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22-11-20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第二小学林柳萍

亚太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困生教学活动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第二小学 林柳萍

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培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要突出“以人为本”,即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化教学主体,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兼顾教学目标与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因材施教”内化为一种理念与一种策略,统筹兼顾教学的统一要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通过“因材施教”达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当前的小学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有着极大不同,尤其是在当前“减负”的硬性要求下,落实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了教育教学必须实施的要求。而在小学生综合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小学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只有确保小学生身体素质过硬才可以更好地确保其他方面的稳步发展。

一、“因材施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体育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小学生可以对理论要点进行精准领悟之外,还必须在小学生身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展开体育教学活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基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性,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训练,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实现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尽可能多地帮助小学生锻炼体能,增加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提升班级体育教学的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增强自身的体质。

2.基于学生实际,依托课本内容,大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更多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记录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变化,达到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

3.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是体现学生体育锻炼主体地位的具体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立足对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和细化模块,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运动理念,培养运动习惯,主动参与运动,使学生从心底认识到体育课程对自身发展和强健体魄的重要性。

4.通过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体育锻炼,帮助学生通过系统训练更好地提升身体机能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体能基础,也为后续实现自我突破及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学生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二、“因材施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点燃学生体育兴趣是“因材施教”之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训练。因此,要想更好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达到良好教育目的,必须注重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教师应尽量采取多种体育锻炼方式提升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一样的体育锻炼方式,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跳高、跳远等,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据进行小组划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如在篮球小组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组员的具体情况,开展跑、跳、投等各类活动,对学生展开运动前热身,同时对他们进行速度、力量和耐力训练。又如在排球小组训练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训练的过程引入游戏环节,当学生颠球或者传球失败时,可以让其做仰卧起坐或者俯卧撑。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技巧,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快乐地进行体育锻炼,既达到了较好的锻炼效果,又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使他们感受到展开体育训练的乐趣。

(二)恰当地给学生分层是“因材施教”之源

要想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必须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十个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才能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是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以学生的现有知识和技能储备为依据,在考虑学生能力和潜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值得注意的是,在分层教学的分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各组学生的整体实力相当,这样才可以有效达到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从而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例如,当在“快速跑”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虑学生身高、体重和爆发力的基础上合理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组内锻炼和比赛锻炼学生的爆发力和反应速度,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那些体质偏弱或者体重超重的学生,教师应在考虑他们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他们设置一系列如“老鹰抓小鸡”类的游戏,通过游戏的开展最终达到锻炼他们腿部活动和反应灵敏度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快速跑”的教学目的。

(三)更新课堂评价理念是“因材施教”之标

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因材施教”,还应该根据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及时更新课堂评价教学理念,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真正做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评价以多元的内容、多元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及切实践行“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时,既要有教师从外部对学生进行的评定,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的评价”的要求。详细而言,要想更新课堂评价理念,应该在课程评价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的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评价的标准,应立足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例如,进行小学生体育评分时,除了依据检测成绩外,还应该考虑学生体能的实际情况和兼顾他们的日常训练情况,通过以下方式计算总成绩:总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除此之外,还应该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将最终评价结合总成绩和自评、互评,达到中肯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既做到了尊重学生个体,又体现了评价的公正,是“因材施教”理念的标准。

(四)充分理解“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含义

通过对“因材施教”的理念加以分析,将其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方面属于“因才施教”,另一方面属于“因材施教”。一是“因才施教”。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化特点予以充分尊重,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以探讨,由此看出学生的差异并不仅仅属于先天性遗传因素差别,同时还与学生的身体、心理、成长情况、理念形成以及智力总体发展等后天形成的基础条件直接关系。在此类影响因素的干扰下,学生的个体差异呈现出较大差别,进一步彰显出“因才施教”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因材施教”。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需要针对现阶段所使用的教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参考资料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探讨。在深入分析的同时进行正确引导,逐渐改善传统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开展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理念所带来的教学局限性,实现对教材内容的灵活使用,保障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针对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设置情况打造多样教学模式,以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不仅如此,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正确引导下,教师还需要保障日常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在新时代社会背景的影响下需要确保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能够逐渐向现代化方向转型,确保所使用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够呈现动态化特点,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带来积极影响。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因材施教”理念的优势和作用,还可以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五)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因素、兴趣爱好及心理特征

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小学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好奇心理普遍较强。为了确保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教学方法予以动态化改变,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课堂中持续保持高涨的学习状态。不仅如此,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相对较短,但对于新鲜事物能够彰显较强的兴趣和注意力。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以及年龄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因材施教”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具备灵活应变能力,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保障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并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改变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我展示机会,并基于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使班级内部学生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展示平台中,踊跃发表自我见解,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和同学的热心帮助下,增强自身的学习自信心。

(六)充分考虑学优生和学困生问题

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为了确保各项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有序进行,需要充分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情况加以分析,由此可以看出班级内部存在学优生、学困生等不同程度的学生。为了保证各项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师需要确保“因材施教”理念能够充分渗透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的实施。对于学优生来说,其自身对于体育运动的技术和动作学习能力较强,在教师的示范过程中能够顺利掌握动作和技巧的使用方法。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引导,不仅能够提高学优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进一步增强此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其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学习情况为教师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题,无论教师使用何种教学方法或者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纠偏形式,学困生对于技术和动作的掌握效果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凸显了“因材施教”理念在教学落实阶段的重要作用。

首先,需要从思想层面入手,对学困生给予积极的鼓励,不仅需要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还需要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对学困生给予相应的鼓励,使其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带领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其次,可以以分组的形式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使学优生和学困生成立小组,在学优生的正确带领下引导学困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以此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和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使学困生能够在教师和学优生的不断帮助下提升身体协调能力,从而逐步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最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予以高度关注,并对学困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多讲、多练的情况下,定期组织学困生重复练习,使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要想通过“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端正态度,对小学体育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把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思考清楚。秉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使用“因材施教”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恰当引导,达到锻炼小学生体能、激发学习兴趣与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学困生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