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2022-11-21彭慧敏胡屏华

关键词:网民群体社交

彭慧敏,胡屏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政治参与作为现代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公民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晴雨表’。”[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48青年既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又是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多方面得到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为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创造了条件,促使网络政治参与成为青年群体参与政治生活的一个新途径。了解新时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加强对青年政治参与的正确引导,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新时代青年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作为祖国的未来希望,是公民政治参与主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政治参与是青年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其认知和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其重要的推动力,需要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情况进行准确把握,才能有的放矢,在促进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青年网民成为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导性力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 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其中,0至40岁(不含40岁)年龄段的网民累计比例达到54.9%。而以职业划分,学生占比最多,达21.0%。”[3]由此可见,按照联合国的标准,40岁以下的青年使用互联网的群体占比已超过其他群体,在我国网民群体中青年群体成为主体部分。随着青年群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互联网的使用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也逐渐增加,在我国互联网政治参与中青年群体日益成为主导力量。

(二)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路径

通过社交软件和视频类应用软件发布、转发和评论网络热门时政新闻成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路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即时通信和社交应用类的体验感也逐渐增强,社交需求使得这两类网民的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81亿,较2020年3月增长8 498万,占网民整体的99.2%。”[4]微信、QQ、微博、知乎等应用软件占据手机应用大部分的使用率。“截至2020年6月,微信朋友圈使用率为85.0%,微博使用率为40.4%。”[3]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长期占据大部分流量,社交应用的公众号、小程序和热搜榜成为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可见,这些应用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青年将参与社交应用视为其网络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开始将网络视为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交应用发布和转发政治言论,分享自己的政治观点和讨论热门观点,表达自身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成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方式。

近年来,由于短视频有着内容丰富、时长短、见效快、成本低、周期短等优势,目前通过抖音、视频号、哔哩哔哩等视频应用的方式参与网络政治的青年越来越多。“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较2020年3月增长7 633万,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0亿,占网民整体的88.3%。”[3]网络视频凭借上述的优势,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价值越来越重要。虽然网络视频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其内容品质参差不齐,亟须国家进行监管和引导,使其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起到积极作用。例如,2020年初,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取“慢直播”方式报道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引发社会各界“云监工”热潮,相关直播参与人数超千万。团中央的“我和国旗合个影”等时政类话题,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吸引众多青年网民参与,广大青年积极表达对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的爱国主义感情,唤起青年向上向善向好的精神力量,总阅读量达31亿人次。

在网络新闻领域,网络视频和网络直播改变新闻传统叙事方式,改革新闻固有传播方式,提高网民对新闻的接受度和喜爱度,这也表明,浏览网络视频、点赞、转发、评论和创作网络新闻逐渐成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路径。

二、新时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许多新的辉煌成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公民对政治生活上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我国的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促进公民的政治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逐渐增强,这些主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不仅给青年群体参与政治生活营造了积极的氛围,更有利于提高其政治参与行为的自主性,深化其对政治参与的认知,对国家的发展和青年自身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提高青年政治参与热情和民主水平

在传统的政治参与中,青年能够实现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都比较有限,在一定程度造成其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受时间、空间与便捷度的影响,青年不能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工具和平台,改变了传统政治参与的样貌,拓宽了青年政治参与的渠道,使青年政治参与的即时性体验日益增强,可以不论时间地点地参与政治,大大提高了便捷度。通过使用互联网,青年网民不仅能即时了解实时信息,还有很强的社交体验,每一位网民都可以对实时信息进行及时的转发和评论,也可以作为自媒体发表突发事件的现场视频和照片,这也使网民能够随时随地了解政治,参与政治。

例如,中国共青团的新浪微博上有1.57亿关注者,每篇涉及民族团结、爱国主义和国家发展等话题的帖子都收到了成千上万的评论和点赞。2019年,当香港发生由引渡案引发的暴乱时,一个由全国各地年轻人组成的网上社区“迪巴尔”,发起了一场向全球的关注者解释这个问题真相的帖子,并在平台上为香港警察的执法行为提供舆论支持。可见,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拓宽了青年政治参与的途径,为青年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便利,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青年群体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进而实现政治参与,此类政治参与行为在网络上产生的良好影响促使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热情愈发高涨。

(二)开阔了青年政治参与的政治视野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平台发展的持续推进,各个媒体紧跟时代步伐,为更好满足网民用户的需求,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方式持续多样化、融合化,所呈现的内容日渐“个性化”和“矩阵化”。网络新闻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实时发布时事热点。视频网站和手机应用作为网民发布观点的中心,持续输出对热点新闻的见解和意见。“以观察者网为例,其在哔哩哔哩的同名账号获赞量已超1亿。”[3]网络新闻媒体的创新,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改善了政治反馈系统,使国家政府通过网络舆论及时准确地了解公众的意愿、要求和呼声。网络新闻的及时传播和广泛关注,不仅丰富了青年网民的头脑,而且开阔了青年的视野,使他们主动与国家同步、与国际接轨。

当代青年通过网络浏览时政资讯,发布评论相互交流,在阅览新闻的过程持续增大对专业知识和社会信息的储备量,日渐开拓网络政治参与视野,在评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讨论政治观点,相互学习政治知识,在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冲击中独立思考,进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当代青年积极运用互联网,通过学习网络传播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来实现政治参与,以与时俱进、因时而变的思想不断开拓政治视野。

(三)增强了青年政治参与的主角意识

互联网的高度普及,当代青年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为当代青年成为政治参与的主体力量提供了可能,因网络世界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与现实世界相比减少了许多明确可见的条件与约束,在很大程度地消除了政治参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桎梏。社交媒体平台为当代青年提供民主平等的政治参与渠道,大大激发了青年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社交媒体以多样化的网络活动,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将参与主动权交给青年网民,促进其对不同观点与立场进行独立思考,促使当代青年能够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在传统的政治参与中,青年因参与途径的限制,自身参与的意愿不强,大多是被动地参与政治生活,其所表达的政治立场与政治观点不明确、不坚定,甚至人云亦云,缺乏自主性。在传统的政治活动中,因形式较为单一,参与方式略显单调,政治信息相对匮乏,使得青年的政治立场、观点与思想被固化。网络社交媒体的大量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形式,大大提升了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意愿。面对时政新闻或是热门公共事件时,多数青年转变了“冷淡”的态度,改变了被动地发表言论的状态,不仅主动转发,积极发布自己的评论,而且认真仔细地编辑评论,期望自己的评论获得他人的关注和点赞,青年也在期望被关注的过程中,促进其关注政治、参与政治,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主角”意识。

三、新时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虽然使得青年群体在政治参与中的主动性日益增加,但是由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泥沙俱下,互联网的隐匿性使其使用者鱼龙混杂,加之青年自身具有年纪轻、不成熟、阅历浅、政治辨别的能力弱等局限性,因此,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同样存在不容忽视的隐患,我们不仅要看到互联网在青年政治参与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还应认识到互联网在青年政治参与中诱发的问题。

(一)青年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化

在互联网建构而成的虚拟社会中,每一位网民都能披着“隐形的外衣”自由发表言论。青年政治参与的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极端化行为、“键盘侠”“人肉搜索”等乱象。当前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不断提高,新时代青年虽然具有主动性高、创造性强、思维活跃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阅历浅、政治辨别能力弱、易被怂恿等特点。一方面,这使得青年网民在面对社会突发事件时,敢于发声、乐于发声,为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现象鸣不平。另一方面,由于大多青年网民仍处于盲从阶段,叛逆心理使其极易做事莽撞,缺乏理性思考,再加上其社会政治经历较少,当面对互联网中各种不同的观点时,易出现从众行为和极端行为。例如,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一些青年不仅在网上发表一些不理智、不文明的言论,甚至在线下对日本品牌的私人汽车等商品、店铺进行打砸,造成不良的后果。

另外,一些网站依据网民的点击量和关注度,为不同网民“量身定做”特色资讯,推送“独家”新闻,实现“个性化”传播。这其实更容易限制青年人获取其他多方面咨询的渠道,占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让年轻人沉迷于自己固有的圈子,越是个性化定制,越难以观察到社会其他领域发生的新闻事件,使个人的信息圈成为闭循环,难以破圈。

(二)西方多元价值观对青年人思想的侵蚀

随着互联网与当代社会发展的深入融合,信息不再受时空的约束,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网民在拥有丰富选择余地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价值观和西方思潮的影响。近年来西方的一些“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对我国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传统的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历史终结论”“历史虚无主义”等对史实的歪曲、对英雄人物的抹黑等言论,对青年一代产生了不良影响。事实证明,西方国家对我国煽动颜色革命、搞和平演变的阴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就曾在2011年直言要“利用好中国年轻网民搞垮中国”。

西方国家打着“揭秘历史”“还原真相”的幌子任意戏说和篡改党史、国史、军史、社会主义史等,散播所谓的“普世价值”等歪理邪说和消极腐朽思想,含沙射影、阴阳怪气地对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项事业进行造谣、讽刺,对为全民族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烈士进行中伤、丑化,以行颠覆历史、虚无历史之实。此类种种“心怀鬼胎”的网络言行使广大青年网民受到蒙蔽,甚至使广大党员干部都雾里看花,难以分辨,这对国家安全,特别是对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总体安全观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如若青年群体长期面临着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冲击,耳濡目染之下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独立思考意识和政治认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网络安全问题严重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一些居心不良的群体或个人不断利用互联网,在网络上开展隐秘的破坏活动,其中不少活动专门针对更容易被不良信息迷惑的青年网民群体。“2020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中文简称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英文简称CNCERT)监测发现,我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243 709个;2020年CNCERT共监测发现我国境内被篡改政府网站1 030个,较2019年同期(787个)增长30.9%。”[3]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仍然存在着危害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各种邪恶势力,他们无孔不入,无孔不钻,专门从薄弱环节入手,发起一系列危害国家安全和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例如,国际上的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仍然在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发展和国家的安定;也有些组织以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名义,挑起性别对立,煽动警民纠纷,医闹纠纷,破坏干群关系,煽动宗教歧视和民族仇恨,如NGO、动物保护组织、极端女权主义等。这些群体或个人利用互联网发布一些扭曲客观事实的报道或耸人听闻的言论以混淆是非,利用网络有目的地实施一些具有组织性、误导性、偏激性以及容易引发民众盲目跟从性行为的违法活动。

四、新时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

推动实现新时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是一项持久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时代主题及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从国家战略决策顶层设计,政府宏观主导大力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积极引导,青年自身健全人格塑造等方面协调推进网络政治参与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最终实现其有序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新时代青年要不断增强自身内外品质和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

互联网信息具有海量性,这些信息中存在着与主流思想相悖的非主流思想和价值导向。面对这些不利于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面对乱花迷眼的网络陷阱,当代青年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增强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

一方面,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提升政治参与的自觉意识,要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希望、民族未来的建设者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使命,从而自觉提升自身的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增强自身内外品质。

另一方面,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用法治观念武装头脑。通过观看普法节目或视频,做到学明白、想明白、做明白,了解网络诈骗和不法分子的“套路”等惯用伎俩,从而加强对各类网络传播信息的甄别。面对不确定的网络信息要思考“为什么”“是什么”,以防感情用事,避免盲目跟从。发现恶意传播虚假、低俗的政治言论行为要自觉抵制、及时举报,减少、扼制不良政治信息的传播。在转发、评论热门公共事件或时政热点时,要理性严谨,彰显青年的政治担当,不断提升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

(二)主流媒体要提升传播内容和质量,强化青年政治参与的价值引导

互联网在青年群体中的广泛应用,全面改变了通过传统媒介对青年政治价值观进行引导的局面。国家、政府部门和教育组织等要做青年“社交应用”的“好友”,通过运用社交应用平台加强对青年政治立场和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2020年初突发的“疫情”的有效应对,已经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以实际行动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彻底撕碎了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疑和诋毁,从根本上消灭了“国外的月亮圆”的偏见。通过网络新闻对国内“疫情”控制情况的传播,与国外“疫情”无序放纵的对比,不仅增强了青年的认同感、自豪感、自信心,更有利于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秉持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主动学习科学的方法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主流媒体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丰富信息内容,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例如,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优秀影视作品,受到广大青年的好评。主流媒体应大力弘扬传播此类优秀作品,为青年输送精神“营养液”和“能量源”,将主流政治文化产品融入社交媒体,通过媒体平台精准推送青年群体,积极开展平台交流互动,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政治理念;同时也要持续升级完善社交媒体应用,研究社交媒体应用特征、功能和传播优势,特别是微信、微博等热门应用,积极探索应用传播策略,使得传播策略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改变以往灌输式传播主流政治文化,通过更加新颖的传播策略,例如电影、短视频、直播等,探索将主流政治文化观念与当下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贴近当代青年的生活环境,打造出青年爱看的主流政治文化产品,提高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感。

(三)国家要加强网络监管,抓牢主流媒体的教育功能

青年群体作为我国年纪较轻、社会阅历较浅、心理成熟度不高的社会群体,由于受到我国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学历层次参差错落以及外部不良信息的影响,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意识、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不强,参加政治生活的出发点不纯粹,甚至很多青年的政治参与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功利性。对此,国家要加强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管的力度,建立健全各级网络监管的体制机制,责任到人。各个基层部门成立专门网络监管部门,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对网络不良信息、网络诈骗、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等情况,及时上报、科学辟谣的正确处理。

首先,国家要紧紧抓牢主流媒体,通过主流媒体做好政治引导。例如地方电视台,通过实时直播或转播中央重要会议和讲话,保持与国家政治动态步调一致,坚守政治传播的主要阵地。其次,国家抓牢主流媒体教育功能,严格监管主流媒体平台。北京电视台2021年春晚上的一首《红豆》引发部分网民争议,原因是认为歌曲中“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的歌词与我国主流价值观不符甚至相悖。这一“乌龙”事件引人深思,这表明主流媒体对节目安排欠缺深度思考,也说明国家对媒体的监管应更加谨慎。社会媒体作为市场的产物,其自身的调节存在滞后性和自发性,因此国家要持续加强对主流媒体传播内容和质量的监管,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抓住次要矛盾,消除监管盲点,以防网络“漏网之鱼”逍遥法外。再次,通过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等活动,增强青年“四个自信”。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国家更要抓牢主流媒体,利用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党史活动,保证主流媒体唱好主旋律,唱响主旋律,这也有利于增强青年群体的公民意识,提高青年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其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后,利用好网络媒体传播,对青年群体的法治观念进行培养,逐步提升青年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唤起青年政治参与的自觉意识,让青年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希望、民族未来的建设者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从而自觉提升自身的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猜你喜欢

网民群体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社交距离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中间群体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