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2022-11-21董苓苓
董苓苓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相关要求。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将重心放在知识讲解及技能培训上,对学生思维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因此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转变观念,增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
一、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一是语言能力方面培养不足。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重心放在教材内容上,着重训练学生的听写读能力,对于其表达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语言表达技巧,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效表达,甚至会出现词不达意的问题,而这必然会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造成障碍。[1]
二是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足。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存在着教学模式和理念陈旧的问题,教学方法也不够新颖,导致学生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虽然一些教师也会在课堂上设计问题,以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在问题设计时却只是根据材料随机提问,提出问题后也未给予学生足够时间进行讨论与思考,学生只是被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未对问题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1]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并未深入挖掘与分析教材的深层内容,导致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处于浅表的层次,同时即便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或答案,但却因教师未加留意,没有对学生的想法和答案给予及时有效的回应,学生在自主思考之后所表达的意见无法得到恰当的评价,久而久之便会丧失思考的动力。
三是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不足。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新课标设置这些内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文化自信。但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未将语文学科中文化传承能力培养的作用发挥出来,导致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内容缺失。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其一是从校本建设角度出发,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提升。小学生普遍存在自制力差的问题,也缺乏自主学习经验与能力,要提升其核心素养,教师和学校就必须要为之付出一定的努力。学校和教师在制定和实施教学目标、计划时,就要将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充分融入其中,确保在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指导之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3]
其二是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眼界。小学语文文学作品形式多种多样,会关联到很多事物,如一些写景文章的描写对象可能是小学生之前并未见过的,虽然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教师在进行此类文章教学时也必须要有所依托。教师可尝试借助互联网技术引入丰富内容,避免学生在遇到新鲜事物时出现难以理解的问题,同时起到开拓学生眼界的作用。[2]学生通过对教材与拓展内容的相互对照,还可发现文字的独特美感以及博大精深,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下称“教材”)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可设置如下问题:小兴安岭的四季是什么样的?为何说其是一座大花园?又是一座宝库?很多学生并未见过小兴安岭,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存在一定困难,这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将拓展视频资源展现给学生,之后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就小兴安岭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进行表述。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表达时避免照搬教材原话,要学习自主组织语言,以提升其语言应用能力。
其三是注重语文积累,提升语文素养。语文学习需长期坚持,而学生通过不断积累知识可使语文素养逐渐得以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积累,除好词好句之外,还要学习积累文中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这些积累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是非常有价值的,还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三观。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便可组织学生积累和分析重点句子,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师组织学生深入解读这一段话,分析这一句所使用的排比修辞手法,并尝试借助这一修辞手法造句,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解读以及写句能力。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准备摘录本,在日常阅读学习遇到好的句子段落时摘抄下来,并通过分析其写作方法进行仿写,有意识地将摘抄的内容应用在写作中,提升语言积累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强语文综合素养。
其四是借助教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内容,并借助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之前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确保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为什么同样一篇文章,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父亲为什么会说糟糕透了?而母亲却表示精彩极了,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这一文本表达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爱进行感受,使其在强化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又如,在教材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教学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蕴含的爱国奉献精神、传统文化内容:“在1927年,军阀张作霖用武力威胁国民革命军……最后壮烈牺牲了”,李大钊同志对于祖国有着深沉的爱,愿意为革命奉献自我,而这种精神值得学习。[3]教师在教学中除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要逐渐渗透革命先辈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
其五是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可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真正帮助学生践行知行合一。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和组织学科实践活动,如古诗朗诵、演讲比赛、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这些实践活动,并在体验过程中提高语言水平,感受到语文学科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而激发继承和创新文学文化内涵的意识,不断优化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事关学生全面发展,虽然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依然有较多不足,但只要教师能细致分析问题及成因,采取多种方式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便能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