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有效途径新探

2022-11-20王著元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长

王著元 (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学校和家长对探索家校共育的途径和方法更加重视。就学校来说,“双减”减轻的是学生的负担,而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家长而言,并不意味着对孩子“躺平”不管,而是要密切配合老师,管好被松了绑的孩子,用心陪伴,用心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如此一来,学校和家长进一步探索家校共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就成为“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那么,在为学生减负的前提下,如何做好家校共育工作,让学生健康而快乐地成长呢?

一、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始,用好课堂学习时间,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双减”减轻的是那些为学生添加的不必要的负担,并不是降低教学质量和要求。相反,“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的要求更高,需要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需要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家校密切配合。“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就有课堂损失课外补的情况。当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或者课堂学习与学生反应与教师预期出入较大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在不改变整体教学计划的情况下,补救的方法就落到了额外布置作业上。如此一来,本该属于家庭教育的时间或空间,也无形中被额外的作业所占据。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就要坚决杜绝这种现象,充分备课,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让学校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前沿阵地。在具体措施上,一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把学习专业知识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以身作则,亲身践行“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博采众长、实践总结提高自己。二是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吃透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聚焦国家“双减”政策,坚决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三是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通过家校共育方法上的沟通给家长支招,引导家长履行好父母的责任,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这样,学校教育就能做到不失课程学习“大阵”的要求,以高效的课堂教学,达到课堂学习目标。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用好课堂学习时间,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不布置作业的学段就不再布置作业,即使需要通过作业布置进行巩固、拓展、强化的学科,也要按照“双减”政策下各学段作业布置的时间要求布置作业,并做好一日作业时间“总控”工作,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总时间不得超过学段作业限制时间。

二、以引导孩子体验为要,珍惜家庭教育时间,拓展家庭教育空间

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不布置、少布置家庭作业了,就能顺应不占家庭教育空间的趋势,把情感体验、视野开阔、人际交往、卫生健康、社会体验等应该由家庭分担的教育内容留给家长。有了更多的进行家庭教育的空闲时间,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生活体验,让孩子享受和同伴玩耍、活动的乐趣,让孩子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自己拥有的美好生活。在唯分是举的教育模式下,把孩子培养成高分低能的人,是家长和学校都不愿意看到的。而在“双减”政策之下,家长引领孩子回归生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就能让孩子“翻开”生活这本“大书”,感受现实中的“烟火”,接受生活教育。当然,在一个家庭中,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还在于行为层面。父母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从父母的说话、做事中汲取充足的能量,真正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尤其在行为上,还要用自己的行动引领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教育的本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此十分重视,认为真正拉开孩子与孩子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把希望都寄托于学校,父母的管教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才是基础中的基础。而根据好多家庭教育成功人士总结的经验来看,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严格管教和正确督导。所以,孩子在家时间越长,家长越要重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培养孩子生活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引导孩子对生活和学习产生正向期待。孩子一回到家,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老师对自己的帮助,想一想自己在学习当中取得的收获,等等。另外,珍惜家庭教育时间,拓展家庭教育空间,还需要家长围绕家庭教育重点,借助新媒体手段,在学校的倡导与帮助下,学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式方法,切实转变观念,增强家庭教育责任,丰富教育方法,不断增强教育信心和能力,就能达到与孩子沟通、交流、分享的畅通。就目前“双减”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来说,学校、家庭共同的一个目标就是利用新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大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将两者的教育作用形成互补,将彼此的教育力量进行整合,以此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以新型媒体利用为介,创新家校共育方式,提高家校共育成效

近年来,教师、家长,尤其学校积极创新家校共育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尝试微信平台的利用来提升家校共育成效,让家长更多了解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育观念,成功与孩子沟通、分享教育成长中的快乐,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还孩子完整的家校生活和快乐而健康的童年,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和谐打下良好的终身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只要学校和家庭通过新型媒体及时进行沟通,不断达成一致,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那么,家庭教育的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家长不再因为孩子作业完不成而没完没了地督查孩子完成作业,空闲的时间,在小学低年级可以像幼儿教育期那样,多做各种亲子游戏;在小学中高年级可以陪孩子去阅览室、图书馆、动植物园、科技馆、体育馆等能够影响学生志趣、培养学生爱好的场所,以更开阔的视野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格局。这样,学生的学习面越来越广、学习兴趣越来越强,学生的视野、心境、心理都会为之而改变,学习自信心、生活趣味性乃至学习习惯、学习效果,都会由此而养成、由之而提高。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从学生发展需要和家长实际出发,以微视频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质的手段,通过开设“共育课堂”加强家长、学校教育能力建设,促进家校共育发展。家长加入家校共育微信平台,就可随时点击“共育课堂”中的学习、交流视频,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教育方法,有效实现家长在“共育课堂”中的常态化学习设想。二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从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动态和学生思想、学习表现出发,展示学校班级特色和教育教学成果,把握学生在校在家的实际表现和心理发展态势,实现家校信息的互通共享,更方便快捷地达到家校间的沟通。例如,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学习风采,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课堂学习或课外活动实况。再如,通过展示教师风采,让家长了解全校教师乃至孩子班级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情况,以方便和教师、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还如,通过展示班级风采,让家长了解各个年级不同班级的精彩活动情况,以从中获得教育感受,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四、以城乡二元结构为据,针对城乡地域差异,正视家校共育实际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一般都要走的路程,我们国家也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城乡地理与区域状况的不同,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上的特征也日益显明。为此,以城乡二元结构为实施家校共育的主要依据,针对城乡地域差异,正视家校共育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家校共育,就能有效促进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教育的稳步发展。在城市学校,着力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家校共育交流。例如,利用城市互联网已经普及的条件,让学校、家庭互联互通,或者依托学校互联网家校共育平台,为家长开设家长课堂,用先进理念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或者开辟家长热线,随时根据家长的需求为家长提供教育服务;或者开设家长信箱,听取家长意见并及时进行反馈;或者邀请家长通过视频播放关注学校的日常管理;等等。这样,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优势,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创新家校共育路径,就能让家校共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能适应新时期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家校共育新需要。而农村学校,可以采取家校管理一体化的“长臂式”管教策略,加大班主任和课任教师的家访力度,帮助老师管教父母进城务工家庭的留守孩子,弥补家庭教育的弱化短板,让这部分孩子不至于因为父母的外出打工而影响成长。例如,成立家校工作委员会,建立长效的、科学的、规范的家校管理工作机制,让家长和教师相互配合,解决留守儿童流动上学的困难,弥补流动过程中时空的差别带来的教育短板;让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措施相互补充,形成流动前后教育的合力和持续力,推动并实现家校共育目标的趋于同一。再如,建立流动儿童家校联盟工作站,跟踪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促进家校共育在教育理念上的融通,在教育方法上的互补。

五、以孩子全面发展为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拓宽家校共育渠道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校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利用的时间。走出家门,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里,家长把社会当作教化育人的前沿阵地,引导走进“防疫课堂”“感恩课堂”等,让孩子获得在实践中升华自我的机会。为此,以孩子全面发展为旨意,充分利用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带领孩子走出去,通过拓宽家校共育渠道,不断丰厚学生的生活底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学生的天赋潜能,展现学生的志气才情,开阔学生的格局视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例如,在学校的策划下,由家长陪同孩子到当地山区开展“与爱同行”活动,走进贫困家庭,向留守儿童捐赠学习和文体用品;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慈善观影活动、志愿服务和义卖活动等等,以此在孩子心灵之中撒播爱与善的种子,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怀和社会责任。再如,带领孩子参与科技讲座、科创基地观摩活动,让孩子聆听最新的科技服务社会的先进成果,以此开阔孩子眼界,增强孩子的学习原动力和民族自豪感。除了开展活动外,学校还需积极引导家长利用当地社会资源、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地域文化底蕴,弘扬地域优秀文化传统,对孩子进行教育。例如,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领孩子参观博物馆或当地历史人物故居、搜集当地红军革命故事等。再如,把学校闲置的教育资源利用起来,让家长在节假日或周末走进学校,和学生共同享用学校图书、体育器材等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自我提升和家庭母子(女)或父子(女)共同提升活动。还如,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联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由学校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先进工作者或各界模范人物,由家长带领孩子前来听报告,或者采访他们的先进故事,从中让孩子受到教育,等等。同时,学校还需积极和家长联动,为所有学生提供教育环境和实践机会。教育环境是塑造学生、滋养孩子主动适应社会规范行为的温暖环境。在这一环境下,所有教师共同并持续地关注学生的良好行为,孩子在赞扬、欣赏声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在这一环境下,所有学生都获得锻炼、提升的机会,而且能够轻松、愉快、高效地获得学习的成果。当然,家庭作为家校共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生活体验场所,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和思考学校中所学,并由此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以,家校共育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学校内外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包括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熟,不怯生,能创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孩子们的成长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意义。

总之,“双减”政策下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合力共育,不断促进家校共育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始,以引导孩子体验为要,以新型媒体利用为介,以城乡二元结构为据,以孩子全面发展为旨,通过创新家校共育的路径和方法,把校园、家庭、社会变成家校共育的阵地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就能在责任分工、彼此协同、融入社会、资源共享等方面充分发挥家校共育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遵循正确的人生轨迹发展,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长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