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表扬:班主任实施德育的润滑剂
2022-11-20王璐江苏省南通高新区小学
王璐 (江苏省南通高新区小学)
班主任是班级运行的组织者和调控者,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综合能力、铸造优良品质的重任。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和浸润,主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对话、沟通展开。而对于尚处于生命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喜欢被表扬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马洛斯的研究告诉我们,生命个体最重要的需要,就是被他人认可。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被认可、被表扬,身体就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生命个体的幸福感和价值观就会爆棚,进而对表扬自己的人产生好感。因此,对于班主任而言,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探寻他们的闪光之处,可以增强学生发展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推动教育教学的效果向前迈进。
但表扬并不是简单地夸赞别人的好,粗暴、生硬的表扬,只能背上形式主义的包袱,一旦被学生识破,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表扬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班主任应该如何表扬学生呢?
一、把握原则:轻天赋,重努力
表扬是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润滑剂,是两者之间心灵融合的桥梁,班主任必须要精准地把握表扬的原则,不能肆意滥用表扬,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严重时还会适得其反。如,对于班级中一些看似优秀的同学,如何才能让他们拥有积极上进的心态,促进学生在原本的基础上不断奋进呢?班主任就需要把握一个基本性原则,即放轻学生的天赋,而侧重于学生的过程和努力。
小杨是班级中一名聪明的学霸,做任何事情,的确又快又好,常常在同学面前自命不凡,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要求,他总是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认为任务太过简单,根本不值得去做,因此,也成为科任教师心头一颗难拔的“刺”。小杨为什么会这样呢?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之后发现,小杨的家长一直以来都奉行鼓励教育,常常将“你真聪明”“你是最棒的”挂在嘴边,小杨就是这样在大人的“一片赞叹声”中长大的,但随着年级升高,小杨的成绩便开始下滑,而他面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仍旧是我行我素。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首先需要在班级中召开主题班会,旨在让全班学生了解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任何成绩的取得,都需要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随后,专门与小杨和他的家长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让其父母了解到,自信教育、鼓励教育的理念并没有错,但要选择适切的表扬点,切不可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否则孩子会将在错误的认知下迷失自我,最终丧失吃苦耐劳品质;同时,也要让小杨认识到,仅仅凭借自己的天赋和聪明,只能强在一时,如果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锲而不舍的品质,一切都将无济于事。
在后续的学习中,班主任尤其关注小杨的表现,对其所展现出来的变化给予及时的表扬,如,他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刻苦。小杨仍旧可以享受到来自教师和家长的表扬,但这种表扬全部都是对其努力过程的关注,将孩子的关注点设置在“我今天够努力了吗”“我的学习是否扎实”等努力维度上。由此,班级中呈现一派刻苦奋进的状态。
二、关注轨迹:轻结果,重过程
教育效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历一个慢慢转变的过程,因此,教育本身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与科学研究不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艰难而缓慢的,但某种技术或者某种程度一旦研制成功,只需按上按钮,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尤其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表扬,更要注重生命个体发展的轨迹,不能仅仅关注最后的结果,而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否则极容易走进功利主义的歧途上。
纵观当下的教育,无论是家长,或者是教师,更多的都是将教育的价值聚焦在最后的结果上。家长们只要看到孩子考出优异的成绩,就请吃大餐;只要拿到三好生奖状,就买各种玩具。班主任也是如此,虽然没有家长表现得那么物质化,但也无法遮蔽对学生言行最后结果的过度重视。这种“完全以成败论英雄”的表扬,只能让孩子为了取得结果而不惜“另辟蹊径”。小轩就是班级中这样一名典型的学生,考试常常会偷抄别人的,也会趁着老师不注意,翻看书本;球场上,总是耍小聪明,故意犯规,而为了得到心仪的班干岗位,演讲时也是夸大、说谎……
诚然,结果非常重要,但如果我们将表扬完全集中在结果上,无形之中就会对学生的关注点产生较大影响,使孩子将心思都放在了错误的节点上,而忽略了整个过程。试想,这样的教育又怎么能够取得好的结果呢?班主任要清晰地认识到,这里所着力强调的“将表扬关注在过程中”,不是依照二元论的固有思维落实,也不是完全不要结果,而是要在关注结果的基础上,更要着力发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艰辛的努力、智慧的调整,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之处,都需要反复强调,让学生在付出过程中,满足他们内心对他人认可的需要,从而享受到苦中有乐的成长体验。
三、圈定范畴:既当众,也背后
很多班主任在运用表扬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常常容易陷入极端主义认知模式之中。他们认为表扬作用大,就无节制地乱用表扬。事实上,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还相对薄弱,所以对自己的调控意识相当于零。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班主任使用表扬时的方法和技巧欠妥,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表扬中丧失对自己的判断和认知。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至理名言“认识你自己”,就在提醒班主任,只有拥有足够的方法支撑,才能将表扬用在点子上。
以我认为,其中一个关键点就在于:不仅要当众表扬,还需要在背后赞叹。对孩子进行当众表扬,是十分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说白了就是都好面子,这是天性。班主任对学生的当众表扬,尤其是表扬某一方面长期处于缺失状态下的后进生,不仅可以改善被表扬学生在伙伴心目中的原始定位,还能激发他们不断向前迈进的动力,可谓善莫大焉。但我们不能仅仅将表扬停留在当众的情境之中,联系背后的单独表扬,就是要让被表扬的学生在赢得面子、形成动力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认知自己,找到自己,让他们的过程、付出、成绩,得到充分的认可,用“暗爽”呼应学生内在的成功愉悦体验,形成更为深刻的感动。
小安是班级中一个很普通的孩子,甚至在学业上还处于后进状态,所以在班级中,小安的存在感非常弱。有一次参加操场的集体活动,散场之后,地面上留下了一些垃圾。在班主任没有提醒的情况下,小安同学主动留下来,将所有的垃圾捡起来,并扔进了垃圾桶,有心的班主任默默地用手机拍下了一张张照片。进入教室之后,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用事实说话,向学生出示了拍摄的照片,对小安的行为进行了大力表扬,并且组织全班学生说一说,看到小安的表现后所形成的感想。学生一个个精彩的发言,比班主任的表扬更具有感染力和教育价值。在这一环节中,这位班主任的表扬可圈可点:首先,用手机拍照,将小安做好事的形象永远定格,并作为证据,出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让小安的举动成为全班同学效仿的榜样;其次,组织学生说感想,旨在将表扬的力度、维度和主体进一步扩大。至此,对小安的表扬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智慧的班主任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课后再次找到了小安,不仅当面语重心长地表扬了小安的做法,并且告诉他,现在同学都很看好他,同时与小安平时的学业成绩进行联系:“你看看,只要你真诚付出,就会有好的过程,就会得到好的结果。其实,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只要做了,付出了,别人都可以看得到,你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从此之后,小安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学习上用功了,而且更加乐于助人、更加自信,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明显改善了。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得益于班主任敏锐地捕捉能力和提炼表扬素材的意识,更得益于最后找小安进行单独表扬和激励,这不仅让学生享受到了人格的尊严,满足了自身的认可需要,同时更清晰地认识了自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真正演绎了“班主任是学生生命成长引路人”的这一角色职责。
四、研制内容:重陈述,抒感受
很多班主任对表扬效能的理解,一直都相对理性,也不够全面,所以实施表扬时,常常如机器人一般,所运用的表扬性语言,也相对单一,如“非常棒”“有进步”“值得学习”等。如此大一统的语言,如同一把万能钥匙,不仅适用于所有的学生,也适用于所有的事件。试想,假如被表扬的所有学生,都被班主任用这样一种完全相同的表扬模式和表扬套语来表扬,这样的表扬又能转化成多大的育人力量呢?学生又能有多少的珍惜程度呢?他们甚至会认为,班主任只是套用了表扬别人的语言来表扬自己,这种表扬的含金量会大打折扣。每一个取得成绩、取得进步的学生,都有享受班主任“私人订制”表扬的权利和资格,因此,班主任在实施表扬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一个人”所做的“这一件事”设计表扬的“私人订制”,用精准的语言客观陈述学生的言行,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仍旧以上一板块中“小安捡垃圾”为例,班主任如果依照惯有套路表扬,可能就会机械地说一句“小安真棒,值得大家学习”。如此敷衍了事、草草应付式的表扬,自然无法打动小安,也不会让其他学生形成感动和共鸣。班主任不妨这样来设计自己的表扬性语言:
同学们,刚才的活动很丰富,也很有趣,有的同学在不知不觉中丢下了垃圾。当你们转身离开时,这些垃圾就这样散落在学校的操场上,但我们班有一名同学,让学校的操场重新恢复了美丽。你们看(班主任相机出示拍摄的照片),当所有人都若无其事地离开时,我们班的小安同学却选择留了下来,他用自己的双手,把所有的垃圾都请回了自己的“家”。说实话,老师看到这一幕,特别感动,老师没有提醒,更没有要求,这些都是小安自觉的行为。他用自己的劳动,扭转了部分同学留下来的丑陋,让我们的校园又重新拥有了整洁与美丽。
在这一段表扬中,班主任就利用对比的方式,凸显了这次表扬的重点是“小安主动捡垃圾”这一行为,明确了表扬的对象和事件,同时还在后半段真诚地抒发了自己的感受。试想,聆听了班主任这样一段“私人订制”式的表扬,小安能不“士为知己者死吗”?以后再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怎么会无动于衷呢?而对于其他同学而言,又怎么能不心声共鸣、纷纷效仿呢?
五、开掘价值:避笼统,拎细节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精美的艺术品,都是由一个个精彩的细节组成的,学生的言行之所以得到班主任的欣赏和认可,其中必然也蕴藏着丰富的细节,而有些细节看似简单,却有着丰富的育人力量。对细节的关注,不仅可以看出班主任对这名同学、对这一现象的关注程度,同时也能对被表扬学生以无限的自信,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现在很多学生在家庭中都是在蜜罐中长大,不少学生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班级中的值日工作,也有很多学生完全不会。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我们可以尝试着从班级中挑选一个现成的榜样素材,用表扬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班主任发现每次轮到小珍值日的当天,教室里都能焕然一新,比平时要干净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观察后发现,小珍同学非常会打扫。此时,班主任就不能简单地说一下:“哇,你真棒,你打扫得真干净。”这就将表扬完全停留在表面,无法起到辐射和教育的作用。为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邀请小珍进行演示,并结合她的动作进行细节化的表扬,如,小珍拿笤帚的姿势非常符合物理学的原理,扫地的方向以及用笤帚压地的力度也掌握得恰到好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作的模仿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扫地的技巧,同时也是对小珍的无声表扬。
六、就事论事:轻未来,重当下
有少部分班主任,由于对表扬的手段缺乏足够的认知,常常会无限放大表扬的作用,甚至将这一错误的理解,无意识地就传递给了学生,从而让学生形成了认知的错觉。其中一个最为典型的做法就是将表扬关涉到学生的未来,最终让学生在当下迷失了方向。未来虽然可期,但对于刚刚处于生命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遥远的未来,拥有着太多不可确定因素。因此,班主任要就事论事,就当下论当下,至于后来的事情,看不清,摸不着,无法起到现有的教育作用,应该有所规避。
从批评角度来看,面对喜欢打打闹闹、破坏纪律的学生,很多班主任肯定是气不打一处来,就会这样批评学生:你看看你,从小就这样调皮捣蛋,破坏纪律,长大了肯定好不了。再不改正,就等着坐大牢吧!这都是哪儿跟哪儿的事情。学生犯错了,该批评就批评,但不要过度扩大范畴。表扬也是相同的道理,一名学生喜爱读书,班主任为了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这样表扬学生:“从小就这么爱读书,将来一定会考上北大、清华……”这完全是两件事情,且不论爱读书与考上北大清华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关系,单说如果班主任长期以这种“断定未来”的语气反复表扬,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轻易相信班主任的“断定”,已经成为自己手拿把攥的事情,似乎一切都已经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反而会降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进取精神。这种不切实际断定未来的表扬,在班主任口中当休矣。
总而言之,表扬是班主任在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时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心灵之间的黏合剂。只有一个会表扬、懂表扬的班主任,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想学生之所想、懂学生之所懂,从而更好地与学生展开高效沟通,积极推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