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演变、现实困境和发展路径
——基于社会互构论的视角

2022-11-21陈永利李素敏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教育

陈永利 李素敏

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高等教育事业进入教育类型多元化、教育层次贯通化、教育结构系统优化、教育质量再提升、教育改革跨界融合的普及化发展阶段,这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内生驱动逻辑。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服务需要,职业本科教育在与社会互构共变过程中契合了更高质量、更加充分择业就业和创业兴业的迫切需求,这是职业本科教育产生的外部驱动逻辑。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教育内部需要和外部需求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发生在人、教育、社会之间的一种新型跨界融合教育,带来人才培养类型和培养层次的共时性、相应性、互构性变化,促成基于社会互构理论的新型教育理论。新理论的产生,表达了人们对教育的新理解和新诠释,也为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社会互构论主张互构共变的建塑与型构,为职业本科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阐释视界[1]。本研究基于社会互构论视角探析职业本科教育,为职业本科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提供理论性和框架性参考。

一、职业本科教育的概念界定与基本特征

(一)概念界定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依据2022年5月1日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修订《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界定,职业本科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技能型社会是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环境基础,是在教育与社会以及与人的发展相联系的辨证统一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战略规划。在职业教育视野下,职业本科教育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社会化、质量化、类型化、跨界化转型升级的产物,是职业教育划时代的跨界性变革。在高等教育视野下,职业本科教育是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层次化改革、结构化改革、体系化建构的产物。从社会互构论来看,职业本科教育是指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在个人、教育、社会之间互构共变过程中产生的教育效应或变革结果,具有鲜明的职业性、高等性、本科性、类型性、学位性、跨界性。促进人的社会化、职业化、技术技能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和就业的现实需求,顺应世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是职业本科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路径依赖。职业本科教育在促进就业创业兴业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发展,在促进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在促进人与社会互构共变过程中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基本特征

职业本科教育在更广阔的“人的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互构共变过程中相互建塑与型构而成,具有鲜明的标志性特征。高质量发展和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跨越性变革和跨界性融合的必然选择。学界对职业本科教育高度关注。姜大源提出“三个特色”,即鲜明的中国特色、职业特色、原创特色[2]。马东霄提出“三边界特征”,即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类型边界、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层次边界、独特价值贡献的生长边界[3]。王兴提出“四性特征”,即应用性、层次性、创新性、复合性[4]。崔奎勇等人提出“六性特征”,分别指适应性、高等性、职业性、本科性、技术性、实践性[5]。从内涵与边界来看,职业本科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职业本科教育是面向行业企业生产、依据职业需要整合技术、重视物化技术对人的塑造与培养的职业教育[6],其基本特点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的职业性,是职业教育链与现代产业链、技术链紧密对接,现代职业技术人才链与数字链、创新链有效衔接,这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本源逻辑。第二,职业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其基本特点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高等性,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门教育,包括高等职业学校的本科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职业教育,这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发展逻辑。第三,职业本科教育是本科教育,其基本特点是遵循本科教育规律的本科性,完善了学历制度体系,是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现代化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创新举措,这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然逻辑。第四,职业本科教育是类型教育,其基本特点是遵循教育类型定位的新理念,是与普通本科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类型逻辑。第五,职业本科教育是学位教育,其基本特点是遵循学位教育规律的学位性,将其纳入国家学位制度体系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学位逻辑。第六,职业本科教育是跨界教育,其基本特点是嵌入社会的、经济的、政府的、行业的、企业的跨界融合。跨界的教育,必须有跨界的思考,这是职业本科教育哲学反思的逻辑起点[7]。这种高度复杂融合的跨界逻辑,促成新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第七,职业本科教育是实践教育,其基本特点是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职业能力的实践性,课程结构是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与职业知识、实习实训与行动能力的互构融合,教学过程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德技并修、面向实践、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逻辑建构,这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实践逻辑。

二、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演变

(一)理念提出和试点探索阶段(2014-2020年)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启了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新探索和新征程。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拉开了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序幕。根据试点招生需要,分别于2019年、2020年先后独立设置少量职业本科教育专业,摆脱和突破普通本科教育专业目录限制,以专业设置为引领推进职业本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和开创性的革新。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将试点工作提到稳步推进、支持试办、推动转型、适度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高度。

(二)落地实施的划时代发展阶段(2021年)

2021年1月至3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按照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职业本科教育的要求,首次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学校设置标准和专业设置办法,对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目录进行系统性设计、前瞻性布局、专业化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形成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247个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的体例架构。同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行动指南和理论遵循。同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习成果双向互通互认、纵向流动。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确立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高标准建设、扩大招生规模、保持三不变(办学方向、培养模式、特色发展)等总基调。同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将职业本科教育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同年11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管理办法》,首次将职业本科教育列入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范畴。职业本科教育进入全面构建和落地实施的划时代发展阶段。

(三)完善法治和内部型塑的攻坚阶段(2022年)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多年来党中央决策部署、政策举措、改革实践成果、创新理念理论转化为法律规范,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预留了空间、提供了法律保障。至此,职业本科教育的标志性和引领性方案都已出台、基本框架体系已建立、顶层设计规制已完成。这一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多样的教育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人的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8]。一方面,要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本科教育公平,加快推进职业本科教育适应性;另一方面,要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着力破解其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接受职业本科教育的孩子都能实现类型上的差异化发展而不是高低层级上的差异化发展[9]。因此,在各方主体需要和利益博弈面前,职业本科教育已从构建阶段进入到增值赋能、提质增效的攻坚阶段,必须遵循互构共变和跨界融合的基本规律,处理好人的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之间的互构共变和跨界融合关系,以更好地适应人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主动回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期待、人的发展新期盼、社会发展新需求,以获得合法存在的社会基础,创建稳步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职业本科教育的现实困境

国家层面陆续出台系列标志性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推动了职业本科教育里程碑式的改革进程。高质量发展和稳步发展成为聚焦点,这是职业本科教育的跨越性变革和跨界性互构共变的效应或结果。职业本科教育以全新的教育类型定位、本科层次定位、嵌入社会的跨界定位登上历史舞台。然而,由于办学时间较短,职业本科教育还处于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的初期阶段,面临场域内部、场域外部、理论话语体系亟待重构与完善的现实困境[10],标准制度建设落地难、办学条件支撑保障难、专业建设迭代升级难等发展瓶颈[11]。

(一)职业本科教育办学体量较小,受益群体较小

从政策演变和试点实践来看,目前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4年制职业本科教育毕业生。从在校生数量来看,2021年普通本科教育在校生1893.10万人,而职业本科教育在校生仅为12.93万人,体量还非常小;从招生数量来看,2021年普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在全国高考中占比约44.40%,而职业本科教育招生4.14万人,占比仅为0.41%,受益群体还非常小;从高校数量来看,普通本科教育高校多达1238所,而职业本科教育院校仅为32所,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优势还不明显。另外,职教高考只设置高职专科教育招生,未设置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还不能满足职教高考群体对职业本科教育的迫切需求。因此,职业本科教育体系规模还不足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教育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职业本科院校类型复杂,办学实力不足

2021年全国有职业本科教育院校32所,主要类型为:公办高职专科院校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教育高校,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1所公办;民办高职专科院校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教育高校,如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等21所民办;公办高职专科院校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为职业本科教育高校,如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9所公办;独立学院独立转设为职业本科教育高校,即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1所民办。另外,还有少量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行申办部分职业本科教育专业,高职专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合作试点举办部分职业本科教育专业,普通本科高校自行申办少量职业本科教育专业。从举办高校类型来看,民办居多占主体,公办较少处劣势,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参与较少,双一流普通高校无一参与,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未发挥,导致办学实力严重不足。因此,职业本科教育社会认可度较低、社会知名度不高、社会适应性不强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职业本科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办学后劲不足

一方面,职业本科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按照现有职业教育标准核定生均财政拨款,等同于按照高职专科标准举办职业本科教育,这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违背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本质规律,不能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职业本科教育属于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按照现有普通本科教育标准核定生均财政拨款,不能体现自身发展特色,还有待多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细化明确、研究论证、科学测算、持续推进。再有,民办职业本科教育占比近七成,在没有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学费收入成为经费来源主渠道;公办职业本科教育占比近三成,国家财政拨款成为经费来源主渠道。因此,经费来源单一,办学后劲不足,是影响改革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使经费投入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将是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总体来看,由于职业本科教育还处于起步探索、破旧立新、稳步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应办学基础、办学经验、体制机制、理论建构等各方面还比较薄弱,面临“谁来办、怎么办、怎么评、怎么招、怎么教、怎么就业”等多重问题与路径困惑[12],还有待深入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因此,基于社会互构论视角,审思职业本科教育在与人的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互构共变中的现实困惑,有利于认清职业本科教育本质、厘清问题根源、突破发展瓶颈、探索发展路径。

四、职业本科教育的生成逻辑

职业本科教育是多元主体跨界融合、系统整合、发展演进的互构共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无论沿用传统职业教育理路还是传统普通本科教育理路建构职业本科教育,都将陷入就教育而论教育的僵化二元论。互构共变逻辑是人的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相互建塑与型构谐变,是供需主体发展状态交互建构的生成机制。在这种互构共变逻辑框架下,职业本科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民教育体系、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及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本质规律,是教育类型的创新、教育层次的创建、教育观念的突破、教育本质的回归。因此,高质量发展和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对人的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互构共变关系和本质规律的关照。这种新理念的构建、新格局的创设、新阶段的探索,是对职业本科教育本质规律认识基础上的生成逻辑。

(一)人的发展是职业本科教育的本质性逻辑

职业本科教育与人的发展需求具有高度契合性。现代社会生活的终极主体是个人,个人主体间的行动关联构建并更新着社会行动的秩序和结构[13]。社会进步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需要大量具有专门技术的人才和能够有效培养这类人才的教育,而职业本科教育便是造就这类高质量专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新的社会秩序和教育结构的变化又会不断引发产生新的冲突、新的变迁、新的调整、新的重组。因此,职业本科教育聚焦对个人进行从事未来职业所需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素质、职业行动能力的规训习得,具有维持社会结构稳定、促进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强化社会分层优化、促进社会有序公平流动等社会功能,也是推动冲突、变迁、重组、协调、整合及再往复循环的社会流动、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14]。这些新的发展变革,创新调整高等教育系统运行模式,促进人的主体性的积极发挥和不断提升,从而形成社会互构共变的新教育形态。

(二)教育发展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内生性逻辑

职业本科教育与教育发展具有高度契合性。把握职业本科教育的内生性逻辑,是科学理性地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15]。职业本科教育是优化社会结构、完善教育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制度设计[16],建构了从中等职业教育—高职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从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这种教育设计是教育系统各要素互构共变的内生驱动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迭代升级。职业本科教育的内生逻辑,聚焦工作本位、职业本位、技术本位,打破学问化倾向、学科化倾向、学术性倾向[17],满足了人们对更高层次职业教育个性化和多样化学历提升的迫切需求,契合了社会发展对高素质职业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型和现代产业行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变革需求。

(三)社会发展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外生性逻辑

职业本科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契合性。职业本科教育是多元社会行动主体间的相互型塑、同构共生和跨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本科教育成为“职业性”的类型教育、“本科性”的层次教育、“跨界性”的融合教育。这就要求,职业本科教育要始终保持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行业、企业等外部社会体系的互动与适应,才能得以提质培优和增值赋能,进而有效促进社会发展。由于社会结构是一种制约角色互动的、制度化的、抽象的规范模式[18],所以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之一的职业本科教育,也必然受到来自社会发展的规定、制约和影响。职业本科教育只有通过对内的本质维持、策略改进、模式创新,才能促成体系内部各要素互构共变,以及与外部的政府、行业、产业、企业、工会、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等其他社会体系要素互构谐变和跨界融合。

五、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路径

职业本科教育的本质规律是多元社会主体的互构共变和跨界融合,这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路径需要遵循的基本理路。因此,职业本科教育既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翻版,也不是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简单延伸,而是在人的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及其和谐发展的互构共变过程中建构而成的新型跨界融合教育。

(一)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束缚,推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教育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以教育公平促进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和社会公平。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的学生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学生享有平等就业、公平竞争、公正对待的平等机会;在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学位证书等方面,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的职业性资格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学术性资格之间互认、互通和衔接;在教师培养培训、岗位设置、职务职称评聘、技术技能人才任教等方面,提高职业本科教育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二)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解决资金瓶颈

从内涵与特征来看,职业本科教育的职业性、高等性、本科性、类型性、学位性、跨界性、实践性等越强,其办学质量和办学成本也就越高。因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稳步发展,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新修订《职业教育法》精神,优化配置、加大投入,建立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需求、发展规律、发展逻辑相适应的多渠道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在继续巩固好、落实好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12000元基础上,科学测算成本、合理确定标准、动态调整结构、持续提高拨款水平和不断拓展筹措渠道,实现教育经费投入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需求互构谐变。

(三)构建教育评价与培养体系,提高话语权

从评价体系来看,职业本科教育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未形成社会广泛认同的教育评价体系。从培养体系来看,应该系统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加快构建立足本土、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对标国际、跨界融合的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标准和评价标准。具体来看,要全面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到职业本科教育、从高职专科教育到职业本科教育、从职业本科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再到专业学位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上下贯通。在使职业本科教育评价体系、培养体系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职业本科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人力资源体系中的话语权。

(四)稳步扩大办学规模,推进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改革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照此测算,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至少从2021年4.14万人扩大到2025年55.67万人,4年之内至少扩招12.45倍,平均每年至少扩招12.88万人。一方面,在职教高考中,列入职业本科教育,明确招生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工学校和社会技术技能人员等非普通高中学生,并稳步扩大职业本科教育招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职业本科教育招生主渠道;另一方面,在普通高考中,逐步缩减普通本科教育招生比例,稳步扩大职业本科教育招生比例。同时,积极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向职业本科教育转型,支持一批普通本科教育高校独立设置或与高职院校合作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专业,支持一批特色高职院校的部分优势专业申办职业本科教育,统筹推进“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教育高校,持续推进独立学院独立转设或合并转设为职业本科教育高校,稳步扩大职业本科院校和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的规模。

(五)消除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壁垒,推进共生融合

要遵循职业本科教育内在发展逻辑和外在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深度产教融合和多元校企合作,加快形成共生融合发展新生态。在专业设置上,职业本科教育需要创建能够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定义职业资格技术水准、进行职业能力认证、科学公正评价职业技术人才的载体,遵循紧密对接行业链、产业链、企业链、市场链、创新链的发展逻辑,遵循无缝对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发展逻辑。在课程设置方面,职业本科教育是从学术型学科人才向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转变,实现的是从传统学科型高等教育向跨界型高等教育的质的转变。在实习实训、教材开发、教育教学指导、教育质量评价、教师培养培训、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要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和行业产业及主管部门的支撑引领作用,真正实行校企双主体办学,让企业有参与权、决策权、评价权[19],推进互构共变和跨界融合。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