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汉语桥”欧洲组选手口语偏误研究
2022-11-21王轻鸿巩柏成
王轻鸿,巩柏成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处,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汉语桥”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和国家汉办联合主办的大型国际汉语比赛项目,该比赛汇集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优秀汉语学习者,其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所产生的口语偏误现象,十分值得研究。相对较新的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每个大洲选手产生的口语偏误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其中欧洲组选手口语偏误的类型十分具有代表性。欧洲组选手在“过桥”比赛演讲及互动问答环节共有45名参赛选手,经过观察统计,发现其中有21名选手产生了口语偏误,接近总人数的50%,偏误总数量共计28条。本文拟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一、词汇偏误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学好词汇十分重要。经统计,在欧洲组选手中,有14人产生了共20条词汇偏误,偏误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1%。分为实词偏误和虚词偏误。
(一)实词偏误
选手所有词汇偏误中,实词偏误共有11条,占词汇偏误总数的55%。而通过进一步细分,实词偏误又可以分为名词偏误、动词偏误、形容词偏误和数词偏误。
1.名词偏误
该类偏误共有4条,如下:
(1)然后他们陪我一起去看西安的地方。
(2)让物理距离很远的国家,心理距离越来越近。
(3)圣诞节那时,我本来和朋友约好一起吃大餐。
(4)天就是一家啊。
以上四个句子都是名词使用不当的问题。(1)中的“地方”应改为“景点”;(2)中的“物理”应改为“地理”;(3)中的“那时”应改为“那天”;(4)中的“天”应改为“天下”。
2.动词偏误
该类偏误共有4条,如下:
(5)我们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6)一位南派功夫大师与前来挑他的北派高手过招。
(7)不过我要进步我的中文。
(8)这个说法我没有学过。
以上四个句子都是动词使用不当的问题。(5)中的“达到”应改为“到达”;(6)中的“挑”应改为“挑战”;(7)中的“进步”应改为“提高”,同时“中文”应改为“中文水平”;(8)中的“学过”应改为“听过”。
3.形容词偏误
该类偏误共有2条,如下:
(9)你的问题应该是很聪明的。
(10)这里有……、美爱的故事、……,还有中意的风景。
以上两个句子都是形容词使用不当的问题。(9)中的“聪明”应改为“好”;(10)中的“美爱”应改为“美丽”、“中意”应改为“喜爱”。另外,(10)中还涉及生造词的问题,汉语中并没有“美爱”这个词,是选手生造出来的。
4.数词偏误
该类偏误只有1条,如下:
(11)中文是我目前正在学的四种语言。
该条偏误是基数词和序数词的混淆问题,应把基数词“四”改为序数词“第四”。
(二)虚词偏误
在选手产生的所有词汇偏误中,虚词偏误共有9条,占词汇偏误总数的45%。而通过进一步细分,虚词偏误又可以分为助词偏误、介词偏误、副词偏误和连词偏误。其中,有一句话同时出现了助词偏误和介词偏误,这里单独划分为助词和介词混合偏误。
1.助词偏误
该类偏误共有4条,如下:
(12)我还没有你的这么聪明。
(13)不同背景我们全聚在一起了。
(14)才能变成真正一家人。
(15)让我对于不同的人和文化看法更加开放。
以上四句话都是助词“的”的偏误问题。(12)是助词“的”的多余问题,应将其删除;(13)(14)和(15)是助词“的”的缺失问题,应在横线处添加助词“的”。
2.介词偏误
该类偏误共有2条,如下:
(16)谢谢“汉语桥”我有机会来这里参加这次比赛。
(17)你选手身上看到了很多优秀的闪光点。
以上两个句子都是介词缺失的问题。(16)应在横线处添加介词“让”;(17)应在横线处添加介词“在”或者“从”。
3.助词和介词混合偏误
该类偏误只有1条,如下:
(18)因为我已经买她的礼物。
该条偏误是助词和介词的缺失问题,应在两个横线处分别添加助词“了”和介词“给”。
4.副词偏误
该类偏误只有1条,如下:
(19)但是我还上大一。
该条偏误是副词误用的问题,应把副词“还”改为副词“才”。
5.连词偏误
该类偏误只有1条,如下:
(20)他也一跟我见面喜欢我。
该条偏误是关联词成分缺失的问题,应在横线处添加“就”,以构成完整的关联词“一……就……”。
二、语法偏误
语法在语言中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掌握好一门语言的语法规则,才能真正地学好该门语言。经统计,在欧洲组选手中,有8人共产生了8条语法偏误,偏误人数约占总人数的18%。本文将语法偏误的类型分为语序不当、成分缺失和成分多余。
(一)语序不当
该类偏误共有3条,如下:
(21)不管世界上在哪个地方,……。
(22)他也已经表演过在这。
(23)我很短时间学习汉语。
以上三个句子都是语序不当的问题。(21)是宾语位置不当的问题,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应放置在介词后,所以应把“世界上”和“在”互换位置;(22)是状语位置不当的问题,汉语中的地点状语一般位于谓语前,所以应把“表演过”和“在这”互换位置;(23)是补语位置不当的问题,首先,中补短语中的补语应位于中心词后,所以先将“很短”和“时间”互换位置,其次,汉语中的补语应位于谓语后作补充说明,所以应再把“时间很短”和“学习汉语”互换位置。
(二)成分缺失和成分多余
成分缺失的偏误和成分多余的偏误共有5条,其中有一个句子同时出现了这两种偏误类型。如下:
(24)因为我已经来过留学。
(25)我觉得“啃老族”不太好的。
(26)过新年的时候,很多大部分中国人,……。
(27)我连一句话中文都不会说。
(28)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一定会挺好的。
以上五个句子中,(24)和(25)存在成分缺失的问题。(24)是宾语成分缺失的问题,应在“来过”后添加“中国”;(25)是谓语成分缺失的问题,应在横线处添加谓语动词“是”。(26)和(27)存在成分多余的问题。(26)是定语重叠的问题,应删除“很多”和“大部分”中的一个;(27)是名词重叠的问题,根据语义,应删除“话”。(28)既存在成分缺失,又存在成分多余的问题。首先是谓语成分缺失的问题,应在横线处添加谓语动词“变得”;其次是前后搭配不当造成的成分多余的问题,只有“身体”可以变好,“健康”本来就是好的,所以应删除“健康”;另外,该句在修改后还存在着副词偏误的问题,应把副词“挺”改为副词“很”。
三、偏误产生的原因及相关教学建议
一般来说,选手产生的偏误可能是由主客观在内的多种因素导致的,通过对选手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找出对其偏误影响较大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主要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分析选手词汇偏误和语法偏误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为日后欧洲学生的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提出一些相关改进建议。
(一)词汇方面
由统计可知,欧洲组选手在词汇方面产生的偏误占比偏高,这说明欧洲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较差,要求教师日后在教授欧洲学生或以欧洲学生为主的班级时要更加注重词汇教学。毕竟词汇是语言的基础组成部分,词汇教学的质量十分重要。
首先,选手词汇偏误中占比最多的类型是名词偏误和动词偏误,而其中大部分是近义词或相似类型词语用法混淆的问题,比如把“景点”说成了“地方”,把“到达”说成了“达到”等。这些问题说明选手对汉语词汇的理解和掌握不够透彻,其要求教师在日后的词汇教学中更加注重语素教学,通过对词汇的各个语素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含义及其与其它词汇的区别。比如“那时”和“那天”,教师要注重给学生辨析其中“时”和“天”的区别,告诉学生两者不能混淆使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多多进行一些辅助性的词义辨析训练,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其次,选手也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助词偏误和介词偏误。其中,选手在助词“的”上产生的偏误较多,这要求教师在面向欧洲学生进行词汇教学时要更加注重讲解助词“的”在汉语中的用法。再分析其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个原因是母语负迁移。母语负迁移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还未将目的语规则完全掌握时,依赖母语的规则,将母语的规则套用在目的语上进行使用,而造成偏误[1]。由于欧洲选手的母语中可能没有助词或者介词,比如英语中只有助动词,没有助词,这就会导致其在使用汉语时可能会忘记将助词添加,这就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第二个原因是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学习者习得一定汉语规则后,也会将已习得的不完全的汉语知识,错误地套用到新学习的汉语中,产生目的语规则泛化导致的偏误[2]。可能一些选手在学习了汉语的助词后,将其使用规则过度泛化,在本不应添加助词的地方也将其添加进去,从而产生偏误。比如句子(12)中,选手就错误地添加了助词“的”。综合来说,这两个原因要求教师在教授助词和介词时,要更加细致地为学生讲解其使用规则,一定要让学生记住什么时候必须加,什么时候不必加或一定不能加,并且要多次反复强调,才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再者,选手产生的一些其它类型的偏误也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偏误产生原因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所有的情况都用同样的教学对策来解决,否则事倍功半。
(二)语法方面
整体来说,欧洲组选手在语法方面产生的偏误数量不多,但也具有一些代表性,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语法教学中多加注意。因为语法教学一直是国际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的讲解和训练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语法上的学习效果[3]。
首先是语序不当的问题。汉语是分析性为主、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语序是其重要的语法手段,语序灵活多变,使得学习者难以完全掌握汉语的语序[4]。通过分析,语序问题主要也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任何语言之间都存在共性和个性,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共性方面很容易掌握,而目的语和母语不同的地方则不容易掌握[5]。因为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序规则,所以学生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难免会受到其母语或其已习得的其他语言语序的影响,当目的语和母语或其它已习得语言的语序规则产生冲突的时候容易产生偏误。比如句子(22)产生了状语位置不当的问题,因为英语中的地点状语是位于谓语后的,这与汉语正好相反,所以选手容易产生此类偏误。这要求教师在教授语法时更加细致地讲解汉语的语序规则并辅之以大量的练习,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汉语语序规则系统。
其次是成分缺失和成分多余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选手对汉语的语法结构掌握不够牢固,比如句子(24)缺失了宾语,句子(25)缺失了谓语,句子(26)又过多地使用了定语。所以教师在讲解汉语语法结构时一定要注重讲解每个结构在句子中的作用,告诉学生每个结构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绝不能缺失或滥用。当然,相关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但一定要注重练习的质量,不能只是大量做题,而是要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综合方面
综合来看,无论是词汇偏误还是语法偏误,选手都会受其学习时长和心理素质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互动问答环节。该环节不同于演讲环节,选手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回答问题的,十分考验其口语能力,而选手也在这个环节产生了大量偏误。经统计,不只是欧洲组选手,各大洲选手在互动问答环节的表现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于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通过观察发现,学习时间较长的选手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清晰,产生的偏误较少;而学习时间较短的选手经常听不懂问题,导致其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而即使是能够听懂问题的选手也会在回答时产生相对较多的偏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长时间的稳定学习,从而促进其汉语水平的提升。另外,心理素质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汉语桥”比赛的特殊性,在比赛的舞台上紧张、焦虑的心理也是导致参赛选手们频频出现偏误的原因之一[6]。有些心理素质较差的选手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非常紧张,导致其产生较多的偏误。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后的口语教学中多增加一些互动问答方面的训练,而且最好是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语境的口语练习,而不只是模仿书本对话,否则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四、结语
本文以第十八届“汉语桥”欧洲组参赛选手在“过桥”比赛演讲及互动问答环节中产生的口语偏误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将选手产生的偏误分为词汇偏误和语法偏误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然后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发现,欧洲组选手产生的口语偏误主要集中在词汇方面,其中名词、动词、助词和介词偏误占了很大比重;而语法方面的偏误相对较少,但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学习汉语时间、学习兴趣、心理素质等也会与口语偏误的产生有一定的关系。针对欧洲组选手口语偏误的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在日后以欧洲学生为主的汉语教学中对其更容易产生偏误的地方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讲解,并且辅之以合理有效的练习。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常现象,不可能完全避免,它伴随目的语习得的始终[7]。本文希望能为日后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汉语教学改革抛出一块小小的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