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境让习作表达充沛起来

2022-11-20刘红阳

读与写 2022年30期
关键词:教者习作课堂

刘红阳

(江苏省泗阳县北京路小学 江苏 泗阳 223700)

良好的表达是社会个体生存发展的助力器。小学阶段是个人表达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学习作教学是个人口头、书面语言形成发展的起跑点。习作教学着重学生自由顺畅表达、大胆创造想象。而现在的常态习作教学往往是老师为了学生作文能迎得上级检查好评,考试能得高分,就一味地在讲台前主观臆断,耳提面命地对学生提要求,恩威并施地鼓动学生去说,去诌。学生笼罩在机械、专制、僵化的习作教学氛围中。这样的习作课堂,除了极个别学生能踊跃举手表达,大部分学生是启而不发,含胸低首,不愿、不敢甚至不能表达,继而习作教学规定时间内的书面表达延迟、拖拉现象严重,甚至及时上交的一部分习作中也字词佶屈聱牙,内容草草,让人读不下去。

习作教学中,教师教的方法应该由学生学的方法来决定,学生怎么容易接受,教师就应该怎么去组织、引导教学。儿童都喜欢生动、活泼、有意思的场境。因而欲提高习作教学的学生表达成效,必先让习作教学和谐、生动、有趣起来。场境,可谓让习作表达充沛起来的源头活水。

1.“场境习作”的基本内涵

场境,顾名思义即场合与情境有机综合。它包含现场环境氛围的营造,随机生成的情景、场面。其间视觉会看到颜色、形状、文字等;听觉会感知到声音;触觉会觉察出软硬、冷暖、干湿等;嗅觉会闻到香臭等;味觉会尝出酸甜苦辣咸等。教学场境,是教者与学习者通过耳闻目睹、触摸嗅尝等与客观现场共同营造出的场合情境。场境习作,是一项教学主张,它强调习作教学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合的场境,让学生置于认知实践的中心,通过亲身体验或实践达成教学三维目标。

2.“场境习作”的理论支撑

2.1 具身学习。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也称“具体化”(embodiment),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具身认知理论主要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简言之,就是人在开心的时候会微笑,而如果微笑,人也会趋向于变得更开心。①

具身学习是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而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者通过身体的感觉系统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互动,进而在认知、心理和情感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

“具身学习”是将身体和心智视作一个整体,把“身体参与”置于学习活动的核心位置,更大程度上利用身体、通过身体、彰显身体,注重身体的感知、运动、技能、体验、表达和经验,进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②

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③

如何操作场境习作教学,让学生在习作表达上自由顺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遵循“具身学习”理念,根据小学习作教学专业性要求,对场境习作教学中学生表达的激发与培养管中窥豹,以期对当下小学习作教学有所裨益。

3.“场境习作”的操作方法

3.1 言语场境:巧结童心文本。美妙生动的语言如诗如画。精炼含蕴、张力十足的习作教学语言也是诠释文本意蕴的催化器。习作教者课堂上精准贴切的教学语言会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者如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文本语言,并进行一定的渲染描摹,学生会不自觉地沉浸在师者建构的言语场境之中。同时学生独特的文本解读语言也会让课堂趣味十足。精彩的文本与同纬度的言语相得益彰,会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各种心声呼之即出。

笔者观摩的统编版五下第六单元习作课《神奇的探险之旅》,教者在课堂上的语言渲染让人难忘!教者在创设场境,想象探险之旅时,用这样的语言来描绘“各位探险队员请大家闭上眼睛。经过认真的筹备,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探险活动今天开始了。我们先从机场出发,乘坐飞机飞往西双版纳,再乘坐专机飞往原始森林……各位队员,我们已经进入密密层层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飞机准备降落,大家带上自己的装备下机。啊,终于见到了魂牵梦绕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学生沉浸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想象中,不用老师提问,就纷纷举手,述说自己会遇到巨蟒、毒蛇、高温湿热、恶虫猛兽等的情景。

一个学生这样说道:“在丛林里,我走进了一个布满圆形巨石的峡谷中,我看到一个椭圆形的像巨蛋一样的石头,便爬了上去,正高兴着呢?突然脚下一沉,一条腿便陷进了像鸡蛋清一样的粘液中,那么粘稠。我正想抬脚,只觉得好像有什么在咬我的脚。啊,一个怪物,像一个迷你版恐龙一样的小怪物正在吮吸我的脚丫。妈呀,我费劲力气,扳开裂缝,连滚带爬从那鸡蛋清中抽出身子,再回头一望,几十个庞然大怪,正张牙舞爪地向我冲来,我发疯似的,往前跑,心都要跳出来了……其他的学生听得目瞪口呆,大家都沉浸在探险的场境中了。

3.2 绘画场境:营构童趣板书。黑板是教室里一面会说话的墙壁。习作教学中,教者如能恰当地运用绘画,并能吸引孩子参与进来,那也是场境教学的又一大利用。在板书中运用绘画场境无疑是习作教学中是最经济、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因而师生共同巧绘场境,营构匠心独运的童趣板书是场境习作培养、激发学生表达能力的必要途径。

笔者执教的一节四年级语文习作课“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就和孩子们一起共绘板书,收到了良好的课堂表达效果。在提到“我们眼中的世界”时,教者不动声色地以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一条小溪,这条小溪的两侧,教者不着一笔,是大片的空白。粉笔还未落下,一个小男孩小心翼翼地举手:“老师,你笔下的世界好单调啊,我可以让它漂亮一些吗?”教者点头同意,那个举手的学生自己用红粉笔画了几朵小红花在小溪的一侧。教者煞有介事地说:“是啊,在你的点睛之笔下,这个世界是美了一点。还能更美吗?”有了刚才那个小男孩的开头,其他学生参与绘画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一个个举手上台,补充“小溪旁的世界”,不一会儿偌大的黑板成了各种植物、花朵汇聚的天堂。小溪蜿蜒其中,真美。孩子们看着黑板上自己参与绘就的世界,情不自禁地在小组内与他人讨论起自己心中更缤纷的世界来……

3.3 视听场境:活用教学媒体。课堂初始激发“表达”。儿童的课堂动机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一是需要的认知成分;二是需要的情感成分。儿童在习作课堂中,需要的满足与否会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从而激起某种参与习作课堂动机,进而生成表达欲求。习作教学中,教者如能采用实物展示、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感情需求,那学生自由顺畅表达的发挥在课堂进行中就顺风顺水了。

在教学习作《保护我们的“朋友”》时,笔者发现教室里死气沉沉,学生囿于常规,在课堂上不想说、不敢说。于是笔者灵活机动,进行如下教学:

上课伊始,教者先拿出一些呆萌可爱的小蜻蜓画片。看到这些画片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教者就势引申出:为什么要保护小蜻蜓?当学生们有一定想法后,教者及时组织他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再派代表进行汇报。若干小组发言人说出了小组智慧的结晶:蜻蜓的作用及对人类的益处。最扣人心弦的是播放动画视频《蜻蜓——我们的朋友》环节。全班同学饶有兴趣地观赏动画片,个个沉浸在欣赏动画的乐趣中。突然.教者停止了动画播放,出示“捕杀蜻蜓”的各种图片。同学们个个都表现出愤慨激动的表情。教者发问:“谁能代表蜻蜓说出自己的心声?”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做蜻蜓的“代言人”,甚至有的学生流着泪以蜻蜓的口吻诉说被捕的悲惨遭遇。学生课堂表达的生动、活跃让人耳目一新。

最后,教者发出倡议,引申出“如何保护蜻蜓”的话题。学生各抒己见,不等教者要求,就等不及地开始打草稿,下笔千言了。

3.4 感知场境:出彩体验活动。因此习作要生活化,生活体验能助力习作。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活动是习作表达的源泉。这些体验活动须要教者贴近孩子心灵进行惟妙惟肖地语言描绘,也可以让游戏、角色扮演、朗诵等镶嵌其间。

“那一刻,我长大了”是统编版五语下册的一个单元习作主题。对于这个主题,笔者曾抽出专门的时间来组织学生开展“巧手包饺子”生活体验活动。学校的“野炊营地”里,小组分好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开始忙活起来,抱草的抱草,烧锅的烧锅,擀面皮的擀面皮,包饺子的包饺子。各小组都有分工,也互相帮衬。不一会儿,没要老师的多少指导,那各具样式,或小巧玲珑,或呆萌可爱的“饺子们”就排列在大伙的眼前。一个个饺子在热气腾腾的大锅里盛出来后,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正当他们要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时,突然他们的爸爸或妈妈(事先邀请)出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立刻激动起来,一齐要让远道而来的父母先把刚出锅的饺子尝尝鲜。这时候教者灵机一动:何不建议孩子和父母互换一下家庭角色?教者清了清嗓子:“所有的同学、家长们,为了让我们的活动更难忘,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在场的人一听是游戏,想都没想就愉快地答应了。于是孩子学起了父母的样子,父母捏着嗓子模仿孩子的口吻。一问一答,举手投足之间“孩子往日的委屈,父母的难为”在角色互动中被诠释出来出来。那一刻,父母们又做了一回孩子,孩子们当了一回梦寐以求的小大人。双方在表演中加深了理解,强化了父母与子女亲情……当父母们咂着饺子的时候,眼里荡漾着泪花,不住地夸赞:“孩子,你长大了!”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拍手跳跃起来:“我太棒了,我长大了!”课堂上,口述“我长大了”环节,孩子们都踊跃举手,分享自己难忘的长大时刻,孩子们思维发散开来。有的说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有的说第一回洗衣服,有的说第一次做饭……真是让人对这些孩子刮目相看。在自我书面表达环节,有几个平时搜肠刮肚也憋不出几个字的孩子,竟悄悄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写了2000字。这样的成果,真是不简单!

3.5 触摸场境:亲近主题场馆。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学校生活只是社会生活一部分。习作教学要达到理想,必须让学生作为纽带,把社会场境和学校场境血肉丰满地联结起来。主题场馆有不同专项的展示,对于营造适合表达的场境,促进习作教学有得天独厚的作用。习作教学中,除了拓展引导学生接触校外的博物馆、植物园、名人故居等,教者也应积极思考利用学校的场馆、基地来营造教学场境。

教学统编版四下“我的奇思妙想”时,教者引导孩子们去说自己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当会飞的木屋、水上行走鞋、会变大变小的书包,一个个书上的例子,被教者连贯珠般地倾泻出来。唾沫星都要吐干了的时候,教者发问:“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现在或曾经有过的奇思妙想?”台下的同学中,除了个别特有表现欲的举起小手外,其他的同学要么一动不动地坐着低头不吭声,要么和台上的教者大眼瞪小眼,教者见势再启发,结果还是老样子,班级整体启而不发。这课看来也上不下去了,索性教者联系了学校创客馆、生命体验馆的老师。一不做、二不休,带着全班学生去参观触碰。创客馆里,3D打印、智能机器人、还有各种充满未知想象的模型,让孩子们大呼过瘾的同时,也让他们在其中畅想。生命体验馆模拟未来驾驶、结绳逃生、感受地震、照照“二十年后的自己”……这些项目让孩子们在触摸中、惊呼、大笑,不绝于耳。看到火候渐佳,教者在议论欢笑声中插了一句话:“同学们,未来的生活这样精彩,这归功于别人的奇思妙想,除了这些,你有哪些让这个世界更美妙的奇思妙想呢?”短暂的沉寂过后,小手如雨后春笋般竖起来,“遨游太空的飞行摩托”“不老冰红茶”“口气火车”“会说话的高速公路”等等,各种各样的描述让在场师生应接不暇,仿佛真置身于那奇妙的世界。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相互倾听心声,才能打动心灵的最深处。激发、培养小学习作教学中学生表达欲求,打造活力四射的场境习作,没有捷径。教者须要沿着具身学习理念精心设计教学,广泛涉猎、找准找巧生活海洋里的各种场境,让孩子们充分自由徜徉其中,这样何愁习作教学中学生表达的各种桎梏得不到化解?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营构童趣板书、活用教学媒体、出彩体验活动、亲近主题场馆让场境习作有法可依。场境让习作教学表达丰富、充沛起来。

注:

①[DB/OL]具身认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B7%E8%BA%AB%E8%AE%A4%E7%9F%A5/4102008?fr=aladdin.

②儿童具身学习:价值意蕴、核心要素与实践路径基础教育课程[J].2020(09):38.

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猜你喜欢

教者习作课堂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习作展示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