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22-11-21胡寒

长沙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胡寒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习近平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融媒体(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最早出现于Technologies of Freedom 一书中[2]。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融贯通,以达到一种资源最优配置的目的。

大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认识把握世界的真理尺度,又是引领其成长的价值尺度。因此,研究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机遇与对策,对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迎来的新机遇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群体在媒介接触、信息接收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和技术手段大大提升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时效性、便利性、丰富性,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造了有利时机。一是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与时俱进,对信息非常敏感,容易通过新媒体获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信息。本研究通过问卷等方式对大学生使用媒体的情况进行了相关的数据收集。在“哪些是你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的问题调查中,92.50%的学生是通过各大门户网站、微信、微博、QQ、抖音等获得;在“你对融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线上互动交流怎么看”的问题调查中,85.30%的大学生表示赞赏和支持,学习强国、微信、微博、百度、新浪、搜狐等已经成为他们学习、交流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用工具。二是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一方面,融媒体技术保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传播的“无障碍性”,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向大学生们发布。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随时随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另一方面,融媒体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能生动形象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寓于人文故事的讲述中,并通过图文声像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教育,从而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二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新挑战

在信息爆炸、热点频发、准入门槛低的融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想认识,这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增加了难度,带来了诸多挑战。

在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变得“碎片化”“多元化”“去中心化”。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从整体上看,主流是积极健康的。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在内容、方式、时空上的“无障碍性”,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道防线不再在教育者的掌控范围内,这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大学生思想活跃、内心敏感,容易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迷茫和困惑,少数大学生出现了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问题。大学生能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与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直接关系。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优势,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度,引导其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知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策略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1]这一重要论述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高校要充分重视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创新工作理念,搭建多样化平台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量、获取手段、获取速度已发生改变,在教育关系中的地位也由被动逐步转为主动,因此,构建新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

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之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增强其洞察世事的能力。高校要借助媒体融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平台进一步多元化、网络化和立体化。一是主动创新工作理念,抢占融媒体网络舆论阵地,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强化网络育人。二是要加速整合校园“两微一端”等新型媒体资源,形成“集中采集、多样生成、多渠道发布”的“中央厨房”工作模式。高校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信息平台,打造融媒体微党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信息库,定期推送时事要闻、政策解读、先进模范事迹、历史经典等权威信息和知识,将碎片化阅读和针对性阅读相结合;要在微博、微信、学校新闻网、贴吧、论坛、抖音等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图文声像等形式发布,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三是加强平台的大数据运用管理,精准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其对信息多终端传播、多样化体验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高度、深度和覆盖面。媒体的融合发展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领域,可帮助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二)强化内容建设,丰富话语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当代中华文化的深层价值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创造性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在吸引力、感染力上存在不足,而媒体的融合运用拓展和创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一是积极探索科学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形式,将优秀传统价值理念和最新理论成果吸纳进来,变抽象高深的思想理论为数字化、影像化等生动鲜活的新闻产品,通过多样化、亲和力强的传播方式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抵达大学生的心灵深处。二是以平等交流的对话方式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话语特色,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兴趣及多元化的阅读方式,融入“接地气”的时尚元素,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髙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参与度、认同度和接受度。

(三)拓宽实践渠道,提升工作实效

社会实践是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而媒体的融合运用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平台。高校要因势利导,融合线上线下,切实提升实践育人实效。一是精心设计内涵深刻、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要在让大学生喜闻乐见上下功夫,如借助校园网站、贴吧、QQ、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发布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组织征文比赛、红色故事宣讲、主题摄影展、微电影创作大赛、网络文化艺术节等集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二是校外社会实践要在落细、落小上求实效,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爱心公益行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并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优势,造声势、讲故事,鼓励学生在线互动,强化价值观引导。高校要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3]。

(四)优化网络环境,健全监督体系

随着新媒体发展,网络平台信息渠道更加多样,网络舆论环境复杂、内容缺乏有效监管,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困难。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高度重视网络生态环境的净化工作,切实健全网络安全监督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舆情监督体系,关注国内外各种舆论思潮,及时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构建人人参与、层层落实、全面覆盖的网络动态监控系统,从源头上加强舆情监控与管理,切实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二是提升网络空间净化能力,熟练掌握网络媒体舆情发酵、演化规律,坚持预防与应对并举,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对过激思想、错误言论和不良信息及时过滤、删除、回复、评论、正面引导,减少负面信息的影响,有效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入侵,同时加强对师生理性发声的引导,主动回应师生关切的问题。三是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信息研判、舆情监督、应对处置等机制,不断提升舆情监控管理水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