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2-11-21李宣丽
李宣丽
(河南省栾川县教育体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河南 栾川 471500)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语文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取得好成绩,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高,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兼具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思维、情感体验的重要渠道,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策略,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尽快进入阅读角色,掌握阅读的方法,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学会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1.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1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在小学课程中,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阅读任务的相关内容。教师应集中精力阅读教科书,并根据要点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在这种实践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写作技巧,而且提高了阅读欲望。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在各个领域的自我管理能力都不强,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低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强,有些低年级学生甚至还不具备理解阅读的能力。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努力了解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适合怎样的阅读教学方式。
1.2 扩展阅读体验,培养阅读意识。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而且要教会学生阅读,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增加阅读体验,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探究。
1.3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提高整体阅读水平。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优势,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激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学习。
2.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2.1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小学阅读教学也适用,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因为喜欢而去阅读,自觉主动地去阅读,这样阅读的效果才会达到预期目标。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应该从学生本身就熟悉的、感兴趣的读物开始。如小学生大部分都对漫画感兴趣,教师可以选择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漫画读物让学生进行阅读,或者可以举行阅读比赛,小学生比较好强好胜,利用这个心理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阅读方式应该不单单是读书一种,教师可以举行各种阅读活动,例如分角色阅读,朗诵,表演故事情节等,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较长时间处于活动之中,从而收到枉尺直寻的教学效果。
2.2 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方法对于任何事情都非常重要,有效的方法能使事情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应该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对题目进行讲解,还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培养,提高阅读效果。总的来说,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先让学生把文章大概通读一遍,然后再仔细精读。在第一遍粗阅略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先后顺序,对书本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对文章浓缩最精华的就是文章的题目和序言,通过看题目和序言可以大概知道文章的主旨内容,然后看文章的目录,目录反应了文章描述的内容的先后顺序以及文章的大致结构,对文章有整体的了解之后再仔细读文章的各个部分,对于文章经典的段落要多次研读,掌握其精髓。这种方法是传统的阅读方法,不一定适应所有的学生,教师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后,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灵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总之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2.3 推荐优秀读物。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内容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或者试题中的阅读文段,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市面上的读物琳琅满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读物都适合小学生,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差,认识的字也不多,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读物。首先,教师可以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读物,这些读物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运用到学习中,学以致用;其次,可以推荐带有配图的读物,由于小学生刚刚培养对阅读的兴趣,阅读难度不应该过大,全是文字的读物阅读过程相对枯燥,不利于學生坚持阅读,有配图的读物能增加学生阅读的乐趣,吸引学生坚持阅读。最后教师还可以推荐具有故事情节的读物,这些读物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刺激学生阅读的欲望。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阅读兴趣有待提高。在专注于传统考试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将学习目标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传统的灌输方法通过忽略学生的理解能力来限制学生的个人发展,训练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而且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3.2 教学目标设定有待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对学习目标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些教师专注于发展学生的爱国主义、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却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无法充分理解教学目标,所以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3.3 缺乏高质量的课外阅读书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学生应保证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但是,由于学习条件的限制,一些学生没有课外书,仅依靠课本来完成语文学习,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应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所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努力提高所有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
3.4 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一些学生的识字量不够。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阅读较为困难,他们只能阅读一些简单的课外书。教师应提醒学生增加识字量,扩大阅读范围,从感兴趣的书和课外读物开始,逐渐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技巧。在小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十分重要,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理解阅读的意义。通过交际发展思维,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4.提高阅读效率
有一些学生非常热爱读书,却一直无法读深,一直都只领悟书的表面知识,即使他们的阅读量巨大也无法有较高的阅读能力,这就是阅读效率低所导致的,因此老师的工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效率,让学生们掌高效的阅读方法,明白文章中的深刻含义。
4.1 使用不同的读书方法。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载体量,一些书有大量的描述文字,虽然主线内容不多,但是描述的东西多,阅读这一类书籍时应该指导学生们使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像文言文和一些短文诗句,这类型的文章一个字就可能包含许多含义,要一字一字的精读,而对于一些娱乐类文章,应该建议大家进行浏览式的阅读方式,这样对不同书本类型采用不同阅读方式,不仅节省了学生们的阅读时间,还高效的提升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4.2 重视阅读指导。在课堂内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延伸和发展。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指导学生们在课堂上做读书笔记是必不可少的事情,要教会孩子如何利用他人的美句来仿照,写出自己的句子。上课前五分钟可以给学生们安排课文阅读,安排一些课文背诵,给学生们在每星期课后推荐有用的书籍,帮助学生们合理安排课内与课外的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上课的时间和学生们课余时间,从而使阅读能力提升。
5.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能力
5.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技能的强弱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不加以思考,为了阅读而阅读,那么阅读将毫无用处。所以,每次阅读或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时不要让很多学生一起阅读,学生在阅读后要进行提问,以便理解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作者一起阅读,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阅读能培养每一名学生勤奋写作的习惯,书写方式有很多,可以绘制精美的文字和段落,可以标记文章并写评论,必要时可以在阅读后及时写。
5.2 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如果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这能释放他们的巨大潜力。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读得越多就越想读的心理。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动员学生预测和猜测课文内容,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题目,思考会出现什么问题或他们想知道什么,或者读题目后猜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有趣的问题进入阅读时,效果必然是好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中心思想不断提出问题或话题,让学生产生阅读文章的欲望。当学生带着目的开始阅读时,其整个阅读过程都会充满对阅读的期待和向往,在读文章时总是保持着阅读兴趣和新鲜感。阅读教学课之后,教师要根据阅读学到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的阅读积累,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5.3 运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和积累开始的,朗诵是一种口、耳、心、眼相互结合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朗读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抓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文章理解的培养,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进行阅读,要求学生用正确流畅的语速朗读每一篇课文,读出语调、节奏和感受。首先,要正确阅读;其次,要流利地读;再次,要有感情地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阅读,并了解如何阅读,还要了解修辞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
6.立足文本,优化朗读效果
朗读是一种读出声音的阅读方式,就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既是目标,也是重要的手段。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范读能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在听读时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还能为学生提供仿读的对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培养学生正确认读的习惯。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字典比赛活动,朗读比赛的活动,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就如同是给运动员注入兴奋剂,使其越读越想读。在开展的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
珍视独特感受,进行感情朗读。读准了字句,掌握了音节,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神气”,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即由文字、文章上升到文学,上升到对文化的品味、鉴赏的层次,学生的生活面窄,所以不可能一下子体会那么多的文字中包含的生活场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带领他们去读呢?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由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一篇文章,在熟读以后,可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感受。靠读靠吟取得的效果,是靠讲靠分析永远得不到的。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只有这样,才是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也只有这种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课堂活起来。
7.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升华学生的认知
在学生充分阅读、主动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表达出来,在学生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交流与互动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总结,在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中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处。当学生认知出现偏差时,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来自行修正;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激烈的讨论来让学生达成共识。这样才能真正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一切以标准答案来约束学生的封闭教学观,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与思维的枷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这样课堂才能出现更多的标新立异,拥有更多不同的声音,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重视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小学生应该培养阅读能力,这样就能领悟课文中的种种情感,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沉浸在语文的世界里,体会缤纷多彩的语文世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这样语文学科中的种种奥秘才能被我们找寻出来,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