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双减之策,赏数学之美
——“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2022-11-21李宗凤

读与写 2022年27期
关键词:等份小报比萨

李宗凤

(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江苏 泗洪 223900)

前言

“双减”背景下,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减少,许多家长担心没有作业的督促,孩子的学习效果将难以得到保证。事实上,学习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书面作业,而是要广博宽泛地培育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因此,减轻作业负担不意味着放弃学习。在合理减轻作业负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科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科学习之中。以数学为例,数学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益延伸,也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首先,数学包含大量的数字、公式和定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其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显得枯燥无趣。而数学课外活动能够将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数学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沉浸在学习环境中,主动表达,分享输出,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数学课外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与创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深化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

1.通过阅读分享数学绘本发现数学之美

数学绘本是绘本的一种,其故事情节与图画都与数学有关。数学绘本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充满童真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漂亮图画,把数学知识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趣味性及情感性的小故事。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喜欢玩耍,数学绘本中简短有趣的故事和形象生动地插图能够吸引学生,让阅读成为一桩乐事。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往往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让学生喜欢数学,体会数学阅读的快乐。教师可将数学绘本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进行阅读,体会数学的乐趣。有条件的地方,教师还可以将绘本的电子版以在线共享文档的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在线添加批注,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分享读绘本的心得体会,或将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讲给同伴听。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编写数学故事,自己创作数学绘本。这样一来,学生对充满趣味性的数学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学习,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分数相关的绘本,如《猫咪的一天》《和邻居亲密相处》《保罗大叔分比萨》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有趣的绘本故事,接触分数,体会引入分数的必要性。以《保罗大叔分比萨》为例,这篇绘本讲述了保罗大叔卖比萨的故事。保罗大叔在为孩子们分比萨时,孩子们总会因为比萨的大小不同而发生争吵,当把比萨平均分时,每个孩子都非常满意。保罗大叔通过实践总结,把比萨分成了2等份、3等份、4等份来卖,这样便能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他重新制定了菜单:2等份中的一块、3等份中的一块、4等份中的一块,每种大小都不一样。随后问题出现了:有些客人因为比萨名字太长,说不清楚要的是哪种。面对这种情况,保罗大叔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写好一盘比萨可以分成的等份数,然后在数的上边画一道横线,最后在横线上面写上1,表示几等份中的1块。2等份中的一块写作12,读作“二分之一”;3等份中的一块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4等份中的一块写作14,读作“四分之一”。采用这种方法之后,保罗大叔的生意越来越好。学生通过阅读《保罗大叔分比萨》的故事,初步接触到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分数,在故事中体会到引入分数的必要性,也感受到了充满智慧的保罗大叔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精神。生动有趣的数学绘本让学生发现数学其实与生活息息相关,还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许多便利,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并主动学习数学,同时也为后续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开口读数学发现数学之美

小学阶段,学生家长反映最普遍的问题是:“我家孩子不会的题目让他多读几遍就会了,但孩子却不主动多读。”这足以体现开口读数学的重要性。“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数学课本。数学课本表面上看起来语言文字少,读起来简单,但事实上,读数学课本对于小学生来说并没有那么容易。相比于文学作品,课本上的数学内容呈现的是“非连续性文本”。因此,学生应该先读哪里、后读哪里,需要特别注意。比如,数学课本中,经常出现两三个人物的对话,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读?这是需要学生思考的。同时,学生在读数学课本的过程中,要做到读思结合。随口点评、畅所欲言,说出一两句自己即时产生的想法或理解,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另外,学生在读数学时必须注意对关键词的提炼。笔者在上小学时,数学教师会让学生在读数学课本时注意将关键词重读,抑扬顿挫的语调,成为笔者所在班级数学课的一个特色。事实上,学生在读数学课本时,可能第一眼便会注意到书中的数字,但除了数字之外,有许多关键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及题目的解答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平均”“倒着数”“还剩”“一共”等。学生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关键词,就容易在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解题过程中产生困扰。因此,让学生在读数学课本的过程中重读关键词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的公共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录音读数学课本,要求学生在读数学的过程中注意提炼关键词,并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自己的特色,同时要做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将自己的想法随口说出。学生将录音发到公共群,教师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随机抽签,师生共同聆听被抽中的学生的录音,一起沟通互动、点评交流。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读数学课本。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像“平均分成”“每块”“每份”“涂色部分”“能”“不能”这样的关键词,都需要特别注意,因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重读这些关键词,以示强调;对于像“涂”“折”“比”“画”这样的操作式动词,它们直接指向了“要做什么”,从完成要求的最终目的来衡量非常重要,因此也需要重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只动口而不动脑,要勤于思考,说出一两句自己即时产生的想法或理解。比如,在读“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14”时,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这样分,每一位小朋友得到的都是同样大小的月饼。”

3.通过创作数学小报发现数学之美

数学小报是以学生为主体,或独立创作或团体协作而制作出来的能反映思想教育、数学教育和美育的综合艺术成果,其内容丰富多彩,数学知识、数学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思考感悟等都可以展示在数学小报中。创作数学小报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都喜欢在纸上写写画画,创作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后给学生布置创作数学小报的活动,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亲近数学。学生在创作数学小报时,可以用纸笔,也可以使用电子设备上的作图软件,画出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图形及文本框,并将自己阅读数学绘本的心得体会、课上学习的知识点、自己的思考感悟等记录在文本框中。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绘本、数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数学的学习也更加积极主动。同时,这个过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数学和美育等多方教育的滋养。制作小报时,学生可以将各学科与数学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将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联结起来,让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又从课外回归到课堂,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与成就感。对于团队合作创作数学小报,教师也要多加鼓励。在团队合作中,团队成员分别发表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创作数学小报,这个过程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在制作好数学小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小报的照片分享在班级群中供其他同学欣赏,并把其中的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展板上,让大家一起参观学习,共同进步。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学生在阅读有关分数的数学绘本后,会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除了在线上文档中添加批注、在课堂上分享交流外,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在读书小报上。同时,在数字化时代,学生可以自己上网搜集关于分数的数学故事与资料,呈现在数学小报中供其他同学阅读。学生在课堂及课后读数学课本时,会收获许多关于分数的知识、关键词和易错点,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思考与想法,这些都可以展示在数学小报中。

4.不公布班级考试排名,完善教学评价内容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班级内不得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划分排名,为了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笔者在所执教的班级中,也取消了考试排名的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取得了比较好的反响。在笔者初步在班级内提出,不进行考试排名的时候,笔者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情绪比较激动,尤其是一些数学学困生,更是松了一口气,一方面可以减少家长层面对学生的耳提面命,减少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在班级内,减少学习的攀比之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平等的低位,不以考试成绩论高低。笔者在课后咨询过一些学生对于不公布考试排名的看法,学习成绩比较好的A同学表示:每次考试之前都比较紧张,担心自己的排名下滑,直到考试结果公布,尘埃落定,自己才感觉到压力变小。而学习成绩比较差的B同学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向比较差,最恐惧的就是开家长会,看到父母失望的神情,自己在班级内的排名让自己觉得融入不到班集体。通过以上情况,笔者在每次考试之后,只是将试卷直接下发给学生,不做考试排名表。在每个学期的对生评价中,笔者会给尽量给学生评价积极鼓励的话语,并且让学生与学生互相评价,很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可能教师无法察觉,但是学生与学生朝夕相处,更加了解身边的同学,生生互评能够充分地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也能够让学生更清晰自己的性格定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数学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灵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融会贯通,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以小学数学分数的学习为例,谈“双减”背景下设计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策略。据笔者通过历届学生的走访调查报告显示,数学科目是大多数学生比较“头疼”的科目,在相同年级的科目对比之下,小学数学的学习要显得更加困难,原因是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处于建设初期,不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随着学生所上的年级的增长,数学的难度系数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每况愈下。在较低年级的数学考试中,会有80%~90%的同学拿到满分,每上升一个年级,拿到数学满分的学生越少,直至小学毕业,已经鲜少看到数学满分的学生,并且数学成绩不及格的频率比较多,数学学困生的数量逐年递增。小学阶段是奠定学生学习基础的阶段,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不能够掌握更好的数学知识,夯实数学基础,那么就无法开展未来的数学学习,基于双减政策中的“三管”要求:管好教育教学秩序、管好考试评价、管住教师违规补课。

5.严格要求自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身,首当其冲践行教学政策,不提倡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也不自办补习班,集中精力在课堂教学层面。小学数学的难度大,教学工作的难度也会相对比较大,笔者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用来课堂设计,争取为学生提供多样,趣味,简单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减少学习中的阻力。在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笔者也致力于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一些数学学习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我会布置一些难度比较小,相对基础的作业任务,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会找一些专项提升训练的题型来进行作业的布置,难度比较大,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面积,让其学习层次更加深入,并且严格控制作业的总量,让学生在耐心与时间承受的范围内完成,从而践行双减政策,为学生减少作业带来的困扰。

结束语

总之,“双减”减少的应该是简单的机械训练、反复刷题,增加的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丰富有趣的数学学科课外活动。教师通过这些数学学科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其对学科本质意义的理解,以确保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等份小报比萨
平分比萨
这样才是小报
开心比萨
瓦楞纸比萨
Should I Go on a Diet?
吃太多会胖
纸卷大力士
走进数学
图形前线
谁大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