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
2022-11-21朱靖
朱 靖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中心小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得顺利且高效,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1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教学模式。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更新、转变教学理念,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运用鲜艳的画面、动态的演示再加上趣味的游戏,使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具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如此,多媒体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促使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地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学生与教师间的活动,使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解决。
例如,以《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学习图形和几何的基础,通过建点、线、面的互相转化的学习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结合具体的实物或是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形成空间观念,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包含各种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一找图片中自己所熟悉的几何图形。教师再出示10张世界著名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明图案的特征,以此来引出课题。然后教师出示帐篷、螺母、金字塔等物体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寻找身边熟悉的平面图形。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由实物形状想象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深刻体会到几何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2 利用网络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发展之下,新型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映入教师的眼帘。微课内容短小精炼,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制作成视频的形式提前播放给学生观看。利用动态的画面配上教师的讲解的音频,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缩短教学时常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学生的实践上,是当前教育教学阶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微课视频来丰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
以《小数乘小数》教学为例。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以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课在教材的编排上是以换玻璃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习,由计算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乘法,再让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尝试,再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而在实际教学中为了降低教学难点,教师就可以运用微课视频组织学生开展预习活动。教师首先运用小数乘整数,在视频开始插入几道口算题以及给算式标小数点的题目来组织学生复习巩固小数乘整数的概念,然后进行总结“小数乘以整数,先把小数转化为( )来计算。”然后再出示题目来帮助学生掌握确定小数点的位置的方式,并进行总结。在进行了复习巩固和操作环节后,教师就可以在视频中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②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先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请你独立解决试一试,把算式写出来。最后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来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研讨交流。
教师将微课加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缩短了教师讲解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互动交流的时间。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了新的认知,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充分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2.利用互联网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将生活中所发生的数学问题引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个更好地连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而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积极加入互联网技术,将生活场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课堂中,呈现在学生眼前。
2.1 设计生活化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活动或内容开始时所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没有教学内容的导入概念,通常是以一句话作为课程的开场白,如“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0的分与合’”或者是“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形的基本特征”等。这样的导入方式虽然明确了课程的学习重点,但是由于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在课程的开始就对后面的学习内容提不起兴趣,没有探索和继续学习的欲望。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总最重要的环节,好的导入形式则可以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应当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导入内容。为了突出导入环节的趣味性,教师就可以积极采用互联网技术,首先在生活中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例或者是现象,然后再通过课件、动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以《循环小数》的教学为例。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材中,首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发现无论除到小数点后多少位都除不尽。通过这样的例子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但是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引,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课程的趣味性,在课程的开始就让学生对知识有个直观的感知,教师在课程开始的环节就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方式。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鲜明形象的画面,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利用《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听过教师的讲述后会很快地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个故事总是讲不完?”为学生初步建立循环概念。紧接着教师再出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让学生尝试辨认。
在此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开展导入环节,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循环”的概念,使得学生在快速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同时还对即将接触到的知识充满兴趣,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2 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概括性相结合的自然学科,正因为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处于发展中时期,因此,对于较为复杂的数学现象、数学概念就很难理解。为了方便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抽象地知识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降低知识难度,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转形象,形象转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来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再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在生活中所遇见的数学问题、数学现象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识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做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这个环节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10个学生的排队方式,以教师首创一个分数为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再次利用这幅图片引导学生创造出不同的分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第二次出示分蛋糕的情境,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我们将这6块蛋糕看作一个整体,我把分给了3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分到的是这整块蛋糕的几分之几?”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直观地帮助学生感知分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再利用学生熟悉的物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将生活与数学问题相结合,为接下来的概念教学奠定基础,帮助学生降低知识的难度。
2.3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问题是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注重向学生提问题的价值,仅仅只是通过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这样传统的方式只能片面地体现学生当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得到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不仅如此,有效的问题情境还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让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最常将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不再单一地采用文字的形式呈现问题,可以利用图片、对话、动画等多种形式来设计问题情境。
例如,以《生活中的百分数》教学为例。百分数是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和社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教师就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为学生出示詹姆斯、姚明、科比三位篮球明星的图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每年NBA都要举行篮球明星赛,每次比赛都打得难解难分,不到最后时刻很难决定胜负。这次比赛又打到了最后只剩三秒钟,如果你是教练,你会把最后的控球权交给谁?”教师通过学生喜爱的NBA明星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百分数有个初步的认知,然后自然地引出下一个环节。然后PPT课件中出示投篮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组数据,并思考让谁投篮,并说出为什么。引导学生把数据转化为百分数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化成百分数后的数更便于观察的优势,初步感悟百分数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突破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教师就可以设计其他的练习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构建了问题环境,同时还结合了学生所喜爱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逐步步入互联网+时代,教育行业也要随之与时俱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