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传统功法对健康养老的践行分析
2022-11-21张婷于涛王欣
张婷 于涛 王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085)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随着老龄化趋势的来临,社会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健康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互联网在政府、社会、市场、家庭等多方力量协同下,为健康养老赋予新的活力和能量。传统功法以八段锦、太极养生杖、易筋经、五禽戏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独有的风格和特色。以“气”机调理生命系统,以此达到身、息、心三者和谐统一,对中老年的健康和身心修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互联网+传统功法”带来“智慧健康”养老新模式,推动传统养老服务向现代养老服务转型升级,然而中老年是特殊的群体,身体各方面机能、反应能力、学习能力等均受到影响,如何借助互联网,有效发挥传统功法的作用,促进智慧健康养老,成为老龄化趋势背景下,被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1 基于“互联网+”的传统功法对健康养老的问题思考
传统功法作为传统的体育项目,种类多样,随柔和的动作吐息周转,讲究内外和谐统一。传统体育产业+健康养老产业,通过互联网技术赋予的新活力和能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可以交叉、融合,形成新的互补优势,既有利于体育产业延伸的深度和广度,又利于补齐健康养老行业的短板,激活社会投资的活力,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形成在满足对健康养生的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双赢局面。然而,随着“互联网+传统功法”模式的深入,面对庞大的、不断壮大的老年群体以及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这种新颖的传统功法输入模式的问题亦露出“尖尖角”。
1.1 认同感方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受教育水平高低、退休前职业、年龄大小、身体状况、居住环境等影响,老年人对“互联网+传统功法”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倾向性不同,如受教育水平越高,不但对传统功法的锻炼方式、价值认同感强,而且对互联网这种新颖方式的认同感强;退休前职业待遇越好,就更倾向于花费时间和精力来预防和维护身心健康;二是老年人对“互联网+传统功法”健康养老模式的认同感方面,对于智慧健康养老产品购买的意愿不同,虽然以互联网为依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定位和健康监测以及加深了爱好相同的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然而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讲,更倾向于志同道合的人能够面对面和谐地聚在一起,智能终端设备仅仅用来播放背景音乐或口令,使用频次不高;三是老年人对健康智慧养老的诉求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如不能灵活使用和掌握手机或数字电视的智能终端,不得不经常请教专业人员,久而久之,此种情况亦会削弱老年人对“互联网+传统功法”的认同感。
1.2 供给方面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老年人对“互联网+传统功法”这种智慧健康养老方式存在两种矛盾的供需关系。一种是显性矛盾,即老年人对“互联网+传统功法”的多样化需求与健康养老产品之间的矛盾,追求健康养老产品更高品质、更多元化的终端的同时,便利性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如一个按键具有3 种不同用途,按1s、长按10s 以及连续按两次等复杂情况。另一种是更深层次的隐性矛盾,需要深度挖掘,即老年人对“互联网+传统功法”健康养老模式相对认可,与可接受的产品服务价格不高之间的矛盾,这种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老年人长期以来受到当时计划经济福利待遇的惯性影响,对于价格和服务的接受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受到“俭以养德”传统思维的影响,普遍认为“互联网+传统功法”更是一种除了温饱之外,更高物质追求或精神追求的奢侈,不舍得、不在意、不追求。
1.3 服务方面
截至2020 年末,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64亿,预计会在2022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据联合国卫生组织预测,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比例将达到35%[2]。如此庞大的养老群体,遍布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包括信息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线城市以及经济尚不富足、信息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
研究表明,传统功法缓慢的肢体动作加上匀速的吐纳调息,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互联网+传统功法”模式所带来的功效至少是将这种效果放大,或弥补传统功法的不足,才能使得互联网不是噱头,否则设计出的健康养老概念产品,无法满足老年人对传统功法的需求,再多宣传也无济于事[2]。而面对这样一群遍布中国各地,具有千差万别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的老年人群体,培训服务和志愿者服务成为开展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的首选,需要多少服务者、如何开展服务、服务持续多久等,显然这是一个繁琐的问题,无论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协调分配机制,还是企业服务的利益驱动规划,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都需要政府积极介入,推动健康养老模式更加普及化、便捷化、个性化地持续进行[3,4]。
1.4 管理方面
管理问题,微观上阐述是智慧平台和产品的售后服务支撑,更进一步阐述涉及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所输出的终端产品和服务,其技术支撑,如如何操作界面问题,可能提供的技术服务会更加专业,而对于传统功法一招一式的讲解、吐纳调息的功效以及在锻炼养生和疾病预防方面的疑问等终端传输内容方面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甚至是在老年人心态积极向上的引导性和鼓励性等,在视频或资料传递的源头,应严格把关[5,6]。
而对管理问题宏观上阐述,则是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如何协调政府、企业、老年人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一方面政府要履行向老年人提供优质的“互联网+传统功法”的健康养老模式,但是又要面临庞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设计琳琅满目的先进终端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智慧的传统功法健康养老新模式,进而获得外界良好的口碑,但是又必须实现企业利益,以便满足企业内部员工的薪资福利,而老年人则希望“互联网+传统功法”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更实惠、更便利、更优质。
2 基于“互联网+”的传统功法对健康养老的践行思考
鉴于上述认同感、供给侧、服务和管理4个维度的问题分析,着重从2个方面提出”互联网+传统功法“的健康养老模式的践行思考。
2.1 以老人需求为中心
客观分析,面对老龄化不可逆转的事实,以及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其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和多层次化。正如马斯洛的需求模式,可以把老年人的需求划分为5个层次,以5 个不同的层次需求为中心,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和远程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需求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思考践行”互联网+传统功法“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
2.1.1 生理上的需求
生理上的需求即满足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运转,从衣、食、住、行思考,满足其最基本的需求。例如,帮助老年人树立健康养老的意识,宣传健康养老的意义以及传统功法给身体带来的益处。如今,随着产业化的扩大化和精细化带来财富,特别是乡镇和农村,留守老人早已成为屡见不鲜的话题,虽然政府正积极致力于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然而健康养老意识的建立仍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即便对于居住在社区的老人,其合理的营养搭配、健康的作息规律、适应的养生功法锻炼等,均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关注,而对于“互联网+传统功法”终端设备价格的接受程度亦不能忽视。
2.1.2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主要指老年人健康保障方面,如一种实惠的医疗穿戴设备,在老年人进行传统功法练习时,可以对其心率和血压进行检测,以期达到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目的,当然在此设备上可以安装紧急呼叫按钮,也是对安全的保障。“互联网+传统功法”可以通过远程教学、“线上+线下”教学,利用设备终端进行数据的采集、更新、监控,满足老年人对传统功法教学内容的所有资源需求,为其健康养老保驾护航。
2.1.3 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主要指老年人的社会交流和活动。依靠互联网平台,如微信APP,老年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点和环境,对于传统功法基本技艺的切磋、心得体会等,更愿意跟志同道合的同龄人进行交流,在情感体验方面得到满足,促进身心产生更多愉悦感。
2.1.4 受尊重需求
受尊重需求主要指老年人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如对于专业的传统功法练习者、继承者,或者业余爱好者,可以举办竞赛表演,录一段视频,设置一段小程序,在网络上进行限期投票,并设置一些奖项,鼓励更多老年人参与其中。
2.1.5 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主要指老人自身的知识技能被实现和认可,如对于专业的传统功法练习的老人,可以聘请其进入老年人大学或做线上直播,传播和传授传统功法,鼓励其继续发光发热。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某一层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激励其向上一层需求获得满足感,以此类推。因此,以老年人需求为中线,践行“互联网+传统功法”的健康养老模式,首先要调查、分析、挖掘、归类老年人真正的需求。
2.2 以多方介入为保障
“互联网+传统功法”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从传统体育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角度分析,产业化道路离不开企业的运作,企业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影响了智慧健康养老的产品和服务的初衷。
社区志愿者已经成为智慧健康养老模式的主力军,无论是入户宣传,还是培训服务,都对老年人的起居生活具有卓越的功效。调查表明,由社区和社区之间组织的传统功法表演比赛,已经流程化,颇具规模。
家庭是宣传和使用“互联网+传统功法”健康养老模式的最小单位,特别是家人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注,对老年人进行传统功法锻炼的鼓励,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结语
传统功法是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发展前景良好,作为传统体育产业,在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等支持下,会更加适应市场需求,获得人们的肯定和接受。在互联网的加持下,传统体育产业+健康养老产业,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对智慧健康养老保驾护航,特别是5G技术及基站的大面积普及,为智慧健康养老的安全、舒适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