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问题研究*

2022-11-20张端民张文博李博

福建轻纺 2022年9期
关键词:家乡农村大学生

张端民,张文博,李博

(长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是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全面脱贫的任务取得阶段性胜利,巩固脱贫成果的核心在于促进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投入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能够强有力地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建设发展,还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最终实现农村人口从“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

1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必要性

1.1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乡村振兴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实现乡村振兴要以人才振兴为着眼点。研究表明,现阶段农村仍有大部分中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只有小学水平,青年群体的学历水平也仅为初中学历,教育水平的高低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能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更加合理配置当地的资源,助力家乡进行农村创业基地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和知识结构的优势,将农业相关产业聚集起来,发挥规模效应,农村籍大学生的返乡就业不仅能解决乡村中人力资本问题,还能为乡村发展储备管理型人才。

1.2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适用性

农村籍大学生作为高学历的社会群体,虽然相比成型人才还有较大差距,但他们接受多年高校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再加上农村籍大学生从小在乡村长大,对当地风俗习惯和人文观念有较好的认识,他们返乡后能快速地适应当地独特的气候,熟悉当地人文环境,便于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工作,同时返乡就业的农村籍大学生见识过城市的繁华和发展,结合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与实践,带领家乡人民搞好乡村建设,提升农民收入。

2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现状分析

返乡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愈演愈烈,乡村振兴的大趋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就业。但由于返乡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农村籍大学生在家待业,大学生未能真正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去。大学生对家乡的环境比较熟悉,前期虽然得到政府等相关部门帮助,但是由于后期的跟进措施不当导致大学生的返乡就业积极性受挫。

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脱轨。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开展一系列就业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就业的需求,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后,不仅需要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还需要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3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面临的困境

3.1 农村就业政策保障性不强

农村籍大学生作为刚毕业的社会群体,大部分面临着归还助学贷款的困境,而政策支持的返乡就业岗位工资报酬较低,只能基本维持生活。据了解,部分地方政府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出台了如“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但存在服务期限较短且人才留存率低,资金保障不到位和晋升途径不畅通的问题,并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在完善过程中,对于刚毕业心性活跃的大学生来说,真正扎根乡村做建设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3.2 政府与高校就业引导力度不够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阵地,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就业意愿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相关调查显示,虽然政府与高校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就业宣讲活动,但大部分学生对当地的返乡就业政策还是不太了解。研究发现,就业指导机制越完善,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高校作为学生和就业地的连接中介,应积极宣传返乡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3.3 家庭教育观念对返乡就业的影响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个人的生活习惯、观念形成、言谈举止等诸多方面都是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逐渐养成的。家庭教育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多数会征求父母的意见,特别是农村籍大学生,部分父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将整个家庭的希望寄予孩子身上,在孩子成长整个时期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于是他们更希望孩子毕业后找到体面且稳定的工作,这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就业的心理压力。

4 促进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保障机制

做好整体布局。政府部门要做好乡村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返乡就业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对准高层需求“对症下药”,找准痛点,切实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为其更好发挥服务家乡、留在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大财政支持。从税收、财政等方面制定出不同的 “三农”优惠政策,使得更多社会闲置资金进入农村地区,构建多元化投入格局。同时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大学生返乡就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宏观政策,还要发挥地方企业、乡镇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4.2 加强政府与高校就业宣传引导

在高校层面。高校要努力寻求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探索与地方产业衔接紧密的课程,将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相关政策在课堂上、校园文化展厅内向同学们展示。还可以组织就业乡村实践项目,使大学生对乡村振兴下大学生返乡就业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从政府层面。政府作为社会建设的主体,可以联合地方乡镇企业或相关人才市场开展招聘工作,主动走入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的现场,加强社会宣传。政府和高校要联合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宣传大学生返乡就业事件案例,对于优秀返乡就业者,做到广传播、多循环报道,及时跟踪更新报道。

4.3 树立农村籍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支撑人们克服前进困难的不懈动力,促进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要从思想观念上入手。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工作者要积极开展针对农村籍大学生群体的报道,宣扬职业平等的价值观念。大力弘扬模范典型,宣传优秀毕业生返乡就业的案例,激发毕业生返乡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就业前景的宣传,当前我们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不仅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而且对于社会价值的发挥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家乡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的家乡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夸夸我的家乡
夏天的家乡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