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的思考与建议

2022-11-21朱少雄覃承凤潘柳燕

高教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段思想道德思政

朱少雄,覃承凤,潘柳燕

(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性意见;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专门颁布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落实方案,并将本科阶段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称变更为“思想道德与法治”[1]。课程名称的转变,实质上体现了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层聚焦。本文将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视角,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重新审视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的内在关联与差别,并对推进本课程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大中小学段的统一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首先体现为各教学主体要素之间的一体化,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体制机制等,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更是有着一以贯之的相通性和统一性。所以,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时,应当“树立‘思政课共同体’理念,明确思政课的共同目标任务”[2]。

(一)教学目标的统一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这也指明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和现实使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落实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兼顾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无论是大学阶段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始终都围绕着这个一致的目标进行。第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意识形态性。在大中小学各个学段都要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和意识形态特征,并以此引领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只有在统一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才能牢牢把握住教育的方向性、整体性,发挥协同育人的功效,共同做好这项久久为功的育人大业。

(二)教学内容的统一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如果没有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课程的大中小学一体化也就无从谈起。《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思政课的课程内容建设,落实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强调在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观与法治观等教育。在统一的教学内容基础上,结合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组织大中小学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式的统一性

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学方式具有统一性。传统的填鸭式、独白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思政课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因此,无论在哪个学段,教学方式都需要进一步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价值引导,坚持问题导向和过程导向相结合,以问题作为教学起点,着眼学生的实际困惑和需求,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注意教学过程的逻辑性,追求透彻的说理等。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教师在学生人生发展与完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在哪个学段,教师及其教学实践都是对学生理性启蒙与思想教化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应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而且还应引导学生的人生航向。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大中小学段的差异性

一切教学设计,都要考虑到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关注其心理特点。因此,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认知、心理发展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律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一体化建设。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学生的成长是连续的、动态的、变化的发展过程,因此,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科学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把统一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各学段的相应课程当中,进行具体转化和落实。

1.小学阶段重在道德启蒙与行为养成。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侧重道德启蒙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朴素直观地了解对错、善恶、美丑,建立基本的行为规范、法律意识,启蒙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让他们对高尚道德品质产生美好向往,形成做一个遵德守法好公民的良好意识。

2.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和拓展思想视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侧重提高学生对他人、社会以及党、祖国和人民的认知,着重帮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法律权利义务和道德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人际沟通和社会协作能力,激发和强化其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愿望。同时,引导学生面向世界,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初步培养其责任担当意识。

3.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思维水平。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重在系统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与思想内涵,并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政治认同,让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形成自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素养。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

4.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和理论素养。大学阶段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要坚持政治性和理论性的统一,重在筑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将接受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转化为自己的信仰和行动指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奋斗。

这四个阶段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总体遵循知、情、意、行逐步上升的认识规律和改革要求,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科学开展和有序衔接。

(二)教学内容的差异性

从义务教育学段的道德与法治到高中的思想政治、大学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的变更鲜明地体现着课程内容的递进性,也显示了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安排遵循纵向衔接、逐步深入、形成学科、课程协同联动的教学原则。

1.小学阶段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主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出发,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年级至六年级总体按照个人、家庭、班级、社会、国家、世界、自然由小到大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初步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帮助小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党、祖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初中阶段主要在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增强思想认识。主要讲授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时代特征与责任担当、社会公德与法律常识等内容,让学生对社会、国家、世界有基本的认识,了解基本的道德与法律要求,引导学生明确“是什么”的问题。

3.高中阶段逐步形成理性认知,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有很大拓展,系统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创和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精髓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经济与政治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从而坚定“四个自信”。

4.大学重在增强理论性和学理性,形成牢固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意识。高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时代脉搏和历史使命,确立崇高理想信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全面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总之,每个学段的内容都有侧重点,确保各学段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贯通。

(三)教学方式的差异性

不同学段的教学方式要体现科学性和针对性,基于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来调整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1.小学侧重启蒙式教学方式。儿童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要注重运用直观感性的方式,通过图解、故事、案例、视频等教学方式讲述英雄人物和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启蒙他们的道德情感。同时以直观的方式给学生讲清楚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学生播下爱国主义和真善美的种子。

2.初中侧重体验式教学方式。“情感体验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4]。将感性认知与理论阐发结合起来,注重行为规范与体验教学,突出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连接,激活他们的道德体验与法治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道德与法治素养。

3.高中侧重常识性教学方式。常识教育以知为主,强调知识普及,注重系统讲授和理性提升,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在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思辨能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的水平。

4.大学侧重理论性教学方式。系统开展理论性教学,突出问题式和启发式教学,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共同讨论、体悟反思等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理论熏陶和逻辑思维训练等。同时强调学生投身实践,通过志愿服务、研修游学等教学活动,推动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结合。

总之,遵循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原理,兼顾大中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在坚持统一性的同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三、促进大中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的建议

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材建设是基础,教师队伍是关键[5],而学生则是目的。

(一)教材层面:各学段教材既要融会贯通又要彰显本学段特征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推进大中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一体化必须做好教材的科学编排和有序衔接,各学段教材要兼顾统一性和差异性,既要融会贯通又要彰显本学段特征,课程内容衔接做到整体涉及、循序渐进、承上启下、逐步深化。由此,教材的编写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1.课程内容主线与不同学段内容侧重点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课程内容主线,要贯穿大中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的始终。在体现整体性的同时,不同学段的教材内容应有所侧重,保证不同学段教学的针对性和相对独立性,推动大中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内涵式建设。

2.本学段内容与其他学段内容的衔接关系。总体把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的课程目标逻辑,安排完整的学习链条,实现内化与外化的筑基使命。另外,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难以避免会有所重复,但是相同的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广度和深度展开,内容的结构、形式、方法的呈现也可以有所不同。

3.同一学段不同思政课内容的区分关系。如高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三门思政理论课教材内容的区分问题,要厘清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边界,避免几门课程共有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越位、缺位和失位等现象,进一步明确和优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定位。

“教材建设要体现教材目标的整体性,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以及教材组织的逻辑性,坚持学段纵向衔接与学科(专业)横向配合”[6]。为此,要健全一体化的教材建设机制,加强教材编写的统筹规划。

(二)教师层面:各学段教师要通晓本课程在各学段的目标与要求

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应对大中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全面和整体认识,避免无意识地割裂这门课程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

1.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丰富内涵。教师要对自己所担任的课程有充分认识,吃透教材,精研内容,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和价值性,理解教材内容的浅层道理和深层意义,熟悉教材内容背后的理论渊源,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认真做好教学设计,使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式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解疑释惑,用科学的理论说服人。

2.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学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不同,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别。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心理,结合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确保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符合本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3.教师要树立整体性思维,在完成本学段教学任务的同时兼顾学段之间的衔接。任何学段的教师既要了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全过程,知晓本课程在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及要求,又要重点审视本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在完成好本学段教学任务的同时,兼顾与其他学段在教学内容上的关联,做好本学段教学与其他学段教学的铺垫与衔接,强化协同育人机制。为此,要打破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打造教研共同体,“建设一支大中小学平等合作、功能互补、教学衔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7]。

(三)学生层面:明确本学段的教学要求并自觉提升自身修养水平

教育要形成合力,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力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素,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获得应有的教育,而这离不开受教育者,亦即学生自身的参与和投入。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主动参与本课程的学习。

1.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要转变学生过于功利的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本课程对自己人生的指导意义和形成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明确课程任务及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根据其成长历程,了解不同学段的课程任务和教学要求,在不同学段的课程学习中探索和解决不同的问题,领悟不同层次的人生真谛,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3.主动认识自己和建构自己。在大中小学的纵向学习中,既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行为养成开始,锻炼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基本的做人品质。随着学段的变化,逐步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到大学阶段,大学生更是要认识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主动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学段思想道德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思政课“需求侧”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