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躺平主义”青年亚文化传播的深层透视与消解路径

2022-11-21赵仁青黄志斌

长沙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躺平亚文化

赵仁青 ,黄志斌

(1.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2.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网络流行语“躺平”是指身体躺倒放平,无论外界发生何种变化,当事人都遵从自己的内心,保持所谓“波澜不惊”的身心状态。随着使用者激增,以此衍生出“躺平主义”一说。“躺平主义”是指主动放弃强度高、挑战性大、充满压力感和焦虑感的生活方式,选择“躺平”,从而缓解生活压力的一种生活哲学。当下,这种现象受到我国部分青年的热捧,正在以亚文化姿态潜移默化地形塑着青年人的思想和行为。如不及时对其进行理论批评与正确引导,其消极影响将极有可能波及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人口政策实施效应、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等各个方面。

一 传播之象:“躺平主义”青年亚文化的现实表征

马克思说:“‘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1]161语言是精神思维的物质外壳,而精神思维则是现实行动的指南针。受“躺平主义”亚文化影响,不少年轻人选择在消极语言解释框架下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躺平学”。

(一)身体“躺平”:少工作、慢生活

“躺平”,话语传播极富情境煽动性,只要看上一眼,便让人印象深刻,其表达形象易懂,指令明确,而操作要领简单,实践成本不高,带来的舒适度却极好。“躺平”一词源自日常生活世界,其话语特征的娱乐性、碎片性、形象性,非常契合青年群体快餐式文化生活、景观式的娱乐表达、短平快式的日常节奏。这部分青年的口号是“躺平即正义”,他们宣称,“躺平”了,既可以保持对他人的正义也可以保持对自然的敬畏;“躺平”了,不工作或者是不那么拼命地工作,就可以把较多的加薪晋职、评奖评优、学业深造的机会留给身边的同事或同学,自己心甘情愿地做那个牺牲的人,这样就保持了对他人的正义;“躺平”了,不运动或者尽可能少运动,就会节省食物、不制造太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垃圾,就可以保持对自然的敬畏。这类青年在想象中寻找自身存在方式的哲学依据,并希望在“躺平指南”中保持行动与主张的高度匹配。

“躺平主义”亚文化用轻松、诙谐、活泼的话语风格,激发了年轻人的表层思维,让年轻人过度依赖感性直观来构建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奋斗、努力工作被消解为无意义的挣扎。这里存在的问题类似于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说到的那样,“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对这一世界的单纯的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1]155。单纯地直观生活现象、图像式地认知事物,只能让认识停留在直观感性的认识层次上,遮蔽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139这一真相。

(二)心理“躺平”:无所谓、无所求

“躺平主义”亚文化,在带有妥协、抗议的话语意蕴中号召青年追求身心的彻底“躺平”。根据心理学中的人格发展理论来看,青年群体多数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早期转化的阶段,追求身心的统一性是这个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152“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恩格斯语,意指“意识”)根植于存在,个体意识是对最平凡无奇的日复一日的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过程中,青年群体对外部世界复杂信号的不断刺激感受深刻,为了身心一致,他们必须让自己拥有独立决断能力。他们通过“躺平”来压抑自己波涛涌动的心理活动,“压抑本身是一种无意识的防御机制,它可以将已经历的意识生活连同其沉淀物排挤和转移到无意识领域,并使其不再能够有意识地受支配”[2]。他们只想低欲望,最好是无欲望地好好活着,只愿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躺平主义”亚文化对青年个体的影响,从其传播逻辑来看,具有层层递进的特征。将散落在网络各个角落里对现实的哀叹、无奈、不满、吐槽、抗争等负能量进行收集,阐释“躺平”理论与张扬“躺平”价值,是其传播策略。“精英”与“草根”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人生经历和遭遇,以“躺平”为主题开放式地遣词造句,不断构建起封闭的意识传播茧房。茧房中的青年们相互模仿,身体力行,开始“躺平”,以“躺平”为荣,并实时分享“躺平”心得,制造更多的或华丽或朴实的“躺平”辞藻,使“躺平主义”亚文化内容逐渐丰富起来。被海量“躺平主义”信息宰制后的青年,进而产生信息来源途径依赖和信息内容偏好,形成固化的思维认知模式,最后,心理上自然接受“躺平”观念。如是,“躺平主义”亚文化完成了在青年个体身上从“身”到“心”的传播意图。

(三)社交“躺平”:“我和世界不熟”

“躺平主义”亚文化试图引诱青年群体从社会中整体性脱嵌,集体性“躺平”。热衷“躺平”的青年群体,希望通过断舍离,保持自身与世界、与他人合适的距离,少参与、不参与社交,声称要减少心灵落满尘埃的概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35但是,作为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153。然而,“躺平”青年更倾向于以虚拟的网络交往作为替代方式,来确证自己作为现实的人的社会属性。“躺平”理念支配下,不少青年群体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网下沉默寡言,与人沟通交流较为拘束和困难,网上交流畅通无阻,海阔天空,侃侃而谈,言必称“佛系”,说必提“躺平”。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所说的“我和世界不熟”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这里的世界指的是现实世界,他们认为存在着自身难以承受的挤压和内卷,卷不过,那就主动回避,退回到自己的空间中“躺平”算了;第二,与现实世界不熟不是真的不熟,他们只是想躲在网络世界里与现实千丝万缕地联系着。

“躺平主义”亚文化煞有介事地披上正统文化的外衣,传播暗示个人独立于社会可能性的内容。它有意曲解西方古代哲学理念,以色彩鲜明的“躺平学”话语风格,持续冲击处于信息茧房中的“囚徒”,试图让他们坚定地相信,个人与世界保持距离就是一种“躺平”修行。单向度、一维性的“躺平”理念,多角度、全方位地渗透,年轻人对弥漫在网络空间中的“躺平主义”亚文化病毒基本没有免疫力。这将导致青年社会交往的困境,影响现实世界的生产发展实践以及人的本质发展。“躺平主义”亚文化通过感性形象的表达,将“躺平”芯片植入个体青年身心之中,蛊惑青年个体游离于社会之外,漠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

二 传播之因:“躺平主义”青年亚文化的深层透视

存在的未必都是合理的,但既然已经存在,就必然有其存在或产生的诸多原因。“躺平主义”能风靡整个网络,成为青年群体讨论的亚文化现象,存在着复杂的原因。

(一)社会兜底保障增强

国家的日益富足为“躺平”族提供了社会兜底保障。“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1]158“躺平”是需要条件的,不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任何时空环境下想躺就能躺的,“躺平”的前提是活着,衣食无忧。部分青年群体想当“躺平”族,而且少数人还真的实践了“躺平”誓言,那是因为他们明白,躺下没有后顾之忧。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小康社会已经实现。国家的发展进步、社会保障的逐步健全、父母的经济自由与给力支持是青年群体能够“躺平”的经济基础。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哈特在研究西方社群价值观念流变时,认为经济硬实力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人民需求侧内容发生重大变化,进而链接的代际价值观念也会不断更新。尽管这个理论主张并未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范畴,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撇开社会制度的影响因素,其更聚焦于现实已有发展案例而得出具象化研究结论,为我们阐释当下“躺平”主义亚文化现象提供了可观察的视角。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社会的富裕程度达到一定量级之后,新生代“个体从追求物质满足转变为追求精神满足;社会从追求经济发展转变为追求环境保护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议题,从追求集体主义转变为关注个体幸福”[3]。青年群体生逢盛世,盛世为青年群体选择“躺平”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躺平主义”亚文化获得了传播的现实可能性。

(二)发展边际效益递减

“躺平主义”亚文化盛行与发展边际效益递减不无关联。“内卷”原指在稻业生产过程中努力与收益比的失衡,导致发展边际效益不断递减。社会学家把它引入社会领域,泛指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过度竞争的内耗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17这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们要面对的客观实际情况,也是国家着力通过深刻转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部分领域存在的发展边际效益递减只是转型时期短暂的阶段性现象。“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5]经过社会“毒打”“胖揍”后的部分年轻人,有一定的消极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躺平主义”为他们宣泄情绪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方式,尽管这种方式十分颓废。事物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部分年轻人的心理负面情绪也为“躺平主义”亚文化传播提供了社会心理环境。有了这种心理氛围烘托后,“躺平主义”亚文化借助碎片化的语言放大镜,无限放大社会竞争残酷性的一面,不提国家如何通过宏观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和为年轻人干事创业解忧的积极作为以及带来的显著社会效应。在碎片化的语言放大镜里,这种亚文化因大数据精准地不断地向青年推送使少数受挫年轻人的负面情绪被放大,降低年轻人的自信心和对社会发展的未来预期。

(三)外来文化思潮涤荡

西方现代社会虚无主义思潮为“躺平主义”亚文化在我国当下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尤其当处于工业文明时代,发达资本国家的商品拜物教与资本对人的剩余劳动的高度侵占和挤压,使人们对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感到无力感。这主要表现为社会衰退迹象明显,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发展代价增大,年轻人就业困难、上升通道狭窄、阶层流动趋缓、生活成本高昂等现实问题,衍生出一系列的“衰”“丧”亚文化,如美国的“披头士文化”、英国的“尼特”族、日本的“社畜”和“食草”族、韩国的“三抛”族等。这些外来文化思潮通过互联网、文化制品、学术交流等途径侵入,“躺平主义”亚文化通过加工勾兑中国当下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提取西方现代文化思潮中的表面相似成分,一语戳中正在成长爬坡过程中的青年群体的软肋。

同时,“躺平主义”亚文化在传播中还比较注重肢解、转化西方传统文化思想,并“为我所用”。当代青年群体普遍都受过较好的学校文化教育,他们拥有一定的西方哲学文化常识。“躺平主义”亚文化利用这一特点,对一系列富含哲理的西方文化思想的名言警句,不遗余力地进行加工整合,升级为貌似同样富有哲理又颇具喜感的快餐文化,以迎合青年的文化消费心理和直观认知倾向。苏格拉底所言“没有经过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被改编成“没有躺平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被改编成“如无必要,躺平就好”。第欧根尼所谓“只要你不要挡住我的太阳光”,被改编成“只要你不要挡住我躺平地方的阳光”。“躺平主义”亚文化传播,注重将自身与现代外来“衰”“丧”文化思潮、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以及青年当下和将来可能要面对的人生境遇进行各种杂糅。

(四)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伤感情绪滋生

“躺平主义”亚文化从因新冠肺炎疫情滋生的伤感情绪里寻找到了传播的社会温床和突破点。一个时代的重大现实事件一定会以不同的方式投射在群体的情绪中。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和全球肆虐,使很多无辜的生命黯然凋零,疫情冲击后的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大国关系云谲波诡,现实魔幻莫测,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青年群体是时代的晴雨表,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之一,是这一代青年挥之不去的伤感情绪记忆。“躺平主义”亚文化为他们提供了多元理解的语境。在“躺平”对象化的解释中,他们试图探索世界的本真状态,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何在。“躺下了,世界就看不到我了”,其潜台词是“当然,我也就看不到世界的无常和悲哀了”。“我躺,故我在”,用笛卡尔式的用语,在戏谑中追问世界的本源和秩序。“躺平即正义”,“一躺,解百愁”。

三 应对之策:“躺平主义”青年亚文化传播的消解路径

从世界发展历程来看,各种亚文化传播现象都带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若不及时批判和应对,最终都会对社会现实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当前,对于“躺平主义”亚文化的传播,学界不仅要从热词背后多维透视当代青年群体的所思所想所虑,更要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好相关工作,给亚文化降温,还青年以志气,还校园以朝气,还网络以良风,还社会以正气,确保经济社会各领域能够持续良性健康运行。

(一)关注青年群体的生存状态

解决青年眼下核心利益关切问题,纾解他们压力性生存状态,是给“躺平主义”亚文化降温的首要任务。“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1]151部分青年群体热衷于“躺平”,源自现实生存压力下的焦虑,这个群体的核心关切的问题应得到政府、社会、家长、学校的足够重视。

政府应当出台更多针对性强、措施有力的政策,缓解青年群体普遍焦虑的上学难、房价高、看病贵、工资低、晋升难、就业难等民生领域热点痛点问题。“社会当然应该提供更多渠道和路径,让普通年轻人能够获得更多上升可能,让他们的努力得到更多回报。社会尤其要让他们感受到,坚持踏踏实实地努力、老老实实地工作,就能够得到相对好的回报。”[6]家长应该把附加在孩子身上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希望做好减法运算,让孩子轻装上阵,活出自己想要的美好样子。只要青年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国家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都可以让他们大展拳脚、大有所为。高校在去内卷化过程中,一方面要清理内部一些意义不大的、名目繁多的评奖评优,另一方面要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对普通青年群体的教育。教育的本真意义是帮助每个学生心智获得成长,并习得社会化的生存技能。让热词冷却,给亚文化撤火,首先就得精准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抓住大学生这个人群重点,强化他们的能力、心智,培养青年的上进心,让他们能够有站起来的勇气和底气。高校要未雨绸缪,把问题解决在发生的早期,使他们不成为校园里的“躺平”者,毕业后也坚决不当社会的“躺平”者。

(二)培育青年群体良好的社会心态

从“躺平主义”亚文化受众的主体角度切断其传播路径,培育和引导青年群体积极的社会心态,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躺平”能够从热词衍变为青年群体的亚文化现象,原因颇多,炒作热词的不仅有商业资本,还有青年群体自身。勒庞认为,“从平常的含义上说,‘群体’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7]36。他们在群体中自觉性个性消失,其社会心理呈现冲动多变、易受暗示、轻信、情绪夸张和单纯等特点。在“躺平主义”亚文化营造的信息茧房中,青年群体心理相互暗示,情绪内部交叉感染,观念逐渐趋同,个体失去了理性判断,跟风从众心理明显,生怕被群体排除在外。这种极化与偏执的群体社会心理,显然是需要纠偏矫正的。

第一,主动回应青年群体关心的社会问题。注重对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社会正常运行、人民生活幸福的突出问题的整改过程和结果的监督反馈,回应青年群体的公众关切。同时,还要坚持正面新闻宣传,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典型故事。社会越透明,发展越明朗,青年群体焦虑也就会越来越少。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广泛传播社会正能量。根据青年群体有文化、会网络、懂同辈的特征,大力动员他们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队伍中来,进行自我教育,更有说服力。通过建立宣传小分队,打造主流文化传播品牌,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基层、贴近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努力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让青年群体从宣传的受动对象,转化为积极主动参与者,让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风尚的文化传播主体和真正实践者。第三,增强青年心理弹性,凝聚青年共识。借助学校讲台、社会舞台、媒体平台引导青年群体正确认识到,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问题和焦虑,一代青年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8]23同时,还要让青年明白,理想的实现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正确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要将个人的小确幸融入人民的大幸福之中。

(三)抵制虚无主义

解决错误思潮蛊惑问题,瓦解外来文化思潮中的虚无主义,是批判“躺平主义”亚文化的关键一步。“躺平主义”亚文化造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声音,诸如“躺平了,谁也不怕”的痞态心理,“躺平了,我就是世界的唯一”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泛滥于网络和现实双重场域中。“这种带有所谓‘亚文化启蒙’意义上的生存方式的反思明显带有‘文化虚无主义’色彩,也是‘价值虚无主义’的表征,更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某种折射。”[9]青年群体是这场亚文化运动的主要受众,也是西方错误思潮影响的主要目标。

对虚无主义的批判和瓦解要采取破立结合的方式。首先,要增强对抗虚无主义思潮的中国话语批判力。形形色色的虚无主义在传播过程中无不是将话语背后所谓的实力原则凌驾于真理原则和道义原则之上。所谓“强权即是公理”,是西方向世界推销错误思潮的逻辑支撑。因此我们不仅要反对西方错误思潮,更要反对西方话语霸权。我国理论界应撰写有理论深度的批判性文章,研究虚无主义传播的新特征,揭开各种形式的虚无主义的面纱,让人们看到当下流行的“躺平主义”亚文化,就是“社会思潮将预设的价值迷惑、宣扬的道德幻影、憧憬的生活幻景和图谋的政治诉求等以碎片化裁剪加工的手法,有意无意间借助互联网时代技术的赋能,萦绕不散地出现在网络空间与生活世界的双重场域中”[10],以此引导青年深挖“躺平主义”亚文化背后的唯心主义本质,剖析其折射出的虚无主义对当下中国之危害,增强青年群体对外来文化思潮中的虚无主义的理性认识和辨别能力。其次,用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漫画或短视频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或演绎青年集体“躺平”后的中国会怎样,引导他们深思“躺平主义”的现实危害。再者,完善网络和社会舆情的研判与管理机制,用法治的力量破除虚无主义。“要持续推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法治化进程……这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一环,是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借西方价值理念来虚无我们党和国家文化传统的关键一招。”[11]法律工作者要对“躺平主义”亚文化可能存在的危害风险保持足够的警惕。

(四)营造良好的奋斗氛围,坚定理想信念

如何让新时代中国青年群体消除未来发展之忧,不再以消极颓废的“躺平”姿态面对接下来的人生?答案是,让他们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建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确定不移地看到自己未来的前途命运有保障和有希望。他们便会不屑于再参与纯粹非理性、碎片化的狂欢,在仰望星空中,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第一,要在新的发展实践模式中给予年轻人更加公平的劳动价值体现。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五大发展理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显示了对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作用。在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需要考虑给奋进中的年轻人以足够的劳动价值体现,这不仅仅是纾解他们的经济困难,更是弘扬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同时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第二,要在新的发展实践模式中给年轻人干事创业以更多的机会和容错机制。政府应当出台更多更有弹性和包容性的宏观政策,让想干事的年轻人有事干、能干事、干成事,让受到挫折的年轻人有重新再来的机会。这需要多方发力,如中央宏观政策的引导,银行金融领域的资金扶持,基层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团体的帮扶,宣传部门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等。让想干事的年轻人都能在新的发展实践模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有位、有为,帮助他们获得未来发展的确定性和主导性。“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12]让青年群体在进步发展中深刻感悟,“躺平”既不可取,更不正义,“大趋势是,中国人还需要奋斗,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3]。第三,作为时代新人,中国青年应当对宇宙、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刻的思考,应该从“躺平主义”亚文化的狂欢盛宴中主动撤离出来,应该用更加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意识,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作出积极的贡献,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躺平亚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躺平,都能更好的起飞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越是在历史前进的路口,越是不能彷徨——《历史虚无主义与苏联解体》观后
面对亚文化:客观看待,积极转化
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