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官古镇后工业景观再生策略

2022-11-21莫尚剑黄佳廖健

长沙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镇陶瓷景观

莫尚剑 ,黄佳 ,2,廖健 ,2

(1.长沙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410022;2.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与数字化应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410022)

一 铜官古镇概况

铜官古镇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境的湘江东岸,南距长沙市城区约30 km,古镇面积约29.55 km2。铜官古镇地形狭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与靖港古镇隔江相望,以河侵滩地和低山缓丘为主。

铜官以陶业著称,当地从唐代开始制陶,一直延续至今,是全国五大陶都之一。据考证,著名的唐代铜官窑遗址“铜官窑”距今有1 300 多年的历史,是世界陶瓷釉下多彩的发源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明、清、民国时期是铜官陶瓷生产延续、传承、发展最为成熟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铜官陶瓷工业的生产单位演变成了生产合作社和国有公司,后逐渐衰落,现今大量陶瓷工厂处于废弃闲置的状态,使古镇成为国内少有的工业遗存聚集区。2010 年,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铜官古镇正通过二次规划建设,全力推动陶瓷产业复兴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铜官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地域内有众多历史悠久的陶瓷古窑遗址和保存较好的古龙窑;另有其他类型的古遗址多处,类型包括古桥、寺庙、公所和亭台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转变,古镇的主要经济产业正在从工业向旅游业转型。近年来,古镇新建了陶瓷文化广场,在镇内主要道路周边实施环境提质改造和建筑物外立面统一装饰,同时在铜官老街和誓港老街的基础上打造了集综合文化体验、工艺品售卖、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铜官古街市。伴随经济产业的转型,陶瓷工业的发展重心逐步从生产销售变成文化传承与推广,大部分陶瓷工厂都停止生产。因此镇域内分布着大量废弃的工厂建筑,其中包括生产车间、烧窑烟囱和陶瓷产品存放的仓库等[1]。这些与陶瓷相关的工业遗址在形成了独特景观风貌的同时,也见证了铜官古镇陶瓷工业的兴衰。而在古镇新旧景观融合更新过程中,也存在景观格局破碎、景观基因流失等问题。

二 铜官古镇后工业景观现状分析

(一)景观格局“破碎化”“孤岛化”

铜官古镇的用地类型复杂,可分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耕地、自然林地以及公共设施用地等,其中以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所占比例最大。陶瓷厂离散地分布在整个镇域内,居民住所多集中在陶瓷厂附近和沿江地区。建筑以低矮平房为主,工厂和民房交织在一起,商业和公共服务类建筑穿插其中,不同景观特色场所的分界线较为明显,使宏观规划、统一风格的设计策略实施难度大幅提高。竖向空间格局中,靠近湘江的老城区地势较低,地形相对平缓;由于植物的遮挡和地形处理问题,在地势较高的内陆中,没有合适的观景场所能够使人同时鸟瞰自然风光和古镇景观。地形高差的过渡主要是通过种植了低矮植物的缓坡和简单装饰的挡土墙,而竖向的景观空间层次没有特征。

铜官古镇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出口基地,水路运输一度是古镇交通的主要形式。因此在水路交通基本被陆地交通取代的今天,古镇道路仍呈现出服务于水路交通的特点:最宽敞的主干道沿湘江修建,支路由主干道向内陆发散,连通各生产和居住区域;镇内道路由于地形的限制,密度较低,东西向仅有两条主要道路,道路服务能力差。

古镇多样的用地类型和离散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利于对功能分区的规划和景观视线的打造,同时旧时对地形高差的处理与交通组织只满足古镇基本功能需求,无法形成景观形态上的联动性,景观被分隔成独立的空间区域,限制了每个空间单元的可观赏性。

(二)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权重失衡

铜官古镇着重打造与陶瓷文化相关的人工环境,忽略了其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古镇内新建的陶瓷文化广场、陶瓷艺术展示中心、“古街”形式的娱乐商业区域内的景观主体都是建筑物和人工构筑物,铜官原始的古镇风貌没有被有效利用。景观节点和公共设施基本是围绕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配置,古镇居住区内缺少供居民活动休憩的公共绿地和配套设施,游客取代居民成为古镇主要考虑的服务对象。在景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方面,古镇大量使用陶瓷制品装饰和造景,如大型的陶瓷雕塑等,虽然造型和摆放方式有所差别,但使用频率较高,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由于对工业线索的挖掘和诠释不够深入,古镇景观的作用停留在最基本的观赏阶段,无法激发场地使用者的兴趣,没有完全达到对陶瓷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功能。

古镇旅游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古镇景观规划设计的重心伴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发生转变,在转变过程中问题也开始显现。目前的景观设计策略十分注重保护和传承陶瓷文化,着重打造陶瓷古窑遗址和其他历史久远的古遗址场所的环境景观,忽略了工业社会历史阶段所遗留下的有价值的工业遗产,缺少以后工业景观为主题的设计场所[2]。后工业景观的基础是工业废弃地上的设施和场地环境,铜官古镇的核心区域内的工业废弃地主要是九个陶瓷工厂的工业遗址:“铜陶八厂”和原自力陶瓷厂。目前,这些陶瓷工厂的原始场地一部分被改造成个体的陶瓷作坊,另一部分处在废弃闲置等待重新规划改造的阶段。废弃的陶瓷工厂和古遗址一样是陶瓷文化的载体,具有其对应时期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科学价值等各方面特性。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对它们加以保留和利用,这样有助于传承工业文化,实现人类文化遗产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多元性。另外,后工业景观营造与设计将改变废弃工厂破残衰败的环境现状,构建视觉环境优美、富有生机和美丽的新景观环境,并为公众提供适宜居住、休闲、文化体验的古镇环境。

三 铜官古镇后工业景观再生策略

(一)基于局部区块保护模式的空间结构布局

局部区块保护是指对古镇内工业废弃场地中有特色、有价值、整体性强的局部区块进行保护和再生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模式。在景观设计中,对拟保护区块的结构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空间节点和构成要素等都应力求保护,尽可能保留厂区空间结构,并通过简练、明确的分区和便携通畅的交通对空间和景观要素进行组织[3]。而对保护区块以外其他功能区的设施和环境,可以选择其有价值的部分保留,并采用新的景观元素进行改造更新,也可以整体开发建成其他类型的功能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古镇的地理环境特征、交通结构布局、旅游线路规划、生态环境等因素,完善空间结构规划布局。

陶瓷工厂数量较多,呈离散型分布在铜官古镇内,对所用工业厂区进行完整的保护和设计,工作量庞大并且不利于有重点地展现工业遗产的价值,因此需要选取有独特历史文化背景、有标志性建筑、厂区保存较好等有特点的工业遗址加以保护利用。例如“铜陶八厂”中,六厂专精于生产加工琉璃瓦,五厂的建筑厂房保存得相对完好,八厂的地理位置紧邻旅游核心区域铜官街,因此在局部区块保护模式中,应将以上三个厂区场地内的工业景观要素全面地发掘并充分保留和利用,结合新创造的景观凸显后工业景观的特质。而对其余的工业废弃地,可选择性地保留其有代表性的和有遗产价值的工业建筑物、工业构筑物、工业设备等关键节点,例如烟囱、窑炉、琉璃房顶、废弃生产器械等。使这些节点与重点保护的工厂组成具有独特工业符号的环境,并以此为线索,关联铜官古镇的其他景观要素,形成线状或者聚集状的景观空间格局,便于宏观控制古镇的整体景观风貌。

(二)相互融合的古镇景观和后工业景观

古镇景观包括古镇的原始自然风光和不断发展更新的城镇景观。分析并处理古镇景观与工业遗址之间的关系是古镇实现后工业景观设计目标的重要步骤。首先,应明确场所的主要使用对象,优先满足其景观功能需求。在邻近居民区的场地,修建公园、广场形式的景观载体,以供居民日常休憩和运动;在游客聚集的区域,修建博物馆、展览馆或者文化艺术中心类型的场所,以便于工业文化科普宣传[4]。其次,应进行全面深入的景观视线分析,充分利用古镇原始的地形特点、植物资源和周边的自然风光,将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色联系起来,在设计中平衡工业生产、居民生活、文化旅游之间的比重,当不同主题用地类型转变时,在利用特殊景观要素串联场所的同时避免使用生硬单一的景观来过渡空间。最后,寻找新景观和后工业景观的关联性,采取挖掘共同特性或者塑造新旧对比的方式形成互相呼应、融合共生的整体景观。

由“铜陶八厂”工业废弃地改造建成的铜官国际陶艺村,分为当代艺术聚集区和文化旅游服务区,向游客展示陶瓷文化的同时提供陶瓷创作的体验场所。陶艺村入口处的艺术广场由废弃的厂房改造,主要构造物是旧厂房的地面铺装和小部分的砖墙结构。开阔的空间营造出通透的视野,在广场内能看见陶艺村标志性的建筑和景观节点,同时可以观赏湘江美好的自然风光。陶艺村部分采用新旧结合的方式进行废弃遗址的景观再生:保留场地原有工业特质的同时,结合植物、雕塑、微地形设计等新的景观元素,美化、协调新的环境。例如陶艺村南面的大型烟囱,其底部依靠地形高差和植物遮挡,缓和与周边环境的不协调;并利用建筑物作为背景,让烟囱在上层空间中不显得突兀。另一部分遗址采用陈列式展示的方法:厂区内废弃的大型机械,在原始的场地中单独陈列,以独特的景观诠释工业发展历史的厚重感;由废弃厂房改建成的艺术工作室,建筑外立面装饰采用极简主义,现代艺术和老旧厂房形成鲜明的对比,古今对话,相互融合。

(三)多元化的工业文化体现手法

工业遗址中所蕴含的工业文化在景观设计中表达的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我们应深度挖掘工业场地的原始条件,即工业文化发展历史背景、产业的地域化特征、场地自然演化过程等,才能从工业设施和环境中提取或分解出有代表性的元素。经过艺术加工的元素形态、内涵、逻辑上与原工业场地环境呼应和匹配,从不同角度还原表现工业化特质[5]73-74。一项工业的文化价值不能完全被赋予在最终的产品之上,尤其是在传统工业生产中,其制作材料、生产场所、工艺流程都需要受到重视。我们在设计和营造中应全面地分析挖掘陶瓷工业文化的特质,并通过艺术和技术手段加以强化和凸显,以形成区别于其他景观风格类型的独特景观。

陶瓷产品在铜官古镇景观设计实践中运用最为广泛,除了摆设陶瓷雕塑和建筑外立面陶瓷装饰,还新增了许多独特、创新的陶瓷文化体现手法。例如,将废弃陶瓷材料再利用,用作原路的铺装材料,或者经过艺术加工成新的构筑物。循环利用废弃材料,一方面在景观效果上塑造场地特征,最大限度保留场地的历史信息;另一方面减少对新材料新能源的索取,也符合生态原则[3]。例如,脱离陶瓷制品,借助陶瓷产业的其他文化元素进行新颖设计:从陶瓷生产场地如废弃的厂房建筑材料和生产机械的角度出发,或者从陶瓷的历史运输方式角度出发,通过艺术再创造,形成新的景观节点。陶瓷工业文化依靠不同的载体,被艺术加工和再创造,保留景观元素的工业化特质,在不断进化和创新中得到传承。

四 结语

学界对后工业景观的工业城市、工业分区中的设计理论研究相对成熟,但该理论对以传统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小型村镇并不完全适用。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这些村镇正在寻求产业转变和二次规划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对铜官古镇的后工业景观进行分析,可为同类型工业遗存聚集的村镇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采用数字化重建技术来使被破坏的、消逝的、难以在现实中修复和再现的工业遗产获得新生,将全面助力优秀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古镇陶瓷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钞子伟、钞子艺艺术作品
同里古镇
陶瓷艺术作品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