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11-21杨海波
杨海波
汉字是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由古代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双手创造的自源文字,具有典型的表意特性。统编版教材提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小学低年级课文中识字单元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的,编排的韵文节奏和谐,便于诵读。低年级四本语文教材中需要学生认识1400个生字,会写800个生字。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汉字,教学时教师不妨采用渗透字理教学的方法。“所谓字理,即汉字的构形理据。”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汉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联想、直观等手段突破字形这一关键,达到识字的目的。”[1]字理识字,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一、字理识字方法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字理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识字的效率就能提升。字理识字要求教师在教学生字时,运用多种直观的手段,将看似枯燥抽象的汉字以易于理解记忆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汉字的音、形、义及其关系。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下)古诗《赠汪伦》中有一个“舟”字,笔者将教学步骤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出示舟的图片;用课件呈现一艘小木船,先让学生在头脑里产生船的直观形象;第二步,展示“舟”字的演变过程,通过课件演示,小船右侧箭头所指的方向出现一个古文字的舟,之后又出现篆字的“”,最后出现简体字的“舟”,让学生了解到“舟”是一个象形字,是人们根据古代“舟”的形状创造出来的汉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演变成现在的简体字;第三步,学写生字“舟”,在学生记住“舟”的读音和字形后,教师带领学生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空。
其次,字理能帮助学生避免错别字。教学生字时,关注汉字的字理,能让学生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识字的准确性。小学低年级课文识字量大,需要学生掌握的汉字多,有的汉字字形复杂,有的汉字字形相近,这往往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最大难题,如果教师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学生就更难理解掌握生字。小学低年级时汉字掌握的不够扎实,学生识字效果不理想,就会导致书写作业时经常写错别字,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这些生字,并没有了解这些汉字的构字原理以及音、形、义之间的关系。例如,生字“男”是学生易错的字,很多学生会觉得“男”字的第6笔竖撇是从最上面通下来的。事实上并非如此,“男”这个字是上下的结构。上半部分是一个“田”字,下半部分是一个“力”字。为了让学生不再写错这个字,我从字理的角度设计了“男”这个字的教学流程:第一步:板书“男”字的甲骨文。
生:有一块地,田地的旁边还有人在推着东西。
师: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现在我们常用的很多汉字就是从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过来的。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时代,老百姓需要通过种田养活自己,田的下面是耕田用的犁,使用犁要花很大的力气,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一个字?
生:“田+力=男”。
师:“男”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田”,下面是“力”,男人是力量、责任的象征。下面我们学写“男”字,请同学们伸出手跟着老师书空,注意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带领学生经历了猜、看、写的学习过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田”和“力”组合成“男”字,就不会写错“男”这个字的笔画了。
再次,字理能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板块中提到:学习独立识字,要求一、二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呢?一方面,教师要教会他们识字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例如,教学“夏雨落”中的“雨”字时,笔者触类旁通讲解带有“雨字头”的其他生字,并解释“雨字头”可以用来表示各种天气现象,进而讲解“雨”是一个生动的象形文字,字形便是雨水从天上落下的样子,雨是人们获得水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下雨”也就成了重要的天气现象,当“雨”在汉字中出现时,基本上都是表示一切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如雪、霜、雾、霾、雷、雹。
二、字理识字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树立自身的字理识字意识。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学习能力还有待培养,在这一阶段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字理,与教师运用字理识字教学的意识密切相关。
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没有考虑汉字的字理,简单地采用学习读音、理解词意、组词等方法完成识字教学,因此,在开展识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字理识字教学的意识。例如,在教学汉字“香”字时,要了解“香”这个字的字理,教师可以选择字理识字的方法:“香”字上半部分的“禾”表示粮食,下半部分的“日”不是指太阳,而是“甘”的变形,表示好吃的味道、美味,“香”的字义是指粮食放到口中细细咀嚼,品尝到甜甜的味道。这样分析下来,就解析清楚了生字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学生了解它的历史演变过程,记忆就更牢固,也能激发学生触类旁通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汉字的文化内涵。
其次,注重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的培养。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培养学生的自我识字意识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汉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学习汉字。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可以理解汉字的结构,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来源,逐步渗透对汉字结构和注音的理解,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识字的规律。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通过查阅工具书、生活中识字、借助图片识字、求助网络等方式,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运用汉字。
再次,注重学生运用字理识字能力的培养。根据由简入繁的教学原则,识字教学应从基本字逐渐过渡到合体字。基本字指一组汉字的字形结构中,除偏旁部首外,共同具备的相同的又是最基本的那一部分。这种归类法就叫基本字带字法。[3]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组合成一串新的合体字,如“其——琪、期、欺”;还有偏旁部首带字,如基本字“月”,右半边加上不同的字构成新字,如“胖、肝、胆”,学生在理解了“月”做偏旁的字除了跟月亮有关,还跟人的身体器官有关的道理后,识字的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提升。教师在教授汉字时,分析偏旁部首的字理,帮助学生理解汉字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有很大帮助。
识字教学中渗透一些字理、字源的教学,呈现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可以使识字教学更加精彩,更易激发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巧用字理解析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可以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得识字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认字,更是从根本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