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龙粳46 的选育
2022-11-21黄晓群王瑞英潘国君郭俊祥刘传雪关世武张淑华
黄晓群, 王瑞英, 潘国君, 郭俊祥, 刘传雪, 关世武, 张淑华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黑龙江 佳木斯 154026)
龙粳46 原代号龙生03011,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佳木斯龙粳种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3 年以龙花99454 为母本、以空育131 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5 年5 月通过黑龙江省审定并准予推广, 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 现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早熟组对照品种。 2017 年被“黑龙江首届优质粳稻品种品评会”评定为优质二级品种、获广东云浮罗定稻米节“好味稻”优质粳米金奖。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
母本龙花99454(龙粳2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花药离体培养选育出的优良资源材料,该材料具有芽期耐冷、出苗快、分蘖中等、秆强抗倒、穗大、产量高、米质优、抗冷性强等特点[1]。
父本空育131(垦鉴90-31)原产于日本,2000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该品种分蘖力强、熟期早、耐冷性强、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但抗稻瘟病能力较差[2]。
1.2 选育过程
2003 年以龙花99454 为母本、以空育131 为父本进行杂交,当年收获F0代杂交粒43 粒;2004年F1代种植43 个单株, 去除伪杂交单株后混合收获;2005 年F2代种植2 000 个单株, 秋季从群体中选择熟期早、株型好、茎秆粗壮、穗大、分蘖力中等、耐冷性强、抗病性强的单株25 个;2006 年F3代按系谱法种成株系, 秋季入选8 个单株;2007~2008 年F4~F5代一直按系谱法进行田间种植选择,最终决选出优质、高产、秆强抗倒优良株系龙生03011;2009~2010 年进行产量评比试验及抗病性、耐冷性鉴定试验,同时在积温适宜区进行多点异地鉴定试验;2011 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早熟组预备试验;2012~2013 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早熟组区域试验;2014 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早熟组生产试验;2015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15012。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11 片叶,在适宜区域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7 d 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250 ℃。株高91.6 cm 左右, 穗长15.8 cm 左右, 每穗粒数108 粒左右,千粒重26.9 g。 株型收敛,分蘖力中等,秆强抗倒,活秆成熟,后熟快。
2.2 品质
2013~2014 年2 a 品质分析结果: 出糙率82.8%~83.0%,整精米率69.1%~69.5%,垩白粒米率4.5%~9.0%,垩白度0.6%~1.8%,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14%~17.97%,胶稠度75.5~76.0 mm,食味品质81 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2.3 抗逆性
2012~2014 年3 a 抗病接种鉴定结果: 叶瘟4~5 级,穗颈瘟1~5 级,属抗病品种。3 a 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4.4%~15.8%,耐冷性强。
3 产量表现
2012 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6 点次平均产量8 779.8 kg/hm2, 比对照品种龙粳20 增产8.7%;2013 年续试,6 点次平均产量8 137.8 kg/hm2,比对照品种龙粳20 增产9.1%;2 a 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458.8 kg/hm2, 比对照品种龙粳20 增产8.9%。 2014 年参加生产试验,8 点次平均产量9 320.0 kg/hm2,比对照品种龙粳20 增产8.4%。
4 主要栽培技术
4.1 播种及插秧
该品种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在适宜区4 月15~25 日播种, 出苗后及时通风以防立枯、青枯、绵腐病害的发生,并适当控制土壤水分,防止徒长。5 月15~25 日插秧,秧龄30 d,由于龙粳46 穗大、分蘖力中等,可以适当密植,插秧规格为30.0 cm×13.3 cm,5~6 株/穴为宜。
4.2 田间管理
中等肥力地块, 全生育期施肥总量为: 尿素250~300 kg/hm2,磷酸二铵125~150 kg/hm2,硫酸钾125~150 kg/hm2。 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比例为2∶1∶1, 高产攻关地块钾肥比例可以适当增加到1.5,增施硅肥。 水耙地前施入尿素40%、磷酸二铵100%、硫酸钾50%作底肥;插秧后,待秧苗彻底返青后施入尿素30%作分蘖肥;抽穗前20 d 施入尿素20%、硫酸钾50%作穗肥;见穗时施入尿素10%作粒肥[3]。
水分管理采用浅—深—浅常规灌溉方法,后期间歇灌溉。花达水插秧,插秧后2~4 cm 浅水扶苗;返青扎根后,分蘖期为增温促蘖保持4~6 cm水层, 分蘖末期排水晒田5~7 d 控制无效分蘖;扬花期保持3~5 cm 水层。 灌浆至成熟实施间歇灌溉, 黄熟后期排水后自然落干,9 月下旬及时收获[4]。
4.3 病、虫、草害的防治
4.3.1 病害防治 重点防治穗颈瘟的发生。 于破口期和齐穗期(7 月中下旬至8 月上旬)采用2 次防治,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40%稻瘟灵乳油、2%春雷霉素水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乳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稻瘟酰胺·戊唑醇悬浮剂,生物药剂有1 000 亿芽孢/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以上药剂单选,按说明用量兑水将植株喷透,交替使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其它病害可按常规操作处理。
4.3.2 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潜叶蝇、负泥虫、稻螟虫、蓟马等。 防治潜叶蝇,在插秧前1 d 苗床喷施1 遍甲氰·氧乐果, 在插秧后返青期间大田复喷1遍或浅水灌溉(或排水晒田)。 防治负泥虫、稻螟虫、蓟马,在虫害发生时期使用吡虫啉、溴虫腈、阿维菌素、菊酯类和敌百虫等。稻螟虫还可以进行生物防治,即在每年7 月初投放赤眼蜂2 200~3 000只/667 m2。 对二化螟成虫的防治,还可使用性诱剂诱杀等方法。
4.3.3 草害防治 利用“两封一杀”除草技术。①插秧前封闭除草:使用恶草酮类、丙草胺类、丁草胺类、吡嘧磺隆等均可,兑水或拌土甩施入田,灌水7~10 cm,持续7 d;②插秧后封闭除草:使用丙草胺类、丁草胺类、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等均可,兑水粗喷或拌土甩施入田,灌水7~10 cm,持续5 d 以上; ③茎叶喷杀: 可用排草丹3 000~3 500 ml/hm2(有效成分含量480 g/L)+五氟·氰氟草脂1 500 ml/hm2(有效成分含量17%)+二氯喹啉酸300 g/hm2(有效成分含量50%)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