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教育 幸福育人
2022-11-21梁静
梁 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笔者所在校结合多年办学经验和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追求和办学定位进行深入探究,在充分尊重原有学校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美好教育的学校文化。美好教育是以“立德树人,全面育人”为办学宗旨,以“启幸福人生”为教育理想,以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育人使命,以唤起教师、学生对“美好”的追求,帮助教师、学生实现“美好”能力为教育追求的文化理念体系。
美好教育以贯彻新时代教育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品德优、善学习、体魄强、有特长、视野宽、会合作的“美好少年”为根本目标,引导教师和学生坚信学校美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立志做学校美好教育的模范践行者。因此,在带班育人工作中笔者始终以学校美好教育文化为引领,不断学习、理解和内化美好教育文化实质和内涵,并在日常实践中不断思考、反思和提升,逐渐提炼、凝练和淬炼形成了“美好教育、幸福育人”的富有教师个体特色的带班育人方略,并通过开展“美好班级文化”“美好班级环境”“美好习惯养成”“美好家校协同”“美好少年评选”等育人策略,逐渐提升了家长对笔者的信任感,提升了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宿感、责任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淬炼美好班级文化,让学生建立认同感[1]
践行美好教育学校文化,首先就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和家长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起着导向、推动、激励的作用。笔者认识到班级文化绝不是班主任一个人提出来的,班级文化必须积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价值追求。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笔者从年级带班伊始,都要及时召开第一次班会和家长会,向学生和家长提出班级文化建设倡议,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大讨论。在讨论中笔者的角色就是主持人,让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绝不做结论性评价,而是在学生、家长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大家相互质疑、相互启发。经过大约两周的时间,一套相对完整的班级文化建设体系就会在大家热烈而充分的讨论后正式形成,其中包括班名、班训、班徽以及小组组名、组训和组徽等内容。
二、营造美好班级环境,让学生找到归宿感
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形成之后,笔者就会逐步着手引导学生们将这些文化的内涵运用到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中,将班名、班徽和班训宣传上墙,组名、组徽和组训展示入位,使班级的一方小天地逐渐充满了书香和文化气息,当学生们每天走进书香弥漫的这一方小天地,就会油然升起一种愉悦感和归属感,激发起对知识的崇尚和渴求,油然而生遨游于书海的愿望。例如,窗台上放着孩子们自己种植、养护的各种植物,当一颗颗莲花种子发芽后长出片片圆圆的小荷叶时,学生们还会自制卡片,写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并配上插图,为班级增添一份宁静,一份安谧;黑板报上,留一片“文学漫步”区,学生们看到的、学到的一首小诗、一句名言,都可以自己写上去,亦或者是贴出丰富精彩的剪报;学生获奖展示区展示学生获奖作品,或者是奖状,有时也会是笔者根据学生近段时间表现所写的寄语。小小的一面墙就是大大的一片天,这面墙成了班级信息交流、师生互相沟通了解、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媒介。
三、强化美好习惯养成,让学生获得成就感[2]
“一个好的习惯能成就人的一生”,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因此,笔者在带班育人过程中格外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旨在通过良好习惯养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而为其未来美好生活做好准备,为美好人生奠基。良好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思考和顶层设计,笔者通过对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文献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带班经验,对学生一至九年级行为和学习习惯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再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个性,梳理形成了不同学段学生习惯养成的内容和与之对应的养成策略,并在带班育人过程中分段进行养成教育。
四、构筑美好家校协同,让家长增强信任感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不再是单一的家访和面谈,还可以有其他多样的形式,如微信、朋友圈互评、微博等,使得家校沟通不再受时空的阻碍,家校的沟通更加及时有效,更加顺畅。
笔者在带班育人中坚持开展智慧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家长们将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给学生听,这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校园和课本以外的知识,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不一样的爸爸妈妈,会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感到无比自豪。同样也可以让家长近距离感受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了解和体会学校丰富的育人课程,更能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工作的细心、耐心和不容易。这些举措都大大拉近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和对班主任的信任,畅通了学校育人渠道,提升了班主任带班育人的效果。
五、加强美好少年表彰,让学生拥有幸福感[3]
笔者在带班育人过程中会始终把评价和表彰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坚持定期对学生进行表彰,合理设计表彰和评价内容和标准,设立了优秀学生、学习标兵和学习进步奖、良好习惯奖、积极奉献奖、热爱集体奖等多个荣誉、奖项,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同时通过发放荣誉证书、奖杯、加盖进步印章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激励学生,在班级中营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同时,笔者还坚持每学年开展一次“美好少年”的评选和表彰活动,每学年初向全班同学公开“美好少年”评选标准,向学生发出争做“美好少年”的倡议,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和鼓励,引导班级的每一名同学都积极投身于“美好少年”的评选,让每名学生在争做“美好少年”的活动中,体会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感受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对于笔者所带班级学生而言,每学期末最期待的事情莫过于一年一度的“美好少年”颁奖典礼了,每年的“美好少年”由家长陪同走红毯都成为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光时刻,教师精心设计的颁奖词每每都让同学们终身难忘。从学生和家长满满的幸福感中,笔者由衷地感受到带班和育人的快乐和幸福。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为标准,以作学生成长的“四个引路人”为终身教育追求,在培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路上坚守教书育人初心,不忘立德树人使命,不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