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英语听力训练

2022-11-20李培子

读与写 2022年32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听力词汇

李培子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江苏 泗洪 223900)

在当前新时期下,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关注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素养方面的培养。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应该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于英语听力教学的要求进行明确,结合其具体教学目标,让学生们能通过听力学习,掌握和他人交流的能力,提升其交际水平。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上,教师需要围绕学生对于听力教学活动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1.小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影响因素

1.1 环境因素。语言环境与英语学习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提供给学生语言交流平台,能够通过不断地实践加强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但小学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较为缺乏,教学条件也相对落后,并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一旦走出英语课堂便很少再有使用英语的机会,更不用说英语听力强化训练。

1.2 社会背景知识。使用英语的国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是深刻理解英语的基础之一,小学的英语课本内容大多是中外节日、饮食、娱乐等方面的差异,对于社会文化的差异则涉及较少,学生在听力时只能依靠中文的逻辑思维进行理解,有时会较容易产生理解偏差,逐渐使得学生丧失对英语听力学习的信心。

1.3 情感因素。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情感状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积极、平稳的情感状态能够使得学生精神集中,能够很好地“屏蔽”外界干扰因素,而负面情感则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急躁、自卑的心理,从而对听力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2.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方面。受到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起步较晚,即使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也仅是作为副课,对于英语的重视并不高,因此小学生在小学英语阶段并没有形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更不用说听力训练,以至于学生的听力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在日后的英语学习中产生畏难心理。

2.2 学校方面。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的教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多媒体教学设备仍是较为缺乏,不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且小学很少举办英语朗诵、演讲、歌曲比赛等有助于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语感的教学活动。

2.3 教师方面。首先,部门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比较滞后,以升学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现象使得小学教师并不敢或者说不愿意创新教学方法,英语课堂教学仍是采用死记硬背、逐句翻译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会觉得英语课堂枯燥无味,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其次,有一部分英语教师认为听力训练的效果显现和提升过程较为缓慢,而笔试成绩是升学率的重要保证,因此英语教师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阅读理解、写作的讲解训练上,听力训练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学生的英语听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3.对于听力学习的氛围进行有效的构建

小学英语教学当中,要想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和水平,我们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听力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获得一个良好的听说环境。而小学阶段,学生自身英语的听说能力相对有限。在课堂教学当中,有的学生如果注意力不够集中,那么有可能会出现听不懂教师所说内容的情况,这对于整个听力学习的效果来说是会产生直接影响的。为了提升英语听力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和质量,我们应该围绕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背景,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情境进行合理的构建,让学生更好的对于相关内容进行认知和联想。例如,在对“We love animals”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提前准备一些动物的形象和动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来猜想动物的名字,之后写下相关单词,让学生学习发音和拼写。在后续听力方面的学习中,由于有前期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导入,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听力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和学习成绩是不尽相同的,这也要求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上,采取因人制宜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结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好教学方面的合理调整,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尊重,采取具备更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基础以及兴趣都是不同的,如果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案,那么学生们的听力学习效果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围绕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安排,通过分组等不同的手段来开展教学。例如,在对“My Day”一课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围绕学生听力水平的差异,对于课堂任务进行相应的设置。通过对学生合理进行分组,对听力水平基础一般的学生,集中于简单句式训练为主,让他们对于句型和词汇进行掌握。对于听力掌握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围绕“What were you doing last weekend?”等话题,让学生结合所听内容进行相应的讨论和交流。通过设置分层次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这是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5.适当调整和改进听力训练过程

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构成,听力教学对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英语考试中的重要考察内容。在以往听力教学上,教师往往利用播放录音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和训练。这种训练方式相对刻板和被动,对于学生听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欠缺,难以对于学生自身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产生全方位的积极影响。在具体的听力训练的安排上,我们应该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听,去思考,让英语的工具性特点得到更好的展现和发挥。例如,在对于“Shopping”相关章节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设计几个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在“Supermarket”、“Pedestrian street”等不同的情境下,自行的创编一些对话,并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这一表演训练活动当中,其他学生可以练习听力,而参与表演的学生也能够得到交流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这样一个听力训练的过程,相对以往听力训练来说更加生动,同时也具备了更强的吸引力,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英语能力方面的有效提升,是非常具有应用价值的。

6.跟读训练对小学英语听力的作用及途径

6.1 跟读训练对小学生英语听力的促进作用。

6.1.1 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英语词汇量。很多小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经常存在听不懂句子,但是看听力材料的时候发现所有单词都认识的情况。归根究底,主要是学生掌握“阅读词汇”而没有掌握“听力词汇”。“听力词汇”主要是指学生根据词汇的发音辨析词汇含义的词汇,而“阅读词汇”主要是指学生根据词汇的拼写辨析词汇含义的词汇。通俗点说,如果学生听到单词的发音就可以知道这个单词的含义,即使不能完整地将这个单词拼写出来,也不妨碍听懂一段句子,但是很多学生缺乏这一点。大多数学生都是依靠拼写去辨析词义,所以听力能力得不到显著提升。而跟读训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长期的跟读练习,可以让学生有效实现音形义的转化,即学生在跟读过程中既能记住词汇的拼写,又能记住读音和释义,“阅读词汇”也因此逐渐转变为“听力词汇”。

6.1.2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语音语调现象和词汇的发音。有效的跟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发音,从而提高学生发音与词义、词形相匹配的效率。除此之外,听力材料中有很多诸如升降调、不完全爆破、连读、弱读、重读等语音语调现象,有效的跟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语音语调。这样,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遇到这些语音语调的时候就能顺利跨过。换言之,这些语音语调问题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并不会造成多大的阻碍,从而实现学生英语听力的有效提升。

6.2 利用跟读训练提升小学生英语听力的有效策略。

6.2.1 选择合适的跟读材料。跟读材料是跟读训练的载体,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跟读训练效果。在展开跟读训练之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跟读材料。首先,要保证跟读材料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语言习得规律,适合学生当前水平。其次,要保证跟读材料的发音标准,适合学生,便于学生模仿。最后,要保证跟读材料具有多样化、实用性和趣味性特点,内容上可以选择音乐、电影、故事、纪录片、新闻等,形式上可以选择网络资料、录像、磁带,说话者既要有普通大众,又要有高级学者,既要有男性,也要有女性。在跟读训练中,教师交替使用这些听力材料,可以让学生熟悉不同语调语速、不同体裁的英语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6.2.2 传授正确的跟读方法。在进行跟读训练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材料内容设计相应的情境,比如跟读训练的材料内容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内容是教师问学生为何上学迟到。英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从上学到现在是否有迟到的现象,在迟到的时候老师通常会和自己说一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情境激活学生背景知识,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跟读材料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第一遍跟读之前,告诉学生如果遇到听不懂的词汇,不要因此而停下,可以使用某一个音节或者特殊的词代替,确保跟读过程的完整性。在学生完成第一次跟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跟读材料进行阅读,并将无法跟读的语句标注出来,之后在不看材料的情况下再次进行跟读训练。

6.2.3 检查学生的跟读水平。在学生跟读结束之后,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在跟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清楚认识自己的不足。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检查学生的跟读水平,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结合学生的跟读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针对跟读效果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进行跟读训练,直到学生最终以标准的语调和语言正确跟读出材料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7.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7.1 重视语音和听力基础知识教学。语音、词汇、语法是提高首先,小学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听力学习的基础,也就是语音教学,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音标、音调、朗读技巧等的讲授,也可以多为学生播放英语磁带,让学生经常感受英美发音。其次,指导学生做好词汇、语法的基础知识学习,听力不同于阅读理解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解读,在听力考试中只有一次机会,不像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能够重复阅读,这就需要学生记忆较多的单词和短语,并对语法规则有一个较好的理解。

7.2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听力学习氛围。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能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开展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活动,如英语演讲、英文歌曲比赛等,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积极组织学生展开英语讨论,运用英语踊跃发言,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经典的英语电影等,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的英语学习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听力训练。

7.3 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英语听力教学的整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练习和口语练习都需要逼真的语言环境,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放映原版光盘、录像、录音等视频音频文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教学情景中,通过重复对话或完成对话中的一个角色而进入真实的语言环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展现,反复出现,这些优势有利于解决和突破听说教学的难点,有效地增强学生听说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7.4 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听力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力技巧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听力技巧训练,通过不断的训练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7.5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相较于城市英语教师来书水平较低,学校和教师自身都要重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资源不够充足,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相对较低,英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听力训练方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8.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学科教学当中,听力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英语听力是小学生学好英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能力,而影响听力的因素主要有语音语调、听力词汇量,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跟读训练得到解决。我们应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听力教学的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展现出英语学科的应有特点。以往听力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自身成绩方面的提升和发展,而对于学生自身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则不够重视。面对当前新的英语教育环境和需求,我们应该在听力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更加积极、主动并且全面的教学思路,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和空间,小学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跟读训练的重要性并加强对跟读训练方法的探索,确保跟读的价值和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升,打破以往“聋哑英语”的尴尬局面,让学生的英语素养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听力词汇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