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冲突对师范院校实习生教育教学行为的影响*

2022-11-20刘小珍

福建轻纺 2022年9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实习生师范生

刘小珍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角色冲突是社会学角色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或与角色期望相矛盾而出现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不适应和不协调状态。在社会关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同时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由于不同角色有不同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加上社会及社会成员自身对各种角色都会有相应的角色规范和期望值,角色冲突不可避免。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进入真正的教师生涯前的一段难得的锻炼自己、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实践活动,师范生教育实习内容主要为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及教育调查三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实习对于师范生而言尤为重要。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活动过程中多种角色并存,由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情境性,任何内外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关注角色冲突对师范院校实习生教育教学行为的影响很有必要。

1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活动中角色冲突的表现

在一定范围内角色冲突对提高师范生个体抗压能力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激发自我完善的欲望。但是,师范生个体不能实现角色规范、达不到角色期望值或各种角色不能顺利转换等情况时,角色冲突也就随之产生,这不仅会给师范生工作、学习及身心健康上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也给实习学校的管理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般认为,角色冲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生、实习生、教师三类并存于同一个人身上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教师与学生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角色,在实习过程中却并存于同一个人身上,导致他们容易在角色间徘徊,很难真正定位。二是就其中某一类角色而言也会因为角色本身的局限性,如师范生在扮演教师角色过程中出现的角色规范、期望值与现实的不符而出现角色内冲突。师范生对自己所担当的教师角色的较高期望会因缺乏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师范生在实习前对自身并存的角色认识不到位或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会难以适应实习工作。

2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活动中出现角色冲突的根本原因

2.1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直接导致个人潜能与角色要求的脱节。为保证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专业及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各院校根据师范生特点都开设了相应的教师教育课程,但在课程设置上却存在实践性环节薄弱、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完善等情况,导致师范生在遇到教育教学中具体的问题时不会积极地去寻求所学的理论的支持,发挥出理论的指导作用或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忽略具体的情境机械照搬、盲目运用理论知识。

2.2 角色的过渡

实习阶段是师范生走向社会开始正式工作前的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和过渡阶段。师范生常规教育实习是提高和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步骤,是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这一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过渡导致师范生很难马上真正进入一个专职教师的角色,难免经常会习惯性地从学生而不是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规范自己。实际上他们与专职教师之间在知识面、经验与能力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二者的身份性质和作用完全不一样,对实习生而言,这种对自我挑战的超越和突破既会带来成就感,也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实习效果。

2.3 新环境的不适应

师范生对新岗位的不适应、对新环境的期望值与现实不一致也是导致角色冲突的原因之一。在实习之前他们一直是学生的角色,依赖性强且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未成熟,遇到问题在家依赖父母,在大学院校则依赖老师的帮助来解决;师范生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和独立处理解决事情的技巧和能力,对矛盾及问题的出现没有思想准备或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到他们对工作角色的自我认同;急于在中小学生中树立权威,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忽略实习学校师生的感受,则会导致他们难以赢得实习学校师生的支持和认同。

2.4 价值观的冲突

当个体同时扮演几种角色时,个体原有角色和新角色所代表的价值观之间激烈冲突和碰撞也会导致激烈的角色冲突。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代表教师层面角色价值观本应起着主导作用,但师范生自身的责任感不强或实习学校的态度让他们感到被冷落时,学生层面角色价值观则会占主流。如个体趋利避害的价值取向会导致师范生把自己定位为还是学生或实习生来应对或逃避该担当的责任,有些实习学校仅仅把他们当作临时代课教师来使用的态度也会让他们更多地从学生层面对自己进行定位。

3 处理好角色冲突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实效性的对策

3.1 明确角色责任,提升角色责任意识

参加教育教学实习的师范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特殊使命和责任,才能增强他们的教育情怀,把实习工作落在实处。为促使师范生积极开展实习工作,实习前高师院校须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师范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吃苦耐劳的精神、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让师范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让参加实习的师范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和权利义务,明确教师职责。在实习前签订协议书也是明确责任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实习的时间、要求及各自的职责、应承担的责任、合法权益以协议的方式进行明确的规定,确保实习生对实习角色都有明确的认识,达到重视实习工作的目的。

3.2 强化实践环节,提升角色胜任能力

师范院校应围绕如何培养合格的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针对实习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缺乏角色过渡阶段的现状,重视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第一,着力培养师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同时还能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强化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建立模拟课堂等实训环境。第二,积极引导师范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加深对国情、民情的了解。第三,师范类院校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定期向大学生开展讲座或进行交流,让师范生在实习前就能对中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出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办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3.3 注重人格完善,培养角色适应能力

为提高师范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高师院校应加强师范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使他们能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引导师范生学会做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他人学习,为以后实习活动中与实习学校教师保持团结合作的和谐关系打下思想基础。其次,注重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引导师范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正确认识、发展和塑造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学会自我调适和控制情感,理性地思考、处理和解决问题,面对矛盾和冲突时敢面对、敢担当,能以宽广的胸怀去包容,真正融入所需担当的角色中。

3.4 积极融入环境,努力提升自我认同

教育教学实习给师范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师范生应珍惜而不能把其当作走过场的一种实践形式,踏踏实实做好岗位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要时刻以主人翁的心态来定位自己,与实习学校师生同舟共济,为促进实习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积极接受角色规范,严格自律,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和工作规程,自觉地承担起作为一个实习教师该担当的责任和义务,积极主动投入教师工作,积极探讨实习期间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手段等。增加对角色的认知,时刻从教师层面对自己进行定位。只有这样师范院校实习生才能更好地缓解角色冲突,保证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3.5 注重人文关怀,提升师范生幸福指数

为让大学生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实习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值要切合实际,营造一个能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氛围。其一,实习生与实习学校师生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实习学校要及时从大局出发做好调解工作,有效沟通,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去处理实习学校和支教生之间的关系,适时给予工作上的帮助和指导,适度改善实习生生活条件,适度满足他们的生活要求。其二,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掌握实习生思想情绪动态,让实习生能从实习学校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产生归属感。为增加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实习学校要充分信任实习生,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行使一定的决策权,积极采纳实习生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但又不能失去原则而过分地迁就,对实习生在工作中的失误进行正面引导的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切实提高实习实效性。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实习生师范生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声音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
广电媒体转型中的角色冲突及对策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