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中职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对策

2022-11-20朱秀蓉

读与写 2022年32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职业道德理念

朱秀蓉

(广西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21)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创新和改革,中职教育也随之发展。在中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职业道德修养会直接影响到中职生的未来发展,因此,中职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如何能够培养出既有高技能水平又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理念的技能型人才,是所有中职院校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受社会形势发展的影响,现阶段各个行业在进行人才引进的过程中,不再只重视学历,更多的用人单位会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中职院校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在人培方案中突出品德教育与技能培养并重的理念,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1.培养中职生职业道德的意义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从业劳动者的基本素养要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理念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是我国新时期各领域从业人员在开展职业活动时,必须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判断从业人员在开展职业活动时行为好坏的标准。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除了培养中职生的技能水平之外,更要重视对中职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整体职业素质水平的高低,更会影响到各行各业的社会职能发挥。现阶段,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对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员工的技能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并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对于员工的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的培养[1]。很多大型的企业和用人单位在招聘技术型人才时也会提出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表示,很多时候,员工良好的工作态度比优秀的专业技能还重要。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但是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短期内是无法得到改变的。因此,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技能型人才是企业的需求,也是职业教育的责任所在。

2.现阶段中职生职业道德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多中职院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往往重视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导致不少的中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也无法体现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道德素养。在中职院校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学校因不够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严重地影响了中职生对于职业道德的认知,无法达到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培养职业道德的预期效果。虽然很多中职院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开设有思政课或者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但是有的学校并没有真正将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所开设的课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只侧重于技能培养而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

2.2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够新颖、模式单一。中职院校虽然开设了有关职业道德培养的教学内容,但是所开设的课程的教育内容不够新颖,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学内容缺乏与社会实际联系,无法将社会的真正需求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途径就是要重视对于职业道德相关教材内容的编写,使其能够突出职业道德培养的重点,同时还要将职业道德的内容与实际工作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明白在日后的工作中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实际的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分辨出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道德标准的,但当这些情况涉及到自身时,却经常会出现忽视职业道德的现象。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认知与行为之间的不对称现象[2],学校必须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对错误的职业行为形成深刻认知。职业道德培养工作是改变学生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思想的工作,它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职业道德要求形成共鸣。很多学校在开展职业道德培养时,没有灵活运用有效的培养模式,仍然采用单一的、陈旧的灌输式、讲授式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心理发展状态。这些传统、单调、生硬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更难以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学生只会觉得职业道德的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事情,逐渐对职业道德学习失去兴趣,于是无法将职业道德的相关理念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严重地影响了中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无法为用人单位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2.3 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网络覆盖的范围以及领域是非常广泛的,越来越多的网络技术被大众所接受。中职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但是网络学习也具有两面性,它在提供强大信息源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中职学生正处于接近成年的青春期,自制力还不是很强,不少学生受各种网络媒体诱惑,将网络作为休闲娱乐的首选,深陷其中却是非难辨。网络信息中,存在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以及不良的网络信息宣传,会对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是非判断。近几年,因为网络游戏、网络文化等不良影响造成学生出现身心健康受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也为职业道德培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新形势下中职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对策

3.1 设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对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目标的认知并不准确,仍然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作为一项基础性课程和辅助性课程,并没有将职业道德的培养工作与其他专业技能的学习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同时,中职院校在进行课程的目标设置和课程的规划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就业导向问题,即过分地强调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重要性,而没有很好地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作出改变。这样容易使职业道德教育形同虚设,不利于学生在个人目标方面的完善和建立,也无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特点,更无法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连接,不能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育人先立德,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保证,是职业的灵魂,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重视把“做人”与“做事”的教育相结合,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中职院校要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培养的理念,首先应该围绕职业道德的培养内容,设置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还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课程的建设、设计、规划、实施中,为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提供预定的学习条件。

3.2 培养职业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

3.2.1 增强学生的专业热情,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中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选择了未来的职业,但因年龄及社会阅历的原因,很多学生对自身专业的了解并不充分,缺乏对相关职业的正确认知,所以在学习上常常会表现出茫然,甚至积极性不高。教师需要通过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多种方式向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增强学生对职业角色的情感,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斗志。

3.2.2 开展职业引导,增强职业认同感。教师在进行职业引导时,要使学生对职业产生强烈的崇敬感和自豪感,树立起神圣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这样,学生才会在专业学习中积极探索、刻苦钻研,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容易形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高年级的学生要侧重于职业能力和价值理念的转变。学生对职业认同了,才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努力实现职业价值。

3.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小事做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生活中,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规范衣着、乐于助人等品德。技能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守时、协作、精细等职业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由于青少年处于思想不成熟的阶段,再加上现如今的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有所缺失,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互助精神,强化团队协作的意识。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时,引导学生熟悉工作方式、工作任务和工作规程,增强职业责任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奉献于社会。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项目教学法,将职业道德的要求融入到专业的模拟性项目中,使学生更贴近真实的岗位角色,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时,除了要明确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情绪和思想不稳定,容易受到社会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为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学风,促进学生端正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具体活动当中,在构思、创新、沟通、协作中体验过程的艰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明辨是非和调整矛盾,在产生结果时体会收获的愉悦。或者,通过开展演讲、辩论、技能比拼等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竞技机会,增强他们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行为作风。学校应该将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灵活地融入到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3.5 强化“学做合一”的教育条件。职业道德作为用人单位录用员工的基本前提,在劳动者日常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中职院校的教育者应该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积极地与用人单位达成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3]。首先,可以结合学校与企业的人才资源,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与时代接轨的知识和技能,避免因为信息时代差而造成教学结果失效。其次,将学校的教学环境向企业和用人单位延伸,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到相关的用人单位中进行实地观摩和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现实工作岗位中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帮助学生增强职业道德认知,为学生的技能发展和职业道德理念形成提供客观条件上的支持。学校还可以根据专业方向,邀请相应的行业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讲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工作细节和要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任重道远,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既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就业与发展,还事关职业教育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职业院校要立德树人,必须重视对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设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育教学中有效渗透相关的品德教育内容,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积极协作,理论联系实际,使职业教育真正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职业道德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