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
——基于“SCT”的三元交互模型理论

2022-11-21徐天宇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个体新冠疫情

郑 军 徐天宇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020年9月2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文件中提出全面总结推广“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经验,强化教师和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形式,学生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或者环境影响,通过听、说、读、写、研究、实践等方法使学生可以丰富自我(知识、情感等)的行为方式。[1]为了在严峻的新冠疫情形势中更高效地进行高校教学工作,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刻不容缓,各高校要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并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互联网+教育”的线上教学体系更加高效合理。截至2020年12月1日,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移动终端累计下载安装5691.2万人次,应用访问471万人次,在线学习的大学生有1775万人,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线上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教育部还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间需做好高校在线学习的管理改革工作,从国家、学校、社会三方共同保障学生线上学习,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一、三元交互模型理论在新冠疫情期间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适用性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三元交互模型认为,环境、行为和个体变量三者之间动态交互影响。“互联网+教育”的网络环境(如学习平台、课程资源)以及心理环境均是影响在线学习投入的环境因素,而学习者对自己从事学习行为和获得学业成绩能力的主观评价、判断和信念,即学习效能感将在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对学习投入产生重要影响。[2]据此理论形成的三元交互循环系统,可以让老师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行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等,从而正确地掌控教学的大方向,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986年班杜拉提出的阐释人类心理机能的三元交互的“SCT”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即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环境、个体变量和行为三者之间存在三元交互关系。环境指影响个体感知、身体等客观事物的总和;行为即个体在受到客观事物影响时发出的机体反应;个体变量即个体的心理、感知等变量。学习环境和学生的个体变量都会影响学习行为,并且将学生的个体变量作为论证的核心,着重强调学生的个体变量对学习行为的调整作用,通过学生的个体认知结构对学习环境的感知、判断可以干预学生的学习行为。[2]三元交互模型理论高度概括了人的个体变量、环境因素及行为的影响作用关系。[3]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班杜拉的三元交互模型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信息工程、教育、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其中在教育领域应用较多。例如有学者基于三元交互模型理论,对学生的学习投入进行量化研究,解决学习主体学习投入不足的问题并且提高学习效率;[4]也有学者利用三元交互模型理论对寒门大学生的认知心理进行探究,提出相应的心理环境优化策略。[5]

目前,一些学者在“SCT”理论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当今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总结得到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的可能方向(李杰,2018;杨瑞仙,2020);[6][7]还有一些学者基于“SCT”等理论整合主流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课堂教学新架构——转化教学,对中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益启示(张华龙,2016;马颂歌,2018);[8][9]也有学者通过评价机制创新,构建一个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新型评价模式,从而为大学课程自主学习评价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邢有琨,2015)。[10]这些学者大量的文献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分析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对三元交互理论模型的分析,并将其运用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中。本文分别对该模型的每个方面进行探究,并选取疫情严重的湖北省、河北省等地区的一些典型高校案例用于实证分析。首先利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大学生进行评价描述,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提供前提条件;其次,分析个体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且强调其主观能动性,为大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现实支撑;最后将个体变量作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心理变量和感知变量为抓手,分析大学生对学习的价值取向。对这三元的细致分析能让高校抓住改革要点,发现网络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改革弊病和漏洞,深化网络教育教学改革,以此完善网络教学培养机制,稳步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环境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SCT”理论认为,人们的学习行为并非无中生有,而是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即便是人们基于学习资源形成了对事物的概念表征,他们对物质最终的认知、态度以及评价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11]在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其中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网络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影响学生进行完整流畅的学习活动。

(一)疫情下外部环境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1.网络教学环境:线上教学改革主战场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网络教学虽然能解决一些教学问题,但是也有严重的互动、评价等制度缺失,这就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从保障。[12]在疫情的形势下,优良的网络学习环境会使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学习技巧和办法,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

疫情期间,我国的互联网教学平台的环境不够稳定,教育部和中央网信办联合部署启动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华中农业大学响应号召,率先建设一批线下线上融合教育的示范课程,以“新基建”为抓手做好网络教育应用的基础环境保障工作,帮助同学心无旁骛地对知识、技能进行学习;另外,北京邮电大学推出“空中图书馆”,升级、扩容 “悦读书院”平台等系统,满足学生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与线上服务的需求,方便学生在疫情期间能够多元化地搜集学习信息,便捷快速的网络教学环境更易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校园环境:线下教学改革主战场

2020年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开秋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各高校应组织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创造一个积极阳光的校园环境,加大力度组织开展文化、体育等相关的户外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推进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13]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对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言是必要的,并且能够发展创新思维, 促进学生们主动学习。[14]

为配合教育部疫情防控期间的部署,华北理工大学于2020年开始推进生活园区育人工作,首先将人文关怀、校园特色等元素融入学生园区建设,构建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然后构建“小实体,大互联”的管理模式,形成“开放、融合、智慧、卓越”的创新园区,助力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此外,河北经贸大学要求辅导员要做好学习方面的辅导工作,定期收集校园环境信息,掌握校园学习环境动态,始终确保稳定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二)疫情下内部环境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1.健康机体: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保障

2020年5月,教育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积极有序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免疫力,实现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保障。适当的体育锻炼会提高身体条件,能促进学生大脑的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感知观察能力的发展,让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16]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首先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体育课程体系要注重过程衔接,明确体育课程的目标,科学合理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目前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等都启动了学生体育评价改革探索实践,将体育和一些文化课进行学分或者考试绑定,通过对体育的兴趣增大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兴趣,完善“健康知识+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的教学新模式。高校需重视体育对学习成绩的作用,并且要根据国家和教育部的部署,妥善安排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学习成绩与体育同步和稳步提高的效果

2. 心理环境:保障学习效率的关键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发了《关于2020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举行“四个一”专项行动的工作提示》一文,以“聚力同行,战疫同心”为主题,要求各高校在疫情期间切实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清除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疫情作为突发性的危机,大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因此高校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另外大学生们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要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提升自己的精神力和抗压能力。[15]

为帮助学生消除新冠疫情对心理环境的负面影响,华中师范大学强化实施心理育人策略。首先在校内开展面谈咨询、团体辅导和热线咨询等,增强外界对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力,预防心理疾病;其次,设定高标准来筛选合格的心理老师,通过提高心理教师的能力来保障心理辅导的质量。另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心理自我评价制度,在课后邀请一些心理学专家进行心理知识讲座,或者是发起一些心理测试、心理研究测评、心理知识问答等活动,让学生正视自我,接受自我。切实解决心理问题可以让学生心无旁骛地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新冠疫情下行为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支撑

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受到了多种行为的影响。而具体的行为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发展,改变大学生的认知和观念。在学习活动与大学生自身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外界行为与恰当的主观行为会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容易提升,让大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学习成就感,进而使他们身心愉悦,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

(一)疫情下外界行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1.榜样行为:立德树人,强化主观能动性

9月18日,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为学习榜样,用实际行动履行学习义务,加强自主学习的力度。德国哲学家舍勒(Scheler.)直观的将榜样归于性格并说明“榜样追随”是性格生成的重要时刻,[17]从而赋予榜样根本性的地位。[18]“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促进了榜样行为的自我进化,且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学习动机、学习成就等,而这些因素是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19]

为在疫情期间推崇榜样教育,武汉大学在2020年9月23日举行了主题为《我们在一起——武汉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展》的展览活动。展览以武汉大学为中心,并将视野辐射到武汉、全国乃至全球,融合时间线、故事线等多线叙事,精心打造序厅、科技力量、生命至上、与子同袍等展览主题,力图在学生们面前展现抗疫战争中的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对榜样的仰慕之情;中国地质大学也于2020年11月19日 进行了以“砥砺奋进 中国力量 致敬时代先锋”的抗疫专题作品展。在创作与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展现青年的时代担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自觉调节学习行为。

2.娱乐行为:寓教于乐,加强学习主动性

2020年6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文件中支持广大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换表达方式,寓教于课、寓教于乐,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主动性。我国传统的文化与教育思想均重学习而轻娱乐,但伴随科技发展与社会变迁,学习的方式各种各样,教学模式也是日新月异。在当今“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繁重,对于学生来说,适宜的娱乐行为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加自主学习的意愿。[20]

为防止疫情减退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汉理工大学在网络教学方面整合“思想引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功能,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首先,构建“四位一体”网络体系,不断为学生输送丰富的资讯、教学和服务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征集原创性精品网文、短片、漫画、微电影等网络媒体作品,在娱乐活动中深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传播主动学习的正能量。高校应该以互联网平台为主,定期开展娱乐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疫情下主观行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1.调节行为:张弛有度,落实每一步

调节行为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认知、动机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2020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了《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一文,其中指出,要进一步做好在线教学,要充分认识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成建制开展在线教育教学,对运用信息化手段调节学生主动学习有重大意义。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大学生对自己个人的需要、动机、理想等感知相对薄弱,很多大学生尚未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来调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须灵活运用计划和监控等办法调节行为。[2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为了在疫情期间辅助学生们调节学习行为,首先建设线上“金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更加广泛共享,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其次,实施思政课“名师培育”计划,在学校创新人才支持与培育计划中单列思政课教师支持计划、单设支持条件,高水平教学才能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节;再结合不同专业、学科知识点和案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探索实施不同专业、学科和“金课”搭配办法,最大程度调节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2.竞争行为:并驱争先,更上一层楼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答好在线教学的高校考卷”中表示,在线教学正在让高校课堂从满堂灌的“单声道”转变为互动式的“双声道”,促使教师强化课堂设计,引导学生竞争式主动学习,从单纯的知识传递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转变,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疫情期间的这场在线教学实践,推动了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22]由于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教学引导,设定适当的竞争环节,鼓励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23]

江汉大学梳理各院系提交的优秀教案,总结提炼出优秀教案中的学习竞争环节,并在全校推广,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构建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加强自身对习得知识体系的主动思考;然后,老师要在课堂上多进行竞争性问答测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融入竞争意识,形成举一反三的高效学习思维;最后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构建“竞争共生型”课堂,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这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新冠疫情下个体变量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班杜拉在强调个体在三元交互论中的作用时, 强调个体变量决定行为的作用。个体不但影响环境,还是行为的发出主体。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网络教学中,学习个体处于主导地位,一切活动都围绕学习个体展开,然而学习个体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网络教学中,它要与多方因素进行交互,这样网络教学才得以高效开展。

(一)疫情下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变量

1.学习动机:为学须先立志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谈话中指出,“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定要有充足的学习动机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班杜拉认为,人的信念以及动机会强有力地引导并支配其行为。[2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取奖赏、赞扬、评分等外部手段激发学生的是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25]

2020年7月,为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展课程教学培训,通过专题辅导、教学观摩、教学设计、教学工作坊等形式,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目标及原则的理解,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其次,提高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动性,加强思政教育的自觉性。老师通过适当予以学生外部鼓励,随时表扬学生成果、对学生问题及时给予反馈、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湖北大学每周都会以学分奖励制鼓励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大学生可以在讲座中提出个人思想、观点,肯定其个人价值取向,对学习者进行综合性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习态度:心在焉则学成

在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激励青少年:“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摆正我们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但在疫情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消极的,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不丧失自己的学习动力。

为在疫情期间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长江大学首先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通过学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改变消极态度;其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完成当天的任务,养成积极学习的习惯;然后,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过程,对达到一定学习目标的学生给予现金奖励,除了学业优秀奖,还特别设立学习进步奖、作业优秀奖和出勤优秀奖,以物质奖励保证学习态度的端正;还有湖北工业大学经常会邀请在教学科研、创业奋斗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学生或团队,为学生作专题讲座,教育引导学生更好端正学习态度,强化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疫情下大学生个体的感知变量

1.积极情绪:“时”半功倍,高效学习

教育部发布《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要巩固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成果,深入推动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体与虚拟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形势任务,保持积极情绪,坚定抗疫信心,投身抗疫实践,强化自主学习活动。保持积极情绪会大大减少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时间消耗,在学习上热情投入,始终保持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更快地达成自主学习目标。[26]

中国人民大学在开展疫情期间网络思政工作中,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困难,合理疏导情绪,传递积极抗疫正能量。学校成立由学生组织牵头,各学院领导、辅导员等组成的工作小组,构建网格化学生情绪管理机制,控制学生的情绪对自主学习的负面影响;河北大学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等线上平台与学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健康、思想、心理状况,做到“一人一策”提供针对性关怀指导,始终引导着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老师要指引学生不断深入认清自身、设计自身、超越自身、实现自身, 使学生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长期发展。

2.自我效能感:强化动机,提升自信

2020年9月26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对全国各类学校结合开学入学教育开展抗疫精神宣传作出部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信,并把这种自信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强化学习动机。自信主要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影响是相互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就会激发更强烈的学习欲望(Cristine,et,al,1987)。[27]其研究普遍证实,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行为及成就有重要影响,并对其目标定向及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

湖北大学为配合教育部在疫情期间的工作,做出以下措施:首先,设立本科生、研究生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建立“学校、学院、年级辅导员”三级值守处置体系,保障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其次,加强学生学业指导,组织辅导员线上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帮助指导,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依托微信上一些平台,推出抗疫的正能量系列报道,讲抗疫故事,引导学生从战“疫”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激发其对优异学习成绩的渴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五、新冠疫情下对大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三元交互模型,分析环境、个体、行为的交互作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科学合理的线上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学中应以个体为核心,环境作前提,行为作现实支撑,以这三者形成的循环系统为网络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设计合理高效的“多元评价机制”

以学习评价、促学评价、以评带学建立一个多元的学习评价机制。一是对学习进行评价,先对学生习得的知识或技能等进行考核,然后及时向学生家长和校方反应学习的进度信息;二是促学评价,首先老师和学生一起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然后老师对完成目标的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并评价,可以及时为老师提供学生的学习状况信息,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三是以评带学,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作为一个主动的个体,让学生主动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行动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 “因材施教”,辅助调节学习状态

在“互联网+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可采取“平台为支撑、数据为基础、活动为核心、发展为宗旨”的策略。一是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为老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提供网络技术、工具等支持;二是基于学生的数据,合理对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方案进行分析,让教学方案和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三是需要确定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合理的对学习内容、过程以及环境等进行优化;四是要促进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智慧,以满足因材施教的核心要求。

(三)构造公平竞争、敢于行动与思考的学风

一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积极的上课气氛,科学合理地给予学习任务,不失偏颇,让学生们公平竞争;二是老师要进行有效教学,制定合乎学生能力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运用并进行错误反思;三是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在行动实践与知识应用时进行指导,并教会他们理论与实际结合,帮助学生获取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并且时常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行查漏补缺,需要他们养成相对独立的学习习惯。

(四)建造“合作学习系统”模型

在该模型中, 学习者小组各部分包括老师、智能机器人系统、学生组成的组别。一是老师要对学生组别监督管理, 并且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智能机器人系统会在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帮助,例如,为学生提供学习工具、测验等学习资源,系统会对网络资源的信息同步, 并且系统会跟踪分析学习数据,比如,学生在各个学习场所中合作的过程及结果、学习的范围等, 并将这些学习数据保存在系统中。

猜你喜欢

个体新冠疫情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战疫情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抗疫情 显担当
新冠病毒的自白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