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学”课堂:真“问”真“学”育新人

2022-11-21张义宝北京市润丰学校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7期
关键词:问学育人人才

张义宝(北京市润丰学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已成为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光荣使命和实践行动。特别是教育“十四五”规划开局、“双减”新政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执行,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复杂多变,共同构成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作为一所立志“为培养适应未来世界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充足土壤和生长环境”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我校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真感实悟,深思熟虑,精准定位,我们厘清并确立“人口发展福利化,民族生存赓续化,立德树人创新化,国家富强力量化”高端“四化”认知和感悟,提出并践行“‘双减’方向自主化,课后服务课程化,校本实施机遇化,教育生态创生化”行动“四化”方针和策略,秉持“‘双减’的主阵地在学校,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的“双向”定位和定力,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一“源头要素”和“关键环节”,在开启“新十年质量强校”的新征程中,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发展需求,积极构建与教育的竞合本质属性相适应的“问学”课堂,将课堂变革与“双减”的减负提质、“新课标”的素养导向深度结合起来,不仅是应对“双减”下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攻坚克难”的第一抓手,也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时代之问”的第一阵地,更是培养未来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拔尖创新人才”的第一时空。

什么是“好学生”的第一表征?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创新的第一起点。“应答无问”成就不了真正的拔尖创新型人才,真“学”须真“问”。为此,我们确立了“敢提想提问题的学生是好学生,善提会提问题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学会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最可贵的学生”的新的“好学生”标准,重构新学生观、新问题观、新课堂观。“问学”课堂的本质是一种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高阶思维能力落地生根的必要条件和根本路径。因此,“问学”课堂聚焦“学习”和“问题”,努力解决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过于关注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等问题,回归学习本质,做到“学”与“问”联动、“学”与“问”相济,以“问”促学、以“问”促思,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教学各因素和谐共生,实现人际关系、人与教材、人与教学工具、学法与教法、教学过程与心理年龄特征等“五个维度”的和谐,以充分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品格的提升,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问”与“学”的和谐氛围中塑造积极向上的阳光性格,奠基阳光人生。

基础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学校所有的课堂都应注重“真实验、 真提问、真质疑”,务必要以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主要导向,围绕学生自己的真实问题进行学习目标确定。“问学课堂”的价值导向就是指向育人目标的,课堂变革的意义关乎到要培养“拔尖创新型的人才”来担当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育人目标是否落地。

问题是创新之源泉、创意之活水,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问路石”和“敲门砖”。“问学课堂”本质上是自主课堂、竞合课堂。追寻“会学了”的最好境界,我们还要处理好“鱼、渔、鱼塘”的三者关系,要得“鱼”,更要学会捕鱼,最可贵是创生出具有完整生物链的生态“鱼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从“他我”“自我”向“无我”这一最美妙教学境界的嬗变。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的小主人、管理的小主人、创新的小主人,成就未来社会需要的学习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养人才。

猜你喜欢

问学育人人才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人才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问学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在课堂自然生长
从“问学”走向“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