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游戏中合作能力的培养
2022-11-21卜苏沛
卜苏沛
(江苏省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很多体育运动都需要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尤其是竞赛、对抗类的运动项目,更考验人与人之间的配合,这对于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以及合作能力是巨大的挑战。体育项目中的“合作”,指的是师生、生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相处关系,在相互帮助、默契配合的情况下完成教学活动。出生于21世纪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物质条件富足的环境中长大,备受家长宠爱,从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体育是一项需要集体参与的群体性活动,尤其是体育游戏,要想获得好成绩,不能只发挥个人特长,更重要的是体现团队的力量,这就需要考验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1.小学体育游戏概述
体育游戏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体育运动,与单纯的游戏相比,体育游戏不仅体现了游戏的趣味性,而且还具有更强的规则性。游戏对于小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在网络时代,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网络虚拟游戏,而体育游戏则属于现实游戏,是在真实的现实环境中,用学生的真实身份参与其中。游戏也有单人游戏与团体游戏之分,在单人游戏中,学生使用体育器械独自就可完成,但团体游戏则需要多人的分工合作,并且以团队成绩作为最终判定胜负的标准。
体育游戏之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最重要的便是符合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与性格特点,融入游戏的体育活动,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合理设计游戏内容与环节,学生在一次次的克服困难、突破阻碍中获得成果,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尽管体育游戏是在现实中进行,但游戏场景的设计却可以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社会角色,学生可以在现实环境中扮演虚拟角色,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同时,游戏也是学生学习之余的调味剂,能够放松身心,愉悦精神。但是,体育游戏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体育教学通常在户外进行,小学生天性爱玩,自律性差,一旦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就容易无视课堂纪律,随心所欲。如果老师管理不当,还可能出现碰撞、摔伤等安全问题,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肢体冲突,不仅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目的,而且还会损害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但总体而言,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需要多人参与的体育游戏,往往充满了对抗性。一方面学生要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又要在展现个人能力的同时,照顾到团队成员。这对于学生的体育素养是巨大考验。团队游戏往往是此消彼长的,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必然处于劣势,而优劣势往往又取决于团体之间的合作和配合,甚至需要牺牲个人而成就集体。对于为了团队胜利而做出自我牺牲的学生,难免会存在不悦情绪,因此,老师应关注每位学生为团队做出的贡献,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2.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2.1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游戏最大的特点便是趣味性、娱乐性强,这也是体育游戏对儿童充满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师应该在体育教学中突出游戏的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共同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传统体育教学中,老师更能倾向于讲解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和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后即开始自由活动。尽管这种教学方法更利于维持课堂纪律,但也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如果将体育运动与游戏相互结合,则学生既能学习到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与教学相长。
2.2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于儿童而言,兴趣始终都是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推动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没有足够重视体育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以及家长教育理念的完善,如今,人们普遍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体育这门“副科”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对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而言,更热衷的却并不是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而是电脑和手机游戏。融入游戏的体育活动,很好的改善了这一局面,纠正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又累又无聊”的刻板印象,再配合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运动、坚持运动的好习惯。
2.3 提高团队意识。体育游戏是一项非常看重团队配合的活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的效率更高,更容易学生接受。在充满欢声笑语的体育游戏中,学生充分释放了儿童的天性,放松了身心,活跃了思维。比如跳绳、踢毽子、篮球、排球等体育项目都需要多人参与,在这些项目中融入游戏化元素,不仅让学生获得了身心愉悦感,而且还能在运动、竞赛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其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2.4 培养学生遵守体育规则的习惯。无论是游戏还是体育项目,都有特定的限制和规则。但儿童的纪律性、自我约束性较差,缺少规则意识,在体育游戏中经常为了争第一而犯规。因此,老师在采用游戏化教学时,不能一味的强调趣味性,而是要耐心为学生解释规则,告知学生规则对于比赛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有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力争第一才是真正的胜利。将规则意识潜移默化的融入体育游戏中,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良好的品格与行为习惯,对于一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3.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合作能力的培养途径
3.1 合理把握合作时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体育老师会片面的认为“合作”只关乎学生,而与自己无关,所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体育游戏,以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实际上,体育教学不同于文化科教学,很多体育项目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老师完全放任不管,学生很容易在活动中受伤。尽管体育游戏在学生之间开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合作”与老师完全无关,老师不仅要负责给学生分组,还要与各个小组形成良好的互动,这也是“合作”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传统教学中完全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还是把教学活动完全交给学生的教学方式都是不合理的,不仅不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反而还会扰乱课堂秩序,打乱教学节奏。体育游戏教学中,老师应该准备把握合作的时机与尺度,既有“分”又有“合”。在“分”的教学中,老师要把更多的自主性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合”的教学中,老师则要通过知识讲解、动作示范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本堂课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游戏。
以“跪撑爬行”的教学为例,老师先要向学生一一讲明“跪”、“撑”、“爬”、“行”的动作要点与运动技巧,明确学习目标与内容,强调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体育游戏,要求每个小组在指定场所完成指定动作,在实践中学会跪撑爬行的方法。最后,再把各个小组集中起来演示跪撑爬行,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彼此纠正不正确的动作,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2 科学预设体育游戏中合作学习的问题。只有在计划周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的价值。因此,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游戏,设计游戏规则。并且要让游戏和体育项目自然的结合在一起,难度适中,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运动水平。针对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额外准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此外,老师还要充分预设体育游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习难点提前想好解决方案,避免体育游戏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绕障碍运球”的游戏。这一游戏的设计重点在于“障碍”,障碍的难度要合适,障碍物的分布要合理,不能过于密集,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游戏体验。当然,障碍物也不能过少,否则会让学生失去挑战兴趣,无法激发学生的求胜心。难度适中、分布合理的“障碍”,既要让学生的协调能力、运动能力、运球技巧、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又要能够激发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让各小组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完成挑战。为了能够在“绕障碍运球”游戏中体现出差异化教学,不扼杀学生的个人能力,老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每个小组可自行协商和选择不同难度级别的障碍路径,有的学生运球熟练、协调能力突出,可选择障碍指数高的路径;反之,则可选择相对容易的路径。运球路径选择结束后,各小组成员还要相互体谅、彼此鼓励,共同协作跨越障碍,这也是最能体现团队精神、集体智慧、合作能力的环节。在学生跨越障碍运球的过程中,老师要实时的鼓励和指导,纠正运球动作,让学生保持最佳状态。
3.3 在体育游戏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与趣味性的游戏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两大“法宝”,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还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没有任何负担的,完全自主自愿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为团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合作”与“交流”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渗透,有效的交流能够让团队合作更加顺利和高效,反之则会影响合作效果。因此,体育游戏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创造交流互动的机会,摒弃传统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游戏设计方面,可以把单人游戏改成团队游戏,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互动机会,在互动交流中增进感情和友谊,为团队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以“踢毽子比多”这项体育游戏为例,老师根据学生的踢毽子水平,把学生分为实力均衡的几个小组,规则是每个小组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比赛,哪个小组在踢毽子的过程中,毽子落地的次数越少,且踢毽子的次数越多,哪个小组就获胜。在游戏规则的约束下,各小组成员在踢毽子时就需要相互交流,包括毽子踢给谁,如果有人没法踢到,又由谁去“救场”等问题,都需要学生的商讨和团队之间的良好协作。又如,在“圆圈传球”的游戏中,学生们围成一个圆,一个接一个的传球。游戏过程中,老师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游戏结束后,让学生相互交流传球的心得与体验,很多学生在游戏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在传球时多去想一想对方用哪种姿势接球最舒服,传球才能传的更快更稳。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3.4 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长在新时期下的儿童,性格中最大的特点便是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这对于合作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站在老师的角度,应善于挖掘每位学生的优势与特点,帮助学生在团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为团队贡献力量。在礼仪、行为、举止方面,老师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培养,在有不同意见时,让学生礼貌、平和的与人交流,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保持虚心和耐心。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胜利要以团队的友谊为基础,而端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是最容易获得他人好感、增进友谊的方式。比如,在“30米快速跑”的活动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由学生来进行动作示范和技巧讲解,其他学生可提出不同的意见,锻炼学生友好交流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老师需要立足于实际学情合理分组、设计游戏规则、优化游戏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形成集体参与、集体互动、彼此帮助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体育游戏,在团队合作中感受集体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