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校园足球人才培养分析

2022-11-21黄晨骆亚锋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足球体系政策

黄晨 骆亚锋

(1.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2.常熟理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常熟 215506)

2020年9月9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暨幼儿足球工作视频会议提出,要明晰新时代学校体育竞技人才培养路径,注重培养具备扎实文化根基的优秀运动员。对于中国足球人才培养而言,校园足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1]中明确提出,未来的学校体育将担负起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任务,同时把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发展纳入国家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可见,随着时代发展,对于足球运动员的要求,不单单只是拥有高水平的竞技能力,而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足球运动员,因此传统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很难满足时代需要,需充分发挥校园足球对足球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完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

1 新时代中国足球人才需求特征

1.1 职业化

现代足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所取得的竞技成绩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新时代足球运动员职业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足球竞技水平。从国内联赛层面而言,目前我国各级别职业联赛的不断完善,大量外籍球员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赛事水平,对于运动员的职业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家层面而言,为提高国家男子足球队在国际上的竞技能力,我国足协顺应国际足球发展趋势,效仿德国、法国等足球强国,实行归化球员政策,以达到短期内出成绩的目的,这种归化政策也大大促进了我国足球运动员的职业化水平。

1.2 全面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对人才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只具备一项能力,在当今社会已经严重缺乏有效的竞争力。对于新时代的足球人才而言,不仅要拥有高水平的竞技能力,同时也要拥有高水平的执教能力,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满足我国竞技竞争和基层培养的双重要求。

2 新时代通过校园足球培养足球人才的必要性

在中国足球早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金牌战略的影响,为追求好的竞技成绩,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一直是独立管理的两个部门,体育部门负责专门的运动队一体化管理,注重培养具有高竞技水平的运动员,目的就是获得冠军。而教育部门负责学校体育,注重的是基础技能的普及和传授,目的是强身健体。两个部门长期缺乏有效沟通与合作,导致中国足球后备人才要么缺乏专业的高水平训练,无法进一步提升;要么参与了大量的专业竞技训练后,无法达到人生终极目标,又丧失了其他发展机会[3]。由此看来,深化体教融合,完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代中国足球发展的根本途径。

2.1 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正处于职业化改革阶段,青少年足球培养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以体委体工队竞训体系为主导的各级青少年业余体校培养体系,逐步转向以俱乐部为主导、以俱乐部梯队和足球学校为主体的市场化培养体系[4]。但由于未能充分认识到市场的潜在力量,以及未能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就将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任务转嫁过去,导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由于原有体系萎缩,新体系又尚未健全,出现青少年足球人口持续下降及高水平足球人才缺失等问题,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直到2009 年,全国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为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困境提供了解决途径,通过大力发挥校园足球在我国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有效降低了市场化培养模式的风险,为培养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桥梁。如今,校园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可见校园足球作为我国足球人才培养渠道,是新时代中国足球发展的必然选择。

2.2 行业发展的要求

振兴足球是新时代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为达到目标必须培养新时代足球人才。校园足球作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起更多责任。由图1 可知,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有效地将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足球后备人才,弥补过往传统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中运动员文化缺失的短板。同时,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是对足球行业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新时代我国足球人才的要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因素的载体,可以有效将三方因素协调统一,发挥各方优势,这是我国新时代足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3 新时代校园足球培养人才存在的阻碍

3.1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存在政策颁布与实施的非对称性

自2009 年,国家为改变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困境,提出“校园足球”概念以来,相继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加以扶持与推动,并且在初期取得了显著效果。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明显提升,为挑选优秀足球后备人才提供了人口基础。足球成为校园体育的热门项目,促进了教师足球教学能力和裁判能力的提升。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管理体制由以前的体育部门主导转变为教育部门主导的六部委协同共治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策的执行力,但随着校园足球向高质量方向发展,逐渐出现政策传达存在层级差异、执行部门落实不到位、缺乏政策执行反馈等一系列问题。

国家的政策是对全国范围的统一规划布局,但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对于政策的执行能力存在偏差,偏远地区由于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源缺乏,很难开展行之有效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同时,执行部门也存在层级利益差异,地方部门和学校在权衡利弊之后,会对既定政策作出“适度调整”,继而出现形式主义等现象。

3.2 资金不足,软硬件设施缺乏,资源配置不合理

资金推动是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校园足球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彩票公益金的扶持,但随着校园足球高速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逐渐完善,单依靠政府的资金扶持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在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中,优秀的足球教练员是核心因素,但优秀的足球教练员较为缺乏。自2015年起,教育部大力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专项培训,中国足协联合地方足协也在大力推进足球教练员培训,大量开设E 级、D 级教练员培训班来满足学校足球发展的需要。但实际效果却达不到预期,主要表现为校内水平不足、校外优秀教练员没有教师资质。这种矛盾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将是新时代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

基础设施是校园足球人才体系建设等物质基础,但场地等硬件设施较为缺乏。对13个地市215所校园足球特色小学调研发现:首先,场地资源不足,11人制足球场地仅占54%;其次,对四年级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一块足球场地上多班级同时上课是普遍现象,上课人数为150~200人,场地设施无法满足教学训练所需[5]。从全国整体现状来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普遍存在场地虽有,但多数偏小且不标准的情况。除了少数重点学校(不到10%)的场地较充足外,大多数学校(90%以上)均只有1个足球场,且以5人制和7人制小场地居多,就在校学生的人数占比而言,场地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为多数学生开展足球教学及竞赛的要求[6]。基础场地设施的缺乏,严重阻碍了校园足球人才体系的建设。

3.3 校园足球运动员上升渠道阻塞,学生足球需求度不高

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主要受众对象是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升学是第一要义。面对升学压力,校园足球往往难以开展。在新时代,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纵向深度发展得到了提升,教育部联合六部门印发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校园足球的普及重心将下移到幼儿园,开展以培养兴趣为主的足球启蒙教育。这对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选材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但在新时代,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瓶颈期依旧是高中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往往因为要面对升学的压力,而放弃足球,国家为鼓励足球特长生进入高校,也采取了相关举措,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有资格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等学校名单及运动项目”中,共计涉及高校279所、运动项目28个。其中,涉及足球项目的学校由2017年的75所,增加至2018年的152所,增幅达102%[7]。但相较于我国新时代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期望而言,升学渠道还是过于狭窄。此外,职业化方向对于校园足球开放的窗口过于狭窄,我国的职业化球员基本上来源于俱乐部青训体系,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很难满足职业化要求,学生要想走职业发展道路,就不得放弃学业。因此,目前我国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学生对于足球的需求度不高。

4 新时代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各级政府的监察力度,做好政策落实工作

政策能否有效落实取决于两方面,第一,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新时代校园足球管理体制由原本的体育部门主导的单一模式,转变为教育部门主导六部委协同管理模式。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增强各部门沟通协同是制定合理政策的重要保证,新时代强调体教融合,体育回归到教育系统中,教育部门作为主导部门,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增强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从而形成政府部门合力,有利于各部门颁布政策协同和自上而下政策传达的畅通。政策制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区别对待。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先对所管辖地区的经济情况及校园足球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当地学校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政策指引。第二,完善的政策执行监督体系。当前是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由“增量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大量政策的颁布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为保障政策落到实处,减少政策推动力在传达过程中的削弱,各级政府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校园足球工作小组,一方面有利于政策的传达,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做好政策执行的监督,定期与不定期到当地学校进行检查验收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作为校园足球政策落实的最终环节,要成立由校长领头的校园足球工作小组,对于学校内开展的校园足球相关活动,作出统一安排,并且做好工作验收和学生反馈工作。

4.2 优化资源合理配置,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源并重

新时代校园足球要强化政府和社会共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可采用政府定点扶持,学校加强校企合作的形式。政府可针对偏远地区和贫穷地区的学校,进行定点的校园足球开展工作的扶持,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等硬件设施,搭建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施行校园足球“萌芽计划”,增大校园足球覆盖面和普及度,促进新时代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是新时代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重要的建设形式,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对于学校而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用足球俱乐部进校园或者外包给当地足球俱乐部的形式,解决学校缺乏专业的场地、教练员等问题,减少政府和学校的经济负担,大力推动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对于当地足球俱乐部而言,首先解决了生源问题,促进了当地足球俱乐部的发展,其次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足球俱乐部的建设,为争取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俱乐部应提升教学水平。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学生不仅有完整的文化学习过程,还可以接受到较为专业的足球教学,充分挖掘自己的足球天赋,同时也有机会通过足球俱乐部,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以及海外交流机会,甚至是走上职业足球运动员的道路。对于新时代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而言,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源合理分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3 打通校园足球运动员升学壁垒,加强校园足球联赛与职业足球联赛人才流通

新时代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心,从最初的以普及为主的横向发展,转移为以提高质量、输送人才为主的纵向发展。新时代校园足球人才培养,重点要打通两大渠道,第一是升学渠道,第二是职业化渠道。

第一,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主体为学生,升学对于学生而言是第一要义。政府层面,应加大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审查力度,建设高质量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颁布具体的招生政策,激发学生对于足球的热情;学校层面,高中应加大足球特长生的招生力度,拓宽升学渠道,为足球特长生进入重点高中提供机会,综合性大学应该加强足球高水平队建设,专业的体育学院可成立专门的足球学院,如同济大学成立的国际足球学院。升学渠道的拓宽,为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大的上升空间,有利于获得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从而保障学生更好地参加足球培训。

第二,加强校园足球和职业足球之间的人才流通。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化发展的机会,相较于传统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中过度职业化培养的方式而言,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保障学生接受正常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足球训练,为有天赋的学生提供职业的足球培训,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和海外交流的机会,这给了学生另一种人生选择,同时也给职业足球人才培养提供了全面的足球人才。另一方面,对于校园足球而言,职业足球人才的回流,为校园足球带来了最新的足球理念、最新的足球训练技术等,促进了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足球体系政策
政策
政策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助企政策
政策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