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教学方案需要大观念视角下核心素养的指引
——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2022-11-20韩晨融
韩晨融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引言
创新,已经成为当下每个行业面对激烈竞争,获得生存机会的必经之路,也是每个人赶上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步伐,跟上经济腾飞速度的首要任务。对于大学教师来说,“创新”显得愈为重要,更是必不可少,甚至可以说是一项必须去尝试的职业使命。大学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未来的国家栋梁、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在他们需要大量知识去认知世界,进而塑造人格特质的关键阶段,所面对的教师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创新的态度,没有创新的尝试,我们国家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教师这个职业,早已摆脱了传统经验式的知识传授,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怎么学就怎么教,老教师怎么教,年轻教师就照着怎么教。那如何来进行创新呢?教师个人做各种尝试就一定可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吗?
二、教学现状
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很大的国家,根据2021年5月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中国14亿人口中现有超过2.18亿大学生。综合来看,全国总人口当中15%的人口拥有大学学历。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3年的17%增长至2019年的51.6%,这很好地说明了中国已经从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6]中总结了2011~2018年全国本科生家庭情况,发现70%以上大学生都是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以上现状都是任何一名大学教师需要认清的,也是在改革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去认真考虑的。很多大学教师在教学之余总有这样的感受:班级人数太多,无法做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学生中基础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知识面太窄,缺乏看待事物发展变化的视野;教师每周课时量太大等。其实,普及化教学就会带来班级人数的增加,更多的寒门子弟有了读大学的机会,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基础教育程度不如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就是激励大家大胆尝试教学转变的原动力。另一个现状是大学校园中很多教师课程负担较重,在面对讲过很多遍的教学内容,常常是不经过太多思考,就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如何创新
创新并不意味着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真正行之有效的创新是需要上层思想指导的。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7]的正式出台,“核心素养”这个广受大众青睐的热门词被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成为各级教育团体尝试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效能的主流指导思想。就大学教师而言,核心素养的引入对教师教学专业行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是一线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案进行变革的绝好机会。除了“核心素养”,在课程与教学领域,大观念(Great ideas)也有其重要的存在意义。大观念在学科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本身具有概括性、永恒性、普遍性和抽象性的特点,集中体现了学科课程特质的思想和看法。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的除了知识本身还有知识构架、学科理念,更重要的是需要强化学习迁移的重要性。文章接下来将简要概括“大观念”和“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大学英语课程分析两者在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案变革中的重大意义和核心作用。
(一)大观念
“大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六十多年前布鲁纳(J.S.Bruner)倡导的学科结构运动。“这场举世瞩目的运动源于一种假定:任何学科都拥有一个基本结构。在布鲁纳看来,掌握学科的结构就是以允许许多事物有意义且相互关联的方式来理解该学科,习得结构就是学习理解事物如何相互关联。”[3](邵朝友&崔允漷,2017)之后,菲尼克斯(P.Phenix)又提出了学科“代表性概念”对设计课程的重要性。这些概念在节省学习付出方面能使学习兼顾效能和效率。这个概念也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一门学科有某些特色概念可以代表它,那么彻底地理解这些概念就等于获得整个学科的知识;如果一门学科的知识是按照某些模式而组织,那么完全理解这些模式,足以使得许多符合学科设计的特定要素变得清晰。”[1](Phenix,1964)随后,又有一些研究者对大观念进行了不一样的阐述。威金斯和麦格泰(G.Wiggins&J.McTighe)提出“大观念是对个别的事实和技能赋予意义和联结之概念、主题、问题。”[2](Wiggins&J.McTighe,2001)威金斯和麦格泰的理论探讨主要是微观层面的大观念,就是在基于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用大观念的方法来探寻单元课程或主题课程的教学设计。2010年哈伦(W.Harlen)[4]等编著了《科学教育的原则与大概念》一书,在该书中大观念被视为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物体与现象的概念,这主要是集中在中观层面的关于课程问题的讨论,是用大观念作为课程目标的思路重构新的科学教育体系。文章将探讨的大观念主要是依据微观层面来论述。
(二)大观念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种统整性素养,其实质就是要求学生能解决综合性的问题,这样的话,各学科或某一学科的不同阶段就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那学科的课程目标就可以算作是核心素养在某一学科层面的具体表现。学生需要在大观念、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之间找到联系;需要明白对大观念的理解和运用就是掌握一门学科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大观念即代表了学科的课程目标,也同时是学科素养的要求所在。另外,由于大观念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促进学习迁移,学习迁移又是实现核心素养的一大表现。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理解并掌握大观念,那就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科中分散的零碎繁杂的知识点,可以超越课本的章节设置、融合不同的教材,甚至是既相关又有区别的不同课程,最终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具体情境中。反之,核心素养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学生在掌握了核心素养之后,又可以通过大观念整合后的知识技能体系,还原到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场景中。
(三)大观念与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是一项庞大且细致的工作,包含了学年、学期的课程大纲、各本教材、各个单元或者某些版块的课程内容,甚至细化到每一个课时的教案。文章接下来将以笔者所在学校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5]第二册第五单元Text A为例,讨论运用大观念落实核心素养指导下对教学方案设计的一些想法和实践。
首先,选择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作为课程的既有目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Text A的课文标题是Spend or save—the students'dilemma。进行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时,可以把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所谈及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自主发展中涉及的勤于反思和自我管理作为指向,把英语语言表达与对比类结构的理解、语言理解引导知识拓展和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素养纳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1)精读课文,掌握词汇、句式表达;(2)分析并运用对比法;(3)由文章内容联想日常生活中与花费和节俭相关的内容;(4)从学科专业角度出发思考未来职业需求。
大观念一般都来源于内容标准。当内容标准确定后,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确定大观念。比如,第一在内容标准中寻找反复多次出现的单词或短语,以此来作为大观念;第二使用追问的方式来确定大观念;第三可以用配对的方式总结出大观念;最后一个策略是归纳。以文章讨论的这篇课文为例,文章标题就明示了文章可以使用的一个大观念就是消费与节约,其次用归纳的策略也可以确定大观念为理性消费与金钱管理。
寻找到大观念后,需要以主要问题作为切入点来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实现大观念的学习要求中。邵朝友教授和崔允漷教授在《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设计:大观念的视角》一文中就对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和大观念的关系进行过总结:“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相对广泛,需要内容标准来承载;大观念主要源于内容标准,理解运用大观念意味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他情境;为了理解运用大观念,学生必须探索主要问题;在探索主要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落实较大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理解与运用大观念的基础”(邵朝友&崔允漷,2017)[3]。大观念指引下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表现,需要学生通过探究、讨论、概括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理解和知识框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进行课程方案的设计上就应该运用主要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
以这篇课文为例,在主要问题“如何理解当下消费行为的转变”的引导下设计了三个相关的话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为学生提供了2018年至2020年网络应用程序使用情况表。表格中最显著的信息是关于网络教育的消费增加明显,其次是网络直播的消费数据位居第二。通过对这个信息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因为网络科技而带来的全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并与自身的消费体验相联系。技能方面,能看懂图表,并用精准的语言有逻辑性地把图表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是大学生学科素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体现了学习迁移的重要性。
第二个活动更贴合大学生的喜好和鉴赏力。话题选择了当下最流行的“国潮”。活动从年轻人喜欢的运动品牌切入,引导学生去思索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开始更愿意选择自己的国潮品牌?很多问题与现象之下,他们不应该只局限于表象,应该学会深层次地思考。这个活动是凸显核心素养、思政教育的好活动,对人们曾经喜爱追求的西方文化和西方时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学会用新的眼光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国潮的盛行也是我们民族自豪感提升的表现,也是民族自信建立的体现。
第三个活动是关于绿色消费与节俭环保。核心素养提到了自我管理、理性思维,这正是绿色消费所需要的,不能因为现今社会物资相对丰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高就不再讲求节俭、节制。反之,越是在人们生活条件较好的时候就越需要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爱护,这样才可以为未来创造更好的条件。课程中这些问题只是整个单元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但是通过对以上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大观念、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在教学方案设计中的体现和融合。
四、结语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县都在组织各类以创新为主题的教师教学比赛,就是希望通过参加比赛鼓励教师去思考自己的课堂,探索并实践更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比赛也给全国的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一个创新的可能出发点只是一个教师的贡献,但它如果得到推广,那也许就会改变一个时代的教学。教学方案设计需要创新,但也应该是有章可循的。就像文章开头所阐述的那样,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与时俱进的创新,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创新,大观念、学科素养、核心素养相融合、相辅助的教学方案设计也是可以有多种思路和实施办法的,灵活多样的设计只要把大观念、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就是可行的。其次,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教学,也是现今高等教育一再强调的重要指导思想,简单地灌输知识达到学习目的的方法早已不可取,所以在设计主要问题和相关活动时,教师就应该多花心思,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探求的过程,学习方式也应该更加多元。大观念也好,核心素养也好,不能只是针对某一个单元、某一篇课文、某一个技能的掌握,在不同的方案中应该有内部关联,可以互相补充,不断强化,体现其概括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