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积极心理环境的构建

2022-11-20吴叶艳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学心理健康

吴叶艳 (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

积极心理学因其强大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军事、健康、组织行为、人文、教育等。积极教育是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实践结果,旨在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品格以及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1]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是使少数学生克服自身的缺点,而是使全体学生享受到教育所带来的愉悦和幸福。积极心理学顺应了这一需求,不仅关注青少年的传统学习能力,还致力于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品质,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活投入、建构意义等核心能力。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每个人乐于学习、乐于生活、乐于交往,乐于分享快乐、乐于创造幸福,成为快乐、高效地学习和生活的主人。[2]

一、积极心理学概念

国内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 21 世纪初开始受到关注。苗元江等[3]最早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其理念、行动,势将会对现代心理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使现代心理科学更加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应用,并卓有成效地开辟人类通向光明、造就幸福的阳光大道”。自此之后,国内主要对积极心理学的起源、研究领域、学科研究和应用,以及意义等做了积极探索,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是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通过积极心理学,促进青少年的成长。

二、学校及青少年的困境

当下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少的,虽然很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设置心理咨询室,但更多的是趋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也没有给予很大的重视,无论是在教学管理上、教学设备还是教资上都没有系统的体系。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缺失,师生间的交流时间少,不充分,多的是讨论功课,对于生活的心态很少关注,更谈不上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社会不良现象、家庭教育不当、应试教育制度的缺陷等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价值多元、思潮泛滥更加剧了个体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若出现的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处于青春朦胧时期的中学生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急需学校的作为和改变。[4]

三、创建学校积极心理环境的必要性

积极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实践及运用,在中国的实践已经有十年的发展历程,各校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地区的管理规定、地域特色和不同年龄段的教学需求,对积极教育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并进行再创造,形成自己的特色。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学校积极心理环境建设对心理资本的培育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5]心理资本也叫积极心理资本,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这四个方面,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可测量及可开发的。[6]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特殊且最重要的时期,只有不断自我探索,学会应对各方面的压力,如学业与考试压力,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对成年后的社会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面临着机遇,同时存在诸多的挑战性任务,比如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认知与情绪发展的不平衡、环境适应问题等。所有这些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相应的心理成熟度。[6-7]青少年所处的年龄和社会责任,决定了必须有较高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能力可塑性也很强,如何利用积极教育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积极心理资本,进而提升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有助于其更好地完成学业,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是学校积极教育应该探索的实践研究。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面向青少年的实际问题和心理需求构建积极的心理环境。可以打破传统消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目标更加精确。

四、学校积极心理环境的创建

(一)具有积极心理的老师

学校教育情境中要关注到教师,教师心理资本的提升是青少年心理资本提升的重要保障,只有所有教师都以自身的积极心理资本影响青少年,并关注所有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开发,使青少年更具有自我效能感、希望感、乐观感和韧性,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才能给青少年提前穿上“心理防弹衣”,[6]做好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级预防工作。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8]

教师也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学校如果倡导并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教学前沿理念和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教师就会拥有积极的心理,也会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青少年,重视青少年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教师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身心健康、积极乐观的品格,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一位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学效果。

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如聘请专家讲座、组织各类校级竞赛、教师趣味运动会等。通过定期组织老师或各学科教研组参加各类型培训,特别是心理辅导类培训,参加积极心理学学术会议,在校内建立“教师也要成长”和“教师心灵沙龙”,分析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们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后,班级管理及教学水平也会逐步得到提高。教师工作得到肯定,心理得到满足,教师有了积极心理体验,才能感染他的学生,引导学生们健康成长。

教师在学习积极心理学之后,对青少年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对青少年的行为有更好的认识,从片面地看到不足,不断否定,转变成用健康的心态,科学的理论去研究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各种原因,[9]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和训练,不仅利于自身积极心态的养成,也能帮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提升青少年的心理资本。

(二)富有积极体验的课堂

课堂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用积极的教育理念引领课堂教育教学,必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青少年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0]让青少年在学习的同时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到积极的人际关系,体验到内在的成长动机。

1.心理教育课堂

心理活动课教学主要由心理辅导老师担任,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建立以积极心理为指导的课堂和师生关系。在特殊学习阶段,如中考、高考、竞赛等重要时机,针对不同心理需求,开设主题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形式。心理课堂的制定要本着尊重、真诚、倾听、积极的原则,用积极的思想看待课堂,积极的行为引导课堂,积极的语言丰富课堂,不因任何事件引发负面情绪,只关注积极的行为,并给予肯定,忽略负面行为。目的在于吸引不同需求的青少年以饱满的热情来参与,[11]还会给青少年带来充分的幸福感体验,带给青少年找到被关爱的幸福感,这些都会强化青少年参与活动课的热情,使之产生相对持久的心理动力。

2.不同学科教学课堂

不同学科教师授课掌握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需求和不同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能够自觉地采用积极的行为,在课堂中得到学生积极的关注,会带来更多的积极的效果,在课堂中收获成就感和自豪感,在课堂中获得自我认同与肯定,促进个体成功。课堂之余能够提高青少年的积极信念和健康行为,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促进青少年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改善青少年的学习策略,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效能感。

(三)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创设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营造温馨、温暖、支持的校园氛围,是全体师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青少年确立目标,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1.构建积极教育视域下的德育工作

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把积极教育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结合一月一主题的德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青少年的心理资本。如新学期的入学适应教育,军训活动,参观校园,优秀校友讲座,重在培养青少年热忱积极心理品质;第二学期开学初百日誓师及生涯活动,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乐观的品质;每年3月5日,学雷锋创“三好”表彰会是培育和弘扬奉献品质;期考前后的德育工作目的是培养青少年严谨、自律等积极心理品质等。

2.构建积极教育视域下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

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要丰富多彩、健康有益,更要符合青少年当前的需要,使青少年的心理生活不再枯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和青春活力,可以陶冶青少年的情操,产生幸福感。校园文化艺术节就能很好地契合这一目标。活动的内容包括读书征文比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文艺节目汇演,全体教工和在校青少年参与,增加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

此外,学校还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文化内涵激励、鼓舞、引导青少年,通过专题报告、主题演讲、实地参观等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培养青少年奉献、奋斗等积极心理品质。借助中秋、端午、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妇女节、教师节、母亲节、儿童节等传统节日,以“温馨祝福”为主题,通过青少年为最亲近的人送祝福、送温馨,让青少年体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培养青少年感恩和积极心理品质,增强青少年积极体验,感受快乐。

3.构建积极教育视域下的校园外部环境

学校以“世遗育人、求真向善”办学特色,融入积极心理学,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以“画面清新淡雅,文字哲理规范,寓意突出和谐,布局大方合理”为基调,综合导向、凝聚、激励、规范多项功能。以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棵苗抒情为目标,对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实验楼、青少年公寓、餐厅以及校园墙壁、草坪、花坛进行了规划设计。随处可见制作精美、用词考究的话语,定能让师生感受到温馨、鼓舞,感受到校园文化,激发青少年爱校、对美的欣赏等积极心理品质。

五、创建学校积极心理环境存在的问题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教育场所,不应只强调“教书”的价值,也应该从“育人”的角度不断发力,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空间。宏观上,国家面向学生教育提出“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而立德树人的根本就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令青少年能够在积极环境、积极思维、积极教育的多重作用下健康成长。

以积极教育的视角开展学校的教育工作,教师能更好地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能让青少年的个性丰富而舒展,人格正直而强健,进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资本,提升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念,能够具有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观念。[12]值得指出的是,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开发如何体现青少年的特点、如何进行资源统整、从青少年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当下构建中面对的问题并基于学校资源、校园文化进行构建路径思考,[13]利用好当下先进的教学理念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学心理健康
“没有用”的心理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中国心理学会前身中华心理学会会刊《心理》封面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跟踪导练(二)5