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育人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2022-11-21何美娜王朝阳
何美娜 胡 真 倪 娅 王 俊 王朝阳
(湖北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当今社会的各种文化热潮如“国学热”“中医养生热”“汉服热”等产生反映了时代的巨变,使人们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成为主流趋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寄语青年学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才能不忘本来,开辟未来和继承创新”等重要论述。可见,新时代要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坚持精神的熏陶和思想铸魂育人。“文化育人”所展现的浸润、感染、熏陶等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更能激发大学生感悟精神,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
中医药文化是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中医药学术创新进步的不竭源泉, 也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彰显形象的重要抓手[1]。”中医药文化独特的育人价值同样具有感染、塑造和影响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功能, 对“化中医人,凝中医魂”起着重要作用[2]。如何把“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更好发挥,创新中医药高校班级学生管理工作是其中重要举措。着力发挥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作用,围绕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中医药学生班级先进文化,着力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激发班级学生的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使学生班级成为推动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部分。
一、“中医药传统文化育人”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应用背景
1.中医药班级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当前各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校园中医药人文景观建设和文化研究创新,但是在班级文化内涵建设方面并没有展现出显著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语言不突出。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专科特色明显的高等学府,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培养中医药类人才。通过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关于中医药文化与高校班级管理结合的资料都比较欠缺,大部分是以中小学教育为蓝本,西方理论研究为主导。有部分以体现的是利用中医理论思维来管理班级的模式[3],如用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治未病”中医思想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等。反映了中医药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挖掘呈现出具有班级文化底蕴的时代和内涵属性,提升中医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能力。
2.中医药高校班级发展的时代变化
高校班级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本单位,是面对教育环境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最直接的场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班级的人员构成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医药高等院校生源也从原来的少而精到当前的大而广,而班主任从专业教师到思想政治专职辅导员转变[4],带班数量从1~2个班发展为5~6个班。培育中医药人才的院校也逐渐出现班级人数增多,班级数量增多,班级干部职能增多,而资源享用环境不变或减少的“三多一少”的现象。以90后为主体的学生队伍成为当前中医药大学生的主流,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信息网络时代的普及化使得成员们的个体价值取向越来越突出,班级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大[4]。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资源共享到资源泛滥,品质不一。中医学生们勤学苦读,从浩瀚资源中钻研中医,但是也容易受互联网中歪曲事实的造谣和毒瘤侵蚀思想,有的同学甚至在怀疑自身,怀疑中医的矛盾中纠结止步。
3.中医药班级管理者的时代使命
作为一名长期坚守在一线工作的中医院校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引导者,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医药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大学生的为壮大中医药事业的理想信念和救死扶伤的医学生誓言,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发现关于中医药高等院校的班级管理模式的文献研究比较少,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医药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学校的学风和教育质量。而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健全人格,在个人成长中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用“中医药传统文化育人”的理念来创新中医药班级管理模式,进而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生班级,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二、“中医药传统文化育人”在中医药教育中应用价值
1.中医药发展需要“文化育人”助力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必须坚持新时代文化自信,坚持中医文化自信。国务院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指出:“中医药想要健康发展,就要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推动中医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源动力。因此,中医药发展需要借助“中医药传统文化育人”的力量,坚定师生们中医信仰,弘扬中医精神,在人才教育的改革创新中助力发挥作用,让青年中医学子都具备“中医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悬壶济世,恩泽万物”的情怀。
2.班级管理需要“文化育人”氛围
将“中医药传统文化” 的育人理念应用到班级管理中,能够从显性功能中发挥班级班风建设、学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的示范、带动和辐射的天然优势。“文化”是中介和载体,“化”是核心目的。“化”从隐性功能中提升学生的品德感和荣誉感,本质上强化学生理想信念、人格和灵魂塑造[5]。中医药传统文化蕴涵了诸多管理哲学理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扶正祛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在中医药文化大师的高尚医德中开展德育教育、班风学风教育等,起到“大医精诚”的铸魂育人价值,能广泛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中医药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从根本上让中医药大学生崇尚中医文化,自信中医文化。这才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教育改革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行动力。
三、“中医药传统文化育人”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应用目标
1.以中医药班级文化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班级是文化聚集的小单位,一个个小单位汇合成为集体文化。而中医药文化具有民族性、兼容性和发展性,班级文化可以充分汲取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继承和转化创新,并充分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来加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从每个学生自身上增强文化自信,从每个班级文化上形成中医特色文化班,继而形成中医药特色的大学文化内涵和校园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
2.以中医药文化育人特色推动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二者可以较好融合。如“辨证论治”的学生个性化教育,“天人合一”的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悬壶济世”的救死扶伤高尚医德,“整体观念”的世界统一性和联系性等。借助这种有机的融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把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班级管理中,润物细无声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力量,以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四、“中医药传统文化育人”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1.在“医者文化”中洗礼班风精神文化
“医乃仁术”,是对医者最恰当的定位。弘扬大医精诚,培育医者仁心的班级精神文化,也是中医文化的核心。大学班级本质是形成学习共同体[6],在这个共同体中赋予一致的精神目标,如团结协作、仁心仁术、相互支持、积极奉献等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班级的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成为学生的精神之源[7]。充沛精神文化的中医学生,不仅有救死扶伤的职业责任,更有追求真理,不断探索,提高医学技能的科学精神。班级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通过增加医学的仪式感,温习医学生誓言,从精神中去感染中医学生的理想信念。为新时代大学生创造一个仁爱、宽容、真诚的班级精神文化,是对班级的学风、班风有着重要影响。
2.在“研学文化”中牢固班级学风文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中医药的先辈们都是通过走千山趟万水来寻药问诊。通过中医实践研学活动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医学生的奉献精神,如乡村社区的义务问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医药文化的调查,“神农故里”寻访中医药古迹等培养医学生们参与集体、参与社会的责任感,锻炼克服困难与挫折的磨练精神,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良好契机。通过研学文化活动,让学生们更加团结在班级中,共享班级义务活动的劳动成果,共同分担义务活动的困难挫折。同时,共同了解各地的人文风情,体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成果,增进对祖国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3.在“师徒文化”中弘扬中医传统文化
传统中医的师生关系是师徒式的,这种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教育管理方式是师傅对学生毫无保留的传授,也颇为学生尊崇。在目前规模化发展的中医药高校班级下,只有研究生班级拥有导师带领团队,本科生班级只有讲授专业课的教研室老师们。弘扬传统师带徒的中医药发展关系,不仅能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中医药的内涵,也能加深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如设立“国医大师李金庸传承班”“梅国强传承班”等,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班风学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4.在“中医学术文化”中凝聚班级心理文化
古代中医医家就疾病发生、发展、诊断等提出的理念思想,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可创造性地运用"中医学术文化"管理学生。“四诊法”运用“望、闻、问、切” 理念诊断疾病,学生管理中心也要运用“细心观察,亲身倾听,关心询问,摸准问题”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脉搏;“治未病”是中医思想中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8],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若已经生病了就要及时治疗,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在班级管理中,规劝学生行为习惯、预防心理问题、培养高尚情操。若管理中出现意外情况,要及时发现端倪,尽早防患于未然。学生管理无小事,怀着“中医学术文化”的思想,努力切准脉搏,及时做好防“病”在前,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工作,付出加倍的爱心、耐心,有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帮助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
5.在“互联网+文化”思维中强化班级制度文化
网络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进行中医药班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加强中医药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国务院发布《“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关于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互联网运用的推进目标。“互联网+中医药班级”的模式建设是建立和运用“互联网+”思维来管理班级,并进行班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通过建立中医药班级成员数据库,班级交流QQ群、微信群,设立中医院班级微信公众号,利用快捷、高效的网络平台实现班级内部的沟通和交流,辅导员或班主任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管理。
6.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树立特色班级品牌文化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瑰宝,将“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班级品牌理念赋予到班级的文化精神中,再将班级的意志赋予个人,班级成员在统一的行动和一致的目标上促进班级文化价值认同。引导每个班级创建中医传承班名、中医药特色班歌、班训、班徽和班级发展纲要等班级符号,每个班级将自身追捧的中医名流,中医学派等设计到班级品牌中,运用这种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管理方式,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使中医学子更有自豪感和荣誉感。如以传承中医经典的“《黄帝内经》中医经典班”;以弘扬李时珍、张仲景等实践精神,创立“时珍文化班”“医圣仲景班”;以传播中医养生知识的“太极拳功法班”等。把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建设赋予每位班级成员圣神的医学生使命,能更好地帮助中医药大学生们拥有精神归属感,更加具有班级凝聚力。
五、结语
中医药高等院校是作为专科特色明显的高等学府,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培养中医药类人才。只有树立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一个民族孜孜以求的复兴梦想才拥有灵魂。只有认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对坚持中医药文化孜孜不倦的探索,把中医药事业当作中医人人生价值实现的诚挚信念,中医药才能继续创新发扬和后继有人的坚挺追随。“中医药传统文化育人”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将班级的凝聚力紧紧围绕在中医药优秀文化的强大感召和影响力下,为班级成员厚植爱国主义精神、中医报国理想和感恩情怀,赋予他们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价值、中医药治病理念、中医药强大的治疗效果传播世界的时代责任,培养担当中医药创新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