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2022-11-21白雪花
白雪花
(长春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3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新进展。但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较为特殊,存在众多影响因素,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现阶段来看,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并不理想,培养质量有待提升。因此,对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开展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工学矛盾是影响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而言,其通常存在着工作与学习的冲突,难以确保充足的学习时间[1]。在工作影响下,其投入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主要是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如果日常工作较忙,便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学习,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不利于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由于不能保证研究生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指导。虽然电话沟通和网上交流这些现代化方式有效拉近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社交距离,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仍然缺乏良好的互动交流。大部分高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采用分散式培养,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对学校归属感薄弱,而且使导师无法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作出针对性指导,降低了研究生学习质量。在缺乏导师有效指导的情况下,研究生很难保证学习效果,从而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2]。
在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假期集中上课等培养特点导致培养过程监控工作很难落到实处。大部分高校未真正根据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际特点对培养过程进行优化,导致很多教学环节脱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实施监管,未掌握其学习动态,难以进行针对性、目的性引导,不利于实现课程教育的预定目标。
从总体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远远落后于全日制人才培养质量。追根究底,培养体系不完备是主要原因之一。考察现阶段的非全日制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其中大多数是以全日制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未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特殊情况。人才培养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特点不相适应的情况[3]。另外,在课堂讲授方面,通常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未加强对实践性课堂的重视,教学环节缺乏针对性,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增强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与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应该从该研究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与其相符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家庭状况、工作状况等,在此基础上完善培养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有限,所以应该将“少而精”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原则。“少而精”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课而言的,可以保证研究生在最短时间内夯实理论基础。这要求培养单位对理论内容进行优化,提取其中的精华,并有效传授给研究生,促使其积极吸收。在培养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是重中之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需要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明确能力提升的方向,在确保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注重知识面的拓展,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在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还要坚持“多而广”的原则,此原则主要是针对专业课而言的。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有助于弥补研究生课上时间不足的缺憾,为其传授本专业研究新知识,确保其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为了使研究生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专业课知识,还要注重案例教学模式的运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其日后运用知识奠定基础[4]。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方案的先进性,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例如,可设置内容新颖独特且具有前瞻性的课程,调动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自主学习,延长学习时间,进而在整体上提升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打造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交流
基于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需要对以往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在科技时代下,可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为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克服以往教育教学中师生交流受阻的弊端。健全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与研究生的交流架起了桥梁,使其能够突破时空局限,及时进行沟通与互动。在良好的交流中,师生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有利于提高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5]。网络教学信息量大,可为研究生提供更优越的学习资源,优化其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导师对研究生学习状况进行了解,科学地进行指导。当研究生遇到难题时,可进行在线请教,网络教学平台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性。此外,平台也为研究生不脱离工作岗位接受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有必要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保证研究生学习效果。
(三)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
在对非全日体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对培养过程进行监控是至关重要的。完善考核方式是重要举措之一,可对研究生起到一定的激励和监督作用。例如,可将学术报告的参与、文献资料的查阅等纳入考核范围,督促其学习相关知识、参与相关活动[6]。在考核中要始终坚持公平原则,并结合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特点,调整和优化考核方式,加大淘汰力度,以便引起研究生的重视,促使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学位论文撰写方面,更应该加大监控力度,确保论文的学术质量。
此外,应该进一步加强培养过程改革,努力跳出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束缚。对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来说,其学习时间具有不固定性,所以应该保证培养过程监督机制的灵活性。可采用多元化形式强化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确保培养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互联网时代背景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可采用“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强化培养过程。为了对其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可采用网络打卡或定期到校考勤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增加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归属感,而且可提升其学习有效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立足实际,构筑立体育人体系
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因此不能采用“一刀切”方式,而需要从研究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注重立体育人体系的构筑,全方位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例如,在构筑立体育人体系过程中,需要对招生录取、师资队伍、教学实施、培养方式等进行分析,不断健全培养体系,确保该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可行性,为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7]。此外,还要注重营造学术创新氛围,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为非全日制学生科研任务的进行提供良好条件,对其行为进行有效规范,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鼓励其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拓展学术视野,有利于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语
为了在整体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采取多种手段对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培养中,不仅要明确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还要从实际出发探析行之有效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路径,积极构建立体育人体系,加强对全过程培养的质量监管,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提升研究生学习效率,切实提高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