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赋能 向阳而生
——浅谈“双减”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2-11-20段红梅甘肃省永昌县第五中学
段红梅 (甘肃省永昌县第五中学)
在教育“新模式”下,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不再以分数为重,减少学生的学业任务,降低学生的学业压力,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到全面发展的道路上。面对这一变化,教师以“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为心赋能;适应‘双减’政策实施的变化,向阳而生”为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双减”政策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有效路径及实施策略,让学生顺应“双减”政策带来的调整和变化,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真正做到减负不减志,健康乐成长。
一、“双减”政策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家长焦虑情绪外溢而导致的学生心理焦虑
从外部因素看,由于家长对“双减”政策下“全面发展、德才兼备”教育目标认识不清,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他们的焦虑感增加,以致于把这种焦虑感传递给学生。例如,一些家长看到学生的作业量少了,不能去课外辅导班,首先担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绩。他们认识不到“双减”政策的立意更高、眼光更长远,不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方面考虑问题。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家长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不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去影响教育学生;学生自然在心理上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帮助、鼓励和肯定。有时家长的负面情绪会直接传递给学生,不但起不到正确引导教育学生的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把这种焦虑感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家长教育方式落后而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双减”政策下家长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多,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时间也就相应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家长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学生也容易接受;如果家长不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就容易发生冲突,导致亲子关系紧张。事实上,相比于教师,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还是比较保守。在学生作业量少又不能去课外培训班的情况下,家长免不了直接面对孩子。如此,如何适应“双减”背景下亲子关系新格局,是构建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和良好关系的新要求。家长如果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良好亲子关系形成的策略和方法,那么,就能有效调整和改变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否则,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学生业余时间突然充裕,不能自律,导致的消极悲观心理
“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家庭作业少了,空闲的时间多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适应这种情况也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有效适应这种状况,学生就有可能浪费大量时间、丢失奋斗目标、迷失发展的方向、养成不良的习惯。“双减”之前,学生的目标一般都相当明确。“双减”之后,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成了新的目标,但是,如何在健康成长中全面发展,相比于做作业模糊多了。如果学生自律性不强、自我管理松弛,不能按照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督促去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为自己一生发展指引方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就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一些不适应。如,一些学生可能会沉迷于网络或手机,导致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一些学生出现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甚而养成散漫作风,出现消极悲观心理。
二、“双减”政策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层面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双减”政策的实施全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针对学生一时之间难以适应的心理和一般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知识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客观认识心理问题,正确处理碰到的情绪,积极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正向面对生活中遭遇的不幸,以此,获得健康成长的内驱力。
2.开展心理健康班会课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工作的引领者,更是班级学生的知心人。学生的一举一动、悲欢忧喜,班主任老师都会格外留心。为此,针对学生的阶段性心理变化特征、表现或集中式情绪问题,班主任适时设计心理健康班会课,围绕某一方面的健康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能起到化解学生心理矛盾、排解学生心理负担、排除学生心理难题等方面的效果。例如,在学生心理容易浮躁的时期设计开展“生命安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以围绕“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主题,将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安全教育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借助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领学生讨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入情入境,感知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的鲜活,珍惜生命的短暂,敬畏生命的力量,发挥生命的价值;并具体到处理挫折和注重安全的内容上,分别从面对挫折、珍爱生命的角度,引入生活中漠视生命的一些极端事件,引发学生深入认识、思考生命的价值,结合学生在人生路途上会遇到的挫折、磨难,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自己的想法,通过生生交流、师生沟通,用平等开放、真诚坦然的态度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以此教育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磨难,做一个充满希望、无惧风浪的勇者。
3.加强思想品质日常渗透式教育
利用班级的日常管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通过加强思想品质日常渗透式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径。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学生的个人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乃至亿万家庭的生活幸福。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高度上,置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上,融入班级日常管理教育中,日日渗透,时时渐进,学生良好行为和品质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二)家庭层面
1.学习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为了适应“双减”政策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变化,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学生所在学校举办的家庭教育心理讲座和开通的家庭教育网络平台课堂,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方法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以疏导学生情绪为重点的“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情绪”家庭教育讲座,就专门围绕学生情绪管理,从学生情绪变化的观察、教育或疏导时机把握、教育或疏导方法的选用等方面教给家长管理学生情绪的知识、方法,以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方法,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提升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品格,陪伴学生健康成长。再如,通过学校开通的家庭教育网络平台课堂,学习教育青春期孩子的知识与方法,从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行为变化及其背后的心理发展,到关注学生情绪、理解学生认知、进入心灵世界等等方面,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战胜成长中的心理困惑,保持积极、平衡、乐观的心态,顺利渡过青春期。
2.观察、了解学生心理行为状况
学生在学校的心理、行为表现、状况对家长来说需要了解、把握,但是,家长除了开家长会等渠道外,很少到学校观察、了解学生在校的心理、行为表现或状况。为此,家长一是以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了解学校“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规定的实施情况,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学生为本、减轻学生负担的课外活动或课后托管时间的表现,从家校共育的角度学习、把握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在综合育人的同时培养学生特长,完善学生个性;二是通过电话、微信、QQ等和老师进行经常性地沟通,尤其要了解、把握心理健康老师对学生所做的前期测评结果,一旦发现问题,就要配合老师及时干预治疗。
三、“双减”政策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课堂教学
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课程同等对待,加强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全员教育。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一般通过心理咨询室的开设和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讲座的举办等途径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这种教育途径和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渴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从专业化角度,从心育总目标、心理教育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和动态出发,结合学生年龄、认知、心理特征,借助生活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正规化的教育。例如“情绪万花筒”这一课,围绕“不良情绪的处理”这一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情绪类型,学习不良情绪的处理典型案例,从而总结出宣泄情绪要合理、面对情绪不逃避、找准原因诚对待、及时调适强素质等处理方法。针对“小肚鸡肠”的记恨、嫉妒心理,设计、制作《扬长也“容”短》课件,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进行教育;针对“虚荣”“攀比”等心理,设计制作“虚拟与现实之间”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针对“消极”“挫败”心理,设计制作“微笑面对挫折”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等等,坚守课堂阵地,聚焦不良心理,进行课堂对话,加强心理疏导,全面推进“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
(二)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咨询与辅导、校园心理工作坊坊主谈、趣味心理主题游戏等活动的开展,营造关注、重视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与氛围,让学生掌握心理知识,认识心理发展规律,增强心理健康意识,践行和谐校园、和谐心理理念;尤其在活动中,还要善于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烦恼,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开放阳光心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团体凝聚力。二是依托各类校园活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通过利用各种法定节日或纪念日,结合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课外活动、托管教育、文体娱乐、社会实践等活动,切实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是通过设计、选材、制作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一方面让学生发挥自身才学,积极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另一方面利用这些工具,多样化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三)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利用网络隐蔽性强的特点,让具有心理需求但因各种原因不想直接向老师咨询的学生,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需求,咨询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让老师能够在不见面或匿名状态下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此达到有效宣泄学生情绪、解开学生心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二是利用网络的快捷性、便利性等特点,通过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交流工具或软件,利用新媒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渗透、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评估与潜能激发等,以便利快捷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为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创建校园文学网,选载适宜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文学作品,推荐优质书刊,陶冶学生情操,美好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表达冲动,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或写作表达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形成思想认识、情操品位、才学修养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地实施阅读疗法,达到用精神的营养“哺育”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四是利用校园文化广播站、校园迷你音乐网等,可使学生在学校托管时间、家中休息时间倾听适合青少年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音乐;并可结合自身爱好,通过网上点播自己喜欢的音乐、影片或节目,在艺术欣赏中达到愉悦自身情感、健康自身心理的目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下载服务,轻松下载图片、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感官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形象化、体验式地学习与感受中掌握心理知识和良好心理调节技巧。五是通过上网时间的自我约束培养学生意志,锻炼学生意志、培养上网习惯,并在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督促下,对自制力差、意志力弱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纠正沉迷网络的不良心理行为,增强自控力,加强意志品质的塑造。
结合“双减”政策实施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从学校、家庭层面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对于学生顺应“双减”政策带来的调整和变化,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让学生真正做到“减负不减志”“健康乐成长”,具有鲜明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