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21

读与写 2022年27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夏 蓓

(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 江苏 高邮 225600)

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强,对外界恶劣的环境很敏感,很多现象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了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价值和有效性,科学设计教学方式,促进环境中的基本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以传授具体知识为目标,而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助于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课程质量,教师必须从课程改革开始,将课程伦理和法律规范纳入有效的教学实践。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适宜的教学氛围和环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1.2 引导学生知识内化。在有效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围绕道德与法治、生活导向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对课本的认识,帮助他们有效地获取和交流,要充分了解知识,最后才能明白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实现课程的预期教育目标,教师改进和修改道德与法治规范,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研究案例研究,帮助学生思考,实现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目标。

2.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2.1 教师自身未能内化生活化教学理念。有些教师采用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指导方针,理解了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影响,但自身未能内化这一教学理念,学生大都只掌握了理论知识,这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因此他还没有准备好适应专注于生活。此外,在课堂上,许多老师不会考虑关注环境和强调形式,因为他们认为不同的形式可以在学生身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其他情况下,虽然许多教师接受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理念,并有机会教授以生活为模板的教育,但他们拒绝内化这一教学理念,认为这一教学浪费时间和精力,只在参加公开课、竞争性选举或学校检查时应用这一教学方式,偏离理想的生活状态导致存在无效的教学应用[1]。

2.2 教学目标的设计偏重于认知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所需要达到的成果,针对传统概念和伦理课程课堂中受教育学影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和知识三元组,但许多概念和政治课程的教师在设定学习目标时忽略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然而,知识导向只会导致缺乏对学生的评价,不分享真实情况下的真实经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需要,这样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才有意义。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获得对现实生活的真知灼见,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2.3 教师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需求。目前,一些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偏离学生省会,偏离学生的真实需求,与学生生活无关。但也有教师认为,教科书的内容非常权威、神圣、无可争辩,他们全权负责为学生传授教科书知识,为学生的行为划定一个准则,而这限制了学生独立、有意义地思考能力的提高。

2.4 教学方式局限于传统,缺乏生活化教学方式。基于传统教育魔术的教学法往往由教师掌握然后讲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而不是理解学习。目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许多教师在介绍新课程时采用评估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老师可以设计和创造面向生活的学习场景,也不排除只注重知识点解读和定向的学习方法,缺乏生活化的教学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热情和主动性。

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3.1 生活化教学氛围的营造。为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优化现实世界中的学习任务,教师应从现实生活出发,将其视为学习的成功,教师学生应树立具体榜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加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的深远影响。反之,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单一的理论化教学使得课堂环境单调单调,不能充分调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学生期望的伦理与法律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在教育改进课程中,教师应设定教育目标,使学习方向明确,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系统地联系起来。同时,在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学生兴趣、社会流行事件、个人伦理和法学等方面,为学生举一个生活的例子,并创造一个以生活为导向的良好学习环境,使社会生活因素适当地渗透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保证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2]。

3.2 课堂导入生活化。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优质的课堂导入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到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材料,为学生的生活奠定基础,开发实用的输入材料,引导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思路,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通过教授“家的意味”一课,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了解家是中国文化中孩子精神和身体的归宿,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家”这个词的意义。所有的孩子都享受家庭保护,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早期,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家人相聚的图片,让他们思考什么是“家”?在这些画面中,学生们回忆起春假、家庭团聚、一家人坐在一起谈笑的美好场景,回忆家的温馨。此外,我们通过照片的方向来反思家的意义,将家带入生活并理解。通过引入生活方式课堂,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鼓励学生努力参与到课堂。

3.3 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获得高效学习体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可以从学生的课程结构入手,在课堂上增加许多持续学习的方法,以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可能会在小学课堂上创造一个终身学习的情境。在那里,学生可以通过在情境中实时体验,发现相关的教育内容。这样,学生对情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复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水平。例如,在初中二年级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可以根据课本创造不同的学习情境,拓宽学生的经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排队买票”的情境。在情景演示过程中,老师让几位学生分组演练,让学生根据排队买票的实际情况组成一系列对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认真排队的人会感受到不遵守规则的人的影响,不认真排队的人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感受到规则的影响。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所有学生重新审视本课程的内容,并在面向生活的学习体验中烦死自己的行为。通过这样生活与课堂的衔接,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吸收本课程的内容和知识,还可以控制学生的行为和思维,让学生获得高效的学习体验,实现全面发展[3]。

3.4 教学语言生活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那样,“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活动频率。”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师的语言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有效的,具有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内容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使学生感到真实,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并能以微妙的方式弥合师生之间的鸿沟。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与学生交谈和交流,在课堂上用语言一样的语言引导他们,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生活的美好。例如,在“少年有梦”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梦想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语言。师:你知道什么是“梦”吗?你有什么梦想吗?学生1:我想在未来成为超人,助善战胜邪恶。学生2: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老师,把智慧传授给别人。学生3:等我长大了,我想飞到太空去看看宇宙。学生4:我想照顾很多小动物,让我长大后不再孤单……老师:学生的梦想真美!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有未来。年轻人,一定要有实现梦想的勇气。因为这一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梦想,在课堂上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3.5 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拓展。为确保生活化教育技术使用的便捷性和合理性,教师应积极扩充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过程中所需的生活化教学材料,并建立法律权威的教学和学习资料库,向学生展示教科书以外的内容,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教育目标。如您所知,任何教育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引入实用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不讨厌道德与法治学习,教师要确保选择生活化学习材料的重要性,避免长期使用同一个素材,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选择和拓展生活化素材时,教师也要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建立生活化教育策略,进而创造生活化学习情境,促进深度学习和提高学生对相关学习材料的理解,更新并创建一个关于理想自我的知识库。例如,当学生学习预防犯罪相关内容时,应将其与实际的预防犯罪手册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反思和学习如何实现计划的预期学习目标,并通过对生活等事物的解读,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将生活化素材拓展到教材中,教师不将教育的范围局限在教材上,而是精心研制、开发教材,调整教材以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习,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案例,呈现逼真的深度学习和思维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促进通用学习技能的发展。换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为目标,而培养面向生命的教育能力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现初中和法律课程的教学和教学伦理的教学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

3.6 课堂提问生活化。问题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有效地思考,提出关于知识和生活的问题,获得真正的价值。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对学生的理解总是肤浅的,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和认知。课堂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老师的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符合伦理纪律和法治的主要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守望精神家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阐释中华系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影响,感受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事实上,中华民族精神不仅可以在历史中看到,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实际上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看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的照片,然后问:“你们对中国女排赢得里约奥运会金牌有什么触动?”“如果女排姑娘们在比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在吗?”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女排精神去发现中华民族精神,获得生活化的思考和感悟。

3.7 利用多媒体引入教学案例,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关键的生活化教学问题和材料,以提高核心思想在学生生活中的渗透,提高课堂技能,确保课堂的有效教学。对于这种类型的教育需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可见,并从这个程序及其相关的在线扩展中收集资源进行实践学习。但是,无论格式如何,都必须包含本课程的关键材料和想法,开设本课程让学生通过情感共鸣反省自己,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在关键思维和行动能力上获得全面提升。以8年级上册教材的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为例,教师前期备课时可以搜集一些有关法律认知和预防犯罪的知识案例,基于图像或视频内容,然后将这些资源通过计算机整合并转化为课程,最后以多媒体形式在课堂上呈现。例如,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法治类节目的影像资料,如《今日说法》《天网》《普法栏目剧》等,让学生学习与案件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责任,了解犯罪分子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什么伤害?通过这种多媒体的真实案例呈现方式,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刑事犯罪学的认识,帮助他们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在视频中,学生全面了解基本阅读技能和控制自己生活行为的能力,发自内心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法律道德和生活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5]。

3.8 课后延伸生活化。家庭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引导学生走出知识之门的钥匙。因为实用的知识是在生活中产生的,知识的应用也必须在生活中使用。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应用生活知识,提高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准备几个学习领域之外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融入生活,获得和应用学科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成果权的重要性。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课后练习任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侵犯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分析这种行为的危害,并提出解决方案。这项课后活动将使学生充分了解侵犯他人智力成果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造成的伤害,学生还可以可以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评估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6]。

4.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要在初中课堂上实现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应用技能。教师要能创新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反思,即加强了知识点的理解,有综合性的提高了个人的道德思维品质,进而提高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