操作器械受阻碍,操作不灵活。因此右侧疝手术操作孔分布不建议3个套管成一条直线,建议成角度分布。具体操作建议:先予电钩分离右侧外上腹膜间隙扩大平脐水平,再穿入第2操作孔(腹直肌外侧)、第3操作孔(脐下2横指处)。

2.解剖空间的充分游离 这是TEP手术成功关键的一步。腹膜外间隙操作空间建立有三种方法:(1)手指法;(2)球囊扩张法;(3)镜推法。球囊充气扩张法:我科经验均是先通过球囊扩张法建立腹膜前间隙空间即Bogros间隙(腹膜及腹横筋膜之间)[7]。分离过程发现小出血,可通过电凝处理。若腹膜出现小破裂口,则予Hem-o-lok夹夹闭腹膜破口,可继续手术,不影响手术进程。

3.重要解剖标识的寻找与辨认 术中需认清Cooper韧带、髂耻束腹壁下血管、精索、髂血管。特别注意危险三角及疼痛三角,危险三角在输精管和精索血管间有髂外动、静脉通过。疼痛三角位于精索血管外侧,有腰丛神经分支穿过[8-9]。术中应特别警惕损伤血管、神经,以免术中大出血及术后反复顽固性疼痛。研究发现术中能保护好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生殖支神经,可以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10]。

4.建立Retzius间隙 耻骨联合和耻骨梳韧带是建立Retzius间隙的关键点,到达耻骨联合后,继续向其下方分离2 cm以内,分离若过深会损伤前列腺及耻骨后方血液的静脉丛,一旦损伤,可能导致止血困难(首选以纱球按压止血)。向外侧暴露耻骨梳韧带,应警惕勿损伤“死冠”血管。“死冠”血管是连接髂外和髂内系统的变异的闭孔血管与腹壁下血管吻合支(动静脉血管)。当Retzius间隙游离到达“死冠”处可暂停[11]。

5.精索的游离 腹膜前间隙建立后,将疝囊往腹膜方向牵拉,将疝囊予完整游离出腹壁。若疝囊大且粘连周围组织,难以完整剥离,则予可吸收缝线穿过疝囊并高位结扎[12],于疝囊后侧分离出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此步骤需耐心认真分离,警惕输精管紧贴于疝囊后方,避免损伤)。本组病人中发现旷置部分疝囊越少,术后发生血清肿概率越低[13-14]。术中需减少旷置疝囊组织。

6.补片放置 我科放置的聚丙烯补片的大小为10 cm×15 cm,须充分展平、不卷曲,应覆盖腹股沟区、找到髂前上棘,腰大肌内侧缘。下方进入耻骨后间隙,内侧过中线,外侧覆盖内环和精索并延伸至腰大肌表面。拔除穿刺器后,腹腔镜直视下缓慢排放CO2,自然复位压迫固定补片,这是防止补片移位的关键。我科严格按该步骤补片放置,目前我科尚无病人术后发生补片移位[15]。

7.引流管放置 放置引流管36~48 h后拔除引流管,病人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且可充分引流术区渗血。

无钉合补片的TEP,有难度且讲究手术技巧及腔镜技能,要达到术中解剖清晰、顺利完成其实并不简单,需要不断持续摸索和累积经验。我们10余年的经验提示,腹膜前间隙的建立是基础,足够大的空间有利于操作;疝囊后的精索血管与输精管的分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补片放置到位,不钉合亦能防止移位,避免复发。只要严格按照上述步骤操作,无钉合的TEP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在临床实践上广泛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补片疝囊耻骨
疝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PLGA/PP复合补片的体外降解及防粘连性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耻骨联合腰骶部疼痛如何缓解
TEP中应用U型缝合法关闭腹股沟直疝假疝囊的效果研究
孕产妇要小心耻骨联合分离
耻骨联合分离症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