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美国戏剧的生态化转向研究

2022-11-21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布景戏剧生态

孙 伟

(安徽新华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20世纪中后期街头戏剧代表人之一马丽亚特·李提出生态戏剧这一概念,这是美国生态戏剧风潮出现的源头。生态戏剧的提出在当时的美国具有相当的前瞻性。美国当时的社会结构具有较强的阶级性,戏剧等文学艺术被视为资产阶级上流社会中消遣娱乐的工具[1]。生态戏剧提倡利用现有生活场景创设舞台并选用非职业化演员,均是在戏剧史乃至艺术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创新。美国生态戏剧在21世纪取得了巨大突破与进展,本文将重点研析21世纪美国戏剧的生态化转向。

一、美国生态戏剧缘起

美国生态戏剧围绕生态戏剧的核心展开。生态戏剧是指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以灌输生态理念与价值观为核心的艺术展现形式。生态戏剧有两层次的内涵。

一方面,生态戏剧的侧重点在于生态。生态戏剧源于英文的翻译。在英语表述中,有侧重强调文学形态的生态戏剧(ecodrama)和侧重场景展现的生态剧场(ecotheater)两种表达。但无论如何,“生态”始终是生态戏剧以及美国生态戏剧的落脚点与侧重点。首先,生态理念的核心与环境密切相关。生态戏剧强调艺术表现应在最大程度上对环境友好,而非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娱乐世界。因此,生态戏剧倾向于最大程度地还原现实,如通过简约的服道化等场景设置进行戏剧内容的展现。其次,生态试图表达一种动态的情景[2]。 在生态戏剧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推动始终围绕生态互动开展。此外,生态还体现出绿色理念,表现为对环境友好、倡导环境保护。

另一方面,生态戏剧的落脚点在于“戏剧”。狭义的戏剧通过舞台的搭建创设一定的场景,通过演员表演展现情节与内容,将跨时空的故事浓缩在一定的环境下,使冲突更清晰,表现效果更明显。生态戏剧的展现形式多通过此类典型的剧场场景表现。但在广义范围内,生态戏剧的内涵远不局限于此。生态戏剧取材于生态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具体表现内容丰富多彩,美学、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乃至神学都可囊括至生态戏剧的范畴内。

美国生态戏剧在21世纪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进展,引导了美国戏剧价值观转向的浪潮。这一发展并非偶然。一方面,生态环境面临较为严重的问题。粗放型的开发与建设导致了生态与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性损伤,带来了温室效应等问题。在全球化的生态危机中,美国处于漩涡中心,成为众矢之的,这与美国致力打造的人权与民主背道而驰,而美国普通民众也难以忍受日渐严重的生态污染[3]。另一方面,人们在获得基本的物质满足后对可持续性的生存繁衍以及文化传承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生态戏剧有助于以更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生态与环境问题,引发更大范围内的共鸣。因此,美国生态戏剧发展仍在持续深化,其内涵与形式也更为丰富,有较大的探索与挖掘空间。

二、21世纪美国生态戏剧的展现形式

(一)独特的布景

独特的布景是美国生态戏剧最直接的展现形式。一方面,独特的布景在于生态戏剧布景的简约化。生态戏剧的布景常常就地取材,提倡布景道具重复利用,有效降低了生态戏剧的成本,使艺术家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容的深度挖掘与创作中。此外,简约布景使生态戏剧演出地点改变更加便捷,为演出与观演的普及提供了更多可能与机会[4]。另一方面,独特的布景在于生态戏剧布景的生活化。生活化即在生态戏剧中展现与多数普通民众现实生活贴切的已经历或可能发生的情景,在布景上具体表现为脱离华丽的宫廷式布景以及繁杂绚丽的装饰。布景的生活化使戏剧艺术更具有代表性与吸引力,体现了多数民众在获得一定的物质满足后返璞归真的追求与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5]。

(二)演员的安排

在美国生态戏剧中演员的安排也有独特之处。美国生态戏剧中演员的选择与传统戏剧迥然不同,体现了生态化的理念。

一方面,生态戏剧对演员的专业性有独到见解。传统戏剧常选用经过专业化训练、长期从事演艺工作的演员。生态戏剧则常选用未经过专业化训练的人员担任与其原本生活相近的角色,进而达到返璞归真的效果。生态戏剧信任演员的本能反应,相信具有相似经验的表演者能够更自然地流露恰到好处的情绪。正是美国生态戏剧中对演员选取的独特理念,成就了每场生态戏剧的独特性。同样的剧本和演员可能在每次表演中迸发不同的火花。

另一方面,生态戏剧对演员人数的安排也别出心裁。传统戏剧往往选用不同的演员演绎不同的角色,只有双胞胎等具有镜像性的特殊角色才可能选用一人分饰两角。而在生态戏剧中,一人扮演多个无血缘关联角色的情况屡见不鲜。托德·摩尔在其代表作《木林深处》中就采取了一人演绎多个角色的方式,展现了不同职业对伐木者的态度。在戏剧表现中,通过穿插对白的形式剖析人物的内心状态和想法。生态戏剧的演员数量从简,但仍能有效避免脸谱化的问题。生态戏剧演绎的话题较为生活化、自然化,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与亲近感。

当然,生态戏剧有时与传统戏剧一样,也会选用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员。总体上,生态戏剧对演员的安排遵循自然化、生态化的逻辑,不会舍本逐末、矫枉过正。

(三)戏剧节的评比

美国戏剧的生态化转向离不开戏剧节的举办。借助于戏剧节,生态戏剧能够在相对集中时间内进行展出,从而吸引生态戏剧艺术家相互交流、彼此切磋。同时,相对集中的生态戏剧展出与评比也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普及效果,从而更好地提升生态戏剧的影响力与辐射面。通过戏剧节的评比,有助于美国生态戏剧标杆的确立以及参照体系的建构[6]。

三、21世纪美国生态戏剧的聚焦点

美国生态戏剧的主体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戏剧艺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美国生态戏剧的聚焦点主要体现在自然关系、拟人转化、批判思维等方面。

(一)从自然关系中找寻切入点

自然关系是生态戏剧最常见的主题,美国生态戏剧最容易在自然关系中找到切入点与落脚点。

首先,美国生态戏剧十分关注自然关系。生态戏剧通过戏剧舞台的艺术化展现,使环境恶化、自然破坏等话题更容易唤醒受众的情感共鸣。

其次,美国生态戏剧十分关注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生态戏剧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是与环境不断恶化并行的。生态戏剧通过独有的表现形式,将宏观的政策与世界范围内的联动以见微知著的形式进行了浓缩。另一方面,生态戏剧包含对自然生态后续发展路径的思考。生态戏剧通过浓缩性的场景与情节展现,加强了戏剧的冲突效果。在戏剧设置中,借助“破坏—修正—破坏”循环的展现,使观众感受此种恶性循环的荒谬所在,进而引发其对自然生态发展路径的思考。

最后,美国生态戏剧聚焦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方面,人与自然是互相需要、彼此依存的,人的发展需要自然资源的支持,借此来获得更加多样的情感体验。同时,自然的发展也需要借助人的力量。如通过季节气候变换规律的总结,确保自然植物的繁衍更高效[7]。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需要以破坏生态自然为前提,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美国生态戏剧试图通过戏剧冲突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点。

(二)借助拟人转化实现“人格化”

拟人转化是美国生态戏剧的聚焦点。所谓拟人转化,即将生态系统中的万物赋予人格与思想。生态戏剧主要围绕生态与环境展开,而生态与环境除了包含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这一主角外,还必然包括其他动物以及植物。同时,戏剧的舞台表现力也为其他生命体的思想展现提供了契机。如通过舞台布景、道具辅助,借助颜色、形状等特征,表现生命体的力量,甚至通过演员扮演其他生命体,为其赋予动态活力。通过拟人化的生命体进行主动表达,从艺术视野上将生命体提升到同一高度,便于以平等的视角展开对话。生态保护的追求不应该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施舍,而应该是人类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必要努力。从戏剧艺术表达的角度看,拟人转化提升了戏剧观赏的可看性与表达力。

另一方面,生态戏剧的拟人转化除了动物植物以外,还包含生态系统中的其他自然机体,如土地、空气等。2004年在加州洪堡生态戏剧节业内专家经过一系列严谨、严肃的探讨后,拟定了生态戏剧的十五项基本特征,其中就包含赋予土地以“声音”或“性格”。根据生态戏剧的理念,自然界的万物都应被平等地对待[8]。

(三)通过批判思维进行自我审视

美国生态戏剧的聚焦点还体现在批判思维上。一方面,批判思维对传统的戏剧流派提出了不同意见。如对当时流行的欧美现实主义戏剧,生态戏剧的代表艺术家巫娜就因其反自然倾向而对其进行了批判。巫娜认为,欧美现实主义戏剧仍局限于传统的表现形式与戏剧观念,即使在内容上将生态问题搬上舞台,其在本质上仍然以“人”为核心,未能直击生态问题的本质所在。同时,复杂华丽的舞台设置以及围绕特定主角的情节设计实际上是以反生态的形式探讨生态环境问题,在逻辑上十分荒谬。批判思维的亮点在于采用怀疑的眼光合理地质疑戏剧艺术的发展,在不否认其他流派的同时客观看待其不足之处。生态戏剧的艺术家常用批判性的思维进行审视与反思,促使美国生态戏剧不断进步、不断超越。

另一方面,批判思维并非哗众取宠。美国生态戏剧浪潮对现有戏剧创作或激进或温和的批判,都试图指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或与时代的脱节点。批判思维试图从本质上解释生态戏剧存在、发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生态戏剧的内容创作也充分体现了批判思维。对于人类的生态破坏行为,生态戏剧难得跳脱主观辩护视野,站在生态系统的其他环节理智地看待与批判人类行为。不同于其他艺术流派中的批判主义,生态戏剧中的批判不仅指出现实中的不足之处,更试图通过艺术的表现探索解决之路,启发可行路径。因此,美国生态戏剧的批判思维更聚焦于理性、积极的批判。

四、21世纪美国生态戏剧的发展趋势

美国生态戏剧经历了从形到实、从浅到深、从近到远的发展历程,这也是生态戏剧纵向发展的大势所趋。

首先,从形到实的转变。生态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和飞跃,需要实现价值观的彻底转变。生态戏剧不断进行自我革新、自我批判,从而实现价值观的转变。起初,生态戏剧仅涉及生态环境的内容,与人文主义的现实主义戏剧无异,均从形式上呼吁人类对生态的保护。其后,生态戏剧逐渐围绕生态理念设置戏剧情节,不再停留于口号式的呼吁,而是尝试通过拟人化、角色互换等形式唤醒人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人们对生态的重视。美国生态戏剧发展至今,在布景设置、演员选取、戏剧情节等方面真正践行了生态理念[9]。

其次,从浅到深的转变。生态戏剧在发展之初主要聚焦于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的观察与重现,将角色主要分为破坏环境的反派和保护生态的正面角色两大类,通过直接、生硬的拔高与说教式的旁白、结语等形式凸显生态问题。随着美国生态戏剧的不断发展,生态戏剧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更为丰富,逐渐倾向于通过立体人物塑造、留白等形式启迪观众主动思考。同时,生态戏剧的内容也从相对单一的直接生态内容的展现过渡到探讨公平性等深刻话题。

最后,从近到远的转变。“近”主要表现为时间间隔短、空间距离近,即生态戏剧在萌芽期主要探讨身边可见可及的生态事件,这与当时历史背景下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相关。在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得到缓解并逐渐修复的当下,美国生态戏剧必然立足于更远的发展,探索更多不同时空、不同维度的价值性议题。

猜你喜欢

布景戏剧生态
传统戏剧——木偶戏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艺林辨踪——浅析越剧布景的特色
谈舞台布景技术的作用
天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